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社會藍皮書:201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以經濟“新常態”下的社會發展新成長階段為主題,比較全麵地分析瞭調結構、穩增長、提質量的經濟社會發展實踐,認為全麵深化改革,推進法治國傢、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是確保經濟社會繼續沿著調結構、穩增長、提質量的方嚮發展,更好地應對經濟社會發展麵臨的新難題、新挑戰的根本路徑和保障。
作者簡介
許欣欣,女,北京人。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1996~2012年,先後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杜剋大學、韓國國立首爾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社會結構變遷、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農村社會學。主要研究成果:《當代中國結構變遷與社會流動》(專著)、《中國農民組織化與韓國經驗》(專著)、《中國城鎮居民貧富差距演變趨勢》(論文)、《從職業評價與擇業取嚮看中國社會結構變遷》(論文)。
李培林,男,山東濟南人。博士,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社會學研究》主編。
陳光金,男,1962年5月齣生,湖南醴陵人。博士,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農村社會學、社會分層與流動、私營企業主階層。
張翼,男,甘肅靜寜人。博士,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
李煒,男,陝西西安人。博士,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發展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發展社會學、社會分層、社會研究方法。
目錄
Ⅰ 總報告
1 中國社會朝著更加注重質量提升的導嚮邁進
——2014~201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 陳光金 執筆】
一 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形勢
二 2014年中國社會發展麵臨的問題和挑戰
三 2015年中國社會發展態勢與政策建議
Ⅱ 發展篇
2 2014年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就業形勢與展望【莫 榮 陳 雲】
3 2014年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狀況【呂慶喆】
4 中國收入差距變化及其未來發展趨勢【楊宜勇 池振閤】
5 2014年中國深化教育領域綜閤改革邁開新步伐【王 建】
6 2014年中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報告【房莉傑】
7 2014年中國社會保障改革的進展、問題與展望【龍玉其】
Ⅲ 調查篇
8 社會公眾的“好社會”價值標準調查報告【李 煒】
9 2014年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指數報告【袁 嶽 張 慧 薑健健】
10 2014年農民工調查報告【劉林平 範長煜 王開慶】
11 2014年流動勞動力收入差距調查報告【張 翼】
12 2014年“90後”大學生生活和壓力報告
——基於12所高校大學生追蹤調查數據的分析【田 豐】
13 2014年城市居住證積分製實施狀況調查報告
——以上海市為例【黃蘇萍 姚燁琳 張海東】
14 2014年北京青年就業人員的住房狀況報告
——基於2014年北京市青少年發展狀況調查【李春玲 李雪紅 李海娟】
Ⅳ 專題篇
15 2014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祝華新 潘宇峰 單學剛】
16 2014年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中國勞動關係【喬 健】
17 2014年中國“三農”改革發展報告【張 浩】
18 城市化進程中的社區建設與社區治理【肖 林】
Ⅴ 附錄
19 中國社會發展統計概覽(2014)【張麗萍】Ⅰ 總報告
1 中國社會朝著更加注重質量提升的導嚮邁進
——2014~201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 陳光金 執筆】001
一 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形勢002
二 2014年中國社會發展麵臨的問題和挑戰009
三 2015年中國社會發展態勢與政策建議013
Ⅱ 發展篇
2 2014年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就業形勢與展望【莫 榮 陳 雲】020
3 2014年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狀況【呂慶喆】039
4 中國收入差距變化及其未來發展趨勢【楊宜勇 池振閤】052
5 2014年中國深化教育領域綜閤改革邁開新步伐【王 建】066
6 2014年中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報告【房莉傑】083
7 2014年中國社會保障改革的進展、問題與展望【龍玉其】100
Ⅲ 調查篇
8 社會公眾的“好社會”價值標準調查報告【李 煒】117
9 2014年中國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指數報告【袁 嶽 張 慧 薑健健】132
10 2014年農民工調查報告【劉林平 範長煜 王開慶】142
11 2014年流動勞動力收入差距調查報告【張 翼】160
12 2014年“90後”大學生生活和壓力報告
——基於12所高校大學生追蹤調查數據的分析【田 豐】180
13 2014年城市居住證積分製實施狀況調查報告
——以上海市為例【黃蘇萍 姚燁琳 張海東】195
14 2014年北京青年就業人員的住房狀況報告
——基於2014年北京市青少年發展狀況調查【李春玲 李雪紅 李海娟】211
Ⅳ 專題篇
15 2014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祝華新 潘宇峰 單學剛】227
16 2014年經濟結構調整中的中國勞動關係【喬 健】252
17 2014年中國“三農”改革發展報告【張 浩】272
18 城市化進程中的社區建設與社區治理【肖 林】286
Ⅴ 附錄
19 中國社會發展統計概覽(2014)【張麗萍】301
前言/序言
“新常態”背景下的新成長階段(代序)
李培林
李培林,第十八屆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社會政法學部學部委員。
“新常態”是錶述中國當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一個重要概念。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中,定義瞭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三個基本特點:第一,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第二,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産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第三,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嚮創新驅動。
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通常是聯動的,在這種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社會發生瞭什麼新的變化呢?是否也有一種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呢?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社會發展實際上進入一個“新成長”階段。社會藍皮書——《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從2009年開始,就一直在分析這種社會發展新成長階段的特徵。從近兩年發展的情況看,這種新成長的特徵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呈現齣一些不同於以前發展形勢的新特點,或者說在社會發展方麵呈現齣一些轉摺時期的特徵。
第一,城鎮化發展的階段轉摺。國際上城鎮化的發展階段,通常分為人口嚮城市集中、郊區化、逆城鎮化、再城鎮化等幾個階段。我國城鎮化水平從2011年開始超過50%,從一個農民大國進入一個以城鎮人口為主體的社會,但基本上還是在人口嚮城市集中和郊區化這兩個階段上運行。在我國,逆城鎮化的過程遲遲沒有産生,並非隻是因為發展階段未達到或者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問題,與戶籍的限製和農民住宅無法進入市場也有很大關係。盡管如此,近兩年來,我國逆城鎮化的種種跡象越來越明顯,預示著一種新的趨勢的到來,雖然這些跡象還隻是以農傢休閑、鄉村養老、城市人經營鄉村第三産業等形式錶現齣來,卻是一種未來大潮的徵兆。逆城鎮化並非城鎮化的倒退,而是城鎮化發展的新階段,是城鄉一體化的提升,孕育著巨大的新發展空間。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恐怕也很難單靠人口嚮大城市的集中來解決城鎮化問題。
第二,勞動力供求關係的階段轉摺。中國的失業率在經濟增長速度下行的情況下並沒有齣現惡化,反映真實失業情況的城鎮調查失業率,與統計口徑有一定局限的城鎮登記失業率非常接近,約在5%左右。這在過去經濟增長速度下行的時候是從未有過的,是一種意外的驚喜。這一方麵說明,政府促進新增就業的措施發揮瞭作用,特彆是就業彈性較大的第三産業的快速發展發揮瞭就業拉動作用,另一方麵也說明,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係確實發生瞭深刻變化,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和勞動力人口總量都已開始下降,未來我國可能會齣現比較突齣的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從理論上測算的結論是農村有大量富餘勞動力,但齣於農村勞動力普遍老齡化和年齡匹配原因,他們已難以轉移成有效的工業勞動力供給。中國的就業政策選擇必須高度關注這一新的變化趨勢。
第三,收入分配變化的階段轉摺。自改革開放以來,在拉開收入差距、提升經濟效率的政策取嚮和市場經濟本身規律的雙重作用下,收入差距總體上呈一路擴大的態勢。這種態勢到2008年達到頂點,基尼係數為0.491。此後至2013年的5年,基尼係數開始緩慢迴落。這種迴落得益於四個重要因素:一是城鄉差距開始縮小,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經連續4年增長速度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是區域差距得到控製,相對發展滯後的中西部地區已經連續近10年經濟增長速度快於比較發達的東部地區;三是在勞動力齣現結構性短缺的背景下,人工成本齣現持續增長的態勢;四是大規模地減少貧睏。在目前的世界大國中,美國、俄羅斯、印度等大國的收入差距都在擴大,隻有中國和巴西齣現瞭轉摺,巴西已連續10年基尼係數持續下降。我國收入分配狀況的改善,為增加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量和轉變發展方式提供瞭新的有利條件。
第四,職業結構變動的階段轉摺。2013年,我國經濟産齣總量中,第三産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産業,達到46.1%,而第二産業比重為43.9%,第一産業比重為10.0%。2014年延續瞭這種態勢,而到2016年我國第三産業比重有可能首次超過50%。這是我國即將從工業化中期轉入工業化後期的重大標誌。由於服務業的就業彈性高於工業,更高於農業,這種經濟結構的變動,也會更深刻地反映到職業結構的變動上。或者說,我國將開始一個新的職業結構階段。所謂“白領時代”,即在非農從業人員當中白領從業人員總量超過藍領從業人員,西方國傢一些有爭議但備受關注的議題如“大眾消費時代”、“中産階層”等都是在這個階段提齣的。我國在這個階段也會有適閤自己國情的新議題,比如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將會産生一個龐大的“小康大眾”,對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産生深刻影響。
第五,居民生活消費的階段轉摺。2000年以來,我國最終消費率和居民消費率都曾連續十幾年呈下降態勢,但近兩年情況正在發生變化,特彆是最終消費和居民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強勁。根據2014年上半年的數據,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4.4%,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固定資本形成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48.5%,拉動GDP增長3.6個百分點,國內消費已經超過投資和齣口,成為最主要的經濟增長推動力量。居民生活消費層級不斷提升,以房、車、休閑、旅遊、通信、網購引領的新型大眾消費時代到來。
第六,社會發展質量的階段轉摺。我國以GDP為主要指標的發展數量和規模擴張的階段已經逐步為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階段所替代。人們對生活質量、健康、食品安全、水和空氣清潔、滿意度、幸福感等都有瞭更高的要求。一個更加注重社會發展質量的新階段已經開始。
以上分析的這些階段轉摺,都意味著不僅在經濟領域,而且在整個社會領域,都齣現瞭一種新的常態,或者說一種新成長階段。這既帶來一係列新問題、新挑戰,也意味著新的機遇和新的發展空間。我們應當認真研究和高度關注這種階段轉摺,為“十三五”時期以及未來一二十年製定長遠的戰略規劃和政策,保證我國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和持續繁榮。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第23本分析和預測社會形勢的年度社會藍皮書。
2015年的社會藍皮書的議題有以下幾個突齣的方麵。
1.經濟新常態下的經濟社會發展
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相比2013年繼續有所迴落,年度增幅估計在7.5%左右,調結構、穩增長、提質量,是2014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心。社會發展呈現從以數量導嚮為主嚮以質量導嚮為主轉變的趨勢。在前三季度,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與上年同期相比都略有加快,城鄉一體化的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瞭國內生産總值、企業利潤和國傢財政收入的增速,城鄉收入差距略有縮小,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繼續提升,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增加。由於第三産業更快發展、勞動力供給總量有所減少等因素的影響,勞動就業在經濟增長速度繼續迴落的情況下仍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社會保障覆蓋麵繼續擴大,待遇水平有所提高;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得到解決,公共服務均等化得到促進。社會組織高速發展,民間力量參與社會發展和社會治理的積極性顯著增強,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服務、社會工作以及社會組織等領域的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強勁增長。
2.社會領域全麵深化改革的重大進展
本報告對2014年社會領域全麵深化改革高度關注。“三農”相關改革的進展,突齣錶現為城鄉戶籍製度的改革,同時在土地製度等方麵的改革也不斷深化。針對教育領域的改革因涉及麵和覆蓋麵廣,尤其是涉及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深受社會關注和期待。2014年中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核心是公立醫院改革,絕大部分工作都圍繞這個重點展開,整個改革在“深水區”艱難推進之際,更需要各個子係統的協調配閤,因此過去的一年開始強調“醫療、醫藥、醫保”的“三醫聯動”,在政策實踐領域也開始齣現醫療保障配閤公立醫院改革的內容。社會保障改革穩步推進,並且取得積極成效,養老保險城鄉一體化發展邁齣重要步伐,補充保障製度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以養老服務為重點的社會福利服務體係建設加快推進,社會救助法製建設助推社會救助體係的科學發展。
3.社會發展仍然麵臨諸多問題和挑戰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迴落至7.5%左右,既是30多年來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意味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麵都需要適應這種新常態。在這個過程中,麵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是不可避免的。勞動就業齣現雙重結構性變化,一方麵勞動力供給和需求從2013年起開始下降,2014年錶現更加顯著;另一方麵,勞動力市場對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水平的要求有所提高。就業問題開始更多地錶現為結構性問題,要進一步加快勞動培訓體係改革建設和中高等教育體係改革,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培訓體係。居民收入的城鄉差距有所縮小,但地區差距麵臨反彈擴大風險,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內部高收入群體與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差距部分地存在著擴大的可能。社會保障體係的人口覆蓋麵尤其是農民工群體覆蓋麵亟待實質性擴大,社會保險支付水平和社會扶貧救助水平仍然偏低。環境問題有愈演愈烈之勢,群眾舉報的重大環境事件比上年增長兩倍以上,霧霾天氣仍然廣受關注,部分地區有加劇之勢。社會矛盾衝突仍然多發頻發,並且比上年有所增加。所有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繼續加大全麵深化改革力度,全麵推進法治國傢、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
本書的作者來自專業的研究和調查機構、大學以及政府有關研究部門,除總報告外,各位作者的觀點,隻屬於作者本人,既不代錶總課題組,也不代錶作者所屬的單位。
本書涉及的大量統計和調查數據,由於來源不同、口徑不同、調查時點不同,所以可能存在著不盡一緻的情況,請在引用時認真進行核對。
本課題的研究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重點資助,本課題的研究活動的組織、協調以及總報告的撰寫,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負責。
本年度“社會藍皮書”由李培林、陳光金、許欣欣、李煒、張麗萍、範雷、田豐、崔岩、鄒宇春負責統稿,李培林、陳光金審定瞭總報告,傅學軍負責課題的事務協調和資料工作。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社長謝壽光、皮書齣版分社社長鄧泳紅及本書編輯桂芳、劉德順,為本書的齣版做瞭大量工作,在此錶示誠摯謝意。
編 者
2014年11月24日
社會藍皮書:201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