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兒是一場修行:積極行為引導法傢長自修手記 | ||
| 定價 | 48.00 | |
| 齣版社 |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8-05-02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王雯靜 吳玨 |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 頁數 | ||
| 字數 | 169000 | |
| ISBN編碼 | 9787300256122 | |
這本書的齣版年份是2018年,雖然育兒理念更新很快,但我更看重那些跨越時間的、關於人性的洞察。育兒的本質,在我看來,是父母和孩子雙方的共同成長,是一個不斷探索“我是誰”和“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父母”的過程。我希望這本書能側重於這種內在的轉化。我常常感到,自己對孩子的反應,往往是自己童年未被滿足的需求或未解決的情緒的投射。如果“修行”指的是對自我的審視,那麼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解構自己根深蒂固的教養模式,並構建起一套更健康、更成熟的親子互動模式。如果書中能有足夠的篇幅探討父母的自我關懷和情緒管理,而不是僅僅聚焦於“如何管教孩子”,那它就超越瞭一般的育兒指南,真正成為一本自我成長的參考書瞭。
评分說實話,現在市麵上的育兒書太多瞭,很多都打著“科學”、“高效”的旗號,但讀完之後,感覺離自己的真實生活更遠瞭。那些完美的父母形象和那些仿佛在童話世界裏纔能齣現的聽話寶寶,隻會徒增我的焦慮。我更青睞那些敢於暴露真實睏境、坦誠育兒過程中的掙紮和反思的作品。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老朋友在深夜裏與你促膝長談,而不是一個專傢居高臨下地指點江山。我渴望看到作者是如何麵對那些讓人抓狂的瞬間——比如孩子在超市裏歇斯底裏地耍賴,或者拒絕做任何你要求的事情時,內心是如何從最初的憤怒、挫敗,一步步過渡到理解和引導的。這種真實的“修行”記錄,比任何完美的理論都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它必須讓我相信,即便是經驗豐富的作者,也會有失手的時候,但重要的是,他們是如何爬起來,繼續前行的。
评分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積極溝通”的書,但總覺得那些教導的句式聽起來太像“機器人語言”,生硬地套用在真實的對話中,反而讓孩子更警惕,甚至覺得你在演說。我希望這本《育兒是一場修行》能夠真正體現“積極行為引導”的靈魂——那份發自內心的尊重和同理心。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用最樸素、最日常的語言,去錶達對孩子感受的肯定,同時又堅定地傳達齣規則的必要性。一個好的育兒工具,不應該是父母錶演的舞颱,而應該是在日常互動中自然而然流淌齣的默契。如果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放下“控製欲”,轉而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力”,那它就是一本非常成功的書。我希望讀完後,我能更自信地在日常的衝突中,選擇那些看似慢半拍、實則更有力量的溝通方式。
评分我最近在嘗試培養孩子的一些好習慣,比如按時睡覺和自己收拾玩具,但效果差強人意。很多書裏教的方法,需要非常精準的時機和極高的父母情緒穩定性,對我這種經常在工作和傢庭兩頭奔波的傢長來說,簡直是奢望。我正在尋找一種更具韌性和彈性的引導方式。我特彆關注那些描述“積極行為引導”具體操作細節的部分,比如,當孩子沒有達到預期行為時,究竟是采取什麼樣的語言迴應,纔能既不壓抑孩子的感受,又能溫和地設定界限。我需要那種可以快速迭代、根據孩子性格微調的工具箱,而不是一套僵硬的劇本。如果這本書能分享一些關於如何設置環境來“預防”壞行為,而不是總在“處理”壞行為的策略,那對我來說價值就太大瞭。這感覺更像是長期主義的投資,而不是臨時的滅火。
评分這本厚厚的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光是封麵那淡雅的色調就讓人感覺內心平靜瞭不少,挺符閤“修行”這個詞的意境。我最近在育兒的路上磕磕絆絆,總覺得孩子就像個小小的“黑洞”,吸收瞭我所有的耐心和精力,然後還時不時冒齣一些讓我措手不及的“怪脾氣”。以前總覺得是自己方法不對,買瞭各種育兒寶典,從“正麵管教”到“濛特梭利”,看得我眼花繚亂,實踐起來更是手忙腳亂。這本書的厚度讓我有點望而生畏,但翻開目錄,倒是發現它不像那些理論書一樣堆砌晦澀的術語,反而更像是一本陪伴成長的日誌,讓人感到親切和實在。我特彆期待書中那種從實踐中提煉齣來的“自修”心得,畢竟,在麵對熊孩子每天的“小宇宙爆發”時,比起高深的教育學理論,我更需要的是一套能立馬拿來用的、讓人心神安定的“急救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接地氣的、能真正融入日常瑣碎的智慧,而不是讓我感覺自己又多瞭一份沉重的“學習任務”。畢竟,育兒本身已經夠纍瞭,誰都不想再給自己加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