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時代,美國迅速滑嚮內戰
★ 對中國來說,這是血腥內亂的年代
★ 在印度,反抗英國統治的民族大起義爆發瞭
★ 還有日本、意大利、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民族國傢自此誕生
《黃金時代:英國與現代世界的誕生》一書以19世紀50年代為敘述重點,以期間發生的各類重大事件為敘述主體,其間以詳實的考據和曆史文獻資料為依據,為讀者展現瞭一幅全球視野的黃金時代的畫捲。各類重大曆史事件及曆史人物依次登場,從英國到美國,從法國到俄羅斯,從非洲到亞洲,作者以點帶麵,將同一事件中涉及的各方麵都進行描述,客觀全麵的展示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
本書能讓讀者以全球化的眼光重新審視19世紀50年代這個黃金時代,進一步瞭解各個事件發展的前因後果,也能使讀者瞭解技術發展對人類進步産生的雙麵影響,對於讀者思考當今全球化發展以及技術進步所帶來的便利和問題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威爾遜對19世紀50年代的敘述極為睿智,讀來引人入勝……他甚至對乏味的話題都有機智而有趣的見解。例如,他將維多利亞時代的鬍子熱追溯到剋裏米亞戰爭的影響……他甚至把明尼蘇達的曆史都寫得激動人心。
——多米尼剋·桑德布魯剋,《星期日泰晤士報》
擁有與主題相配的激動人心的風格……完美……他對政治、經濟和個人間相互作用的見解令人欽佩。這是一部很棒的敘事史。
——安德魯·萊西特,《每日電訊報》
本·威爾遜認為,19世紀50年代應被視為維多利亞時代中的一個特殊時期,因為其間發生的事件塑造瞭之後幾十年的世界。其中重要的包括:1851年的萬國博覽會; “淘金熱”,也就是前往新發現金礦地區的大規模移民;1851年從倫敦到巴黎的一次海底電報信息傳輸,從理論上來說,這意味著整個世界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連接起來。與此同時,1853~1856年的剋裏米亞戰爭使俄國捲入瞭與英國、法國、撒丁王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衝突,世界的聯盟關係因此改變。
——《BBC曆史雜誌》
迷人而又全麵地講述瞭世界曆史上變故多的一個年代,一個國傢快速邁入現代的時期……寫作方式令人信服,研究也很精細……對一係列相互交織的事件如何造就瞭今天的社會,威爾遜做瞭熟練的分析……這本傑作的讀者肯定會發現,這些一百五十多年前的事件對於我們今天理應更加先進的文明依然很有啓發性。
——亞曆山大·拉爾曼《每日快報》
令人著迷的專著,研究瞭19世紀50年代改變世界的新技術的爆發以及英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星期日泰晤士報》必讀書單
世界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加速,此後再也未曾停止過。電和蒸汽是關鍵技術:鐵路、輪船、電報和海底電纜在空間和時間上縮小瞭世界。信息、商品和人口的流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一個真正的全球經濟體齣現瞭,它渴望增長、勞動力和新市場……本·威爾遜對這個喧囂時代的敘述詳盡而引人入勝,抓住瞭它的興奮點。
——伊恩·歐文,《展望》
19世紀50年代是現代曆史上瞭不起的時期之一。在此期間,世界因為技術、貿易、大規模移民和戰爭而改變。全球經濟擴張瞭五倍;成韆上萬的傢庭移民到地球的另一端,創造他們的新生活;技術革新瞭通信,輪船和鐵路橫貫遼闊的大陸和海洋,在縮小世界的同時也開創瞭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英國占據瞭這個時代的中心位置。它處於國力的波峰,試圖決定世界上韆韆萬萬人的命運。通過節奏緊湊、豐富多變的敘述,本·威爾遜再現瞭這個常常遭到忽視,但對英國和現代世界的形成都至關重要的時代。
##这书已经出了??你们都看完了??
评分##世界史眼界。19世纪中期(50年代)被作者称为黄金时代,从各个方面来看,英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发生了影线深远的接触,这是现代世界起源的关键时期(观点可疑)。
评分 评分 评分##历史的足迹往往与预期背道而驰。欧洲人在文明的顶点呼唤世界呼唤爱,殊不知走火入魔变成武力推行文明。一带一路站在中国文明的高点呼唤人类命运共同体,不知50年后回首非洲是怎么样一番景象。欧洲人的野蛮,可能是世界开拓的基本素质。
评分 评分##中规中矩。全书的重点便是序言中所说的“这不是一本英国史,也不是一部大英帝国史……这是一部将英国放在世界中的英国历史”。尽管这也并非作者创举,但至少把握到了当时英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这种视角在国内近现代史研究中相当缺乏,却是欧美学界擅长的,以至像《天国之秋》那样将太平天国置于全球史背景中也让人耳目一新。这或许还是因为中国人在意识中没那么强烈地将本国视为一个开放、多变的动态国际体系中的一员,也许将来人写当代中国史时会不一样。
评分##中规中矩。全书的重点便是序言中所说的“这不是一本英国史,也不是一部大英帝国史……这是一部将英国放在世界中的英国历史”。尽管这也并非作者创举,但至少把握到了当时英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这种视角在国内近现代史研究中相当缺乏,却是欧美学界擅长的,以至像《天国之秋》那样将太平天国置于全球史背景中也让人耳目一新。这或许还是因为中国人在意识中没那么强烈地将本国视为一个开放、多变的动态国际体系中的一员,也许将来人写当代中国史时会不一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