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颱灣兩次再版,心理學教授餘德慧用曆史感關照生命的喧鬧,探求生命的況味。
吳靜吉,鄭石岩,龔卓軍聯袂推薦。
隨書附贈精美書簽
餘德慧選集
重慶大學齣版社引進瞭三本餘德慧教授的經典代錶作形成《餘德慧選集》叢書,作為獻給生命的禮物以饗讀者。叢書包括:
《生死無盡》
《生命史學》
《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餘德慧的散文作品,他以豐富的人文心理學養背景,透過自身對生命的細膩觀察,以文學和詩心的文字氣質,帶領我們進入他體嘗到的生命感。生命感主要來自生命自身的曆史。“隻有當我們迴顧過去的時候,我們纔産生現在的知識。”這種知識就叫做“生命史學”。
餘德慧擅長在平常生活的時刻中,探求生命的況味。他在原住民部落裏,可以專心聽著他們用母語交談,雖然不懂,但是“在母語的世界,像置身在一棵大樹的底下,纔感受到人活著的根”。他在時間的流動中,珍惜著白天,也珍惜夜晚。
他更以哀樂中年的心情,來看愛情、看人生、看存在的每個片刻。“行到中年,兩邊不著,生的甜美越來越遠,死的無常逼在眼前,前瞻與後顧,擺蕩悠忽。人在這樣的絕望格局裏,要由無處可去的焦慮,轉為體驗‘當下’的從容。……然後一切清清朗朗,從容不迫,看日落日齣,看風來風去,我依舊如風中的蘆花,搖曳在自然之間。”
作者簡介
餘德慧教授(1951.1.10-2012.9.7)颱灣屏東人,颱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開設瞭華人世界生死學課程,並且聽者雲集。曾任颱灣大學心理學係副教授、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東華大學谘詢與輔導學係(現更名為谘詢與臨床心理學係)創係主任、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主要教授:本土心理學、文化心理學、人文谘詢、宗教現象學、宗教療愈等課程。
著作有《生命史學》、《生死無盡》、《臨床陪伴與心理研究》、《生死學十四講》、《詮釋現象心理學》、《中國人的寬心之道》、《中國人的自我蛻變》、《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契機與開悟》、《孤獨其實是壞事》、《男兒心事不輕彈》、《迴首生機》、《感應之情》、《生命夢屋》、《情話色語》與《觀山觀雲觀生死》等。
2000年成立的心靈工坊文化公司,餘德慧是主要的催生者之一,並擔任谘詢顧問召集人,將身心靈整體療愈的觀念帶進齣版界。
2012年9月7日,在愛妻顧瑜君教授幾慈濟醫療團隊的柔適照顧之下,浸潤在靈性恩寵之中,泰然離世。
精彩書評
這本書道齣生命的苦澀和現實,從中找到調適之道,一窺人生的答案。作者也邀你一同品酌生活的坎坷和希望,留給你參透的機會和省思。本書讓你堅信,憑著愛與創造,人人都能把苦澀化為甘甜,在平凡中唱齣綺麗的詩歌。
——鄭石岩;政治大學教育係教授、作傢
很羨慕餘德慧有這麼好的文筆、思考和學養,可以在另類心理學領域中逍遙自在。這不就是創意人生嗎?然而,我們都必須活齣自己的生命,也一定要學習如何自我欣賞,開創自己的創意人生。這和羨慕他人的好,是同樣重要的,所以我會遙遠地欣賞他,並認真地活齣自己的創意人生。
——吳靜吉;政治大學創造力講座主持人/名譽教授
目錄
第一部
沿著長長劫數的甬道走來003
山海的呼喚011
心靈史的救濟023
人一說話,上帝就發笑035
中年又逢春043
命運在說話052
老祖母的眼淚061
野地少女的佚佗路071
語言的村落083
輕輕呼喚你的名094
親密相知天地寬101
夾在睡與床的身體111
記憶的中間118
愛在情色時空裏127
渲染的應答──愛情史學的一切134
哀樂的愛情142
第二部
從童年記憶的敘說探討惦念的生命感151
精彩書摘
輕輕呼喚你的名
輕輕喚著你的名,沒有人能奪走我聲音裏的情。
茫茫人海中,有人喚起我的名,像黑夜裏搖晃的燭光,轉瞬滅去;
那呼喚聲,在黃昏初暮時響起,在午夜夢迴的淚痕中消逝。
多少時候你會被人親切地叫著某種名字?當我被學生稱作“老師”之後,使我也注意到我一輩子都稱他作“老師”的人。
我總是覺得“老師”是個親切的稱呼,多少好老師在背景裏造就我這樣的感覺——在這背景的情分裏有著“曾經在一起”的呼喚。在這個呼喚之中,我叫著我的老師,也被學生叫我老師。這是個很單純的世界,有時候很為中國人造就這樣一個簡單的世界感激,一個簡單的親切。
一生與老師們相處過的日子一直有這樣的簡單親切,作學生的對老師知道的並不太多,從來沒有看過老師在傢裏穿得很隨便的樣子,也不知道老師平時在傢裏做什麼,所有簡單的親切都來自課堂的簡單世界。教書的教書,學書的學書,話語就在一個不甚功利的空間交換著,甚至有時師生的對話是那麼沒有一點外邊的灰塵味,看起來有點兒呆:教書的是書呆,讀書的也是書呆。叫一聲老師,就有這麼個傻味道。
呼名阿慧——祖母聲音在黃昏裏迴蕩
我一輩子最難忘的呼名來自祖母,她在我齣生之時已經叫我“阿慧”。我從小並不知道“阿慧”是很女孩子氣的稱呼,大瞭纔被譏笑是女孩子的稱名。祖母的呼喚與黃昏的景色有很強烈的關聯,每次想起祖母的時候總是想到晚飯時分,祖母喚我迴傢吃飯。質樸的聲音帶點童真的快樂。
到瞭小學,同學們叫我“老飛啊”,颱語是“老頭子”的意思,但我開始的時候,很少想到這個意思。這個稱名並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快的在中學時代就成瞭“老餘”。反而是在讀研究所的時候,被一位專任“張老師”祝錚稱作“小餘”。如今祝錚人在美國已經快十七年瞭,我想他萬萬想不到他起頭的稱名居然延續瞭這麼久。
稱名在彆人的嘴裏用最不確定的方式遊移著,我也曾經是“豆花”“阿飛”,但這樣的稱呼卻不曾長久。有些稱名就像夜裏的燭光搖搖晃晃,瞬即吹落,有些稱名卻就這樣成為他人嘴裏很自然的對象,有瞭熟悉的身影。
傷名如傷身,劉邦受辱終生難忘
我經常尋思,稱名為何成為人們開發某人的樂趣。並不是因為稱名的含意有什麼奇特,而是人對他人的存在需要有個舒服的處理;能夠叫你的名字,常常是我們有瞭長久的見麵說話,你的稱名總在我的心裏有某種意味的色彩。學生在私底下把輩分較高的老師稱作“老楊”“老柯”,卻對較年輕的老師叫名字,並不是不尊敬老師,而是把稱名跟自己連上來——老前輩在遠方,新老師在自己的近處。
歌德在《詩與夢魔》裏說:“一個人的名稱不僅僅像披在他身上的一件鬥篷那樣可以隨意解開和係緊,它還是一件完美適體的外衣,名稱就如同他的皮膚遍布全身,沒有人會擦傷或抓破它而不傷及本身。”
在楚漢相爭的時候,楚王項羽的麾下有個名將,叫作季布,深諳心理戰。當劉邦的軍隊和楚軍對峙時,季布建議說:“我看兩軍對陣,龍爭虎鬥未免損兵摺將,不如我前去罵劉邦幾句,不必發一箭一矢,包準劉邦退兵。”
楚王答應他去罵陣,就喚瞭上將鍾離昧一塊兒,率領輕騎,站在高地順風的地方,對著劉邦罵著:“你不過是徐州豐縣的窮人傢、無賴漢,當個小小的泗水亭長,隻因為天下大亂,你假藉名義起兵,這樣下賤的齣身,怎能與楚王的貴族相比,你最好自己捆綁自己,歸降楚王乞求寬恕。”劉邦當場臉紅,人就退走。後來劉邦登基,對季布與鍾離昧恨之入骨,懸賞重金捉拿季布。
劉邦的恨意,傷名如傷身體。
稱名即是肉身,父親在印鑒字跡中復生
在我們的存在世界,我們的眼前總是依稀有些身影隱約在浮現,隻要有個稱名就能把依稀可以依靠的人叫齣來,清晰地看清楚他;至於其他人,隻有像劇作傢寫的“路人甲”“路人乙”,埋藏在人世的背景裏。
人並不是對存在有瞭感受,而是人在參與整個世界的存在之中有瞭感受,在流動不居的事件裏有瞭感受。我們從小就仰仗著稱名,它即是肉身。
有一天晚上,我整理東西,看到父親的印章,我試著將它沾著印泥,印在我的本子上,突然間感到父親又活過來,在他的書房讀書。整個世界突然籠罩在他還活著的時候的氣氛,我坐在客廳看著他在我初中二年級的成績單上蓋章。我很少看過父親的印章,因為他隻有兩個印鑒章,平時都藏在文件盒裏。印章的名字迴蕩著他的氣息。
迴蕩是一種人直接在現場想著不在現場的事——透過眼前的場景,遙遠的過去迴到眼前的現場,重新迴響。一個人在說話或不說話都賦予觀看的人們一種迴蕩的心思。這樣的心思就引嚮肉身直接的瞭然。
……
生命史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