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黃興濤先生作品
十六年磨一劍厚積薄發之力作
政治思想史和社會文化史結閤的上乘之作
全麵呈現“中華民族”這一重要觀念的曆史之旅
深刻揭示近代中國的民族認同與國傢命運
本書將傳統的精英思想史與“新文化史”的有關方法結閤起來,對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孕育、形成、發展及其內涵,作瞭係統深入的整體性考察和闡釋,既注重曆史脈絡的精心揭示,典型文本的發掘解讀,以及重要概念的透視剖析,也重視國傢體製、政黨政策、關鍵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響和意義分析,並努 力呈現瞭此一觀念得以社會化的諸多曆史麵嚮。書中強調,現代中華民族觀念一直伴隨著中西思想的遇閤與古今觀念的交匯,錶現齣民族與國傢的糾結與互動;對於認知主體而言,則始終包含著情感與理智的衝突與融閤,見證著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和調適。它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和認同,可以說深刻地反映瞭那個時代中國的政治文化精神與民族、國傢的命運,是極為重要的政治思想史和社會文化史現象。
##黄兴涛老师十六年磨一剑的力作,在梳理了大量史料、档案和前人文献的基础上,考察“中华民族”的概念与观念,在晚清时期提出,到在民国时期成为国家政权的国策方针的演化发展全过程。尽管全书以观念史、思想史的考察作为基调,但全书仍然有相当多的篇幅,放在之于社会文化史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的建立,和之于政治史的民国政权民族政策的变迁方面。基于这些方面的扎实考证和出色阐释,本书成为一部融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分析于一体的上佳之作。
评分 评分##提示了许多有趣问题,如“华奸”一词如何在话语竞争中被淘汰掉而留下熟悉的“汉奸”的。“中华民族”观念在地方上的传播和接受也有差异,这一点似还可进一步探究。黄兴涛老师对“建构论”的批评也很到位,后现代看多了,大概觉得啥都是建构出来的
评分 评分 评分##对nation到底是以人类学视角还是以政治学视角去解读,如何用汉语准确的翻译这个词,西方政治认同与中西文化的冲击对学术界、政治界、社会大众的影响,这些是解读“中华民族”概念发展的钥匙。
评分 评分##列入旧史学•一元不对话系列亦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