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1-2歲寶寶護養全程寶典(附光盤)
定價:18.00元
作者:張峰
齣版社:吉林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3843599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1~2歲是幼兒語言能力、行為能力、認知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瞭解寶寶的生長發育,重視1~2歲寶寶的護養,讓你的寶寶更健康、更聰明,為寶寶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媽媽通過閱讀本書,可以掌握1~2歲寶寶的生長發育;飲食結構的營養調節;營養物質的細緻解析;各種能力的開發培養;各種疾病的治療及預防方法,幫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將有助於寶寶一生的健康成長。
目錄
1 寶寶的生長發育
身體發育
運動能力的發育
精細動作發育
語言職能的發育認
知能力的發育
自我認知能力的發育
社交能力的發育
給寶寶定期做檢查
2 寶寶的飲食營養
1歲寶寶的飲食特點
閤理營養對孩子的重要性
寶寶的偏食與挑食
給寶寶吃水果的學問
鼓勵孩子多吃蔬菜
給寶寶的大腦補充營養
寶寶補鈣有講究
食用五榖雜糧好處多
堿性食品有益健康
寶寶需要天天喝牛奶嗎
技高一籌的乳製品
早餐要吃好、吃飽
多吃甜食不利於健康
營養豐富的豆製品
注意寶寶含飯
零食的選擇方法
雞蛋不宜多吃
全麵補充寶寶所需營養
蛋白質
脂肪
多不飽和脂肪酸
碳水化閤物
水
維生素A
維生素D
B族維生素
……
寶寶營養食譜
3 寶寶的安全護理
4 寶寶的疾病急救
作者介紹
張峰,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兒童保健學秘書,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中心主任醫師,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小兒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預防也學會兒童保健專業委員會委員。曾參與科內4個重要課題的設計;撰寫科普文章85篇;參與8本科普書籍、科內30餘篇論文的撰寫工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更像是一部情商與習慣養成的“行為心理學應用手冊”,而不是一本簡單的喂養指南。1到2歲的寶寶,是自我意識萌芽和規則建立的黃金期,處理得好,事半功倍;處理不好,日後傢庭矛盾會像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大。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如廁訓練”和“睡眠習慣重塑”這兩個高難度環節的處理方式。它沒有采取那種“強行規定”的態度,而是用一種“尊重發展,循序漸進”的原則來指導傢長。例如,關於睡眠,它沒有簡單粗暴地推崇“哭聲暫停法”,而是詳細分析瞭不同階段夜醒的原因,並提供瞭一套針對性的“睡前儀式”設計流程。這套流程強調的是一緻性、可預測性和安撫感,真正做到瞭既能讓寶寶建立安全感,又能讓傢長逐步減少夜間乾預。在如廁訓練部分,作者甚至細緻到描述瞭“寶寶如何錶達他需要排泄的信號”,這種對微小行為的捕捉能力,確實需要長期的育兒經驗積纍纔能總結齣來。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仿佛完成瞭一次心理輔導課,對寶寶的行為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很多原本讓我抓狂的瞬間,現在都能平靜地用書裏教的方法去應對瞭,這簡直是無價的心理建設。
评分我必須強調一下這本書在“安全教育與環境創設”方麵的深度和廣度。很多人買育兒書,隻關注吃穿用,忽略瞭環境安全這個隱形殺手。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著墨非常多,而且是貫穿全書的,不是孤立的一章。它首先從“預防性安全檢查清單”入手,針對12-24個月寶寶開始攀爬、抓握和口腔探索的特點,逐項列齣瞭需要重點關注的區域,比如插座防護、傢具固定、有毒植物的識彆等等,這份清單的詳盡程度遠超我之前在網上零散搜索到的信息。更令人稱贊的是,它引入瞭“危險情境模擬與應對演習”的概念。它不隻是告訴你“不要讓寶寶靠近開水”,而是模擬瞭“如果寶寶不慎打翻熱水瓶,傢長應立即采取的頭部保護和降溫步驟”。這種預演式的教育,讓安全防範從被動的“禁止”,轉變為主動的“準備”。此外,書中對“戶外探索與風險評估”的討論也十分到位,如何在公園裏讓寶寶盡情玩耍的同時,識彆齣潛在的跌落點或接觸性過敏源,提供瞭非常實用的平衡點。這本書讓我深刻認識到,一個安全的環境,是所有良好習慣和能力發展的前提,它教會我如何為寶寶構建一個“可以犯錯,但不會受傷”的探索空間。
评分這本《1-2歲寶寶護養全程寶典(附光盤)》真是一本讓我這個新手媽媽豁然開朗的寶典啊!說實話,在寶寶剛滿一歲,進入“可怕的兩歲”前夕,我整個人都快被各種育兒知識和突發狀況搞得焦頭爛額瞭。市麵上同類的書多如牛毛,但大多都是泛泛而談,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流水賬式的記錄,真正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乾貨少之又少。拿到這本書時,我其實也沒抱太大希望,畢竟“全程寶典”聽起來就很宏大。然而,當我翻開目錄,看到裏麵對這個月齡段寶寶在精細動作、大運動發展、語言啓濛的關鍵期的詳細拆解,以及如何應對“我偏要”式反抗的實用技巧時,我就知道我淘到寶瞭。特彆欣賞作者在講解“分離焦慮”處理部分時,那種極其細膩的心理分析,不是簡單地說“多陪伴”,而是給齣瞭“三明治安撫法”的具體操作步驟,配上生動的場景描述,讓我瞬間就明白瞭該如何應對寶寶哭鬧不止的場麵。光盤的內容更是錦上添花,那些關於如何製作營養輔食的視頻演示,遠比圖片來得直觀有效,我甚至跟著做齣瞭好幾款寶寶愛不釋口的小點心。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友好,關鍵信息用醒目的顔色標注齣來,即便是晚上疲憊不堪地閱讀,也能快速抓住重點。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遞過一杯溫水,告訴你“沒關係,我們一起度過這段時期”。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乎它標注的價格,它給予我的,是應對育兒挑戰的信心和科學的方法論。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創新點,在於它對“親子互動遊戲與感官刺激”的設計,真正做到瞭寓教於樂,並且極具可操作性,完全跳脫瞭傳統玩具的限製。很多育兒書推薦的親子遊戲都需要購買昂貴的早教工具,但這本寶典的許多建議,都可以利用傢裏的日常物品來完成。比如,利用麵粉、豆子和各種廚房工具,設計齣簡單卻能刺激觸覺和聽覺的“廚房音樂會”;或者用不同質地的布料和燈光,進行基礎的光影遊戲,以促進視覺追蹤能力的發展。作者強調的不是遊戲的復雜性,而是互動的質量和傢長的全身心投入。書中還特彆設置瞭一個“寶寶一周創意遊戲日曆”,將體能遊戲、語言互動、認知遊戲進行瞭平衡分配,避免瞭傢長在某一方麵投入過多精力而忽略其他領域。這對我這種工作忙碌的傢長來說,簡直是福音,因為它提供瞭一個結構清晰的框架,讓我在有限的親子時間裏,能進行最高效、最有質量的互動。這本書沒有把育兒變成一項KPI,而是把它變成瞭一場充滿驚喜的探索之旅,讓我和寶寶的相處變得更有樂趣和意義。
评分作為一名對育兒工具書有著近乎苛刻要求的“老父親”,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科學喂養與營養規劃”這一塊做得尤為齣色,完全滿足瞭我對數據和理論支撐的需求。我一直很糾結於18個月後如何從泥糊狀食物過渡到傢庭膳食,很多書隻提瞭“可以吃瞭”,但沒說清楚過渡期的食材質地變化、營養素的比例調整以及最容易被忽略的“緻敏原引入策略”。這本書裏有一張非常詳盡的錶格,清晰地列齣瞭從12個月到24個月,各類維生素、礦物質(尤其是鐵、鈣、維生素D的補充時機和劑量建議)的推薦攝入量,並且特彆強調瞭如何通過天然食物而非單一保健品來達成目標。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提供瞭“一周食譜推薦與食材替代方案”。比如,如果你的寶寶對雞蛋過敏,作者馬上就給齣瞭富含蛋白質的替代食材及其烹飪方式。這種細緻入微的實操指導,極大地減輕瞭我們在廚房裏摸索的時間和焦慮感。很多傢長可能隻關注“吃瞭什麼”,這本書卻深入到瞭“怎麼吃得更健康,更全麵”的底層邏輯。對我來說,它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指南,更是一本高質量的兒童營養學入門讀物,值得反復研讀,尤其是在我們開始為寶寶規劃更長遠的健康藍圖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