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愛心與教育 修訂本 素質教育探索手記 主編/作者 李鎮西 齣版社 文化藝術齣版社 ISBN 9787503948633 版次/印次 2011年2月第1版 定價 32.00元 人的成長過程,變數實在太多,因此更需要有眾多的有心人用心地探索、研究。李鎮西同誌的這本手記,就是他的"心靈寫詩"。他是把自己一顆火紅的心投入到這個美好的事業中的。在這個世紀之交,中華民族振興、騰飛急切地要求全民族素質提高的時候,齣版他的手記,相信會受到許多教師的歡迎,也會受到許多傢長的歡迎。 本書是教育傢李鎮西的成名作、代錶作。以手記的形式,敘述瞭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 序言:我們為什麼要辦教育?
引言:高揚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旗幟——我的教育思想曆程
手記一:愛心和童心——我和學生的感情故事
關於愛心和童心的隨想
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
"是我們把您氣病的"
"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學生們的"秘密行動"
我這是在還債啊
生日的祝福
我給學生送生日禮物
為學生舉行生日晚會
"祝李老師生日快樂"
寜瑋:祝你一路平安!
每星期隻吃一次肉
"阿姨,你吃雞蛋吧"
高考落榜……
寜瑋,好人一生平安
愛的升華
《愛的教育》與幫助伍建
愛的升華與教育的*高境界
愛心捐款與誠實品德
手記二:與頑童打交道——"後進學生"的轉化
教育呼喚民主、科學與個性!——轉化"後進學生"的指導思想
"後進學生"教育要民主:用心靈贏得心靈
"後進學生"教育要科學:把教育主動權交給學生
"後進學生"·教育要個性:不以分數論英雄
把更多的關注投嚮他們——我對"後進學生"的認識及轉化
"後進學生"傢庭方麵的原因
"後進學生"學校方麵的原因
"後進學生"個人方麵的原因
"後進學生"的教育方法
我和萬同的故事
我當瞭一迴"福爾摩斯"
"新官"未能燒到"三把火"
未曾料到的"知名度"
他給自己找瞭個"幫助人"
《烈火金剛》手抄本的誕生
"未娶媳婦就想不認娘"
"我們纔是你真正的哥兒們"
我替萬同迴絕瞭一封"情書"
再次作弊以後
語文考試得瞭76分
"糾察員"成瞭偷盜者
在集體目光的關注下
"我為萬同的進步而高興"
"我感謝同學們對我的幫助"
下的講演者
燭光裏的淚花
附:萬同後來怎麼樣
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學生"的培養
對"優生"培養的思考
"優生"特點的兩兼性
"優生"教育不能隻注重分數
培養"優生"六大方法
程樺:讓思想飛翔
多纔多藝的少年
班長的就職演說
作文大賽第*名
我大喝一聲:"程樺!站起來!"
自我,名人
附:程樺來信
楊嵩:在順境中不斷戰勝自我
"小調皮蛋"來到我班裏
被復旦大學少年班事跡震撼
不斷給他齣"難題"
室內田徑運動會
把命運的打擊當作新起點
從競選班長到麵見市長
黃金濤:日記中的心路曆程
日記——人格長跑的記分牌
老毛病重犯並不是說話不算數
讓他體驗戰勝自己的喜悅
文學作品點燃思想的火焰
學習上"每天十問"
理想的追求比追求的理想更重要
王銅:男子漢的追求!
第*天就被"請"到瞭校辦公室
公然嚮集體挑釁
同學稱他為"持不同政見者"
"非常感謝李老師朋友般的理解"
齣現瞭"敏感"問題
"重塑形象"
"鐵腕"班長
三年高中的輝煌嘆號
手記四:迴答心靈的呼喚——青春期教育的嘗試
負重的心靈嚮誰求救
"老師講的不是我們想的"
"難道我真的得瞭什麼病嗎"——一位少女的談話錄音
教師要優化學生的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途徑與形式
心理輔導通信選
我是不是變壞瞭
我怎樣改變自己孤僻的性格
男女同學交往引起彆人誤解怎麼辦
什麼樣的自我是*美的
心靈,是這樣打開的
細心嗬護心靈的幼芽
手記五: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殺引發的德育剖析
她給教育者留下什麼"遺産"
曾經是朵"小紅花"
孤獨的思考者
心靈的自白——寜小燕日記選評
"紙船"破碎瞭
不僅僅是"寜小燕"的悲劇
德育觀念的十大碰撞
手記六:生死兩地書——和遠方一群中學生的通信
楊守豐:一個普通而偉大的靈魂
"我希望自己能給這個世界帶來光明和幸福"
"這是一本震撼我心靈的書"
"我走過一條特殊的人生之路"
"我覺得有必要告訴您一條不幸的消息"
"她在彆人心中樹起瞭巍巍豐碑"
"她有一顆與人為善的高尚心靈"
"她應該被稱作英雄"
聞春曉:我的朋友,我的同誌
"我為守豐擁有你這樣的朋友而感到欣慰"
"李老師,請原諒我對你文章的拙見"
"我非常想得到你的幫助"
馮瑉娟:從少女到法官
"我很渴望您能理解並且幫助好您班裏的女同學"
"李老師,您是第*個知道我內心秘密的人"
"李老師,非常感謝您給瞭我極大的幫助"
"好羨慕您手下的每一個同學"
"生命列車"繼續前行
手記七:"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人
關於"愛"的見麵禮
教學生捕捉幸福
撥動心弦的《鳳凰琴》
愛,意味著對人的尊重
感受父母如山的愛
手拉手,同在一片藍天下
學會感動,學會感恩
後記:我的感謝
附一 善良的寜瑋來到我的學生中間
附二 查有梁:提高師生素質的有效途徑
附三 補言:我為什麼寫《愛心與教育》
附四 共同的情懷共同的愛——寫給我的讀者朋友 本書是教育傢李鎮西的成名作、代錶作。以手記的形式,敘述瞭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
學生汪斌的父執意留下一筐雞蛋感謝李老師對兒子的關愛,李老師每天用小煤油爐煮上一個雞蛋給汪斌送去。傢境睏難而品學兼優的寜瑋善良節儉,李老師送錢給她補充營養。在高考以幾分之差落榜後,寜瑋情緒波勸很大,李老師一直鼓勵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電話聯絡,成為寜瑋成功人生的*大動力。父病逝,傢庭欠債的伍建有瞭輟學的念頭,李老師支持同學們給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師帶著學生步行三十多裏山路,來到伍建勞作的田頭。齊聲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淚水長流。
李老師教育"後進生"萬同轉化的過程,更像一個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李鎮西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李老師愛的迴報,讓成韆上萬的讀者一教授、學者、公務員、學生及其傢長感動流淚。李老師所到之處,總有很多風塵僕僕朝聖般趕來聽他講座的教師和學生。很多教師讀瞭本書後,深為震撼和自省,從此改變瞭態度,因而改變瞭人生。
1999年,本書榮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大奬、冰心圖書大奬、中國教育學會"東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奬,全國各大媒體紛紛拒道傳播,時至,因為廣大教師的追捧,《愛心與教育》已成為教育新經典。 李鎮西,1958年9月生。1982年2月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中文係,2003年6月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畢業。先後任四川樂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學、成都石室中學班主任、語文教師,成都市教科所教育發展研究室主任,現任成都武侯實驗中學校長、語文教師、班主任。 他先後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作教育學術報告數百場,上語文教學示範公開課200多堂,齣版瞭19部著作。他的書成為近十年來中國教育教學類暢銷書。很多學校、教育局把他的著作作為培訓教材,教師人手一冊。其賽課、論文、著作曾獲各種大奬,本人獲"四川省中學語文特*教師"、"全國語文教師"、"成都市有突齣貢獻的專傢"等稱號,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專傢特殊津貼待遇。2000年被提名為"全國十傑教師"。
《成長之歌:一位教育者的心靈足跡》 序言 教育,從來都不是一項冰冷的技藝,而是一場充滿溫度的心靈對話。在日復一日的課堂與生活中,我懷揣著對孩子們的深深愛意,以及對教育事業的虔誠與探索,記錄下那些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瞬間,那些觸動靈魂的思索。本書並非宏大的教育理論體係的建構,也非對教育弊病的辛辣批判,它更像是流水賬,又似一本散文集,是我在素質教育這片廣袤土地上播種、耕耘、收獲的點滴感悟。這本書,寫給每一個關心孩子成長的人,寫給每一個渴望點燃孩子內心火種的教育者,也寫給每一個曾經擁有純真心靈的你我。 第一章 追逐星星的孩子 我始終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等待被點燃的星星。他們的眼神裏,閃爍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然而,在現實的教育環境中,我們有時會不自覺地將這些星星的光芒壓抑,將他們塑造成韆篇一律的模樣。 記得我剛踏上講颱時,也曾信奉“分數至上”,認為成績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但漸漸地,我發現那些在考捲上閃閃發光的學生,內心卻可能是一片荒蕪;而那些成績並不突齣的孩子,身上卻蘊藏著驚人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我開始嘗試改變。我鼓勵學生們大膽提問,即使問題在我們成人看來有些幼稚;我引導他們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去感受自然的氣息,去傾聽內心的聲音。我開始看到,當孩子們不再被束縛於冰冷的知識點時,他們的想象力如同奔騰的河流,他們的創造力如同破土而齣的嫩芽,展現齣勃勃生機。 在課堂上,我不再滿足於單嚮的知識灌輸,而是努力搭建一個平等對話的空間。我學會傾聽,傾聽他們內心的睏惑,傾聽他們對未來的憧憬。我嘗試理解他們的世界,用他們的語言去交流,用他們的眼睛去看待世界。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閃光點,我的責任,就是去發現它,然後幫助它綻放。 第二章 “差生”的春天 “差生”,這個標簽,常常像一層陰影,籠罩在一些孩子的頭頂,也睏擾著許多教育者。我曾經也對那些學習睏難、行為調皮的孩子感到束手無策。但深入的接觸,我纔發現,所謂的“差生”,往往是那些被忽略、被誤解的孩子。 他們的“差”,並非本質上的低劣,而是由於各種原因,他們的潛能未能得到有效的激發。也許是傢庭環境的影響,也許是學習方法的不當,也許是缺乏應有的關愛和鼓勵。 我開始放下偏見,帶著一顆柔軟的心去接近他們。我努力去瞭解他們的過去,去洞察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我發現,很多“問題學生”,內心深處都有著渴望被認可、被關愛的強烈願望。 我嘗試改變策略。我不再用嚴厲的批評去指責他們,而是用耐心和理解去引導。我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哪怕是很小的成功,也要給予真誠的贊揚。我鼓勵他們參與集體活動,讓他們感受到歸屬感。我發現,當一個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時,他內心深處的力量會被喚醒。 我記得有一個學生,他曾經是班級裏的“破壞王”,經常惹是生非。我沒有放棄他,而是耐心地與他溝通,瞭解他的苦惱。我發現他其實很有正義感,隻是用錯瞭錶達方式。我引導他將這份熱情投入到幫助同學、參與班級建設中。漸漸地,他變得越來越積極,甚至成為瞭班級的小幫手。 “差生”的春天,需要我們用愛去播種,用智慧去耕耘。當教育者放下功利心,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時,我們就能看到他們身上蘊藏的無限可能。 第三章 閱讀的魔力 閱讀,是我教育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堅信,閱讀是滋養心靈、拓展視野的最好途徑。然而,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閱讀往往被邊緣化,甚至成為一種奢侈。 我努力在我的課堂上,為孩子們創造一片閱讀的綠洲。我不再將閱讀僅僅視為完成任務,而是將其視為一次與智者對話、與世界交流的旅程。我鼓勵孩子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無論是童話故事、科普讀物,還是曆史傳記,我都給予肯定和支持。 我嘗試在課堂上引入閱讀分享環節。孩子們可以自由地分享他們從書中獲得的快樂、感悟,甚至是一點小小的睏惑。通過分享,他們不僅加深瞭對書籍的理解,更學會瞭如何清晰地錶達自己的想法,如何傾聽他人的觀點。 我深知,強行灌輸式的閱讀,隻會扼殺孩子對閱讀的熱情。因此,我更注重引導,引導他們發現書中的樂趣,引導他們去思考,去質疑。我希望閱讀能夠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解決問題、認識世界的強大工具。 我分享過許多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也引導他們接觸一些貼近生活的散文、詩歌。我希望通過閱讀,孩子們能夠學會欣賞美,感受愛,理解人生的復雜與美好。當他們的內心被文字滋養,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會變得更加豐富和深刻。 第四章 生活的課堂 教育,絕不僅僅局限於教室。生活,纔是最生動、最真實的課堂。我一直認為,教育者應該扮演好“生活導師”的角色,引導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 我鼓勵我的學生們走進自然,去觀察花草樹木的生長,去感受四季的變化。我帶領他們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比如種植蔬菜、打掃衛生、參觀博物館、拜訪社區工作者等等。這些活動,讓他們有機會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閤,也讓他們學會瞭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深知,有些道德品質和人生態度,是無法單純通過說教來獲得的,而是需要通過親身經曆來體悟。因此,我努力為孩子們創造體驗的機會。我鼓勵他們參與誌願服務,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懂得感恩和奉獻。 我也常常引導他們去反思自己的行為。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睏難、挫摺時,我鼓勵他們不要逃避,而是勇敢麵對,並從中吸取教訓。我希望他們能夠成為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 生活中處處有教育,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是否有一顆願意付齣的心。我希望我的學生們,能夠在生活的廣闊天地裏,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之路。 第五章 愛,是教育的底色 在素質教育的探索中,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愛,是教育的底色,是連接師生心靈最堅實的橋梁。沒有愛,一切教育都將是空談。 我理解的愛,並非溺愛,而是基於尊重、理解和信任的真摯情感。它意味著,我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孩子們心靈的守護者。我願意傾聽他們的煩惱,分享他們的快樂,分擔他們的憂愁。 我努力用我的言行去感染他們。我以身作則,展現齣對生活的熱愛,對工作的敬業,對真理的追求。我希望他們看到,一個充滿愛心和責任感的人,能夠活齣怎樣的精彩。 我深知,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被肯定,被珍視。當一個孩子感受到被愛時,他內心的力量會被喚醒,他會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更加願意去探索和學習。 我的教育手記,記錄的不僅僅是教學方法和教育心得,更多的是那些在愛與被愛中,我與孩子們共同成長的心靈軌跡。我希望,這份真摯的情感,能夠跨越文字的界限,觸動每一個讀者的內心,點燃他們內心深處對愛的渴望,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 結語 教育是一場漫長而未知的旅程,充滿瞭挑戰,也充滿瞭驚喜。在這條道路上,我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我希望,我的這些零散的記錄,能夠給同樣在素質教育道路上跋涉的同行者們,帶來一絲啓發,一絲溫暖,一絲力量。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都能成為那個獨一無二、閃耀著自己光芒的個體。願教育,迴歸其本質,成為一場滋養心靈、點亮生命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