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S7-200 SMART PLC編程及應用教程

西門子S7-200 SMART PLC編程及應用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侍壽永 著
圖書標籤:
  • PLC
  • S7-200
  • 西門子
  • 編程
  • 應用
  • 工業控製
  • 自動化
  • SMART
  • 教程
  • 電氣工程
  • 單片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泰州姜堰新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3824
商品编码:27006882443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內容介紹
基本信息
書名: 西門子S7-200 SMART PLC編程及應用教程
作者: 侍壽永 開本:
YJ: 39.9
頁數:
現價: 見1;CY =CY部 齣版時間 2016-09
書號: 9787111543824 印刷時間: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版次:
商品類型: 正版圖書 印次:
內容提要 作者簡介 精彩導讀 目錄 目錄前言D1章基本指令的編程及應用11��1PLC簡介11��1��1PLC的産生及定義11��1��2PLC的特點及發展21��1��3PLC的分類及應用31��1��4PLC的結構與工作過程41��1��5PLC的編程語言51��1��6S7-200 SMART硬件71��1��7編程及仿真軟件131��2實訓1軟件安裝及使用161��2��1實訓目的161��2��2實訓任務161��2��3實訓步驟161��2��4實訓交流201��2��5實訓拓展201��3位邏輯指令201��3��1觸點指令201��3��2輸齣指令211��3��3邏輯堆棧指令221��3��4取反指令241��3��5置復位和觸發器指令251��3��6跳變指令271��3��7立即指令281��4實訓2電動機點動運行的PLC控製291��4��1實訓目的291��4��2實訓任務291��4��3實訓步驟291��4��4實訓交流371��4��5實訓拓展381��5實訓3電動機連續運行的PLC控製381��5��1實訓目的381��5��2實訓任務381��5��3實訓步驟381��5��4實訓交流441��5��5實訓拓展451��6定時器及計數器指令451��6��1定時器指令451��6��2計數器指令481��7實訓4電動機星三角起動的PLC控製511��7��1實訓目的511��7��2實訓任務511��7��3實訓步驟521��7��4實訓交流591��7��5實訓拓展611��8實訓5電動機循環起停的PLC控製611��8��1實訓目的611��8��2實訓任務621��8��3實訓步驟621��8��4實訓交流661��8��5實訓拓展681��9習題與思考68D2章功能指令的編程及應用702��1數據類型及尋址方式702��2數據處理指令722��2��1傳送指令722��2��2比較指令752��2��3移位指令782��2��4轉換指令822��2��5錶格指令872��2��6時鍾指令892��3實訓6搶答器的PLC控製912��3��1實訓目的912��3��2實訓任務912��3��3實訓步驟912��3��4實訓交流952��3��5實訓拓展952��4實訓7交通燈的PLC控製962��4��1實訓目的962��4��2實訓任務962��4��3實訓步驟962��4��4實訓交流982��4��5實訓拓展1002��5數學運算指令1002��5��1算術運算指令1002��5��2邏輯運算指令1042��5��3函數運算指令1062��6實訓89sDJS的PLC控製1082��6��1實訓目的1082��6��2實訓任務1082��6��3實訓步驟1092��6��4實訓交流1102��6��5實訓拓展1112��7控製指令1112��7��1跳轉指令1112��7��2子程序指令1122��7��3中斷指令1152��7��4其他控製指令1192��8實訓9閃光頻率的PLC控製1212��8��1實訓目的1212��8��2實訓任務1212��8��3實訓步驟1222��8��4實訓交流1252��8��5實訓拓展1252��9實訓10電動機輪休的PLC控製1252��9��1實訓目的1252��9��2實訓任務1262��9��3實訓步驟1262��9��4實訓交流1282��9��5實訓拓展1282��10習題與思考129D3章模擬量及脈衝量的編程及應用1313��1模擬量1313��1��1模擬量模塊1313��1��2模擬量模塊的接綫1313��1��3模擬量的地址分配1323��1��4模擬值的錶示1333��1��5模擬量的讀寫1333��1��6模擬量的組態1333��1��7PID指令1343��2實訓11爐溫係統的PLC控製1383��2��1實訓目的1383��2��2實訓任務1383��2��3實訓步驟1393��2��4實訓交流1403��2��5實訓拓展1433��3實訓12液位係統的PLC控製1433��3��1實訓目的1433��3��2實訓任務1433��3��3實訓步驟1433��3��4實訓交流1473��3��5實訓拓展1523��4高速脈衝1523��4��1編碼器1523��4��2高速計數器1533��4��3PLS指令應用1603��5實訓13鋼包車行走的PLC控製1633��5��1實訓目的1633��5��2實訓任務1633��5��3實訓步驟1633��5��4實訓交流1673��5��5實訓拓展1713��6實訓14步進電動機的PLC控製1713��6��1實訓目的1713��6��2實訓任務1713��6��3實訓步驟1713��6��4實訓交流1793��6��5實訓拓展1823��7習題與思考182D4章網絡通信的編程及應用1834��1通信簡介1834��1��1通信基礎知識1834��1��2RS-485標準串行接口1844��2自由口通信1854��3以太網通信1904��4USS通信1934��5實訓15電動機異地起停的PLC控製1994��5��1實訓目的1994��5��2實訓任務1994��5��3實訓步驟1994��5��4實訓交流2024��5��5實訓拓展2024��6實訓16電動機同嚮運行的PLC控製2024��6��1實訓目的2024��6��2實訓任務2024��6��3實訓步驟2024��6��4實訓交流2044��6��5實訓拓展2084��7實訓17電動機速度的PLC控製2084��7��1實訓目的2084��7��2實訓任務2084��7��3實訓步驟2094��7��4實訓交流2124��7��5實訓拓展2134��8習題與思考213D5章順序控製係統的編程及應用2145��1順序控製係統2145��1��1順序控製2145��1��2順序控製係統的結構2145��2順序功能圖2155��2��1順序控製設計法2155��2��2順序功能圖的結構2155��2��3順序功能圖的類型2175��3順序功能圖的編程方法2185��3��1起保停設計法2185��3��2置位復位指令設計法2195��4順序控製指令SCR2225��5實訓18液壓機係統的PLC控製2265��5��1實訓目的2265��5��2實訓任務2265��5��3實訓步驟2275��5��4實訓交流2295��5��5實訓拓展2305��6實訓19剪闆機係統的PLC控製2305��6��1實訓目的2305��6��2實訓任務2305��6��3實訓步驟2315��6��4實訓交流2345��6��5實訓拓展2345��7實訓20硫化機係統的PLC控製2345��7��1實訓目的2345��7��2實訓任務2345��7��3實訓步驟2355��7��4實訓交流2365��7��5實訓拓展2375��8習題與思考237參考文獻239
暫時沒有目錄,請見諒!

工業自動化控製係統的演進與實踐 第一章:工業自動化控製的基石——傳感器技術 工業自動化控製係統的核心在於對物理世界的實時感知與精確響應。傳感器作為連接物理世界與自動化控製係統的“眼睛”和“觸角”,其技術發展直接影響著自動化係統的性能和應用範圍。本章將深入探討各類工業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技術特性、選型要點以及在不同工業場景中的應用。 1.1 傳感器分類與基本原理: 1.1.1 接觸式與非接觸式傳感器: 詳細闡述兩種傳感器在測量方式上的根本區彆,分析其優缺點,並結閤具體工業應用場景(如物料輸送、産品檢測)說明其適用性。 1.1.2 模擬量與數字量傳感器: 深入講解模擬量傳感器(如溫度、壓力、液位傳感器)的信號輸齣形式(電壓、電流)及其轉換原理,以及數字量傳感器(如編碼器、接近開關)的信號特性。重點分析數字量傳感器在提高數據精度和傳輸效率方麵的優勢。 1.1.3 物理量傳感器分類: 位置與位移傳感器: 詳細介紹光電傳感器、接近開關、超聲波傳感器、磁緻伸縮傳感器、激光位移傳感器等的工作原理,並分析其測量範圍、精度、響應速度等關鍵參數。例如,解釋光電傳感器利用光束遮斷或反射原理進行檢測,而磁緻伸縮傳感器則利用磁場與聲波的相互作用實現高精度位移測量。 力與壓力傳感器: 深入剖析電阻應變片式、壓電式、電容式壓力傳感器的內部結構和測量機製。重點講解應變片如何將形變轉化為電信號,以及壓電效應在動態壓力測量中的應用。 溫度傳感器: 詳細介紹熱電偶、熱電阻(RTD)、紅外溫度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不同類型溫度傳感器的測量範圍、精度、響應時間、耐環境性等特點,並給齣在高溫、低溫、非接觸式測量等場景下的選型建議。 流量傳感器: 深入探討電磁流量計、渦輪流量計、超聲波流量計、質量流量計等不同原理的流量測量技術。分析它們各自的適用介質(導電液體、氣體、粘稠液體)、測量精度、壓力損失、安裝要求等。 液位傳感器: 詳細介紹浮球式、電阻式、電容式、超聲波式、雷達式液位傳感器的技術原理,並分析它們在不同介質(導電、非導電、腐蝕性)和不同工作環境(常壓、壓力)下的應用優勢。 氣體傳感器: 介紹用於檢測CO、H2S、O2、可燃氣等氣體的傳感器技術,如半導體式、電化學式、紅外式傳感器,分析其靈敏度、選擇性、響應時間等關鍵指標。 1.2 傳感器選型原則與注意事項: 1.2.1 明確測量需求: 強調準確理解被測物理量的性質、變化範圍、精度要求、響應速度要求等是選型的前提。 1.2.2 考慮工作環境: 詳細分析溫度、濕度、壓力、腐蝕性、電磁乾擾、防爆要求等環境因素對傳感器性能和壽命的影響,並提供相應的防護措施建議。 1.2.3 信號接口與兼容性: 講解不同傳感器輸齣信號(4-20mA、0-10V、RS485、IO-Link等)的特點,以及與控製器的接口匹配問題。 1.2.4 經濟性與可靠性: 在滿足技術要求的前提下,權衡傳感器的初始投資、維護成本、使用壽命等經濟因素,同時強調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和可靠的産品。 1.3 傳感器在工業現場的應用案例: 1.3.1 製造業: 結閤汽車製造、電子産品組裝等典型場景,分析傳感器如何用於工件定位、尺寸檢測、錶麵缺陷識彆、焊接質量監控等。 1.3.2 石油化工: 闡述傳感器在油氣管道壓力監測、儲罐液位測量、氣體泄漏檢測、反應釜溫度控製等環節的關鍵作用。 1.3.3 水處理與環保: 介紹傳感器在水質監測(pH、溶解氧、濁度)、流量計量、氣體排放監測等方麵的應用。 1.3.4 食品飲料: 分析傳感器在産品溫度控製、包裝檢測、成分分析等過程中的應用。 第二章:工業自動化控製的核心——執行器技術 執行器是自動化控製係統中將控製器的指令轉化為實際物理動作的“手臂”和“腿腳”。本章將係統介紹各類工業執行器的類型、工作原理、選型要點,以及它們在不同工業自動化場景中的作用。 2.1 執行器分類與基本原理: 2.1.1 按能量來源分類: 電動執行器: 詳細講解伺服電機、步進電機、直流電機、交流電機在執行器中的應用。重點分析伺服電機的高精度定位能力、步進電機的開環定位特點,以及它們在閥門控製、機器人關節驅動等方麵的應用。 氣動執行器: 深入闡述氣缸(單作用、雙作用)、氣動馬達的工作原理。重點分析氣動執行器響應速度快、結構簡單、易於防爆的優勢,並討論其在閥門開關、抓取、搬運等場景的應用。 液壓執行器: 介紹液壓缸、液壓馬達的工作原理。強調液壓係統的高動力輸齣、高承載能力,以及其在重型機械、注塑機、壓力機等設備中的應用。 2.1.2 按功能分類: 開關型執行器: 講解電磁閥、氣動閥、接觸器等實現“開”或“關”動作的執行器,分析其快速響應和簡單的控製邏輯。 調節型執行器: 詳細介紹伺服閥、比例閥、變頻器等能夠實現連續、精確調節輸齣的執行器。重點闡述比例閥如何通過控製電磁力的大小來調節閥門開度,以及變頻器如何通過改變電機供電頻率來調節轉速。 2.2 典型工業執行器詳解: 2.2.1 電機與驅動器: 伺服電機係統: 詳細講解伺服電機、編碼器、伺服驅動器的組成及工作原理。重點分析伺服驅動器如何接收上位控製器的指令,並根據編碼器反饋的實時位置信息,對伺服電機進行精確的速度、位置、扭矩控製。 步進電機係統: 介紹步進電機的分步運動原理,以及步進電機驅動器如何通過步進脈衝控製電機的鏇轉角度。分析步進電機在無需編碼器反饋的開環定位應用中的優勢。 變頻器(VFD): 深入講解變頻器如何通過改變電壓和頻率來控製交流電機的轉速,分析其在節能、平滑啓停、扭矩補償等方麵的功能。 2.2.2 閥門執行器: 電動閥門執行器: 詳細介紹電動閥門執行器的工作原理,包括電機驅動、減速機構、限位開關、力矩限製、開度反饋等。分析其在遠程控製、精確調節方麵的優勢。 氣動閥門執行器: 闡述氣動閥門執行器(角行程、直行程)的工作原理,重點講解其與電磁換嚮閥的配閤使用。分析其在危險環境下的安全性。 液動閥門執行器: 介紹液動閥門執行器的驅動方式,以及其在高壓、大口徑閥門控製中的應用。 2.2.3 工業機器人關節驅動: 簡要介紹工業機器人關節通常采用高精度伺服電機驅動,結閤減速器實現大扭矩輸齣和高精度運動控製。 2.3 執行器選型原則與注意事項: 2.3.1 確定所需的動作類型: 是開關動作還是連續調節?需要多大的力矩或推力? 2.3.2 考慮負載特性: 負載的慣量、摩擦力、工作頻率等都會影響執行器的選型。 2.3.3 響應速度要求: 根據工藝過程的動態特性,選擇具有閤適響應速度的執行器。 2.3.4 工作環境適應性: 與傳感器選型類似,需考慮溫度、濕度、腐蝕性、防爆等因素。 2.3.5 控製信號與接口: 確保執行器的控製接口與控製器的輸齣信號兼容。 2.3.6 能源消耗與效率: 考慮執行器的功耗、效率以及對係統整體能源消耗的影響。 2.4 執行器在工業現場的應用案例: 2.4.1 自動化生産綫: 分析執行器如何驅動傳送帶、機械臂、衝壓設備、包裝機械等,實現連續、高效的生産流程。 2.4.2 流體控製係統: 介紹執行器在調節閥門開度、控製泵的流量、調節管道壓力等方麵的應用。 2.4.3 物料搬運與倉儲: 闡述執行器在起重設備、AGV(自動導引車)、輸送係統中的作用。 2.4.4 能源與電力: 分析執行器在發電機組調速、開關站設備操作、鍋爐燃燒控製等方麵的應用。 第三章:人機交互與監控——上位機與HMI技術 在復雜的工業自動化係統中,操作員需要直觀、高效的界麵來監控生産過程、調整參數、處理報警。本章將介紹上位機軟件和人機界麵(HMI)在工業自動化中的作用、功能以及技術發展趨勢。 3.1 上位機軟件的功能與作用: 3.1.1 數據采集與處理: 講解上位機如何通過通信接口(如Ethernet/IP, Profinet, Modbus TCP)從PLC或其他設備實時讀取傳感器數據、設備狀態等,並進行必要的格式轉換和計算。 3.1.2 過程監控與顯示: 描述上位機如何以圖形化、可視化的方式(如儀錶盤、趨勢圖、實時畫麵)直觀地展示生産過程的運行狀態。 3.1.3 參數設置與控製: 講解操作員如何通過上位機界麵修改PLC的控製參數,或直接發送控製指令給現場設備。 3.1.4 報警管理與事件記錄: 詳細說明上位機如何接收、顯示、記錄、處理設備報警信息,以及記錄生産過程中的重要事件。 3.1.5 報錶生成與數據分析: 介紹上位機如何匯總曆史數據,生成生産報錶(如産量報錶、效率報錶、能耗報錶),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3.1.6 遠程監控與診斷: 闡述通過網絡連接實現對生産現場的遠程監控和故障診斷。 3.2 人機界麵(HMI)的類型與設計: 3.2.1 HMI的定義與重要性: HMI是操作員與自動化係統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指令輸入的接口,其設計直接影響操作的便捷性和係統的易用性。 3.2.2 HMI的硬件類型: 觸摸屏HMI: 介紹主流的工業觸摸屏,包括電阻式、電容式觸摸屏的工作原理,以及其集成顯示與輸入功能的優勢。 顯示器+鍵盤/鼠標: 傳統的HMI形式,適用於需要大量文本輸入或復雜操作的場景。 平闆電腦/工控機: 結閤通用計算設備實現HMI功能,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和更強的計算能力。 3.2.3 HMI的軟件設計原則: 直觀性與易用性: 強調界麵布局的閤理性、圖標的易懂性、操作流程的簡潔性。 一緻性: 保持整個HMI界麵設計風格和操作習慣的一緻性。 信息層級: 根據重要性將信息進行分級顯示,避免信息過載。 反饋機製: 操作後應有明確的視覺或聽覺反饋,讓操作員知曉指令是否被執行。 安全性: 設置操作員權限,防止未經授權的修改。 3.3 工業通信協議與網絡: 3.3.1 串行通信協議: RS-232/RS-485: 介紹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以及RS-485在多點通信和長距離傳輸方麵的優勢。 Modbus RTU/ASCII: 詳細講解Modbus協議的報文結構、功能碼,以及其在PLC與上位機、PLC之間通信中的廣泛應用。 3.3.2 以太網通信協議: TCP/IP基礎: 簡要介紹TCP/IP協議族的原理。 Industrial Ethernet: 介紹Ethernet/IP, Profinet, Modbus TCP等工業以太網協議。重點分析Profinet在實時性、確定性、診斷能力方麵的優勢。 3.3.3 現場總綫技術: Profibus DP: 闡述Profibus DP作為一種高性能、低成本的串行通信總綫,在連接PLC與分布式I/O、驅動器等設備中的作用。 DeviceNet: 介紹DeviceNet基於CAN總綫,適用於中低速數據傳輸和傳感器/執行器級連接。 3.4 案例分析: 3.4.1 某化工生産綫的HMI監控畫麵設計: 展示一個典型的化工生産綫HMI畫麵,包括工藝流程圖、關鍵參數顯示、報警指示、操作按鈕等,並解釋各個元素的設計意圖。 3.4.2 生産數據報錶生成流程: 描述上位機軟件如何從PLC讀取曆史生産數據,經過匯總、計算,生成日報、周報、月報等,並提供導齣為Excel等格式的功能。 第四章:工業現場的“大腦”——PLC技術概覽 可編程邏輯控製器(PLC)是現代工業自動化的核心控製單元,它集成瞭邏輯控製、數據處理、通信等多種功能,能夠高效、可靠地完成復雜的自動化任務。本章將對PLC的技術發展、基本結構、工作原理、編程方式等進行宏觀介紹。 4.1 PLC的技術發展曆程: 4.1.1 從繼電器控製到PLC: 迴顧繼電器控製係統的局限性(接綫復雜、修改睏難、可靠性問題),以及PLC的齣現如何革命性地解決瞭這些問題。 4.1.2 PLC的功能演進: 介紹PLC從最初的離散邏輯控製,逐步發展到模擬量控製、運動控製、通信控製、PID控製等復雜功能。 4.1.3 模塊化與分布式架構: 講解PLC從一體機嚮模塊化、機架式、以及與分布式I/O集成的方嚮發展。 4.2 PLC的硬件結構與組成: 4.2.1 CPU模塊: PLC的“大腦”,負責執行用戶程序、處理I/O信號、進行通信等。介紹CPU的處理速度、內存容量、指令集等關鍵參數。 4.2.2 輸入模塊(I/O模塊): 負責將外部傳感器信號轉換為PLC內部可以識彆的數字信號。詳細介紹數字量輸入模塊(DI)和模擬量輸入模塊(AI)的工作原理及隔離保護。 4.2.3 輸齣模塊(I/O模塊): 負責將PLC內部的控製信號轉換為外部執行器可以識彆的信號。詳細介紹數字量輸齣模塊(DO)、模擬量輸齣模塊(AO)及其驅動能力。 4.2.4 電源模塊: 為PLC係統提供穩定的工作電源。 4.2.5 通信模塊: 實現PLC與上位機、其他PLC、HMI、驅動器等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介紹常見的通信接口和協議。 4.2.6 特殊功能模塊(SFM): 如計數器模塊、定位模塊、PID模塊、通信處理器模塊等,用於實現特定功能。 4.3 PLC的工作原理(掃描周期): 4.3.1 掃描周期的概念: 詳細解釋PLC的工作是按照固定的掃描周期進行的。 4.3.2 掃描周期的四個階段: 讀取輸入(Read Inputs): PLC掃描所有輸入點,將現場的輸入信號讀入輸入映像區。 執行用戶程序(Execute Program): PLC按照程序指令的順序,根據輸入映像區和內部存儲器的狀態,執行用戶編寫的控製邏輯,並將結果寫入輸齣映像區。 處理通信(Communications): PLC進行與其他設備的通信操作,如發送和接收數據。 刷新輸齣(Update Outputs): PLC將輸齣映像區中的數據輸齣到實際的輸齣點,驅動執行器工作。 4.3.3 影響掃描周期的因素: 用戶程序復雜度、I/O點數量、通信任務、指令執行速度等。 4.4 PLC的編程語言與IEC 61131-3標準: 4.4.1 梯形圖(Ladder Diagram, LD): 介紹梯形圖如何模擬繼電器電路,易於電氣工程師理解和使用。 4.4.2 功能塊圖(Function Block Diagram, FBD): 講解FBD如何使用預定義的塊來構建復雜的控製邏輯,適閤結構化編程。 4.4.3 指令錶(Instruction List, IL): 介紹IL作為一種低級語言,類似於匯編語言,執行效率高。 4.4.4 結構化文本(Structured Text, ST): 講解ST是一種高級編程語言,類似於Pascal或C,適閤實現復雜的算法和數據處理。 4.4.5 時序圖(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 SFC): 介紹SFC用於描述順序控製流程,易於理解和管理復雜的順序邏輯。 4.4.6 IEC 61131-3標準的重要性: 強調該標準統一瞭PLC的編程語言,提高瞭軟件的可移植性和開發效率。 4.5 PLC在工業自動化中的應用領域: 4.5.1 離散製造: 汽車、電子、傢電等行業的生産綫自動化。 4.5.2 過程控製: 石油化工、製藥、食品飲料等行業的連續生産過程。 4.5.3 樓宇自動化: 暖通空調(HVAC)、照明、安防係統的控製。 4.5.4 能源與公用事業: 電力、水務、燃氣等行業的監控與調度。 第五章:工業控製係統的集成與應用 工業自動化控製係統是一個由傳感器、執行器、控製器、上位機等多個部分組成的復雜整體。本章將探討這些組件如何協同工作,構建齣高效、可靠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並介紹現代工業控製係統的一些關鍵發展趨勢。 5.1 自動化控製係統的層次模型: 5.1.1 現場設備層: 傳感器、執行器、現場儀錶等。 5.1.2 控製層: PLC、DCS(分布式控製係統)、PAC(可編程自動化控製器)等。 5.1.3 監控與管理層: SCADA(數據采集與監控係統)、HMI、MES(製造執行係統)等。 5.1.4 企業管理層: ERP(企業資源規劃)等。 5.1.5 闡述各層之間的信息流與控製流。 5.2 控製係統的集成挑戰與解決方案: 5.2.1 通信兼容性: 不同廠商、不同協議的設備如何互聯互通。強調工業以太網和OPC UA(開放平颱通信統一架構)等開放標準的重要性。 5.2.2 數據一緻性與實時性: 確保數據在各個層級之間的同步更新和準確傳輸。 5.2.3 係統冗餘與可靠性: 針對關鍵應用,介紹CPU冗餘、電源冗餘、網絡冗餘等技術,提高係統的可用性。 5.2.4 網絡安全: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安全成為重要課題,介紹防火牆、VPN、身份認證等安全措施。 5.3 現代工業控製係統的發展趨勢: 5.3.1 工業物聯網(IIoT): 強調將傳統自動化係統與互聯網連接,實現設備互聯、數據共享和智能化應用。 5.3.2 工業4.0與智能製造: 介紹CPS(網絡物理係統)、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AI)在提升製造柔性、效率和個性化生産中的作用。 5.3.3 雲計算與邊緣計算: 分析雲計算在數據存儲、分析和遠程訪問方麵的優勢,以及邊緣計算在本地實時處理和響應方麵的必要性。 5.3.4 模塊化與平颱化: 強調標準化模塊和開放平颱的設計,便於係統的擴展、升級和集成。 5.3.5 預測性維護: 利用傳感器數據和AI算法,預測設備故障,提前進行維護,減少停機時間。 5.4 實際工業應用案例分析: 5.4.1 某自動化立體倉庫係統: 詳細描述該係統如何集成PLC、AGV、輸送帶、傳感器、HMI等,實現物料的自動存儲、檢索和分揀。 5.4.2 某大型水處理廠的自動化控製: 分析該係統如何利用PLC和SCADA係統,實現對水泵、閥門、曝氣設備、汙泥處理設備的精確控製和遠程監控,保證水質安全。 5.4.3 柔性生産綫的實現: 探討如何通過PLC、機器人、視覺檢測係統、MES等集成,構建能夠快速切換産品、滿足小批量、多品種生産需求的柔性生産綫。 通過對工業自動化控製係統的各個組成部分的深入剖析,本係列內容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係統的工業自動化知識框架,理解不同技術之間的相互關聯,以及它們在實際工業應用中發揮的關鍵作用。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在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上做得非常紮實,這一點讓我尤為看重。它並沒有拘泥於理論的空談,而是將大量的篇幅用在瞭實際的案例分析和項目演練上。我看到書中有不少詳細的步驟拆解,從硬件的選型、接綫,到軟件的組態、編程,再到最終的調試和優化,都進行瞭非常詳盡的描述。而且,作者似乎還很注重讓讀者親自動手實踐,提供瞭很多可以模仿和修改的程序示例,這些示例覆蓋瞭工業生産中常見的各種自動化控製場景,比如物料輸送、過程控製、設備聯動等等。通過這些實踐性的練習,我可以將書本上的知識立刻轉化為實際的操作能力,這種“學以緻用”的感覺,無疑是最能激發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習效果的。它讓我感覺,我不僅僅是在“讀”一本技術書,更是在“做”一個真正的PLC項目。

评分

對於那些追求深度和廣度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同樣能夠提供相當豐富的價值。雖然它以教程的形式呈現,但在某些章節的探討上,作者並沒有流於錶麵,而是深入剖析瞭S7-200 SMART PLC在實際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的一些高級應用和精妙之處。我發現其中有幾段關於網絡通信和故障診斷的部分,講解得非常透徹,不僅限於基礎的連接,還涉及到瞭協議的細節和一些底層原理的分析,這對於想要深入理解PLC通信機製的工程師來說,非常有啓發性。而且,作者在論述中,還會時不時地提及一些行業內的發展趨勢和前沿技術,這讓我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對未來的發展方嚮有一個初步的認知,不至於學得過於陳舊。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使得它不僅僅是一本入門教材,更可能成為一本可以反復翻閱的參考書。

评分

這本書的印刷質量真的讓人驚喜,封麵設計很有質感,不是那種廉價的紙張,摸上去有種沉甸甸的感覺,感覺像是那種可以擺在傢裏的藝術品。內頁的紙張也很厚實,即使長時間翻閱也不會輕易泛黃或者起捲,而且油墨的印刷非常清晰,文字和圖片都銳利分明,閱讀起來一點都不會費眼。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書脊的裝訂非常牢固,打開書的時候不會齣現頁碼脫落的情況,這對於經常需要參考的教材來說至關重要。而且,它還帶有一個書簽帶,這個小小的設計真的太貼心瞭,省去瞭我到處找書簽的麻煩,可以隨時標記到我需要復習的部分。整本書拿在手裏,就給人一種非常專業、用心製作的感覺,這讓我對裏麵內容的質量也充滿瞭期待。即使還沒有開始深入閱讀,光是這本書的外在錶現,就已經讓我覺得物超所值,是個值得珍藏的好書。

评分

這本書在排版和布局上做得非常齣色,讓我這種對細節要求比較高的人都感到非常滿意。每一頁的內容都經過瞭精心的組織,標題、副標題、正文、圖例之間的層次分明,邏輯清晰。圖錶部分尤其突齣,很多復雜的概念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示得以直觀呈現,這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例題和代碼塊時所采用的格式,代碼的縮進、關鍵字的著色都很規範,閱讀起來就像在專業的IDE環境中一樣舒適,大大降低瞭理解難度。此外,書中的一些輔助性信息,比如術語解釋、注意事項提示等,都被巧妙地放置在頁麵的邊緣或者通過特殊的標記區分開來,不會打斷閱讀的流暢性,卻又能隨時注意到。這種細緻入微的設計,充分體現瞭作者對讀者閱讀體驗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視,使得學習過程更加高效和愉快,也減少瞭很多不必要的摸索和試錯。

评分

讀這本書的體驗,就像是遇到瞭一位經驗豐富、耐心細緻的良師益友。作者在講解時,語調非常親切,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一步步引導讀者進入學習的殿堂。尤其是在解釋一些基礎概念時,他會反復強調一些關鍵點,並結閤實際的應用場景進行類比,讓我這種初學者也能快速理解。我還發現,作者在講解的過程中,會穿插一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比如在某個步驟容易齣錯的地方,會提前給齣提醒,甚至會分享一些自己曾經遇到的典型問題和解決方案,這簡直是寶藏信息。這種充滿人情味的教學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門檻,也讓我感受到一種被支持和鼓勵的力量,讓我覺得學習過程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引路人在旁邊指點迷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