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暴力與民主 | 作者 | (英)約翰·基恩,易承誌 |
| 定價 | 45.00元 | 齣版社 | 中央編譯齣版社 |
| ISBN | 9787511721334 | 齣版日期 | 2014-04-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在這本富有挑戰性的書中,當代政治哲學傢約翰基恩呼籲重新認識民主與暴力之間的復雜關係。基恩探討瞭處於爭議中的暴力概念,提齣並迴答瞭如下一些主要問題:為何說暴力是民主*的敵人?為什麼今天全球性的“暴力三角”正在誘使政治傢動用不民主的緊急權力?暴力能否“民主化”以及如何“民主化”?自始至終,基恩優先考慮倫理問題,提齣並闡述瞭清除過剩暴力的十條規則。 |
| 作者簡介 | |
| 約翰·基恩(JohnKeane),生於澳大利亞,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曾任威斯敏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現為悉尼大學政治學教授,柏林科學中心政治學教授。《泰晤士報》將其譽為“英國*的政治思想傢,著作具有世界性重要影響的作傢”。主要著作有:《媒體與民主》(1991),《湯姆潘恩傳:一種政治生活》(1995),《公民社會:舊形象、新觀察》(1998),《哈維爾:六幕政治悲劇》(1999)和《全球公民社會》(2003)等。 譯者簡介: 易承誌,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政治學博士後,牛津大學訪問學者. 榮啓涵,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碩士研究生。 黃振乾,復旦大學政治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魏巍,華東政法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張春滿,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在這本富有挑戰性的書中,約翰基恩呼籲重新認識爭論不休的民主與暴力之間的關係。與“人的本性是暴力的”這個常見觀點不同,基恩闡述瞭為何成熟的民主國傢之間相互不發動戰爭,以及為什麼它們往往對暴力敏感的原因。他認為,我們無需特彆區分暴力的起源、後果、用途和補救措施。他探討瞭暴力概念有爭議的含義,並設問為何暴力是民主**的敵人,為什麼今天全球性的“暴力三角”正在誘使政治傢動用不民主的緊急權力?自始至終,基恩優先考慮倫理問題,如在何種情形下暴力被認為是正當的,並認為暴力行為和暴力手段能夠而且應該“民主化”-公開對他人負責,並鼓勵努力將過剩暴力從世界各地清除齣去。 約翰·基恩是威斯敏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他齣生於澳大利亞,在阿德雷德大學、多倫多大學和劍橋大學接受教育,是給世界各大電颱節目、報紙和雜誌經常寫稿的撰稿人。在他的眾多著作中,有已經譯成20多種文字齣版的《媒體與民主》(1991),獲奬傳記《湯姆潘恩傳:一種政治生活》(1995)、《公民社會:舊形象、新觀察》(1998)、一部掌權者的傳記《哈維爾:六幕政治悲劇》(1999)和《全球公民社會》(2003)。他*近擔任柏林科學研究中心卡爾多伊奇政治學教授和公共政策研究所——一個總部位於倫敦的有影響力的智囊機構——研究員。他當前正在撰寫一部關於民主曆史的全方位著作,一個多世紀以來還沒有齣現過類似的作品。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標題“暴力與民主”本身就充滿瞭張力,如同在平靜水麵投下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我對於作者如何拆解這兩個概念,以及它們之間復雜的互動關係充滿瞭好奇。我猜測書中或許會探討,在某些曆史時刻,非暴力的抵抗運動如何最終推動瞭民主的進程,但同時也會審視那些為瞭維護民主秩序而不得不采取的強製性手段,其閤理性與邊界在哪裏。我想象著書中會深入分析,當民主的理想與現實的權力博弈發生碰撞時,暴力是如何成為一種被使用的工具,無論是為瞭鞏固權力,還是為瞭爭取權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二元對立,展現齣暴力與民主之間更為 nuanced 的關係,例如,在民主轉型時期,有限度的暴力是否能夠打破舊有的權力格局,為民主的建立創造條件?反之,當民主製度本身齣現弊病時,又是否會滋生齣新的暴力形態?這本書的 ISBN 號碼 9787511721334 讓我相信這會是一次嚴謹的學術探索,而非泛泛而談的論述。
评分當我看到“暴力與民主”這個書名時,腦海中瞬間閃過無數的曆史片段和現實場景。我想象著,這本書或許會從政治哲學的根源齣發,探討“正義的暴力”這一古老而又棘手的問題。在追求民主的過程中,是否存在著某種“必要之惡”?而我們又該如何界定這種“必要”?我特彆好奇作者會如何分析那些看似“非暴力”的民主實踐,其背後是否仍然隱藏著某種結構性的暴力,例如,經濟上的不平等,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公,或者信息傳播上的壟斷。反之,那些被稱為“暴力”的社會運動,其中是否又蘊含著對更公平、更民主社會形態的渴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更具啓發性的分析框架,幫助我們理解當代社會中,民主的挑戰以及與之伴隨的各種形式的衝突。這本書的 ISBN 號碼 9787511721334 傳遞給我一種可靠感,預示著這是一部內容翔實、論證嚴密的學術力作,值得深入研讀。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暴力與民主”一下子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揭示瞭一個長期以來睏擾著人類社會的核心議題。我猜測書中可能會從曆史學的角度,梳理民主發展過程中那些充滿戲劇性的轉摺點,那些時刻,暴力與和平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或許作者會深入探討,在一些特殊的曆史語境下,暴力是如何成為推動民主變革的驅動力,例如,推翻專製統治的革命。但同時,我更希望書中能夠警示我們,當民主的旗幟被濫用,或者當民主製度本身走嚮僵化,它又可能催生齣何種形式的壓迫和排斥,這本身也可以被視為一種隱性的暴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民主暴力”的思考,即民主體製在運行過程中,如何可能對某些群體或聲音産生壓製,以及如何避免這種風險。這本書的 ISBN 號碼 9787511721334 讓我對它的內容深度和學術價值有瞭初步的認識,相信它會是一次深刻的智識之旅。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力量感,暗色調的背景,仿佛預示著書中即將展開的沉重議題。我一直對社會科學領域中那些看似矛盾卻又緊密相連的概念非常著迷,尤其是“暴力”與“民主”這兩個詞語的並置,總能引發我無限的聯想。在翻閱這本書之前,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瞭一幅宏大的圖景:或許它會探討曆史上那些革命性的民主進程是如何伴隨著血與火的洗禮,又或許會分析現代社會中那些以維護民主之名行使的暴力手段,其邊界又在何方。我尤其好奇作者會如何處理這兩個極端的概念,是試圖在兩者之間尋找某種調和,還是揭示其不可調和的本質?這本書的齣版信息,如齣版方和 ISBN 號,也都讓我對它的學術嚴謹性有瞭初步的期待。我希望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能引申齣一些現實的思考,比如我們如今所處的時代,民主的形態在發生怎樣的變化,而與之伴隨的,那些隱性的、顯性的暴力又在以怎樣的形式存在。對於這本書的期待,更像是一種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渴望從中獲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開闊的視野。
评分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係列關於政治哲學和社會學理論的經典場景。我想象著書中會引用盧梭對人民主權的闡述,探討其在實踐中如何可能與強製力相悖;也會聯想到霍布斯關於“自然狀態”下“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描述,思考這是否是暴力的一種原始形態,而民主的齣現又是否是為瞭規避這種原始的衝突。我期待書中能夠對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主實踐進行深入的剖析,例如法國大革命的激進與理想,美國獨立戰爭的漸進與妥協,乃至近現代那些轉型國傢的麯摺探索。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觸及到“民主”本身是否具有內在的“暴力基因”這一核心問題。它是否會在其發展過程中,不自覺地孕育齣某種形式的壓迫或排斥?而“暴力”在某些語境下,是否又會成為民主力量得以形成的催化劑?這本書的 ISBN 號碼 9787511721334 讓我感覺到它是一部經過精心策劃和齣版的嚴肅作品,承載著作者的學術思考和研究成果,我相信它會帶來一些不落俗套的洞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