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 | 七田真-0~6歲右腦教育法 | ||
作者: | (日)七田真 | 開本: |
|
市場價: | 36 | 頁數: |
|
現價: | 見頂部 | 齣版時間 | 2016-05 |
書號: | 9787122257635 | 印刷時間: |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版次: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七田真,日本島根縣人,教育學博士,曾任美國紐波特大學日本分校教育係教授。七田真博士從1958年開始從事幼兒右腦教育工作,1978年成立瞭七田教育研究所,並建立瞭實施右腦教育的七田真教室。目前全世界已建立起500多所七田真教室,學生總數近4萬名。他的教育理論在國際上産生瞭廣泛的影響。因為在右腦教育領域的卓越貢獻,七田真博士獲得瞭日本政府頒發的“社會文化勞動奬”,世界學術文化審議會頒發的“國際學術貢獻奬”,並被世界知識産權協會授予“世界和平大騎士”勛章。
精彩導讀
如何把握誇奬和批評的尺度
七田先生經常說不要責罵,而應該誇奬孩子。盡管如此,有時批評也是必要的。我不知道該如何把握誇奬和批評的尺度,特嚮您谘詢。——大阪府 C 女士
有時確實有必要批評孩子。如果孩子做任何事情父母都稱贊的話,孩子會十分任性。我們常說的情感智商指數(即EQ),首先指的就是能夠控製自己的感情,其次是對他人有愛心,這兩點是*基本的。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EQ 呢?
為瞭培養EQ,應該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就教會他們兩件事:一是不要給他人添麻煩;二是不說傷害他人的話。
如果孩子的行為違背瞭這兩條,就必須先說服他們,然後再跟孩子約定:“如果你再不聽話,我就要批評你瞭啊。”如果之後孩子依然我行我素,經常說傷人的話,那麼就有必要好好地斥責孩子瞭。這一點非常重要。
目錄
** 章七田式育兒理論的基礎
右腦的力量 /002
右腦教育將改變人類 /005
喚醒大腦的“沉默領域”/ 006
教育的關鍵不在灌輸知識,而在從“0 歲”開始培
養心性 /008
過瞭13 歲,大腦的基礎工程基本結束 / 011
不給教育設定框架,纔能挖掘齣孩子的纔能 /013
父母要學會嚮孩子錶達愛 /017
讓孩子感受到愛的“8 秒鍾擁抱法”/ 019
傳遞積極情緒的“5 分鍾暗示法”/ 022
驚人的潛意識能力 /025
右腦教育重視開發想象力 /028
右腦教育可迅速提高學習效率 /031
曾在七田真教室學習的孩子的現在 /034
第2 章嬰幼兒教育理念的更新來自於腦力科
學研究的發展
左腦為語言腦,右腦為圖像腦 /040
右腦訓練的重要道具——閃卡 / 043
讓孩子盡早開始讀寫練習 /046
不要讓幼兒看有很多暴力畫麵的電視節目 /047
當大腦電波與地球電波共振時,大腦能量*大 /048
右腦是潛意識腦,潛藏著意識無法發揮的能力 /050
從左腦轉換到右腦的三個步驟:冥想、呼吸、想象 /052
右腦教育取得的效果 /054
第3 章右腦教育從胎兒期開始
育兒從胎教開始 /062
速讀能力的培養 /065
胎兒期的創傷修復方法 /067
第4 章通過對話培養好孩子
對於剛齣生的嬰兒,愛撫和對話尤為重要 /072
傳達愛的對話:媽媽好愛你 /076
培養愛心的對話:心胸寬廣比心胸狹窄好 /078
培養忍耐力的對話:你的忍耐力很好,真棒 /080
培養耐性的對話:你很努力,媽媽很感動 /082
培養注意力的對話:你做得真棒 /085
培養獨立性的對話:你可幫媽媽大忙瞭 /087
培養積極性的對話:你在做這件事情嗎?真不錯 /089
培養創造力的對話:嗯,你的想法真棒 /091
培養社會性的對話:你真善良啊 /093
培養自信的對話:沒關係,你肯定行 /095
通過對話培養孩子的遠大理想 /098
傷害孩子心靈的十句話 /100
第5 章提升孩子智力的右腦遊戲
七田式育兒課程 /104
鍛煉直覺力的遊戲:ESP 遊戲 / 109
培養快速大量記憶能力的遊戲:閃卡訓練 /112
提高記憶力的遊戲:聽讀背誦 /116
培養右腦記憶力的遊戲:1000 幅圖畫記憶 / 120
培養計算能力的遊戲:點卡訓練 /124
培養英語能力的遊戲:七田式雙語教學法 /128
培養樂感的遊戲:圖像學習法 /131
培養運動能力的遊戲:心理訓練 /135
掌握速讀能力的遊戲:1 分鍾速讀訓練 / 137
第6 章右腦訓練中的常見問題
右腦開發後的狀態是什麼樣的 /142
大量記憶數列有什麼意義 /143
“5 分鍾暗示法”會壓抑心靈嗎 / 144
胎教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146
如何把握誇奬和批評的尺度 /148
能否使用命令的語氣讓孩子做事 /149
傢長如何保持穩定的情緒 /151
真的不能體罰孩子嗎 /153
父親應該如何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 /155
父親與母親的角色分工是什麼 /157
如果夫妻雙方與孩子相處的時間都很有限應如何
育兒 /159
跟周圍的母親和孩子們應該如何相處 /161
孩子不認真訓練應該怎麼辦 /163
孩子不能集中精神進行訓練應該怎麼辦 /165
要訓練多久纔能見效 /166
孩子在傢裏與在外麵錶現不一樣是怎麼迴事 /168
傢裏有兩個孩子應該怎麼訓練 /170
孩子不願意跟母親分開應該怎麼辦 /171
孩子非常怕生應該怎麼辦 /173
孩子無法釋放情緒應該怎麼辦 /174
如果傢裏有兩個孩子,應該如何對待大一點的孩
子呢 /176
孩子不會交朋友應該怎麼辦 /178
孩子喜歡打人怎麼辦 /180
孩子有打人、咬人等壞毛病,應該怎麼辦 /182
孩子輕視朋友應該怎麼辦 /184
如何讓孩子開口說話 /186
如何培養患有自閉癥的孩子 /188
如何糾正孩子咬指甲的習慣 /191
如何改變孩子挑食的習慣 /193
孩子沉迷於動畫片應該怎麼辦 /195
不服用瀉藥能否治愈便秘 /197
後記 我們為什麼要嚮中國傢長介紹“七田真
這本新入手的育兒寶典,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在“雞娃”與“佛係”之間掙紮的傢長們量身定做的指南。我尤其欣賞它那種不疾不徐、順應天性的教育理念。書中沒有充斥著各種急功近利的口號,而是非常細膩地描繪瞭0到6歲這個黃金時期,孩子大腦發育的自然規律。比如,它講到如何通過一些看似簡單的日常互動,比如一起做飯、聽音樂,來激發孩子的觀察力和想象力,而不是強迫他們去背誦枯燥的知識點。我試著運用書裏提到的幾個小遊戲,給三歲的女兒玩,效果齣奇的好,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因為挫敗感而哭鬧,反而對探索世界充滿瞭好奇心。那位作者的筆觸非常溫和,讀起來讓人感到一種由衷的信賴感,仿佛身邊多瞭一位經驗豐富、又充滿耐心的老朋友在耳邊低語,指點迷津。那種將教育融入生活,將學習變成一場有趣冒險的理念,真的讓我茅塞頓開。
评分初為人父母時,總覺得育兒是一門玄學,全憑感覺走。直到接觸到這套關於右腦教育法的叢書,纔發現原來在天賦的錶象之下,隱藏著一套清晰可循的成長規律。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成功地將高深的教育理論“翻譯”成瞭普通傢長可以理解和執行的日常語言。它強調的“可視化教學”,比如如何通過故事、歌謠、甚至是肢體動作來加深孩子的理解,對我啓發極大。我過去習慣於用抽象的語言去解釋事物,結果孩子總是似懂非懂。現在,我嘗試用書裏教的那些“情景再現”的方法,比如在玩積木時就模擬一個“蓋房子的故事”,效果立竿見影,孩子的專注力和理解力都提升瞭一個檔次。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它提供的不是一時的技巧,而是一整套能夠伴隨孩子成長的、可持續的思維工具箱。
评分我是一個對“工具性”閱讀非常看重的傢長,如果一本書不能在我的日常育兒實踐中帶來可見的改變,我很難堅持讀完。而這套叢書,在我看來,簡直是一本行走的操作手冊。它的排版設計也很貼心,很多章節都配有圖示或流程圖,清晰地展示瞭活動步驟。比如,針對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圖像記憶”的練習,書裏就細緻到連選擇什麼顔色的卡片、以及提問的語調都做瞭說明。我不得不佩服,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作者希望每一位嘗試的父母都能獲得最大化成功的誠意。我發現,自從開始有意識地按照書中的指導調整和孩子的互動頻率和質量後,我焦慮的情緒明顯減輕瞭,因為我不再是盲目地“試錯”,而是有瞭一套清晰的行動綱領。它教會我的,是如何成為一個更高效、更從容的引導者。
评分最近在研究早期感覺統閤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偶然翻到這套叢書的介紹,立刻就被那種強調“右腦潛能開發”的視角吸引住瞭。市麵上太多強調左腦邏輯和知識輸入的書籍,讓人總覺得孩子像個高速運轉的機器,不斷地被灌輸信息。但這套書提供瞭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它更關注如何保護和激發孩子與生俱來的那種直覺、圖像思維和創造力。我特彆喜歡它對“韻律”和“節奏”的強調,不僅僅是音樂上的,更是生活節奏上的協調。書中詳細分析瞭不同月齡段孩子對特定感官刺激的反應模式,給齣瞭一係列非常具體的操作建議,比如如何利用光影變化來訓練視覺追蹤能力,或者如何通過特定的語言模式來增強聽覺記憶。這種科學性和實踐性並重的寫作風格,讓這本書的含金量大大提升,讀起來一點都不覺得空泛,而是每翻一頁都有可以立刻應用到實際場景中的“乾貨”。
评分說實話,我之前買過好幾本聲稱是“科學育兒”的書,結果讀完發現大多是作者的個人經驗總結,缺乏係統的理論支撐。但這一套七田真的叢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仿佛是在構建一個完整的教育生態係統。它不是孤立地告訴你“要做A”或“不要做B”,而是將親子關係、環境創設、以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一個大框架下去考量。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全腦開發”中“愛與信賴”的重要性那一部分。作者用瞭相當大的篇幅來闡述,如果基礎的情感連接不穩定,任何高效的智力訓練都是空中樓閣。這讓我反思瞭自己平時對孩子錶達愛的方式,是否過於功利化瞭。這本書的語言邏輯嚴密,層次分明,讓人感覺作者對兒童發展心理學有著非常深厚的造詣,讀起來讓人心悅誠服,徹底顛覆瞭我對傳統早教的一些刻闆印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