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基本信息
| 書名: | 善治-新加坡微觀察 |
| 作者: | 曹雨真 | 開本: | |
| YJ: | 62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CY部 | 齣版時間 | 2015-04-01 |
| 書號: | 9787302394068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清華大學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曹雨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MPA,從事文化傳播與交流工作。曾為聯閤早報網和新華網相關頻道撰寫專欄,通過細節處的城市觀察和公共治理特色觀察,為讀者提供多維視角,分享多元信息和務實理念。作品主要為2012—2013年專欄文章和研究隨筆的結集。 精彩導讀 一道書香的誘惑
【2012-11-12】
人與圖書館充分交融,泡圖書館成為一種享受。這道“書香的誘惑”把一半以上的新加坡人變為注冊讀者,每年有數倍於城市人口的到訪人次。
有人說,SJ上Z壯麗的宮殿,是藏書Z多的圖書館。對於南洋理工大學的同學,校園Z美的宮殿,應是李偉南圖書館。它位於校園坡地的高處,上下貫通五層。弧狀造型,D特而大氣,巨型空間,充盈而明亮。坐在環形落地窗前,校園蔥蘢盡收眼底。這裏是寜靜的處所,閱讀修習處連咳嗽一聲都不好意思;這裏也是動感的地帶,在電子區域,除瞭上百颱普通電腦,還有供多人同時瀏覽的三屏聯機,有供小組討論的視頻投影角落,和偌大屏顯的電子報刊。這裏的空調溫度低得足以讓人清醒無眠,而不間斷供應的熱水和緊鄰餐廳熱乎乎的飯菜又足以讓人留得下來。盡管無緣這裏的英文理工科藏書,我還是慢慢成為它的常客,像彆人泡吧一樣,泡上瞭圖書館。
常去李偉南圖書館,帶著從中文圖書館藉來的書。中文圖書館J在教學樓下,“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感受之後也頗為吃驚。一是沒想到書可以放這麼多。空間不大,書量不小,圖書架一個挨著一個,沒有常規的間距。人們找書怎麼辦,先開方嚮盤,原來圖書架下有活動軌道。二是沒想到藉書還書都自己動手。先在網上查閱,通過作者、書名和關鍵詞等搜索,找到書的編碼後依次對應書架位置。還書時,扔進圖書館外牆上帶有自動掃描的窗口即可。三是沒想到圖書這麼離不開電腦。藉書前可上網查閱,書不在可網上預約,藉書後臨限未還,會收到提示郵件,選擇還書或續藉。令人汗顔的是,在掌握這套操作係統前,常需請教年紀不輕的圖書管理員,一頭花白的頭發,運用起電腦來得心應手。想起近前流行的段子,57歲的圖書管理員焦靈花成為SJ麻將GJ,曾為解放軍某部圖書管理員的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奬,圖書管理員這個職業,韆萬不可小看,哈。
早已慕名LGY先生的《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一書,中文版麵世後,媒體紛紛報道,老師大力推薦。如此熱門書籍,能在中文圖書館藉到嗎?不齣所料,館存的幾本都已藉齣。D一次嘗試網上預約,做好瞭耐心等待的心理準備。令人驚喜的是,半月後的YT,打開郵箱,便跳齣圖書館的通知,請去辦理藉閱手續。捧著這本被管理員特地加上保護膜的圖書,一邊感受它的熱度,一邊慨嘆它的流轉效益。它在我處的藉閱周期稍長瞭點,感興趣的同學又讓它停留多日。但是因等來不易也倍加珍惜,D它迴到圖書館時,完璧如初。
正D我為身在校園擁有美妙宮殿而深感慶幸時,外齣考察更見識瞭這個城市的宮殿群落。2005年落成的新加坡國傢圖書館,位於市中心,高16層,樓層中建有花園,據說其運行比普通建築節省約80%的能源,以其環保、美觀和低成本的結閤,獲得新加坡綠色建築認證Z高的“白金奬”。其實,它的ZY更在於主業領域,XJ的信息技術,高水準的人性化服務,高素質的人力資源隊伍,提供瞭完美的讀者體驗。自動化更進一籌,圖書館大廳一字排開的電腦供藉書人掃描,電腦自動識彆圖書並作記錄,讀者藉一本書平均隻需二三秒鍾。上文提到的還書體驗,也是來自它耗費巨資引進的射頻技術,圖書館外牆上的“bookdrop”,意思是把書一丟J行瞭,讓整個還書過程在瞬間完成。如此一來,不論圖書館是否開館,讀者YT24小時都可還書。而且不論在哪裏藉的書,可以還到新加坡的任何一傢圖書館。
任何一傢,是指這個城市擁有的5個區域圖書館、23個社區圖書館、10個社區兒童圖書館、10個學校和學術館、14個政府特彆服務館,和計劃中的100所鄰裏圖書館。它們多位於地鐵站附近、商業中心和鬧市區,人們信步可至。這些社區和專業圖書館得到瞭眾多網友的贊嘆,“太有親和力瞭”,成人和小孩都能安得其所,樂享其中。
圖書館無疑是一個公共文化項目,可是獅城的圖書館體係卻有媲美成功商業項目的業績,並入選哈佛MBA案例。圖書館遍布島國,與人們近在咫尺;XJ的科技手段,藉還書方便到Z簡;人與圖書館充分交融,在圖書館成為一種享受。這道“書香的誘惑”把一半以上的新加坡人變為注冊讀者,每年有數倍於城市人口的到訪人次。如果新加坡政府是這個項目的CEO,那麼經營戰略和目標是什麼?打造SJYL的公共圖書館與信息谘詢係統,鼓勵人民終身學習,“知識的積聚和交流將産生新的知識,新知識的運用將創造齣無限的可能,從而使新加坡在D代知識經濟中分享收益”。
古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不假矣。
古往今來,國人皆尚讀書。但是有媒體報道,中國也在成為SJ上年人均讀書量Z少的國傢之一。近年來,GN城市的公共文化工程拔地而起,省、市級圖書館不乏宏偉建築,有的成為醒目的城市地標,不同程度造福瞭D地百姓。不過著眼持續發展,有一些問題如,圖書館是否承載更大的價值意義,在民生工程中體現投資未來;圖書館是否CY它的物質呈現,在建築體外有更重要的網絡體係;圖書館是否發揮政府投入的Z大效益,用成熟的商業理念實現擁有讀者的公共目標,值得管理者深思。
…… 目錄 D一部分 細節處的城市觀察
細節處的城市觀察
行走獅城“一卡通”
美哉百萬“綠巨人”
沒有蚊子的夏日
德士是您的車隊
為何行人是老大
為何行人是老大(續)
一道書香的誘惑
穿梭在兩個SJ的人(一)
穿梭在兩個SJ的人(二)
穿梭在兩個SJ的人(三)
機場Z愛是樟宜(一)
機場Z愛是樟宜(二)
GJ名校麵麵觀(一)
GJ名校麵麵觀(二)
GJ名校麵麵觀(三)
小販中心大民生
文明其實很簡單
吞雲吐霧的代價
陽光總在風雨後
體育引導健KS活
在那蘭花盛開的地方
小有小的發展邏輯
東西兼容的樂齡社會
求人不如求己
D二部分 公共治理特色觀察
關於務實的故事--新加坡公共決策的特色觀察
如果政策是不受歡迎的--新加坡公共政策執行的特色觀察
像“瑞士腕錶”一樣運轉--新加坡公共部門的執行力觀察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目錄
。。。。。。。。。。
《星洲之鏡:微觀下的治世之道》 在亞洲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新加坡以其獨樹一幟的發展模式和高效治理,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它從一個彈丸之地,躍升為國際大都市,其成就並非偶然,而是深植於一套獨特的治世哲學與實踐之中。然而,關於新加坡的宏大敘事,往往集中在其經濟奇跡、城市規劃或國際地位上,那些塑造其肌體的細微之處,那些日常的治理細節,以及構成其國民意識的深層紋理,卻常常被宏觀的筆觸所忽略。 《星洲之鏡:微觀下的治世之道》並非要重述那些已為人熟知的宏偉篇章,而是試圖透過顯微鏡,去捕捉新加坡治理實踐中那些鮮活、具體、往往是決定性的“微觀”元素。這本書的齣發點,是相信“細節決定成敗”,尤其是在一個以秩序、效率和長遠規劃著稱的國傢。它將帶領讀者潛入新加坡社會治理的細水長流之中,從多個看似不起眼的切入點,探尋其“善治”的脈絡與精髓。 本書並非一本關於新加坡政治製度或經濟政策的官方報告,也不是一本旅遊指南。它是一次深入的“觀察”,一種對新加坡如何“運作”的細緻品讀。在這裏,治理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體現在街角巷尾、社區中心、政府機構的日常運作,甚至是市民的一言一行之中。我們關注的,是那些構成新加坡獨特治理DNA的微小基因,以及它們如何匯聚成強大的力量,驅動著國傢的進步。 第一部分:秩序之基石——“微觀”的城市管理 在“微觀”層麵上,新加坡的秩序並非僅僅是法律條文的嚴苛執行,而是滲透到城市肌理的每一個角落。本書的第一部分將深入剖析這些“微觀”的秩序是如何被構建和維護的。 “乾淨”的哲學與實踐: 從街頭巷尾的垃圾桶擺放、公共設施的維護,到市民的垃圾分類習慣,新加坡對“乾淨”的追求,遠不止於視覺的整潔。我們將探討這種“乾淨”的文化如何通過一係列細緻的規章、宣傳教育,以及公眾參與,內化為市民的自覺行為。這不僅僅是環境衛生問題,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是國傢治理力在微觀層麵的具體展現。 “高效”的交通網絡: 新加坡的交通係統以其高效而聞名,但這種高效並非僅僅源於先進的軌道交通。本書將聚焦於那些被忽視的“微觀”細節:路口的信號燈配時如何根據車流量動態調整,公共巴士的站點設置如何優化換乘效率,停車場的導引係統如何減少擁堵,甚至人行道的寬度、坡度如何考慮不同人群的需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考量,共同構成瞭新加坡順暢交通的基石。 “宜居”的空間設計: 從大型組屋區的規劃,到社區公園的設置,再到陽颱的花草擺放,新加坡的城市空間設計處處體現著對“宜居”的追求。我們將探究,政府如何在微觀層麵上引導居民參與社區綠化、公共空間的使用,以及如何通過精細化的管理,確保城市空間的活力與和諧。這是一種將居民生活品質置於首位的治理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精心設計的細節中。 第二部分:民生之溫度——“微觀”的社會服務 “善治”的最終目的在於民生。新加坡的社會服務體係同樣以其精細化和人性化著稱。第二部分將聚焦於那些在“微觀”層麵上,直接觸及和溫暖民心的社會服務。 “關懷”的教育體係: 新加坡的教育體係以其高標準而著稱,但其“善治”之處,更在於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我們將審視,教師如何在課堂上,通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情感需求。學校如何通過課外活動、輔導機製,幫助學生發現自我、發展潛能。這些“微觀”的教育實踐,是培養未來公民的關鍵。 “貼心”的醫療保障: 新加坡的醫療體係在保障公民健康方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書將揭示,在宏觀的醫療政策之外,醫護人員如何通過日常的問診、病情的跟蹤、康復指導,給予患者最直接的關懷。醫療機構如何通過人性化的流程設計,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提供舒適的就醫環境。這些“微觀”的醫療服務,體現瞭國傢對人民健康的承諾。 “便利”的社區支持: 社區是新加坡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本書將深入探討,社區中心如何通過多元化的活動,滿足居民在文化、娛樂、培訓等方麵的需求。鄰裏互助網絡如何通過微觀的組織和協調,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及時的幫助。這些“微觀”的社區服務,構築瞭強大的社會凝聚力。 第三部分:治理之智慧——“微觀”的決策與執行 新加坡的治理能力,與其精細化的決策過程和高效的執行機製密不可分。第三部分將聚焦於那些在“微觀”層麵上,展現其智慧的決策與執行。 “傾聽”的民意收集: 盡管新加坡被認為是“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但其決策過程並非脫離民意。本書將考察,政府如何通過各種“微觀”的渠道,如社區谘詢會、在綫反饋平颱、基層領袖的意見收集等,瞭解民眾的需求和關切。這種“微觀”的民意收集,為政策的製定提供瞭重要的參考。 “務實”的政策執行: 政策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本書將剖析,新加坡的政府部門如何在“微觀”層麵,將宏觀政策轉化為具體的行動。例如,如何通過細緻的培訓,確保基層執法人員能夠公正、有效地執行法規。如何通過持續的評估和反饋,及時調整政策的執行細節,以達到最佳效果。 “創新”的應對機製: 麵對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新加坡的治理體係展現齣高度的適應性和創新能力。本書將展示,在“微觀”層麵,政府部門如何通過試點項目、跨部門協作、引入新技術等方式,積極應對社會挑戰。這種“微觀”的創新,是國傢保持活力的重要源泉。 第四部分:國民之精神——“微觀”的文化與認同 “善治”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與國民的精神狀態和文化認同息息相關。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從“微觀”的文化視角,審視新加坡的國民精神是如何被塑造和傳承的。 “責任”的公民意識: 新加坡公民普遍具備較強的公民意識,這種意識的形成,離不開日常生活中對“責任”的強調。本書將探討,學校教育、社區活動、媒體宣傳等“微觀”的載體,是如何將公民責任感灌輸給每一代人的。 “和諧”的多元共處: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其和諧共處並非天然形成,而是通過精心的“微觀”設計和引導。本書將考察,不同族群和宗教之間的互動,如何在社區活動、節日慶典等“微觀”場閤得到促進和加深。 “進步”的終身學習: 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終身學習”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本書將揭示,政府如何通過各種“微觀”的學習資源和培訓機會,鼓勵市民不斷提升自我。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一種追求進步的精神的體現。 《星洲之鏡:微觀下的治世之道》力求以一種細膩、真實、客觀的筆觸,呈現新加坡“善治”的另一麵。它並非要為新加坡的治理模式歌功頌德,而是希望通過對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之下的“微觀”細節的深度挖掘,為讀者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一個國傢如何在日常的細枝末節中,構建其卓越的治理能力,並最終實現其宏大的發展目標。這本書,是對新加坡“善治”的精細解剖,也是對“微觀”力量的一次深刻呈現。它邀請讀者一同踏上這場細緻入微的探索之旅,去發現那些點亮星洲之光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