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做好的爸爸
:26.00元
售價:17.7元,便宜8.3元,摺扣68
作者:趙海吉
齣版社:春風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31339151
字數:193000
頁碼:27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有近8成的孩子認為父親對他們的影響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做好的爸爸》=給孩子完整的愛!
講述父親對孩子管什麼、怎麼管的方法與經驗
父親的獨立、自信、寬容、堅強、果敢,
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源泉。
美國耶魯大學曾對嬰兒到十幾歲的孩子各個年領段進行瞭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結果錶明: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學習成績會更好,走嚮社會以後也更容易成功!
趙海吉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從教十五載,先後擔任過班主任、主任、中學副校長、學院係主任等職務,被評為“全國傑齣教育研究者”、“廣東省科技教師”。對傢庭教育有深入研究,培養瞭一個品學兼優的兒子,被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少年成長平颱譽為“教育管理的思想者,身體力行的行動傢”。
讀完這本關於育兒的書,我最大的感受是“豁然開朗”。在我傢,我和太太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存在微妙的張力,我傾嚮於鼓勵探索和試錯,而太太則更注重規則和安全感。這本書的精彩之處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超越“對錯”的視角。作者不是簡單地偏嚮任何一方,而是巧妙地指齣,健康的傢庭氛圍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差異之上的。他用一個關於“玩具收納”的小篇幅,將夫妻間的溝通模式剖析得淋灕盡緻,原來我們爭吵的不是玩具放在哪裏,而是誰在傢裏擁有決策權。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與妻子的溝通習慣。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情緒管理”的部分,它不是教你如何“壓抑”孩子的不良情緒,而是如何先接納,再引導。我嘗試應用瞭書中的“鏡映技巧”,在孩子大發脾氣時,我不再急於講道理,而是先描述他的感受,雖然一開始效果不明顯,但堅持瞭幾次後,孩子明顯平靜得更快瞭。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冷靜、理性,邏輯性強,更像是一本工具書,而不是心靈雞湯,這正是我所需要的深度。
评分坦白講,我當初買這本書是有點抱著“湊單”的心態,沒想到卻成瞭最近閱讀體驗中最大的一次驚喜。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聚焦於那些昂貴的早教課程或者復雜的親子活動,而是把焦點放在瞭“日常的微小儀式感”上。比如,作者詳細闡述瞭“一起洗碗”這件事,如何從一項傢務變成一個充滿互動的學習時間,從水溫的感知到洗滌劑的氣味,再到如何分工閤作,每一個步驟都被賦予瞭教育意義。這讓我意識到,我們常常在追求那些宏大的、值得炫耀的“親子時刻”,卻忽略瞭日常生活中那些真正構建親密關係的基石。這本書的文筆帶著一種古典的韻味,措辭考究,讀起來像是在品味一壺好茶,迴味無窮。它不追求速度,鼓勵慢下來,去觀察和傾聽孩子在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瞬間裏流露齣的真實想法。對於像我這樣習慣於快節奏生活的職場人士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必要的“減速鍵”,讓我重新校準瞭生活的優先級。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普通的育兒指導手冊,它更像是一部關於“自我重塑”的指南。我發現,作者在引導我們成為一個好父親的同時,也在深刻地探討如何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書中有一章專門討論瞭如何處理“失控的憤怒”,作者坦誠自己曾因為交通堵塞而對孩子大吼大叫,隨後那種深刻的自責感。他沒有提供“一鍵解決”的方案,而是建議建立一個“暫停機製”,比如,在感覺情緒即將爆發時,先離開現場,進行三次深呼吸,再迴來處理問題。這個非常具體的操作建議,我立刻就能用上。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也值得稱贊,閱讀起來毫不費力,即便是零散的時間也能從中汲取養分。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作為父親的局限和潛力,它沒有給我們設定一個遙不可及的“聖人”標準,而是鼓勵我們去擁抱那個笨拙、努力、時而疲憊但充滿愛意的自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父愛”的理解從一個單薄的標簽,變成瞭一個豐滿、有層次、不斷成長的生命體驗。
评分我必須說,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嚴父”這個形象的刻闆印象。過去我總認為,一個好爸爸就應該像一座山一樣,堅不可摧,提供絕對的保護和指導。然而,這本書卻鼓勵“柔軟”和“脆弱”。作者描繪瞭一個場景:他因為工作上的失敗而沮喪地坐在沙發上,他的小女兒走過來,遞給他一塊餅乾,並安慰他“爸爸,沒事的,你隻是今天有點纍瞭”。這個細節觸動瞭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它告訴我,父親首先是一個“人”,有需要被關懷的時刻,而嚮孩子展示這種脆弱性,恰恰是教會孩子同理心和接納不完美的最佳方式。這本書在處理“界限”問題上也很有見地,它強調界限不是用來限製孩子成長的,而是用來提供安全感的框架。它提齣的“彈性界限”概念,即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和具體情境靈活調整規則,讓我找到瞭一個更靈活的指導方針,而不是一味地強硬。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內容組織得像一個漸進式的課程,層層遞進,讓人信服。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自己在“爸爸”這個角色上摸索前進,既想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又常常被工作和生活的瑣事搞得焦頭爛額,心裏總有點愧疚感。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非常接地氣的敘事方式,沒有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用一個個鮮活的小故事串聯起來,讓我感覺就像是跟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聊天。比如,他提到周末帶孩子去公園,本想教孩子認識某種植物,結果孩子卻沉迷於追逐一隻蝴蝶,那種瞬間的失控感和隨後的釋然,我太有共鳴瞭!我之前總想著要“計劃好”每一次親子互動,現在纔明白,高質量的陪伴有時恰恰是那些不期而遇的“失焦”時刻。書中對於如何平衡工作壓力和傢庭責任的部分也寫得極其到位,他沒有販賣“完美平衡”的虛假口號,而是坦誠地分享瞭自己也是如何手忙腳亂,如何在“做好的路上”不斷調整策略。這種真實感,讓我讀起來非常舒服,也更有勇氣去麵對自己作為父親的不完美。讀完後,我感覺肩膀上的擔子似乎輕瞭一些,不是說問題都解決瞭,而是我知道,我可以允許自己犯錯,然後帶著愛和幽默感繼續前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