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江湖

學術江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桑兵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绪论: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005
教会学校与西体中用
一 圣道与技艺/032
二 分途未必并重/038
三 西体双轨/044
四 分途与合流/050
“中国哲学”探源
一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058
二 泰西哲学与中学/068
三 “中国哲学”的取向/076
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
一 废除汉字:近代汉语言文字改革的目标/088
二 我手写我口:白话文的过渡使命/096
三 文言白话 孰为正宗/104
四 龙种?跳蚤? /110
马裕藻与1934 年北大国文系教授解聘风波
一 元勋还是罪魁/118
二 解聘与辞职/124
三 师、生、校异趣/133
四 挽留背后的矛盾/145
五 消沉与发奋/154
金毓黻与南北学风的分合
一 北将入主南营/164
二 南北新旧/171
三 由分而合归本原/179
留欧前后傅斯年学术观念的变化及其牵连
一 留欧前后的转变/194
二 顿悟:环境与交友/210
三 敬而不畏之畏/222
四 心照不宣的礼让/232
陈寅恪的西学
一 学问难以贯通中西/245
二 中国的东方学首席/254
三 国人之中 西学较优/263
四 取珠还椟/269
五 申论/275
民国学人的宋代研究及其纠结
一 宋代为中国学术文化高峰/280
二 “ 宋学”渊源 /289
三 新宋学及其取径/301
四 南北宋的高下/313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一 取西洋哲学观念/322
二 了解之同情/329
三 宋贤治史之法/335
求其是与求其古: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方法启示
一 思想为语言所支配/341
二 求其是与求其古/349
三 方法为仪型 结论不成立/355
人名索引/365
征引文献/373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1. 破除今人對民國學人、學術的不實“想象”,還晚清民國學術一個本來麵貌——今人或是對民國學術無限憧憬留戀,或是認為當下的學術總體上已經超越民國時期學術發展的水準。本書所收十篇文章,以紮實的史料為基礎,深入、全麵地展示瞭民國學人及其學術的真實樣貌,為我們理解近代中國學術思想變遷提供瞭重要的讀本。

2. 考究學人間的往來交遊與人事聯係,迴歸晚清民國的具體時空,重新解讀張之洞、梁啓超、王國維、傅斯年、顧頡剛、金毓黻等人的學術思想——運用記錄學人言行的直接材料,參酌其他報刊、檔案、迴憶錄等資料,大體還原這些學人的曆史軌跡,在全麵還原事實的基礎上,力求探尋各說各話背後的隱情真意;民國學人身處韆載不遇的大變局之中,世風與學風相互激蕩下,張之洞、梁啓超、王國維、馬裕藻、金毓黻、陳寅恪、鬍適、傅斯年等學人如何自處?

3. 重新梳理陳寅恪、傅斯年等學人的史學思想及其關聯,迴應思想史上的重要議題——“瞭解之同情”能否全麵反映陳寅恪的史學思想?如何理解鬍適提齣的 “白話文學為中國文學之正宗”,以及陳寅恪所說 “中國文學當以文言為正宗”?傅斯年如何看待西學?這一觀念是否發生瞭變化,變化的動因何在?傅斯年、陳寅恪對宋代和清代學術有何看法?傅斯年與陳寅恪二人關係究竟如何?傅斯年留學後學術觀念的突變與陳寅恪有何關係?陳寅恪、傅斯年、馮友蘭等人對新儒學産生的觀點分歧是什麼?……。

4. 探討影響中國近代思想、學術變遷的重要議題,把握學術風氣的流轉和學界世態的炎涼——《教會學校與西體中用》從教會學校切入,探討近代世界一體化進程後發展國傢民族的普遍難題:中學、西學,何為體、何為用?全盤西化還是中西匯通融閤?在西學與中學將近半個世紀的爭奪中,教會學校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中國哲學”探源》梳理“中國哲學”概念的發生及入華過程,探討跨文化傳通與權力滲透的深層關係。《文與言的分與閤:重估五四時期的白話文》在整個近代漢語言文字演變的曆史進程之中,重估白話文的成敗得失……把握中國近代社會曆史的重要關節,理清中國近代思想脈絡及流風遺澤。

本書是桑兵教授多年來發錶於各種學術期刊上的文章結集,共計十篇。這些曾在學界引起重大反響的文章,現統攝在“學人與學風”這一主題下,文章間有機結閤,既有對學風産生的曆史條件、社會環境的高明洞徹之把握,又有對學人的學術成就、治學方法的客觀條理之辨析,同時寄寓作者本人的治學心得於其中,亦對當下的學人與學風有著藉鑒和針砭意義。是史學專門領域研究的一部力作。

桑兵對晚清民國學術生態的剖析和呈現,一是有助於讀者對當時的學人及其學術有全麵深入的瞭解,獲得恰如其分的整體判斷和具體把握,並藉鑒反思陳寅恪、傅斯年、金毓黻等學人的治學態度和方法;同時,書中也寄托瞭作者對當下學術生態的批判和期望,使人反思當下重指標、重名利的學術亂象。

用户评价

评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学术和利益相关,又怎么能期待学术纯粹。所以现在出不了大师,砖家倒是一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