大學經典:史通

大學經典:史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劉知幾 著,李永圻,張耕華(導讀整理) 編,[清] 浦起龍 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50265
版次:1
商品编码:1001269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史通》共二十捲,包括內篇十捲三十九篇和外篇十捲十三篇,閤計五十二篇。其中,內篇的《體統》、《紕繆》、《弛張》三篇,大約在北宋時已亡佚,今僅存有四十九篇。另有《序錄》一篇,相當於全書的總序,是劉知己敘述其研究史學的經過及著作《史通》的本意。內篇為全書的主體,著重講史書的源流、體裁體例及編纂方法。外篇主要論述史官建置沿革和史書得失。《史通》總結瞭唐初以前編年體和紀傳體史書在編纂上的特點和得失,認為兩種體裁不可偏廢。它對紀傳體史書的各種體例,如本紀、世傢、列傳、錶曆、書誌、論贊、序例、題目等,都作瞭詳盡的分析,對編寫史書的方法和技巧也作瞭論述,贊揚“實錄直書”,反對“麯筆”和“虛加練飾”,提齣使用“當世口語”撰史。劉知幾還主張史傢應當兼“史纔”、“史學”、“史識”三纔,對史傢的素養提齣瞭全麵的要求。 《史通》是集唐以前史論之大成的著作,在我國古代史學思想發展和史學理論建設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目錄

導讀
整理說明
史通原序

內篇
捲一自捲一至捲十為內篇,凡三十六篇。
六傢第一

捲二
二體第二
載言第三
本紀第四
世傢第五
列傳第六

捲三
錶曆第七
書誌第八

捲四
論贊第九
序例第十
題目第十一
斷限第十二
編次第十三
稱謂第十四

捲五
采撰第十五
載文第十六
補注第十七
因習第十八
邑裏第十九

捲六
言語第二十
浮詞第二十一
敘事第二十二

捲七
品藻第二十三
直書第二十四
麯筆第二十五
鑒識第二十六
探賾第二十七

捲八
摸擬第二十八
書事第二十九
人物第三十

捲九
核纔第三十一
序傳第三十二
煩省第三十三

捲十
雜述第三十四
辨職第三十五
自敘第三十六
體統亡
紕繆亡
弛張亡

外篇
捲十一自捲十一至捲二十為外篇,凡十三篇。
史官建置第一

捲十二
古今正史第二

捲十三
疑古第三

捲十四
惑經第四
申左第五

捲十五
點煩第六

捲十六
雜說上第七

捲十七
雜說中第八

捲十八
雜說下第九

捲十九
漢書五行誌錯誤第十
漢書五行誌雜駁第十一

捲二十
暗惑第十二
忤時第十三
附錄新唐書劉知幾本傳
評校《史通》序

精彩書摘

與同閤談於寶,一吏日,“乾”字非“於”,驗書果然。按:語見《鶴林玉露》,謂韻書“乾”字下注雲“晉有乾寶”也。誠齋喜日:此吾一字之師。
徐賈其人其書俱無考。按:《隋》、《唐》二《誌》於乾寶《晉紀》之後,裴子野《宋略》之前,有徐廣《晉紀》四十五捲,與此處列名之次正同,而所列編年門類亦閤。然則“賈”字即“廣”字之訛也。《宋書》本傳:徐廣字野民,員外散騎,領著作。
裴子野《梁書》:子野字幾原。曾祖鬆之續修何承天《宋史》未成,子野更撰為《宋略》二十捲,敘事評論多善。
吳均《梁書》:吳均字叔庠。文體清拔,好事者或教之,謂為“吳均體”。除奉朝請。著《齊春鞦》三十捲。《外篇·正史》篇謂其書稱梁帝為齊明佐命,帝惡其實,詔燔之。然其私本竟行。
何之元《陳書》:之元銳精著述,以為梁氏肇自武皇,終於敬帝。其興亡盛衰之跡,足以垂鑒戒,定褒貶。究七十五年行事,草創為三十捲,號日《梁典》。
王劭見《尚書》傢,但彼所引為《隋書》,是記言體,此所引則《北齊誌》,乃編年體。章末所雲,或謂之誌,正指此也。舊注悉取其所著書混列一處,便使傢數不清。《值·藝文》編年類:王劭《北齊誌》十七捲。《外篇·正史》篇:王劭憑起居注,廣以異聞,造編年書,號日《齊誌》雲雲,分體甚明。
《國語》傢者,其先亦齣於左丘明。既為((春鞦內傳》,又稽其逸文,纂其彆說,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事,起自周穆王,終於魯悼公,彆為《春鞦外傳·國語》,閤為二十一篇。其文以方《內傳》,或重齣而小異。然自古名儒賈逵、王肅、虞翻、韋曜之徒,並申以注釋,治其章句,此亦《六經》之流,《三傳》之亞也。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好,完美的品相,一流的速度

评分

京东的活动感觉经常让人措手不及,昨天还100返50今天就100返100了,有点让人不敢买了

评分

书旁边有空白用来批注,在国内出版的书中不多见,很不错

评分

这一系列书也买了好几本了,包装啥的都不错,就是……要是繁体字就好啦~

评分

内容很好,有蒲起龙的通释,还有吕思勉的评

评分

不錯,挺好的書。

评分

这一系列书也买了好几本了,包装啥的都不错,就是……要是繁体字就好啦~

评分

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对于人之天性的禁锢是众所周知的。陆王心学则讲究“心即理”“德性之知,不假见闻”,初看起来似乎很重视人的能动力,其实若从较深的层次考察,就会发现其具有一种余先生所谓的“反智识主义”。这种只讲究重视“德性之知”,以为只此即可见道的理论事实上也是对“人”本身天性、能力的束缚,同样禁锢着人的发展。而到了明清之际,对“道问学”的提倡鼓励人们走出已成一潭死水的理学,发挥人的能动性,去发现、发明新东西,因而学术界显现出一股活泼的新气象。然而虽然大多数人不尚谈理,仅仅就事论事,程朱理学在社会中仍若隐若现地有其道统地位。东原《孟子字义疏证》、《原善》等诸篇的出现,大谈理欲之说,认为“理者,存乎欲者也 ,在后期更是与程朱学派公然决裂。在蒋方震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所作序言中曾提出几个问题,其中有一个是“东原理欲之说震古烁今,此真文艺复兴时代个人享乐之精神也。‘遏欲之害,甚于防川’,兹言而在中国,岂非奇创?顾此说独为当时所略视.不惟无赞成者,且并反对之声而不扬,又何故?” 此问若结合余先生书中的结论“东原和实斋的义理系统正是为他们(考据派)的存在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证据” 就甚为明显了:东原的“理欲”之说实其已道出了时人尚朦胧却不敢大声宣扬的新理念,因而他们少赞成亦少反对了。

评分

大学经典:史通,的确经典,纸张、印刷和装帧很好,价格很地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