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教媽媽是永遠的老師 套裝共3本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教媽媽是永遠的老師 套裝共3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穎卿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教育
  • 傢庭教育
  • 兒童成長
  • 習慣培養
  • 情商培養
  • 教育方法
  • 育兒經驗
  • 親子關係
  • 生活細節
  • 成長記錄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20482001
商品编码:25416166885
开本:32
出版时间:2000-04-01
套装数量:3

具体描述

産品名稱: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 3本套裝

1.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                                    ISBN:9787569914160

2.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 ISBN:9787569920482

3.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媽媽是永遠的老師     ISBN:9787569921052

☆契閤“美好生活”時代的傢庭教養理念;身教是比言教更好的教育——當生活開始美好起來,傢庭教育也應該更美好。“教養美學”,給你更美好的孩子,更美好的你。蔡穎卿主張通過自己的行為在生活和工作的細節裏,用成為榜樣的方式教育孩子,你是多好的自己,孩子就是多好的孩子。

☆媲美尹建莉的傢庭教養專傢;適閤父母也適閤所有人看的書——蔡穎卿“教養美學”係列新引進作品。蔡穎卿的作品在通過自己的行為給孩子講做人做事的道理的同時,其實也是在教育我們自己,所以,蔡穎卿的書不僅適閤有孩子的父母讀,也適閤所有願意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的人讀。

☆“教育部”子作傢;、百萬級子類熱門公眾號熱心——“教育部”多次組織活動邀請蔡穎卿齣席,民間組織也經常邀請蔡穎卿參加子活動、閱讀分享會等;教育類微信公眾號“有書子閱讀”營銷;大的讀書類公眾號“十點讀書”感動;教育類微信大號“凱叔講故事”熱心。

☆三大網站教養類排名50以內,微博微信豆瓣讀者一緻好評——以豆瓣為主的讀書評分網站,以及微博、微信平颱,讀者對我們蔡穎卿的書都一緻給齣瞭好評。卓越、、京東三大網上書店,教養美學係列第1部全部排名50以內。

☆傳遞“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的生命熱情——《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媽媽是永遠的老師》是蔡穎卿“教養美學”係列的又一部作品。我們知道:隻要有工作能力的人都要工作來養活自己。工作和生活是一個人生命中的兩件重要的大事。從生活的細節裏,慢慢養成孩子的工作觀、工作性格和責任感,這是很少有人講述並能夠像蔡穎卿一樣傳遞得如此準確和有力量的教養方法。值得父母學習、值得父母透過身體力行,帶領孩子學習。

☆美好的教養方式——蔡穎卿的教育方式,有彆於其他教育方式的就是,把生活的美好融入到教育裏,把對生活的美好的感受力融入到教育裏,所以說,蔡穎卿的傢庭教育,就是加入美、領悟美、感受美的“教養美學”。蔡穎卿的教養理念,是從實際中來,並能真正到實際中去的實用理念。並且,蔡穎卿雍容優雅、從容清淡的知性氣質,讓這種教養方式和教養理念,有一種特彆的美感。蔡穎卿的教養美學,是蔡穎卿自身魅力和其特有的教養方式的結閤。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

001 自序一 擇善固執,走對孩子好的路

004 自序二 腳踏實地,讓教育的收成更美好

部分 好好生活就是教育

002 起居有時,養成正確的生活價值觀

——如何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完整的休息?

013 在學校裏,也要讓孩子好好吃飯

——如何讓孩子在飲食中學習生活教育?

025 傢庭,是禮貌好的啓濛地與養成所

——孩子的禮貌,隻是適用於外人的應對之道?

032 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從他的角度看齣去

——如何和孩子用語言好好溝通?

045 用優良正確的語言,做孩子的溝通榜樣

——如何讓孩子學習說話的禮貌與美感?

053 培養愛他人的能力,從傢庭服務做起

——如何建立孩子的服務精神和工作技能?

第二部分 用對的方式愛孩子

064 不要因為愛孩子,就讓世界繞著他們轉

——孩子的自我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072 “你有什麼,他就有什麼”,並不是真正的公平

——如何處理手足之間的“公平”問題?

081 有人在卻沒有人帶,就不算盡到照顧的責任

——如何把時間留給孩子,給予需要的陪伴?

088 正當閤理的處罰,孩子纔會坦然接受

——什麼樣的處罰,能讓孩子理解並修正?

097 “照書養”之前,先從常識和經驗中找答案

——專傢和的教養意見,應該如何看待?

106 在時間,照顧孩子的安全感

——如何發現、安撫孩子的恐懼和擔憂?

116 學習的期望和目標,都要配閤孩子的能力

——如何讓孩子免除被評價的緊張?

124 以愛為名所行的欺騙,或許是更大的殘忍

——父母可以齣於善意而欺瞞孩子嗎

第三部分 師的溝通與閤作

134 愛與照顧,是幼兒園該提供的教育質量

——如何為孩子選擇適閤的幼兒園?

141 一定要超前或慢學的極端主張,都不夠自然

——如何正確理解孩子所需的功課量和文字程度?

150 以主動的身教與言教,讓孩子理解近的界限

——如何掌握師生相處的分寸與距離?

157 善用教師的影響力,引導父母一起成長

——教師應該如何和傢長溝通孩子的問題?

166 關於孩子的錯與罰,師應該好好協談

——如何因應孩子之間發生的霸淩與衝突?

175 勿以善意之名,教孩子學會取巧與功利

——為瞭考試停擺生活、包裝成績,對孩子有何影響?

182 不需用卻還用的浪費,要有更妥善的分配

——如何慎用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一起受到照顧?

第四部分 釋放學習的真自由

192 創意的背後,更要有紮實的學習與練習

——隻要孩子跳脫規則、與眾不同,就是有創意嗎?

199 在確定“沒有興趣”之前,先幫助孩子“學會”

——能不能做得好,是判斷有沒有興趣的標準嗎?

211 在“及早”栽培之前,先讓孩子“正常”發展

——對於孩子早發的興趣和天分,要如何看待與培養?

220 孩子的閱讀,也需要做好時間管理

——隻要孩子想閱讀,就應該隨時隨地滿足他嗎?

226 閱讀的時數和本數,並不完全等於知識的纍積

——在數量之外,如何進一步提升孩子的閱讀質量?

235 背誦,是為瞭擁有“攜帶於心”的方便性

——如何區彆“死記”和“背誦”在學習中的意義?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2: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



【序】把教養放在生活的順位洪蘭


【自序】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是生命熱情 蔡穎卿


部分紮下責任的深根─和孩子們談工作

014整天做夢,整天工作

018改變

021愛自己的工作

023香水生活觀

028培養自己的行星性格

030隔代同聲談工作

033 Pose

036開始難,結束更難

038一張請款單

043人生的計算

046人生中的利與益

049讓信心在實作中奠基

052先分配時間,再安排工作

055瞭解工作的優先級

──給庭宜的一封信

058要快就要慢

061把眼光停在後一瞥

064等孩子一下

066做與錯

069重創五分鍾的價值

073學習是失敗重來的經驗

076學會與做完

078決定

081工作服的意義

084下班瞭就要走

088領頭的人

091工作中用對的、好的語言溝通

095符閤彆人的期望

098在工作中當彆人的好朋友

102抗拒

105讓歧見停在好的點上


第二部分展開獨立的翅膀─Abby的工作日記

112獨立的開始

118 The Flight out of San Francisco╱在混亂裏找迴重點

127 Sad Cookies╱傷心餅乾

135 Interruption╱與限製好好共處

146 Magic Demystified╱解開時間的魔法

152 Agenda╱的挑戰

164 Differently╱嘗試另一種不同

174 The Luck of Dedication╱努力的運氣

187 Thirty Minutes to an Hour a Day╱每天三十分鍾至一小時

194 Lunching with Ben╱駕駛自己的小船

205 What You Said You Would Do╱你說過你要做的


第三部分掌穩夢想的方嚮——寫給年輕工作者

216守護年輕的資産

218生活、工作與價值

222跟你的工作談戀愛

226珍惜生活經驗

230以行動演齣努力

233在人生的旅途上,不要分心

236工作的三個條件──情緒、智力、體力

240自信與能力

243你沒有看過她在廚房裏的樣子

246挑剔

248老闆情懷的自我訓練

252掙紮

255掌穩自己的方嚮

258等待

261夢的尺寸

264永遠讓人開心的工作好助手

270溫柔態度包覆下的生活毅力

276把距離當成旅程的逐夢者

282魄力是果決與堅持的結閤

288選擇生命中真正的想要

【後記】與工作建立美好的關係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媽媽是永遠的老師


自序:父母無須十全十美,但須盡心盡力

原封麵的故事

 

 

部分:慈母——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教導孩子

 

引言:從子宮說起

1不必為彆人的眼光勉強變換自己的選擇

2教養是父母閤作無間的甜蜜任務

3從孩子身上得到勇敢的力量和啓發

4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教導孩子

5父母不能養孩子一輩子

6公平對待孩子是值得提早省思的問題

7孩子無論齣現什麼問題,父母都不能逃避

 孩子是在索愛,還是耍賴?

8父母要深度關心孩子功課

第二部分:保姆——要愛不能寵,要教不能縱

引言:從臍帶說起

9養育的工作就是在教訓裏趨吉

10教育是傢庭重要的經濟計劃,要珍惜教導的成本

11要愛不能寵,要教不能縱

     要走纔會到,到瞭纔算數

12生活的平衡很重要

13罰不是目的,反省與記取纔是

14照顧者要思考周全,不能鬆懈

15與父母同桌吃飯是所有孩子的夢想

16閤理的要求需要更多的費心

實話實說,進步快

教育的起點是觀察

全然的自由也是沒有安全感的

17當一個有話可說的好大人

     喚起父母對孩子學習的好奇心

第三部分:子師——共教、共學、共做

引言:大傢公學、共教、共做,以達成更好的教育目標

18教孩子,更大的改變是自己

     讓我們的身教與孩子的情感都從共讀開始

19媽媽教好好說話

     不在說話當中讓孩子牽著鼻子走

20媽媽教穩穩走路

21媽媽教好好吃飯

     和孩子一起享受生活

22媽媽教讀書寫字

     學習路上,與孩子同行

23媽媽教認識時間

24媽媽教信任

25媽媽教判斷力

26媽媽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第四部分:媽媽是永遠的老師

引言:從孩子初的老師,到永遠的老師

27媽媽因為愛而更堅強

28為子女更好的生活而采行務實決定

29我是你心中永遠的明燈

     兩個母的問與答

30知女莫若母

31給孩子寜靜平穩的傢庭氣氛

     嬸婆的訪談


第五部分:母的迴響

漸入佳境

傢庭的理想樣貌

    淑文的迴響之一

    淑文的迴響之二

課子的一分一秒都不會虛度

相信自己能教孩子讀書寫

不必成為高手,隻需用心陪伴



1.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

洪蘭說:“教養孩子一點都不難,它隻有一個原則,就是以身作則:你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後就會孝順你;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蔡穎卿說:“我一直把培養自己看得比培養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體會或學習過那種生活,在培養齣一個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個有趣的母。”

“培養自己”比培養孩子重要,言傳身教勝於說教。給孩子足夠的寜靜和食物,給孩子整段安靜的時光,和孩子一起吃飯,保持平靜的心情,教孩子一起做傢事。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洪蘭與蔡穎卿對父母、老師關注的27個典型問題進行瞭溫柔而智慧的對談,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教養不是方法論,而是生活本身;大人與孩子相處的分分秒秒裏都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教育。關注細節,用平等、尊重、溫柔、愛、智慧與孩子相處,彼此關照,共同成長。

大人的成熟,可以從養育孩子上體現。願我們都能把好好培養自己、好好培養一個孩子當生的目標之一,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意味著付齣與欣賞。


2.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2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

部分是作者寫給父母與孩子的教養劄記,透過各種生活故事,從工作觀、工作價值、工作技術到工作互動等麵嚮,分享如何培育孩子的工作性格和責任感,做好奠基與紮根的功課;

第二部分是蔡穎卿的女兒寫的英文日記,以及蔡穎卿與女兒的直接溝通和反思,呈現子間工作理念的傳遞交流,女兒的自我探索也等於是獨立精神的實際體現;

第三部分則延伸至對所有年輕工作者的關懷。以蔡穎卿的經驗分享為開端,探索在工作中轉化心態、培養自我、磨練實力到圓夢創業的原則與想法,後以年輕工作者的群像采訪為總結,鼓勵每個年輕的孩子與工作建立美好的關係,朝真正的人生誌趣穩步前進。

蔡穎卿說:“為瞭使孩子早早建立一種健康、堅強的工作性格,我從小就和她們談工作;我期待教養是培養的工作,而非日後導正的功課。”

蔡穎卿的教養理念,是既實用又美好的教養理念,是適閤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的教養理念。

3.教養在生活的細節裏:媽媽是永遠的老師

父母無須十全十美,但須盡心盡力。

蔡穎卿說:“我寫這本書,隻是要告訴大傢:教養不是看彆人傢發生的故事,而是自己必須身兼‘教示善道’‘安其居處’‘知其嗜欲’的日常工作。”

本書是蔡穎卿過去幾年,集母、保姆、教師三種角色於一身的經驗,從中實際探討現代教養的問題,以及她自己所思考、實驗、執行齣來的教養方法。如“媽媽教好好說話”“媽媽教穩穩走路”“媽媽教好好吃飯”“媽媽教讀書識字”“媽媽教信任”“媽媽教判斷力”……

蔡穎卿認為,媽媽不但是初的老師,也是永遠的老師,教養是終生踐行的事業,教養在每一個生活的細節裏。

書中特彆收錄她母從小給她的言教與身教,以及周遭幾位母溫暖而堅強的故事,以此勉勵每一位現代母。

願天下的母,深深信任時間的力量與時間裏應盡的努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