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度過青春期:父母送給青春期孩子的成長禮物 杜啓龍著 傢庭教育書籍

陪孩子度過青春期:父母送給青春期孩子的成長禮物 杜啓龍著 傢庭教育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青春期
  • 傢庭教育
  • 親子關係
  • 成長指南
  • 杜啓龍
  • 育兒
  • 青少年心理
  • 父母必讀
  • 教育方法
  • 心理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文兄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4556
商品编码:26327006632
包装:平装

具体描述

編輯*

曾青春VS正青春

人生的花季隻有一次,必須歡度!

父母曾經是孩子,孩子將來也會做父母。

1.青春期,是走嚮成熟的門檻。跨入青春期的大門,意味著孩子開始步入人生*的春天。

2.青少年話題社會反響很強烈。

3.幫助青春期孩子直麵青春期問題,在父母的理解和幫助下健康成長,平穩過渡,一本具有指導意義的傢庭教育類書籍。

目錄

第一章韆萬次地問—— 孩子這是怎麼瞭/ 1

引言:從乖乖女到叛逆兒/ 3

青春期究竟是什麼/ 5

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 8

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區彆/ 10

青春期生理變化的因素/ 12

揭開青春期的蓋頭/ 14

青春期,孩子學習能力的爆發期/ 17

青春期,孩子心靈脫胎換骨的轉型期/ 19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斷乳期/ 21

青春期的憂傷嚮誰訴/ 24

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愛/ 34

第二章孩子的心思你彆猜——走齣教育誤區/ 41

引言:愛為何卻成瞭傷害/ 43

本能的愛不一定對孩子的成長都有利/ 44

孩子為什麼不快樂/ 46

傢長的心態齣瞭問題/ 46

讓孩子自由成長/ 47

誤區一: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就是愛/ 49

誤區二:考上大學纔是成功的教育/ 62

誤區三:我的孩子我做主/ 68

誤區四:給孩子講道理就是教育/ 75

第三章讓我輕輕地靠近你—— 走進孩子的內心並不難/ 87

引言:永遠的朋友,永遠的父母/ 89

父母角色的演變/ 91

瞭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92

做孩子的第一位良師/ 94

亦師亦友好父母/ 96

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父母/ 97

你的孩子孤獨嗎/ 99

引導孩子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 101

揭秘青春期孩子的睏惑/ 103

叛逆期離不開父母的陪伴/ 105

第四章孩子也是人—— 尊重讓你如此美麗/ 109

引言:給孩子自己的空間/ 111

讓孩子感受到傢長的尊重/ 115

幫孩子心理斷乳/ 117

孩子的日記要不要看/ 120

彆拿分數說事/ 122

做孩子心靈的間諜/ 129

尊重孩子的“知情權”/ 134

第五章是小鳥就讓它飛翔——給孩子更廣闊的自由空間/ 137

引言:走齣“包辦”的誤區/ 139

“包辦”的誤區/ 140

興趣越廣,天地越寬/ 141

鼓勵孩子與人交往/ 146

讓孩子學會理財/ 152

鼓勵孩子“自作主張”/ 159

不是代替而是去發現/ 166

第六章把耳朵送給他——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169

引言:傾聽的魅力/ 171

傾聽是和孩子有效溝通的前提/ 172

主動嚮孩子傾訴感受/ 177

注意孩子的體態語言/ 182

要多陪伴孩子,多關注孩子/ 185

要多學習,瞭解孩子各種下意識的行為所包含的意思/ 185

用眼神跟孩子交流/ 186

讀懂孩子的眼神/ 187

聽懂孩子的“弦外之音”/ 189

把話語權給孩子/ 192

成為孩子的傾訴對象/ 195

第七章潤物細無聲—— 孩子需要這樣的話/ 199

引言:父母隻需變換一下說話方式/ 201

賞識的言語讓孩子樂意與父母溝通/ 203

真實具體的肯定*/ 205

用肯定和賞識替代否定和貶斥/ 208

彆讓孩子走嚮自負的*/ 210

學會嚮孩子道歉/ 214

給批評留點兒位置/ 217

神奇的“期望效應”/ 222

第八章愛就要說齣口——不能迴避的敏感問題/ 225

引言:父親的遺囑/ 227

如何幫助網絡成癮的孩子/ 229

正視孩子的逃學行為/ 232

正確對待孩子的早戀問題/ 234

彆讓孩子跨過愛的禁區/ 239

性教育,說齣來怎麼就那麼難/ 240

離傢齣走,傢裏的世界很無奈/ 246

讓孩子遠離賭博場所/ 251

警惕“黃毒”害瞭孩子/ 254

第九章我用自己的方式愛你——教育離不開科學的懲罰/ 259

引言:孩子,我為什麼打你/ 261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263

父母關於懲罰的觀點要一緻/ 268

孩子應該受到怎樣的懲罰/ 270

規矩要嚴格,但是要公平/ 274

讓孩子品嘗一下“苦果”/ 277

讓憤怒拐個彎/ 281

讓孩子學會自我反省/ 285

監督比懲罰更重要/ 287

第十章有愛就有一切——讓孩子在關愛中幸福成長/ 289

引言:讓孩子學會看病/ 291

不要因為工作將孩子遺忘/ 293

從孩子的角度想問題/ 295

引導孩子參與聊天/ 298

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 301

“下命令”變成“提建議”/ 304

父母應適當反省自己的言行/ 307

棍棒底下齣孽子/ 311

好孩子也會犯錯誤/ 325

內容介紹

跨入青春期的大門,意味著孩子開始步入人生*的春天。青春期是掛滿露珠的花蕾,有幾許清純幾許羞澀;青春期是試翼的雛燕,有幾許憧憬幾許膽怯;青春期更是通往美好未來的關鍵期,有幾許美麗幾許風險。

本書講訴有關青春期的一些重要知識,以科學的知識和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遠離青春期的恐慌。以眾多孩子為主人公,通過一係列青春期成長故事,剖析青少年成長的秘密。本書是每位青春期孩子及其父母不可或缺的一本寶典,也是父母送給青春期孩子一份美好的禮物。


《與青春同行:為孩子點亮成長之路》 青春期,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又似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孩子仿佛一夜之間褪去瞭稚嫩的外殼,露齣瞭敏感、叛逆、又充滿渴望的靈魂。這既是他們獨立意識覺醒的標誌,也是傢庭教育麵臨的重大挑戰。如何在這段充滿未知與可能的旅程中,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後盾,最睿智的引路人?《與青春同行:為孩子點亮成長之路》正是為瞭迴應這一時代命題而誕生的。這本書並非一套僵化的教條,而是一份溫暖的陪伴,一盞指引方嚮的明燈,旨在幫助父母們更好地理解青春期的孩子,更有效地與他們溝通,更從容地應對挑戰,最終助力孩子健康、快樂地邁嚮成年。 本書的主旨在於,將青春期視為一個充滿機遇的成長階段,而非僅僅是“問題”的代名詞。它強調,父母的角色轉變至關重要,從過去的“管理者”轉變為“協作者”和“引導者”。全書圍繞著“理解”、“溝通”、“支持”和“引導”四大核心闆塊展開,為父母提供一套係統而人性化的育兒智慧。 第一部分:撥開迷霧,看見真實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個生理、心理和社會都在經曆劇烈變革的時期。父母常常感到睏惑,為什麼孩子突然變得如此難以捉摸?為什麼他們不再聽話,甚至開始對抗?本部分將深入剖析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影響,如荷爾濛的波動如何導緻情緒的起伏,身體發育如何引發對外貌的在意和自我認同的探索。 解碼青春期的“變”:我們將詳細闡述青春期孩子在認知、情感、社交等方麵的顯著變化。例如,抽象思維能力的增強讓他們開始質疑權威,追求個性;情感的獨立讓他們渴望被理解,但也更容易受到傷害;社交圈子的擴大讓他們開始重視同伴關係,有時甚至超過親子關係。書中會通過生動的案例分析,幫助父母識彆這些變化背後的深層原因,從而打破“孩子不聽話就是叛逆”的刻闆印象。 打破誤區,重塑認知:許多父母對青春期的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或是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導緻在與孩子相處時産生諸多誤解。本部分將逐一戳破關於青春期的常見迷思,例如“青春期就是問題兒童的溫床”、“對孩子嚴格要求纔能成纔”等等。取而代之的是,倡導一種更為積極和尊重的育兒觀,認識到青春期孩子的獨立需求,理解他們的探索欲,並給予適當的空間。 理解孩子內在的“呼喚”:青春期孩子並非有意刁難父母,他們的行為往往是內心深處某種需求未被滿足的錶達。本書將引導父母學會“傾聽”,去理解孩子隱藏在叛逆、沉默、甚至激烈情緒背後的真正需求——可能是渴望被尊重、渴望獨立、渴望被理解、渴望被肯定,或是對未來感到迷茫和不安。通過學會解讀孩子的“語言”,父母能夠更準確地迴應,化解潛在的衝突。 第二部分:架起橋梁,構建有效的溝通 溝通是連接父母與青春期孩子心靈的橋梁,也是化解代溝、增進理解的關鍵。然而,許多父母在嘗試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常常陷入僵局,甚至將簡單的對話變成爭吵。本部分將提供一係列實用、可操作的溝通技巧,幫助父母重新找迴與孩子對話的信心和能力。 “聽”的藝術:學會積極傾聽:真正的傾聽不僅僅是用耳朵接收信息,更是用心去感受。本書將詳細介紹積極傾聽的要素,如保持眼神交流、適時點頭、運用非語言提示、不打斷、不評判、不急於給齣建議等。通過積極傾聽,父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和被尊重,從而更願意敞開心扉。 “說”的智慧: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交流:麵對青春期孩子,說教式的溝通往往適得其反。本書將教授父母如何用更溫和、更具建設性的方式錶達自己的觀點和期望。例如,運用“我”開頭句式來錶達感受,而非指責;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場閤進行深入交流;運用提問而非命令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學會贊美孩子的進步,而非隻關注他們的不足。 化解衝突的秘訣:從對抗到閤作:青春期孩子與父母發生衝突在所難免。本書將提供一係列行之有效的衝突解決策略,強調“解決問題”而非“爭輸贏”。我們將介紹如何冷靜處理衝突,如何識彆衝突的根源,如何進行有效的協商,以及如何在衝突後修復關係。關鍵在於,將衝突視為增進理解的機會,而非破壞親子關係的危機。 擁抱沉默:理解孩子不願說的時候:有時,孩子的沉默並非拒絕溝通,而是他們正在整理思緒,或是需要獨自消化情緒。本書將引導父母理解並尊重孩子的沉默,不強迫他們立刻錶達,而是給予時間和空間,並在恰當的時候再次嘗試溝通,錶達自己的關心。 第三部分:做孩子最堅實的後盾:理解與支持 青春期是孩子探索自我、發展獨立性的關鍵時期,父母的支持至關重要。本書將幫助父母理解如何給予孩子恰當的支持,讓他們在試錯中成長,在挑戰中變得更強大。 放手與陪伴的平衡:一方麵,父母需要學習適度放手,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去嘗試、去犯錯、去學習。另一方麵,又要成為他們堅實的後盾,在他們需要時提供溫暖的支持和引導。本書將探討如何把握好這個平衡點,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邊界。 接納不完美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自己的興趣和天賦。本書將鼓勵父母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看到他們內在的光芒,避免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理解孩子的局限性,並幫助他們發掘自身的潛能,纔是真正的支持。 應對挫摺與失敗:青春期是孩子經曆挫摺和失敗的開始。本書將指導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看待挫摺,如何從失敗中學習,培養他們的 resilience(韌性)。父母的鼓勵和引導,能幫助孩子將每一次跌倒都變成成長的階梯。 保護孩子的隱私與獨立空間: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越來越需要自己的隱私和獨立空間。本書將強調尊重孩子隱私的重要性,並提供如何在尊重隱私的前提下,依然保持與孩子良好溝通和瞭解的建議。 第四部分:點亮成長之路:智慧的引導與賦能 除瞭理解和支持,父母還需要用智慧去引導孩子,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並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價值觀的傳承與塑造:如何將傢庭的核心價值觀有效地傳遞給青春期的孩子,讓他們內化並成為自己行為的準則?本書將提供多種方法,如言傳身教、共同討論、鼓勵實踐等,幫助父母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品格。 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青春期是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本書將提供方法,鼓勵父母引導孩子學會分析問題、獨立思考、做齣判斷,並自主解決問題,而非事事依賴父母。 健康的情感管理與人際關係: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容易波動,人際關係也變得復雜。本書將提供關於如何幫助孩子認識、接納和管理自己情緒的技巧,以及如何處理同伴關係、應對網絡社交等方麵的指導。 為未來做好準備:學業、職業與人生規劃:雖然青春期尚未遠去,但為孩子未來的學業、職業乃至整個人生打下基礎也至關重要。本書將探討父母如何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樹立長遠目標,並為之努力。同時,也會強調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變化的能力。 《與青春同行:為孩子點亮成長之路》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指南,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一位貼心的朋友,與父母並肩而行,一同走過那段既充滿挑戰又無比珍貴的青春歲月。它鼓勵父母放下焦慮,擁抱變化,用愛、理解與智慧,陪伴孩子綻放屬於他們的生命之光,自信而堅定地走嚮屬於自己的未來。這本書所傳遞的,是一種積極、開放、尊重且充滿力量的親子關係理念,旨在幫助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讓每一個傢庭都能在青春期的風浪中,收獲更加堅固而美好的聯結。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實在是太及時瞭!我最近正為我傢那個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感到手足無措,感覺我們倆的關係好像一夜之間就變得緊張起來。這本書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真正地站在父母的角度,分享瞭許多真實可觸的睏惑和應對策略。它把青春期描繪成一個充滿挑戰但又蘊含無限可能的“轉型期”,而不是一個必須被“管理”或“馴服”的洪水猛獸。尤其是關於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那幾章,簡直是醍醐灌頂。我以前總以為自己是在傾聽,但讀瞭之後纔發現,我隻是在等待我說完話的機會。書裏提供瞭一些具體的對話模闆和場景模擬,比如當孩子沉迷遊戲或考試成績下滑時,如何開啓一場不帶指責的談話。我嘗試著用書裏提到的“好奇而非評判”的態度去詢問,效果立竿見影,孩子不再是一問三不知或者直接關上房門。它讓我明白,在他們試圖建立獨立自我的過程中,我們父母的角色更像是一個穩定可靠的“基地”,而不是一個隨時準備發號施令的“指揮官”。這種身份的轉變,對我自己調整心態幫助太大瞭。

评分

我發現這本書在處理當代社會背景下的青少年議題時,展現齣瞭驚人的前瞻性。它沒有停留在傳統的“叛逆期”定義上,而是深入分析瞭社交媒體、學業競爭、以及文化多元性對當代青少年心智發展的影響。比如,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討論瞭“屏幕背後的自我”與“真實的我”之間的撕裂感,這正是我的孩子正在經曆的掙紮。作者建議父母要學習理解孩子在網絡世界中的“人設”需求,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其“沉迷”。這種不批判、嘗試理解底層心理需求的視角,真的讓我放下瞭許多成見。它促使我去瞭解孩子常看的那些短視頻內容背後的邏輯和錶達方式,從而找到共同話題的入口。這本書更像是一份“跨時代溝通指南”,它提供的工具箱裏的工具,對於我們這個與數字原住民打交道的傢長群體來說,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操作性。

评分

我必須稱贊這本書在結構上的清晰和內容的平衡性。它做到瞭將心理學理論、教育學實踐和傢庭生活案例三者完美融閤。它不會用晦澀的術語嚇退普通讀者,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將復雜的概念具象化。例如,關於青春期孩子強烈的“同伴認同”需求,書裏用瞭一個關於“換發型”的小故事來解釋,讓我瞬間理解瞭為什麼孩子會為瞭一個發型和我們大動乾戈——那不是關於頭發,那是關於“歸屬感”的戰爭。此外,書中最後幾章對於父母如何保持自身成長的關注,也讓我深思。它提醒我們,養育青春期的孩子,其實也是我們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更成熟、更有彈性的人的過程。讀完這本書,我感到自己卸下瞭許多不必要的重擔,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踏實、更有力量的養育信心,仿佛手裏握著一張繪製清晰的地圖,知道接下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

评分

說實話,我原本對市麵上那些“育兒寶典”多少有點免疫瞭,總覺得它們要麼太理論化,要麼就是把復雜的人性簡單化瞭。但這一本的特彆之處在於它的細膩和深度。它沒有迴避青春期帶來的那些“黑暗麵”——比如親子間的激烈衝突、孩子對權威的挑戰,甚至是對性與自我身份的探索。作者對於這些敏感話題的處理非常成熟和尊重。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界限”的探討。過去我總覺得愛就是無條件的包容,但這本書清晰地闡述瞭,沒有清晰的界限,愛反而會變成一種窒息。它教我如何溫柔而堅定地設立底綫,讓孩子在安全感中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我開始學著放手一些不那麼重要的事情,把精力集中在核心價值觀的傳遞上。比如,他房間亂不亂可以商量,但誠實和尊重是必須堅守的。這種結構化的指導,讓我在麵對那些突如其來的情緒風暴時,不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而是有章可循。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溫暖,讀起來幾乎像是在和一個經驗豐富、又非常睿智的朋友聊天。它最讓我感到慰藉的是,它承認瞭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的脆弱和無力感。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錶現齣的焦慮和控製欲,其實源於我們自身對“失控”的恐懼。作者巧妙地引導我們進行自我反思,讓我們去審視自己青春期的經曆是如何投射到現在的育兒模式中的。這不僅僅是一本教我們如何“管理孩子”的書,更是一部“自我療愈”的指南。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高質量陪伴”的論述,它強調的不是時間長度,而是心流的深度。周末,我放下手機,陪著孩子一起做瞭一件他感興趣的、我完全不擅長的事情(比如組裝一個復雜的樂高模型),過程中我們幾乎沒有說話,但那種默契和連接感,遠勝過我過去十次無效的“查戶口式”問答。這種全新的互動模式,正慢慢修復我們之間纍積的隔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