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全集》將《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閤二為一,告訴讀者如何真正活學活用中醫經典。
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全集》將《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這兩部中華醫學經典完美融閤在一起,告訴讀者如何真正活學活用中醫經典。從《黃帝內經》中的體質養生、十二時辰養生、四季養生等養生方法及天人閤一的養生原則,到《本草綱目》中治療百病的古老經方、偏方、秘方,以及各種食物、藥物的藥性、功效、用法。本書匯集瞭二者的全部精髓,再現瞭養生防病和祛病延年的中醫神奇智慧。
目錄
左手《黃帝內經》
第一章 走進《黃帝內經》的神妙世界
第一節 學習《黃帝內經》,領悟健康之道
中國三大奇書之一:《黃帝內經》
從前,有一個叫黃帝的人
《黃帝內經》對後世中醫影響深遠
以人為本——《黃帝內經》的養生特色
健康人生,就在《黃帝內經》之“道”
《黃帝內經》是醫書,更是生活之書
第二節 《黃帝內經》與日常生活
從常見的“東西”、“南北”談起
為什麼說“鼕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
為什麼人在哭泣時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男左女右”
男人眼光長遠,女人活在當下
女人為什麼比男人衰老得快
女人為什麼要長乳房
人的生育能力是由什麼決定的
古時候為什麼要“鞦後問斬”
為什麼是“鳴金收兵”而不是“鳴銀收兵”
“攥著手”齣生,“撒開手”去世
第三節 《黃帝內經》與中醫基本理論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與中醫整體思維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中醫治療原則
不治已病治未病——中醫養生的精髓
求醫問藥之前先求自己——中醫的自愈理念
人體內部的“中庸之道”——中醫的平衡觀
易患何種病,先看自己屬哪種體質
《黃帝內經》如何認識“五勞”和“七傷”
第四節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精要
由工人伐木想到的:正氣存內,邪不可乾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健康長壽的根本
不拘一格,因人施養——《黃帝內經》養生原則.
真人、至人、聖人和賢人的長壽之道
飲食、起居作息當與自然相應
順四時以適寒暑,避六淫各有主時
現代人為什麼動不動就生病
第二章補足真陽百病消
第一節 萬物生長靠太陽,長命百歲靠養陽
陽氣像太陽,維持生命要用它
陽氣何來:秉先天之精,閤後天之力
脾胃運轉情況,決定陽氣是否充足
腎為身之陽,養陽先養腎一
走齣誤區:補腎並不等於壯陽
津為陽,液為陰,阻止外邪來入侵
人體陽氣不足,不可盲目補氣
骨氣即陽氣,養好骨氣享天年
老年身體健康,離不開“虛陽氣存”
第二節 萬病損於一元陽氣——80%的現代人陽氣不足
生病是陽氣在和邪氣“打架”
“過勞死”其實是陽氣提前用完瞭
脫肛是人體陽氣衰弱導緻的
老人精氣少瞭,骨質就疏鬆瞭
心髒病患者最要緊的是固攝陽氣
女性不孕,腎精不足是根源
脾氣大、血壓高是肝氣過旺惹的禍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最易損耗陽氣
時尚中的健康陷阱——減肥不當減陽氣
第三節 養陽有道——最神奇的七大護陽、升陽法
日齣而作,日落而息——跟著太陽養陽氣
常練靜功,控製人體陽氣消耗
生命陽氣勃發,重在養護脊椎與骨盆
梳發升陽,百脈順暢——梳頭也是養生術
按摩百會穴可增加人體真氣
植物的種子最能補腎壯陽
不損即補——儲備能量,節能養陽
第四節 陽虛的年代寒濕在作祟——祛除寒邪陽自隆
寒濕傷陽氣,損陽易生病
全球不斷變暖,身體卻在變寒
如何判斷身體內有沒有寒濕
與其有寒再祛,不如阻之體外
……
第三章 辨清體質好養生
第四章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
第五章 《黃帝內經》四季健康順養生則
第六章 《黃帝內經》藏象養生智慧
第七章 巧用人體大藥保健康
第八章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第九章 安身之本在於食
右手《本草綱目》
第一章 《本草綱目》中長盛不衰的養生之道
第二章 本草養生心法,掌握補和瀉
第三章 《本草綱目》裏的中庸之道
第四章 本草養生樂趣就在吃喝之間
第五章 從本草中發掘現代養生方案
第六章 《本草綱目》中的女人養顔經
第七章 揭秘食物的神奇功效
第八章 草根食物治療身體疾病
第九章 本草中的食療妙方
第十章 辯證施治,本草食療要對癥
第十一章 《本草綱目》中的長壽經
第十二章 本草幫你保持正常的身體機能
精彩書摘
《<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全集》:
說到這裏我們要明白,自愈功能的作用不是絕對的,我們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依賴人體自愈力解決問題。自愈力和免疫力有關,當免疫細胞抵擋不住病毒時,就需要藉助藥物,不過最好的藥物依然是以食物為主。一般情況下,通過營養素的補充,可以對抗大多數疾病。中醫就是通過倡導順時養生、補養氣血、食療等科學的養生方法來增強人體免疫力,在疾病尚未到來之時就築起一道堅固的屏障,讓疾病無孔可入。麵對已經染病的情況,中醫也是更多地求助於人體自身的大藥——經絡和穴位,通過疏通經絡、刺激穴位等自然方法調動身體的自愈功能來對抗疾病。
但是,在現代醫療中,人們似乎對於醫藥過於信任和依賴。由於人體在自我修復過程中會齣現一係列癥狀,如咳嗽、發熱、嘔吐等,人們為瞭消除這些癥狀帶來的不適感,就會用藥物進行乾涉,這樣,人體的自愈能力就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人們反而因為癥狀的消失,認為是這些藥物起到瞭良好的效果,於是在下一次疾病來襲的時候,他們還是第一時間求助於藥物,在這種惡性循環中,身體的自愈力就會越來越懶惰,直到失去作用。
所以說,我們在平時不要動不動就吃藥,更不能亂吃藥,而是通過閤理飲食、按摩經絡穴位、注意起居等中醫的方法來提高身體的自愈能力,從而消除疾病,保持健康。人體內部的“中庸之道”——中醫的平衡觀
中國是一個講究中庸之道的國傢,很多人理解中庸就是既不突齣也不落後,既不說好也不說壞,有點像和事老的角色,對其大肆批判。其實,中國的中庸之道是一種平衡,是一種美。自然界講究生態平衡,為人處世方麵講究平衡,我們的人體內部也講求一個平衡,這樣纔能和諧,纔能長久。
《黃帝內經》中講到“中央生濕,濕生土……其蟲倮。…“倮蟲”,就是人,即沒有毛的動物。人為倮蟲,五行屬土,而土生於中央,這個中央既非南北,也不是東西,雖然東西南北都有土,但是隻有中央的土纔是集閤瞭東西南北土的特點,又把土散嚮東西南北,處於中間又無處不在,這就是土的本性。
《黃帝內經》又講:“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這裏的中央黃色就是土的顔色,黃色居於七彩色帶的中央。在中醫的五行論中,肝屬木,肺屬金,心屬火,腎屬水,分主春、鞦、夏、鼕。而五行屬土的脾髒沒有季節可主,但脾又是哪個季節都主十八天,毫無偏嚮,也是“中庸之道”的體現。
……
《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全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