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圖書請點擊:
廣受讀者好評的經典圖解暢銷版
★ 簡潔明瞭、通俗易懂
一張圖片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不再用文字來說明;一個流程圖可以明瞭的復雜過程,不再用冗長的語言來敘述;一個錶格就可以錶達清楚的概念,不再用生澀的術語來闡述。
★ 中醫之祖
《黃帝內經》是我國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部醫書,傳承韆年,更適閤中國人的養生之道。
★ 養生重於治療
《黃帝內經》是中國養生術的根源,書中提齣健康靠“養”不靠“治”的思想,讓得病的人懂得調養,更將疾病消滅在搖籃之中。
★ 全新挖掘,輕鬆讀懂
《圖解黃帝內經》以通行的《黃帝內經》古本為基礎,配以300幅手繪插畫、250張示意圖錶,全新挖掘這本中醫養生經典的內容,非醫學專業的人也能輕鬆讀懂。
★ 1200種品物、2066條實用易行的附方
《圖解本草綱目》剔除瞭原著中許多被當代科學證明的有毒害藥品、失傳藥物後,仍收入品物1200種,附方2066條,不失其“大全”的容量。
★ 500多幅精確逼真的彩色手繪圖
《圖解本草綱目》中包含瞭生動精緻地描繪齣動植物的野外原生狀態,極具實用和審美價值。能夠極大滿足自然愛好者在野外看圖識藥的要求。
★ 1031幅金陵本珍貴古圖
金陵本古圖異於後來流行的江西本插圖,更加拙補大氣,簡潔生動,堪稱古刻本中的罕見珍品。
《黃帝內經》是現存較早的中醫理論著作之一,它將先人所積纍下來的醫療經驗,通過實踐,升華為理性的認知內容,並形成瞭獨特的醫學理論,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深遠的影響。本書是以《黃帝內經》古本為基礎,集閤多位專傢和學者的建議,對《黃帝內經》進行瞭全新圖解式的解讀。目的是將《黃帝內經》艱澀的醫學處事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更多的讀者能夠接觸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從中受益。
《本草綱目》是舉世聞名的博物學巨著,也是中華醫庫中的一部食物養生學及藥物學巨著。集幾韆年食物、藥物的種植、采集、調製及醫療養生功效之大成。對後世的食物養生學、醫藥學、動物學、種植學以及人們對日常食物品味的選擇都構成瞭深遠影響,其中有些醫方,時至今日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為瞭讓更多讀者在這部經典中受益,我們推齣瞭白話彩插版的《圖解本草綱目》,對每一種藥物都配以清晰插圖,尤其對藥用植物的花、芯、莖、根都有縴毫畢現、細緻入微的描繪,使讀者認對藥,選對方。圖文的完美結閤,使讀者完全可以一次讀懂這本國醫經典,是傢庭生活必備的實用指南。
《圖解經典》編輯部是紫圖圖書公司的重點編輯團隊,以經驗豐富的編輯為策劃骨乾,聯閤三十多位專傢和學者為顧問,對人文社科領域的經典著作和主題進行全新圖解式解讀,十年來陸續推齣的係列圖書涵蓋文化、哲學、藝術、宗教、曆史各類題材,包括《圖解黃帝內經》《圖解本草綱目》《圖解山海經》《圖解心經》《圖解周易大全》《圖解茶經》《圖解心理學》《圖解紅樓夢》等百餘種優秀圖書,受到瞭讀者的廣泛認可,得到瞭業界的一緻好評。
李時珍,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傢、藥物學傢,李時珍曾參考曆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閤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曆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其著有《瀕湖脈學》。
《圖解黃帝內經》
源於《黃帝內經》的道傢養生功法:《內經圖》
《黃帝內經》的理論體係及十二經脈
人體的穴位和反射區
《黃帝內經》全圖
《黃帝內經》的曆史沿革
編者序《黃帝內經》:中醫奇書
如何閱讀本書
第一章
中醫學最早的典籍
1本書的主角①:黃帝
2本書的主角②:岐伯
3閱讀本書你可以瞭解: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
4揭示生命的根本:維持和死亡
5《內經》的基本思想①:陰陽之說
6《內經》的基本思想②:五行之術
7《內經》的基本思想③:髒腑之象
8最後的探究:《內經》成書之秘
第二章
生命的周期
1生的宿命:人體的生命周期
2兩種物質,身體不可缺少:生命的動力
3生命的考驗:人體老化的過程
4究竟我們能活多久:閤理的壽限
5命中注定瞭嗎:影響壽命的因素
6因人而異的結果:早衰
7四種長壽之人:真人、至人、聖人、賢人
8幫助延壽的密技:長壽的要決
第三章
養生的原則
1陰陽協調是健康的保證:陰陽和閤
2理解陰與陽的互根:陽為本,陰從之
3陽氣:推動、興奮、升發、溫煦
4陰氣:寜靜、抑製、肅降、涼潤
5警告:切避虛邪風
6修身:補精、養氣、守神
7安命:補氣、養血、輔陰
第四章
五髒六腑
1髒居於內,形見於外:五髒係統總覽
2主宰一切的“君王”:心者,君主之官
3輔佐著君主的“良臣”:肺者,相傅之官
4勇武忠心的“將軍”:肝者,將軍之官
5為“君主”錶達意誌的“內臣”:膻中(心包)護衛之官
6受納和布化的“倉官”:脾胃者,倉廩之官
7專司內務的“內侍”:大腸者,傳導之官
8接收納貢的“禮官”:小腸者,受盛之官
9使“王廷”井然的“工部待官”:腎者,作強之官
10明辨是非的“清官”:膽,中正之官
11負責水道循環的“漕官”:三焦者,決瀆之官
12司水之職的“一郡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
第五章
奇經八脈
1經絡是什麼:眾說紛紜話經絡
2臂內拇側上下循,中府乳上數三肋:手太陰肺經
3臂前外側須審量,商陽食指內側取:手陽明大腸經
4起於頭麵嚮下行,承泣眼眶邊緣下:足陽明胃經
5下肢內側嚮上循,隱白大趾內甲角:足太陰脾經
6極泉腋窩動脈牽,青靈肘上三寸覽:手少陰心經
7臂外後緣尺內詳,少澤小指外甲角:手太陽小腸經
8內側後緣足走腹,足心凹陷是湧泉:足少陰腎經
9目內眥是睛明,眉頭陷中攢竹取:足太陽膀胱經
10臂內中綫諸穴勻,天池乳後旁一寸:手厥陰心包經
11臂外中綫頭側繞,關衝無名指甲外:手少陽三焦經
12從頭走足行身旁,外眥五分瞳子:足少陽膽經
13前內側綫穴細分,大敦拇趾三分處:足厥陰肝經
14“彆道奇行”的特殊通道:奇經八脈
15韆年珍藏,秘不授人:《內經圖》詳解
第六章
四季順養
1人體與自然的相通相應:生命之本,通乎天氣
2四時陰陽是萬物的根本:四時陰陽,從之則生,逆之則死
3萬物生發蓬勃、嚮榮,需布陳於自然:春季“發陳”
4茂盛華麗,需使精神適應繁茂秀美的時令:夏季“蕃秀”
5肅殺之氣淒風冷雨,花木凋零,需調攝精神:鞦季“容平”
6生機潛伏,萬物蟄藏,需少動陽氣深藏於內:鼕季“閉藏”
7氣血的運行受四時中風雨晦明變化的影響:四時的脈象
第七章
食養
1飲食為生人之本:食養的意義
2得榖者昌,失榖者亡:五榖是怎樣營養全身的
3謹和五味,骨正筋柔:五味的功能與作用
4五味調和適閤人體髒腑的營養需要:五味與髒腑
5髒腑失調,五色當顯:五色當五髒
6一定要忌口嗎:飲食的禁忌
7謹察陰陽所在而調:病後調養
第八章
形神閤一的情誌養生
1情誌活動屬於人類正常生理現象:認識五誌
2生命現象的總稱:什麼是“神”
3神宜靜,而不宜躁:養“神”之道
4喜怒無常,過之為害:五誌太過對人體的影響
5韆般難,不外情誌:五髒虛實引起的情誌變化
6身心並治之基礎:形神閤一
第九章
陰陽虛實與夢境
1夢是由外邪刺激而産生:夢的發生
2夢象的陰陽屬性是體內陰陽關係的反應:陰陽與夢
3陰盛涉水生恐,陽盛大火燒灼,顯現五髒虛實之象:氣盛之夢
4肺虛金白戰,腎虛黑沉淹,心虛火烤,脾虛厭餐:氣虛之夢
5病邪侵髒腑,夢境現異象:邪寓之夢
6夢中受製難脫,氣血阻滯所緻:體滯之夢
第十章
陰陽五行與體質
1形成體質的結構與要素:髒腑、經絡、形體
2影響體質的基本物質:精、氣、血、津液
3氣質是體質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體質與氣質
4察色按脈,先彆陰陽:陰陽五態之人
5陰陽二十五人:五行之人
6髒固有小大,氣血需充盈:髒腑之人
7先天強厚者多壽,先天薄弱者多夭:體態之人
8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為病:性情之人
第十一章
病邪與六氣
1六種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六氣之說
2六氣的異常:六淫
3外來的病邪①:“風”乃百病之始
4外來的病邪②:“寒”乃損陽陰邪
5外來的病邪③:“暑”乃盛熱陽邪
6外來的病邪④:“濕”乃穢濁陰邪
7外來的病邪⑤:“燥”乃乾澀之病邪
8外來的病邪⑥:“熱”乃火熱陽邪
第十二章
神奇的針灸
1老祖宗的智慧:何為針灸
2一脈相承且相對獨立:腧穴與陰陽五行
3有形抑或無形的管道:經絡與穴道
4人體髒腑、經絡、氣血、輸注齣入的特殊部位:腧穴說
5由外而內的特殊療法:刺與灸
第十三章
常見病這樣治
1牙疼不再是病:16個穴位輕鬆搞定你的牙
2睡到自然醒:失眠調養的妙招
3天再熱也不怕:這些穴位可以防治中暑
4不暈車的秘密:愛上坐車
5輕鬆排毒:解決便秘的隱憂
6你也可以有最好的頭腦:幫你解決頭疼頭暈的穴位
7跟岔氣說不:治療岔氣的簡易方法
8感冒不再難纏:教你用妙招治感冒
9健康的腹部是按齣來的:腹脹痛可以通過穴位解決
10哮喘的剋星:定喘等九穴
11與腸胃和諧共存:消化不良有妙招
12腸胃炎不用怕:學會用穴位防治腸胃炎
13不論急性、慢性還是過敏性:鼻炎都可以這樣治
14解決女性的隱憂:看穴位這樣調理月經
15經行腹痛不用愁:沒有副作用的痛經止痛藥
附錄:《黃帝內經》名詞解釋速查
人體標準經絡穴位圖(一)
人體標準經絡穴位圖(二)
《圖解本草綱目》
本書閱讀導航/2
中醫藥的起源和曆代成就/4
如何鑒彆中藥材/6
《本草綱目》中國傢庭生活大典/41
第一捲
序例
神農本經名例…43
七方………… 44
十劑………… 46
氣味陰陽 …… 48
五味宜忌…… 48
五味偏勝…… 48
四時用藥例… 49
標本陰陽…… 49
升降浮沉 …… 50
六腑六髒用藥氣味補瀉 ……… 50
五髒五味補瀉…50
髒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51
第二捲
序例
相須相使相畏相惡諸藥……… 57
相反諸藥…… 64
服藥食忌…… 64
妊娠禁忌…… 64
飲食禁忌…… 65
李東垣隨證用藥凡例………… 66
陳藏器諸虛用藥凡例………… 68
張子和吐、汗、下三法 ………… 69
第三捲
百病主治
諸風………… 71
痙風………… 73
項強………… 73
癲癇………… 73
卒厥………… 74
傷寒熱病…… 74
瘟疫………… 74
暑…………… 74
濕…………… 75
火熱………… 75
諸氣………… 76
痰飲………… 77
脾胃………… 78
吞酸嘈雜…… 79
噎膈………… 79
反胃………… 79
嘔吐………… 80
呃逆………… 80
霍亂………… 80
泄瀉………… 81
痢…………… 81
瘧…………… 82
心下痞滿…… 83
脹滿………… 84
諸腫………… 84
黃疸………… 85
腳氣………… 86
痿…………… 86
轉筋………… 87
喘逆………… 87
咳嗽………… 88
肺痿肺癰…… 89
虛損………… 90
寒熱………… 90
吐血衄血…… 90
齒衄………… 92
咳血………… 92
諸汗………… 92
健忘………… 92
驚悸………… 92
煩躁………… 93
不眠………… 93
多眠………… 93
消渴………… 93
遺精夢泄…… 94
赤白濁……… 94
癃淋………… 95
溲數遺尿…… 96
小便血……… 96
陰痿………… 96
強中………… 97
囊癢………… 97
大便燥結…… 98
脫肛………… 98
痔漏………… 99
下血………… 99
瘀血…………101
諸蟲…………101
腸鳴…………101
心腹痛………102
脅痛…………103
腰痛…………104
疝…………104
痛風…………105
頭痛…………106
眩暈…………107
眼目…………108
耳……………108
麵……………109
鼻……………110
唇……………110
口舌…………110
咽喉…………111
音聲…………112
牙齒…………112
須發…………113
狐臭…………113
丹毒…………114
風瘙疹痱……114
癧瘍癜風……114
癭瘤疣痣……114
瘰癧…………115
癰疽…………115
諸瘡上……… 117
諸瘡下……… 119
外傷諸瘡…… 119
跌僕摺傷…… 119
諸蟲傷……… 120
諸物哽噎…… 120
婦人經水…… 120
帶下………… 121
崩中漏下…… 122
胎前………… 122
難産………… 122
産後………… 123
陰病………… 124
小兒初生諸病… 124
驚癇………… 124
痘瘡………… 125
小兒驚癇…… 125
第四捲
水部
雨水………… 126
露水………… 126
鼕霜………… 126
臘雪………… 126
雹…………… 126
夏冰………… 127
流水………… 127
井泉水……… 127
節氣水……… 127
醴泉………… 128
玉井水……… 128
乳穴水……… 128
溫湯………… 128
碧海水……… 128
鹽膽水……… 128
山岩泉水…… 129
熱湯………… 129
生熟湯……… 129
甑氣水……… 129
…………
編者序
《黃帝內經》:中醫奇書
《黃帝內經》與《道德經》《易經》閤稱中國的“三玄”。韆百年來,它們始終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天書”,受到無數人的仰視。
比如《黃帝內經》,作為中醫學最早的典籍、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首(另外三本是《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自誕生至今,就沒有一個人動搖過它的理論框架。曆史上無數名醫臨死時發現:自己一生心血,隻是對此書中的某些內容多瞭一些心得,而並沒有為這座大廈添一磚一瓦。但到瞭現代,由於西醫的發展,中醫研究者越來越少。甚至有很多人批判中醫,認為它是“最大的僞科學”,原因很簡單——看不懂,也無法用實驗證明,診斷方法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八個中醫大夫會有九種結論,所以否定之。
中醫確實有不可證的特點,因為它與現代科學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源於提問的方法,方法不同,答案就不同。西醫用解剖、測量的方法,將生命變成數字,比如血壓,低壓60到90、高壓90到140為正常。西醫認為,解剖刀下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的,至少是不可理解的。比如經絡,國傢兩個五年計劃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隻得到一個結論:經絡是存在的。這讓科學傢很頭痛:“怪事,這麼先進的儀器為什麼就看不到經絡呢?”
不僅是經絡,整個中醫學都是不能用西醫方法來研究的,因為中醫用的是“玄而又玄”的方法。對此,我們做齣如下探討:人類發現的“定理”“規律”越多,便越限製自己的認知能力。知識越多,頭腦中的“框框”就越多。因此有人說,博士的眼裏隻有偏見。而中國古人的學習方式與此相反,他們不是在壘牆,而是在砸牆,也就是老子說的“為道日損”。他們每得到一個知識,就相當於拆瞭牆上一塊磚。在這裏,書不是越讀越厚,而是越讀越薄。所以,大智者是佛或老子那樣的人,學到最後,高牆被拆平瞭,因而超凡入聖。這種“入聖”在常人眼裏是無法理解的。不過,東方的佛學、易學、中醫都是這種類型的文化,它們是先賢在“減欲”“入定”“無為”中發現的與眼前世界並行不悖的另一個世界。比如人體的經絡、穴位、解剖學上不存在的器官——三焦等。這些東西與“暗物質”相似(現代物理學認為,宇宙中90%的東西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暗物質),它們看似不存在,但卻始終在發揮作用,這很玄,因此被稱為“玄學”。
中醫的“玄”的另一個體現方麵是:它從産生之始(誕生《黃帝內經》)就有完美的體係。曆史錶明,後人隻是在研究它而沒有發展它。《黃帝內經》的理論龐大而深邃,藏象學、經絡學、運氣學、陰陽五行學??環環相扣,縱橫穿插,錯綜復雜。兩韆年來,人們的研究隻是在給這本古籍添加注腳,將原本渾然一體的經典肢解齣眾多門派。其實,這種肢解幾乎是所有東方傳統文化的發展道路(如中醫、易學、佛學、儒學)。而現代科學的發展道路正好與此相反——先提齣一個理論,然後完善之、再完善之(這就是老子說的“為學日益”)??這導緻瞭相反的現象:研究傳統文化注重首創典籍,研究現代科學注重新發現。或者說,西醫要嚮前看,中醫要嚮後看。
《黃帝內經》是對我國上古醫學的第一次總結,是僅存的戰國以前中醫學的集大成之作,鑒於它如此重要的地位,我們齣版瞭這本《圖解黃帝內經》,讓你擺脫乾擾,直視中醫的根本。《黃帝內經》中講瞭治病之法,但更重要的是怎樣不得病。看完本書,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是一個寶,如果閤理運用人體的奧秘,近可強身祛病,遠可延年益壽。
在本書編輯過程中,我們得到瞭醫學專傢李健先生的指導,纔得以抽絲撥繭、理清脈絡,在此錶示衷心感謝。此外,本書得以順利齣版還要感謝插畫師王新利和版式設計師韋誌民,沒有他們的協助,本書不會如此生動地呈現在您麵前。
編者序
《本草綱目》中國傢庭第生活大典
國人自古以來就注重養生保健,在幾韆年的曆史文化中,更是積纍瞭獨到而卓有成效的醫學智慧。從《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到《本草綱目》,每一部著作都為那個時代醫學的發展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曆代諸傢本草著作之中,《本草綱目》有著史無前例的地位和影響。它的難得之處在於,這是一部分類科學,內容詳實的藥典。書中厘清瞭當時許多錯誤的藥學知識,並補充瞭確切、實用的新知識,總共收錄品物近兩韆種,不但詳細說明瞭每種品物的藥性,還詳細注明瞭産地及采集方法,為後世有誌學醫之士,打開瞭方便之門。
該書是中國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傢李時珍以其畢生的精力,親曆實踐,廣收博采,對本草學進行瞭全麵整理。這部200多萬字的巨著,對16世紀以前的中醫藥進行瞭係統的總結,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舉世影響的博物學著作,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以至於曆史方麵都有一定的貢獻,是中國古代對人類近代科學以及醫學方麵影響最大的醫學著作。
《本草綱目》的內容是從無機到有機,先植物後動物進行的分類。在植物類藥物中,是先草、榖、菜,後果、木;在動物類的藥物中,則是先蟲、鱗、介,而後禽、獸,最後敘述人類藥。該書首先是對礦物藥的科學進行分類,這在無機化學方麵的研究,也已具備一定的水平。結構上是以單體元素為綱,對各化閤物作瞭比較全麵的論述和分類,大體上對先前這方麵所存在的混亂作瞭澄清。在生物藥的分類方麵,可以說是獨具匠心的,雖不能與現代所應用的拉丁係統雙名法那麼科學精確相比,但這在明代卻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在關於動物藥的分類方麵,包含著從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從單一到繁雜,從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的發展過程。《本草綱目》的分類方法代錶瞭當時的先進水平,近代中外學者贊其有著生物進化論思想,為把人為分類法推嚮自然分類法作齣瞭重要貢獻。
當然,對於普通的讀者而言,該書的益處可能更多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說“得病如山倒,祛病如抽絲。”人生在世,難免不生病。但是有的人得大病,有的人得小病,也有人幾乎不生病,想要擁有健康的體魄,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中做起,尤其是飲食,五榖雜糧、肉蛋果蔬,我們說食物也是藥。
“藥食同源”是傳統中醫的一大特色,許多物品就既可以作為食物也可作為藥材。藥王孫思邈說:“安生之本,比資於食。”中醫在飲食中養生的這一特點,讓養生變得更為自然和容易,隻要我們能夠認識各種食材、藥材的特性,然後再根據自身的特質,就能夠在日常的飲食中實現保健養生的目的。
健康養生是我們說也說不完的話題,無論你的健康狀況如何,變得更加健康總是令人欣喜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每天多認識一種品類的藥物,每天多學一樣藥膳食譜,雖是舉手之勞,但是收獲的卻是一生的健康和幸福。
本書對每一種藥物都配以清晰插圖,尤其對藥用植物的花、芯、莖、根都有縴毫畢現、細緻入微的描
這套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簡潔大方,色彩搭配也很舒服,一看就很有文化底蘊。我一直對中醫養生和草藥知識很感興趣,但市麵上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內容過於碎片化,很難係統地瞭解。看到這套《圖解黃帝內經+圖解本草綱目》,我立刻就被“圖解”這個詞吸引住瞭。我一直覺得,對於這些古老而深奧的知識,直觀的圖示能夠極大地降低理解門檻,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翻開第一頁,果然沒有讓我失望,精美的插畫配閤通俗易懂的文字,將《黃帝內經》裏的養生之道和《本草綱目》裏的藥用知識展現得淋灕盡緻。無論是經絡穴位圖,還是各種草藥的形態描繪,都繪製得細緻入微,仿佛觸手可及。我尤其喜歡它對一些古代養生觀念的解讀,比如“天人閤一”、“順時養生”等,用現代人的視角來理解,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實用性。每天抽齣一點時間,翻閱一下,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寜靜和智慧。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位溫和的導師,指引我在養生之道上不斷探索。
评分我是一個非常注重生活品質的人,總是喜歡尋找一些能夠提升自我、豐富內涵的讀物。當我在書店看到這套《圖解黃帝內經+圖解本草綱目》時,第一眼就被它厚重而又不失典雅的氣質所吸引。我不是學醫的,對中醫原本隻有一點皮毛的瞭解,但被“圖解”這兩個字打動,覺得應該會比較容易上手。拿到書後,我驚嘆於它的編排設計。大量的精美插圖,將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黃帝內經》裏的經絡圖,清晰地展示瞭人體內部的能量流動;《本草綱目》裏的草藥圖,則生動地還原瞭它們在大自然中的樣子,甚至連一些細微的葉脈和花瓣都栩栩如生。文字部分也寫得非常考究,既保留瞭古籍的原意,又進行瞭白話的解釋,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理解其中的深意。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治未病”的思想,它讓我意識到,健康不僅僅是身體沒有疾病,更是一種身心平衡的狀態。通過學習書中的養生智慧,我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比如更閤理地安排作息,選擇更適閤自己的飲食。這套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啓迪。
评分一直以來,我都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尤其是一些古老的醫學典籍,總覺得它們蘊藏著無盡的智慧。但《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這樣的經典,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確實存在一定的閱讀門檻。因此,當我看到這套《圖解黃帝內經+圖解本草綱目》時,就像是久旱逢甘霖。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圖解”的處理方式,它巧妙地將文字理論與直觀的視覺圖像相結閤,大大降低瞭理解的難度。我一直覺得,學習中醫知識,就像是在繪製一幅復雜的人體健康地圖,而這些精美的圖畫,正是這張地圖上清晰的坐標和路綫。在《黃帝內經》的部分,我看到瞭對人體經絡、髒腑功能的生動描繪,以及關於養生、食療、推拿等方麵的詳細指導,配閤著插畫,仿佛一位老者在娓娓道來,將深奧的道理化繁為簡。而《本草綱目》的部分,更是把我帶入瞭一個奇妙的草藥世界。書中對每一種藥材的形態、性味、功效、主治,都做瞭非常細緻的介紹,並配有寫實感極強的插圖,讓我能夠直觀地認識這些自然界的瑰寶,瞭解它們的神奇力量。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知識寶庫,更是一扇通往中醫養生智慧的窗口,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說實話,我對中醫的瞭解一直處於“聽說過”的階段,總覺得那些古籍晦澀難懂,望而卻步。但是,這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套《圖解黃帝內經+圖解本草綱目》,真的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圖解”的呈現方式,完全打破瞭我之前對中醫書籍的刻闆印象。當我翻閱《黃帝內經》的部分時,那些復雜的人體結構圖、五髒六腑的對應關係圖,以及描述四季養生、情誌調理的插畫,都非常清晰明瞭,讓我能快速地抓住重點,理解其中的道理。特彆是對於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氣”、“血”、“津液”,書中都用瞭非常生動形象的圖示來解釋,讓我在腦海中形成瞭一個立體的認知。而《本草綱目》的部分,更是讓我大開眼界。那些對各種草藥植物形態、功效、主治的詳盡描述,配上逼真的手繪圖,讓我感覺就像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藥師一起學習。我嘗試著辨認傢裏附近的植物,發現很多都可以在書中找到,而且書中關於如何炮製、如何應用的介紹,也讓我躍躍欲試。這套書不僅滿足瞭我對中醫的好奇心,更激發瞭我對自然醫學的興趣。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手的這套書,因為我對中醫理論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碎片,總覺得它深不可測。但《圖解黃帝內經+圖解本草綱目》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的“圖解”處理得太棒瞭,完全不是那種枯燥的理論堆砌。比如在講到“五行”理論時,書中用非常形象的圖錶展示瞭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不再是雲裏霧裏。還有《本草綱目》的部分,對於每味藥材的形態、生長環境、藥用部位,都配有高清精美的彩色插圖,甚至還有一些炮製方法和食療方,簡直比很多專業藥典還要詳細和易懂。我之前一直對一些中藥材的藥理作用模棱兩可,現在看瞭這本書,很多疑問都迎刃而解。我試著用書裏的方法調理瞭一些小毛病,效果確實不錯,這讓我對傳統中醫藥的智慧有瞭更深的敬畏。對於想要係統學習中醫基礎理論,但又怕枯燥難懂的朋友來說,這套書絕對是首選。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把韆年的醫學精華傳授給你。
评分京东活动 买了好多书 很是合适
评分没事看看!!!!!!
评分薄膜包装很好很结实,还没拆开看看内容,估计不错。
评分妈的,没有图片没有豆豆,好东西不用评价,~闲功夫,写评价,还拍照片晒图。妈的别人不忙啊!爱给不给。
评分老祖宗的东西就是宝,跟现代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进行图解,很容易明了,大爱,下次搞促销时再屯一套本草纲目
评分文字简单明了,是初学者的选择,纸质不错,图文清晰。
评分第二次买,内容不错,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上次买的被借走了,趁着活动再买一套自己看,这套书值得好好研究
评分无论《黄帝内经》还是《本草纲目》都是祖宗留下的魁宝,希望藉此提高自身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好 好好好好好 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