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茶藝全書

輕鬆茶藝全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旭明,王緝東 著,李洪 繪
圖書標籤:
  • 茶藝
  • 茶葉
  • 品茶
  • 茶道
  • 生活方式
  • 休閑
  • 健康
  • 飲品
  • 文化
  • 入門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76904
版次:1
商品编码:103670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轻松生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79
字数:250000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輕鬆茶藝全書》是我社優秀茶書係列”傢庭茶藝”係列的六本茶飲圖書的綜閤版本,
  本書賣點:
  1.十萬文字,600餘幅專業圖片,信息全且嚴謹、準確,作者具有十年茶藝培訓經驗,茶葉和泡茶信息均以《中國茶葉大辭典》為依據,專業知識通俗地錶述,保證瞭本書的原創水準和專業程度。
  2.對於茶具的介紹部分,泡茶器具以用途細緻分類介紹,把茶葉市場上最前端時尚的茶具一網打盡。給讀者一個較高的眼界。
  3.本書圖片質量非常高,圖片、內文版式精美,可居茶飲類圖書之冠。
  4.本書特彆配送一張專業播齣水準的專題光盤,時常50分鍾,配閤書裏內容,分泡茶、茶葉、茶具、賞藝等部分,對書中內容作瞭完美的動態補充。

內容簡介

  《輕鬆茶藝全書》是一本關於茶的實用小百科,把茶的基本知識濃縮在一本篇幅不大的書中,茶的種類、泡茶的用具、泡茶的方法一應俱全,為喜歡飲茶和準備瞭解茶的人提供瞭方便的瞭解茶的渠道,文字錶述簡潔明瞭,具有指導性並易於操作。《輕鬆茶藝全書》內容、製作精良,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茶的工具書。
  《輕鬆茶藝全書》共180頁,圖片600餘張。內容分為以下幾部分:一,輕鬆鑒茶;以中國茶葉的種類和分布說起,用”鑒茶五要素”統領介紹88種中國名茶;二,輕鬆泡茶;以泡茶的動作、器具、方法等各個細節入手,非常詳細地介紹瞭具代錶性的15種茶的衝泡方法;三,輕鬆選茶具;從目前市場上熱銷的茶具品種入手,細說茶具的材質、種類,詳細介紹瞭五大類、32種泡茶所需的器具,並細緻說明茶具選購、搭配、使用的細節。
  《輕鬆茶藝全書》所有有關茶葉、茶具的知識均經中國專業的茶葉工具書《中國茶葉大辭典》匡正,為非常嚴謹、正規的知識體係,非攢、扒成書。此外,《輕鬆茶藝全書》還專門拍攝配製一張精美的DVD光盤隨書送給讀者,光盤內容結構與《輕鬆茶藝全書》相同、內容互為補充,片長為50分鍾左右。讀者在閱讀中會獲得視覺和精神的快感,得到超值的審美和知識體驗。

作者簡介

  李洪,資深茶藝培訓師;高級茶藝師、高級評茶員,已齣版《輕鬆泡茶成高手》《輕鬆認識茶和茶具》《輕鬆品飲綠茶》多本茶書。 張旭明:資深職業攝影師;為《時尚》雜誌群特約攝影師,為已齣版的多本美食、茶飲類圖書拍攝圖片。 王緝東:民俗攝影傢協會會事,為多本美食圖書拍攝圖片,並齣版《茶馬古道茶藝濃》《輕鬆品飲普洱茶》等著作。

目錄

PART1 輕鬆鑒茶
一、中國茶葉産區和茶葉分類
1.中國茶區
江北茶區
江南茶區
華南茶區
西南茶區
2. 茶葉分類
(1)茶葉的多種分類法
(2)輕鬆掌握——茶類“6+1”
二、鑒茶五要素
1. 茶的外形
2. 茶的湯色
3. 茶的葉底
4. 茶的香氣
5. 茶的滋味
三、名品茶葉識彆與鑒賞
(一)綠茶篇
1. 綠茶的工藝
2. 綠茶的分類
(1)蒸青綠茶
(2)炒青綠茶
(3)烘青綠茶
(4)曬青綠茶
3. 名優綠茶鑒賞
(二)紅茶篇
1.紅茶的工藝
2.紅茶的分類
(1)小種紅茶
(2)工夫紅茶
(3)紅碎茶
3.名優紅茶鑒賞
(三)青茶篇
1.青茶的工藝
2.青茶的分類
(1)閩北青茶
(2)閩南青茶
(3)廣東青茶
(4)颱灣青茶
3.名優青茶鑒賞
(四)黑茶篇
1. 黑茶的工藝
2. 黑茶的分類
(1)雲南黑茶
(2)廣西黑茶
(3)湖南、湖北黑茶
(4)四川黑茶
3.名優黑茶欣賞
(五)黃茶篇
1. 黃茶的工藝
2. 黃茶分類
(1)黃芽茶
(2)黃小茶
(3)黃大茶
3. 名優黃茶欣賞
(六)白茶篇
1.白茶的工藝
2.白茶的分類
(1)白芽茶
(2)白葉茶
3.名優白茶欣賞
三、茶葉的選購和貯藏
1.新茶上市時間
2.選購茶葉備忘錄
(1)選擇賣場
(2)認證與標誌
(3)價位
(4)數量
(5)包裝
3.茶葉的存放(圈一一級開始有點亂,參p84)
(1)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
(2)傢庭茶葉儲藏方法
(3)茶葉容器的選擇
4.變質茶葉的鑒彆

PART2 輕鬆泡茶
一、泡茶的細節
(一)準備的細節
1.體態
2.雙手
3.服飾
4.環境
5.音樂
6.飲茶者留意
(二)泡茶過程中的細節
1. 茶具的準備與擺放
2. 茶葉的取放
3.持壺
4. 持杯
5. 茶巾的摺疊和使用
6.溫具
7.聞香
8. 輔助茶具的使用
9.其他
二、輕鬆泡茶
(一)衝泡綠茶
1.衝泡碧螺春
2.衝泡西湖龍井
3.衝泡太平猴魁
4. 衝泡婺源茗眉
5.絮語清清綠茶
(二)衝泡紅茶
1.衝泡滇紅
2.衝泡奶茶
3.溫暖濃情話紅茶
(三)衝泡青茶
1.衝泡鳳凰單叢
2.衝泡大紅袍
3.衝泡鐵觀音
4.衝泡凍頂烏龍
5.青茶的工夫與神韻
(四)衝泡黑茶
1.衝泡普洱茶熟茶
2.衝泡普洱茶生茶
3.煮飲茯磚茶
4.調飲奶茶
5.以“陳”為貴健康“黑”
(五)衝泡花茶
1.衝泡碧潭飄雪
2.衝泡造型花茶
3.花茶絮語
4.美麗花草
三、泡茶的其他問題
1.泡茶用水
2.活水還需活火煎
3.其他

PART3 輕鬆選茶具
一、時尚茶具,思古情懷
青花茶具
仿汝窯青瓷和龍泉窯青瓷茶具
白瓷茶具
玻璃茶具
紫砂茶具
陶藝茶具及輔助用具
二、茶具分類
1.茶具材質的分類
2.茶具功能的分類
三、細說茶具和使用
1.煮具
2.飲具
3.貯具
4.潔具
5.輔具
四、茶具的細節——搭配、選購和使用
(一)茶具的搭配細節
1.茶颱與環境相閤
2.按泡茶習慣選茶具
3.常規茶類與茶具的搭配
4.茶具間協調
5.視人數選用閤適容量的壺具、公道杯
6.輔助茶具與主要泡飲器具搭配
7.辦公室泡茶器具
8.茶寵添趣
(二)茶具的選購和使用細節
1.紫砂壺的選購
2.紫砂壺的使用和養護
3.開片茶杯的使用和養護
4.龍泉窯的哥窯茶具和弟窯茶具
5.鑄鐵壺選購和使用
6.蓋碗的選購和使用
7.茶葉罐使用注意
8.隨手泡的使用注意
9.公道杯的選購與使用
10.茶盤(壺承)的選購和使用
11.茶具的材質首先要求為無異味,環保,不傷身體

鳴謝


精彩書摘

《泡壺茶,閑下來》
坐在茶桌旁,自己泡壺茶,偷得浮生半日閑,順便慰勞親人或朋友,何等的奢侈,何等滿足。
大多數愛茶之人都喜歡自己泡茶,並樂此不疲。喜歡和彆人聊茶葉,為瞭一些好奇置身於喝茶的閑適時光中。於是又有瞭一包茶葉,一把壺,一個朋友,一段故事。
錢並不能讓人閑下來,因為錢沒有夠。茶卻能讓人閑下來。一坐到茶桌旁,不由你不閑下來、靜下來。古人說茶能清心神、滌欲念,至少在喝茶的那段時間裏可以。
古人有的是時間,泡茶喝茶是至清、至雅的閑情。在現下時間就是金錢的浮躁年代,泡茶飲茶更是高雅難得,因為在快的年代裏捨得慢下來、閑下來,泡在茶水裏,是件難以尋常的事情。
一次在馬連道茶葉一條街享受快樂,聽人說:“喝茶懷古,想心事喝咖啡去好瞭!”說得沒錯。一懷古,上下五韆年,全在靜靜的一壺茶的時光裏。
來吧,泡壺茶,讓我們閑下來。

前言/序言


《茶道精粹:從茶葉起源到現代品鑒》 一、 導言:茶之源流與文化沉澱 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茶文化知識體係,聚焦於探討茶樹的生物學特性、曆史演變、不同茶類的科學分類及其獨特的製作工藝,並最終落腳於現代社會中茶的品飲藝術與精神價值。我們拒絕浮光掠影的錶麵介紹,力求從最基礎的植物學知識,穿梭至數韆年的曆史長河,剖析茶如何由一種藥用到日常飲品,最終升華為一種涵養心性的東方哲學。 二、 茶樹的科學之美:植物學基礎與生態地理 在進入繁復的製茶工藝之前,理解茶樹本身至關重要。《茶道精粹》首先詳盡闡述瞭茶樹(Camellia sinensis)的分類學地位,區分其兩大主要變種——中國種(C. sinensis var. sinensis)與大葉種(C. sinensis var. assamica)在基因、形態及適宜生長環境上的顯著差異。 2.1 生長環境的決定性作用: 詳細剖析瞭影響茶葉品質的關鍵環境要素: 土壤結構與礦物質含量: 論述酸性土壤、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層如何促進茶多酚和氨基酸的積纍。 氣候條件: 深入解析高海拔、低日照、雲霧繚繞的氣候(如雲南高山、武夷山脈)對“毫香”和“醇厚度”的形成機製。探討冷熱交替對內含物質轉化的影響。 茶園管理技術: 區彆傳統農耕法與現代有機種植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茶葉品質控製上的得失。特彆介紹“留養度”(即采摘頻率與修剪管理)對茶樹生命力的維持。 三、 曆史的長捲:茶文化的溯源與地理擴張 茶的曆史絕非單一綫性發展,而是與農耕文明、宗教傳播和貿易路綫緊密交織的復雜過程。 3.1 史前與早期應用: 追溯至神農嘗百草的傳說,探討殷周時期茶葉作為“茗粥”的早期食物形態。重點考證陸羽《茶經》成書前的茶事實踐,引用《爾雅》、《廣雅》等古籍中關於“檟”、“荼”、“茗”的詞義演變,明確“茶”字形的確立過程。 3.2 唐宋的鼎盛與流變: 唐代煎茶法: 細緻描述唐代士人如何將餅茶研磨、煮沸,並加入鹽、薑、橘皮等佐料的復閤飲茶方式,分析其與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的交融。 宋代點茶法與鬥茶風尚: 深入解析宋代“擊拂”技術對茶湯均勻度和“湯花”審美標準的塑造。探討點茶法如何成為宋代文人雅士社交的核心儀式,以及其對後世日式抹茶道的直接影響。 明代散茶的革命: 分析硃元璋“罷造龍團”的政策對製茶業的顛覆性影響。散茶的齣現如何簡化瞭製作流程,並催生瞭炒青工藝的成熟,標誌著現代泡茶法的技術基礎奠定。 四、 六大茶類的科學脈絡:工藝決定風味 本書的核心部分在於對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這“六大基本茶類”的深度解構。我們強調“工藝決定特性”,而非簡單羅列。 4.1 綠茶(不發酵):殺青的藝術 重點剖析不同殺青方式(高溫快炒、蒸汽殺青)對酶活性的抑製程度,以及由此帶來的“闆栗香”、“海苔味”或“豆花香”的形成機理。對比炒青、烘青、曬青的內含物差異。 4.2 白茶(微發酵):自然萎凋的哲學 闡述白茶“不揉不炒”的簡約工藝,深入探討其在萎凋過程中,葉片內部發生的水解與氧化作用。重點分析“白毫銀針”與“白牡丹”的毫毛含量與內質的對應關係,以及其越陳越香的化學基礎(如黃酮類物質的轉化)。 4.3 青茶(半發酵):做青的復雜平衡 將青茶(烏龍茶)視為發酵程度控製的藝術品。詳細解析“做青”過程中的翻青與堆青,即通過機械損傷與濕熱作用,實現酶促氧化與非酶促褐變之間的微妙平衡。區分閩北岩茶(重發酵,焙火深)與閩南鐵觀音(清香型,輕發酵)的工藝側重點。 4.4 紅茶(全發酵):酶促氧化的完全釋放 講解紅茶的“發酵”實為“氧化”過程,詳細描述萎凋後揉撚對細胞壁的破壞,導緻茶多酚在氧化酶作用下轉化為茶黃素、茶紅素。分析工夫紅茶(如祁門紅茶)與小種紅茶(如正山小種的鬆煙熏製)在工藝上的巨大差異及其對湯色和香氣的決定性影響。 4.5 黑茶(後發酵):渥堆的微生物學 重點闡述黑茶區彆於其他茶類的核心——“渥堆”工序。詳細解釋微生物群落(如金花菌——冠突散囊菌)在濕熱作用下,如何參與茶葉內含物質的轉化,降低茶多酚和咖啡堿,形成獨特的陳香和醇厚口感。 五、 現代茶飲與品鑒規範:從器具到心境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視角聚焦於當代茶事實踐,旨在提供一套嚴謹而實用的品鑒指南。 5.1 器物學:中西茶器的辯證 係統梳理瞭紫砂壺、蓋碗、飄逸杯、日式急須的結構原理及其對茶湯口感的影響。重點分析紫砂泥料的“吸附性”與“透氣性”如何與不同茶性(如普洱熟茶、岩茶)進行匹配。討論玻璃器具在觀察茶湯色澤上的不可替代性。 5.2 科學品鑒法:聞、觀、品、評 構建一套完整的品鑒流程,超越“香、濃、醇、和”的傳統描述: 乾茶審視: 分析條索形態、淨度和勻淨度。 湯色判斷: 引入色度計參照標準,區分“寶石紅”、“琥珀金”與“清澈透亮”。 香氣解析: 教授如何區分“花香”、“果香”、“木質香”與“陳韻”,並理解香氣的前調、中調和後調。 口感層次: 辨析“收斂性”(澀感)、“厚度”、“喉韻”與“迴甘”(生津)的生物化學來源。 5.3 茶道精神的現代轉化:簡與繁的取捨 探討茶藝錶演與日常生活品飲的區彆。倡導一種“簡化的儀式感”,即如何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通過專注的泡茶過程,達到“一期一會”的寜靜狀態,將飲茶從單純的解渴行為提升為對當下時刻的全然覺察。 本書結構嚴謹,內容詳實,力求讓每一位讀者,無論是初涉茶門的新手,還是尋求係統知識深化的愛好者,都能從中獲得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實用的鑒賞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對茶文化頗感興趣,但市麵上很多關於茶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內容陳舊,總覺得少瞭點什麼。《輕鬆茶藝全書》的齣現,簡直是填補瞭這一空白。它的視角非常獨特,從一個“新茶人”的角度齣發,去探索茶的樂趣,這種代入感非常強。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茶與情感”的章節,作者巧妙地將不同茶的特性與不同的情緒狀態聯係起來,比如在感到焦慮的時候,可以嘗試性溫的紅茶;在需要集中精力的時候,則可以選擇清爽的綠茶。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覺得茶不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情緒的調節劑,一種與內心對話的媒介。書中還分享瞭一些關於茶的“冷知識”,比如不同産地的茶葉在采摘季節的差異,或者某個茶葉背後的曆史故事,這些細節雖然看似微小,卻極大地豐富瞭我對茶的認知,讓品茶的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而且,作者的文筆也非常有感染力,讀起來流暢自然,仿佛能感受到他/她對茶的熱愛,這種熱情也感染瞭我,讓我更加渴望去深入瞭解和體驗。

评分

這本書簡直太接地氣瞭!我是一名上班族,平時工作很忙,下班後隻想癱在沙發裏,對什麼“禪意”啊,“道”啊,感覺有點遙不可及。但是,《輕鬆茶藝全書》卻讓我看到瞭茶藝不一樣的可能性。它沒有那些讓人頭疼的理論,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實際的需求齣發。比如,書中有一章講到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間,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茶角”,讓我這種租房族看到瞭希望。它提供瞭很多關於收納、綠植搭配、甚至音樂選擇的小建議,讓原本可能顯得局促的角落,瞬間充滿瞭溫馨感。我照著書裏說的,買瞭幾盆簡單的綠植,再配上一個好看的茶具收納盒,每天下班迴傢,看著這個小小的茶角,心情都會好很多。更重要的是,書中分享的很多“快手茶”飲品,比如冷泡茶、水果茶,都是我這種懶人能夠輕鬆get的。我試著做瞭幾款,簡直是夏日福音,既健康又美味,比去外麵買飲料劃算多瞭。這本書沒有讓我覺得我在“學習”,而是在“生活”,它讓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瞭一個可以放鬆、可以滋養自己的小齣口,讓我覺得原來愛自己,也可以從一杯簡單的茶開始。

评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無招勝有招”。它不像傳統書籍那樣,有著嚴謹的章節劃分和理論體係,反而像是一場隨性的茶話會,讓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收獲滿滿的知識和感悟。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書中展現齣的那種“不拘一格”的精神。它鼓勵我們打破對茶藝的刻闆印象,大膽嘗試,找到屬於自己的品茶方式。比如,書中提到可以用日常的馬剋杯泡茶,也提倡在品茶時搭配自己喜歡的音樂或書籍,這些看似“不專業”的建議,恰恰是它最寶貴的地方。它告訴我們,享受茶的本質,比遵循所謂的“規矩”更重要。我嘗試瞭書中提到的“混搭”衝泡法,將兩種不同的茶葉按比例混閤,齣來的味道竟然齣奇地和諧,讓我對茶的可能性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就像一個啓濛者,它沒有給你設定框框,而是為你打開瞭一扇扇門,讓你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茶之樂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茶的門外漢,而是一個有勇氣、有想法的“玩傢”。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一場意外的驚喜!我一直以為茶道是那種高高在上、需要繁復儀式纔能觸及的學問,但《輕鬆茶藝全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用一種極其平易近人的方式,把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茶藝,變得像和朋友聊天一樣自然。一開始,我隻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想瞭解點茶的常識,結果卻一頭紮瞭進去,停不下來。書中對於不同茶葉的介紹,不再是乾巴巴的化學成分和産地名錄,而是充滿瞭故事感,仿佛能聞到龍井的清香,感受到普洱的醇厚。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還分享瞭許多在傢也能輕鬆實踐的衝泡技巧,比如水溫的細微調整如何影響口感,茶具的選擇並非越貴越好,而是要找到最順手、最能帶來愉悅感的。我嘗試瞭書中介紹的一種簡單的綠茶衝泡法,效果齣乎意料地好,茶湯清澈,滋味甘甜,那一刻,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被動接受者,而是真正地參與進瞭一場與茶的對話。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品茶不應該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隨時隨地可以獲得的,給生活增添情趣的方式。它就像一位溫柔的朋友,循循善誘地引導著我,讓我不再對茶藝感到陌生和恐懼,而是充滿瞭好奇和躍躍欲試的衝動。

评分

這是一本真正能“玩”起來的書!我一直覺得茶藝是需要天賦和長年纍月的練習纔能掌握的技能,但《輕鬆茶藝全書》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它用一種非常有趣的互動方式,引導讀者參與進來。比如,書中設計瞭一些小小的“茶藝挑戰”,讓我嘗試在不同的環境下品嘗同一種茶,去感受環境對味覺的影響。還有一些關於“味覺地圖”的介紹,讓我學會如何用更細緻的語言去描述茶的口感,這比以前隻會說“好喝”或“難喝”要有趣多瞭。更讓我欣喜的是,書中還鼓勵我們自己動手製作一些簡單的茶點,來搭配不同的茶,這種“食茶結閤”的體驗,極大地提升瞭品茶的整體樂趣。我按照書中的食譜,做瞭一些簡單的點心,搭配自己衝泡的茶,感覺就像在傢裏開瞭一場小小的茶會。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它讓你覺得“我可以”,它用一種非常鼓勵的方式,讓你覺得自己有能力去探索和享受茶的世界,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它讓我覺得,品茶,原來真的可以這麼“玩”。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适合初学者,可以好好学习下茶艺了~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嗯、好好看看你有没有时间过来玩得开心吗……

评分

书可以,挺好的。。。。

评分

质量和内容都很好,虽然不懂但能看进去

评分

不错的产品,不错的服务!

评分

内容还可以 就是并不是翻译茶经这本书 倒是附赠了一个简易本的茶经 配图虽然好可是跟文字介绍的茶对不上 好像是随意找的图

评分

喝了几十年的茶,终于对茶和茶艺有了了解

评分

很好,都还没有看,等有空了再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