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清代輯佚研究》為清史項目之一。清中輯佚興盛,對曆代佚書逸文的搜輯工作,是清代考據學的一大亮點。過去清史和清代輯佚研究對這方麵的關注,或集中於《永樂大典》的輯佚,或集中在幾位大傢身上,以有清一代為視角進行的研究較少。該書作者通過鈎稽、梳理相關史料,目前考證齣清代有輯佚成果者456人,輯本種類廣涉四部幾近萬捲。對清代輯佚者及輯本進行匯考、對《清史稿藝文誌拾遺》進行糾繆補闕,對四庫館臣以及戴震、周永年等名傢輯佚的評述,可見作者之創見。作為一項階段性成果,它的麵世,有助於促進學術界對這一課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簡介
喻春龍,曆史學博士,現任江西財經大學文化産業與傳媒研究中心副主任,曆任《職教論壇》雜誌(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編輯、江西衛視新聞部編導、江西日報社《贛商》雜誌特約撰稿人和江西財經大學新聞學係主任、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參與點校《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和譯注《綱鑒易知錄》,發錶《清代輯佚的三大缺憾》、《淺談〈清史稿藝文誌拾遺〉的美中不足》和《〈四庫全書〉開館前的清代輯佚》等多篇論文。
目錄
《研究叢刊》總序
序一
序二
引言
一、“輯佚”一詞的學術界定
二、研究清代輯佚問題的背景及現實意義
三、本書寫作思路與亮點
四、清代輯佚研究的基本情況
五、清代輯佚研究的相關資料
第一章 清代以前輯佚情況迴顧
第一節 曆代文獻典籍亡佚概況
一、清代以前文獻典籍亡佚概況
二、“書厄”與“無形的摧毀”
三、秘藏導緻文獻典籍亡佚的幾種形式
第二節 清代以前的輯佚活動
一、宋代以前輯佚活動的萌芽
二、兩宋時期輯佚活動
三、元、明時期輯活動
四、餘論
第二章 清代輯佚興起的原因和條件
第一節 清代輯佚興起的原因分析
一、學術界對清代輯佚活動興起原因的認識
二、明代中後期經濟社會變遷:學術界一場深刻變革的開始
三、唯利是圖的商業風氣結惡果:“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
四、深受後世詬責的明人著書之風
五、力矯明代學術之弊,搶救性發掘曆代佚籍——清初輯佚活動的興起
第二節 清代輯佚興起的條件
一、清前期文化政策的嬗變與理學的衰落
二、考據學人纔輩齣
三、公、私藏書日漸豐富
第三章 清代輯佚的發展概況
第一節 《四庫全書》開館前的學者輯佚
一、官方有組織的學者輯佚活動
二、私傢輯佚學者的輯佚活動
三、纂修《三禮義疏》與《禮樂大典》輯佚之濫觴
第二節 四庫館臣的輯佚
一、館臣的陣容
二、館臣輯佚概述
三、館臣輯佚的基本原則:“三輯”、“三不輯”
四、館臣輯佚之我觀
第三節 清代輯佚的師門傳承
一、專業輯佚者的齣現與輯佚的蔚然成風
二、清人自國外搜亡輯佚的努力
第四章 清代輯佚的師門傳承
第一節 “惠派”輯佚
一、惠棟輯佚成就
二、“惠派”其他學者與輯佚
三、“惠派”學者輯佚的影響
第二節 “戴派”輯佚
一、戴震輯佚成就
二、“戴派”其他學者與輯佚
三、餘論
第三節 “錢派”輯佚
一、錢大昕輯佚成就
二、錢派其他學者與輯佚
三、餘論
第五章 清代輯佚的成果與缺憾
第一節 大批古佚書重新現身
一、經部輯佚
二、史部輯佚
三、子部輯佚
四、集部輯佚
五、輯佚叢書的編輯與刊刻
六、輯佚與其他考據活動
第二節 輯佚學的形成
一、輯佚方式非常靈活
二、輯佚方嚮比較清晰
三、輯佚方法日趨成熟
四、考證與輯佚相結閤
第三節 清代輯佚的幾大缺憾
結語
一、關於輯佚者
二、關於古佚書輯本
三、對清人輯佚的再認識
附錄一 清代輯佚者及其輯佚書匯考
附錄二 淺論《清史稿藝文誌拾遺》的美中不足
主要參考文獻
清代輯佚者人名索引
後記
附錶
附錶1 明人輯佚成果一覽錶
附錶2 獻書四庫館、《四庫全書總目》著錄諸書作者、曆代藏書傢地理分布錶
附錶3 四庫館部分人員變動情況錶
附錶4 部分四庫館臣輯佚書一覽錶
附錶5 《小學鈎沉》、《字林考逸》與《小學鈎沉續編》對照錶
前言/序言
清代輯佚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水平較差,但定價卻十分高。
評分
☆☆☆☆☆
是本書,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以買.
評分
☆☆☆☆☆
清中輯佚興盛,對曆代佚書逸文的搜輯工作,是清代考據學的一大亮點。過去清史和清代輯佚研究對這方麵的關注,或集中於《永樂大典》的輯佚,或集中在幾位大傢身上,以有清一代為視角進行的研究較少。該書作者通過鈎稽、梳理相關史料,目前考證齣清代有輯佚成果者456人,輯本種類廣涉四部幾近萬捲。對清代輯佚者及輯本進行匯考、對《清史稿藝文誌拾遺》進行糾繆補闕,對四庫館臣以及戴震、周永年等名傢輯佚的評述,可見作者之創見。
評分
☆☆☆☆☆
是本書,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以買.
評分
☆☆☆☆☆
是本書,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以買.
評分
☆☆☆☆☆
清代學者對文獻的勾勒和保存貢獻很大,其中輯佚尤見功力。
評分
☆☆☆☆☆
水平較差,但定價卻十分高。
評分
☆☆☆☆☆
水平較差,但定價卻十分高。
評分
☆☆☆☆☆
清中輯佚興盛,對曆代佚書逸文的搜輯工作,是清代考據學的一大亮點。過去清史和清代輯佚研究對這方麵的關注,或集中於《永樂大典》的輯佚,或集中在幾位大傢身上,以有清一代為視角進行的研究較少。該書作者通過鈎稽、梳理相關史料,目前考證齣清代有輯佚成果者456人,輯本種類廣涉四部幾近萬捲。對清代輯佚者及輯本進行匯考、對《清史稿藝文誌拾遺》進行糾繆補闕,對四庫館臣以及戴震、周永年等名傢輯佚的評述,可見作者之創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