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青年學者劉勃的曆史隨筆集,文章大多曾發錶於《國傢人文曆史》和《讀庫》,深受讀者喜愛。
“不是東西”,是對文化決定論的調侃。不論東方文化或西方文化,都根植於非常具體的曆史事實,迷戀傳統或狂信西方,都是騰騰虛火,本書是潑過去的一瓢冷水。
不管古今中外,曆史故事,文化掌故,皆信手拈來,風吹哪頁讀哪頁。把浩大的曆史打散,從邊邊角角細枝末節中,探尋人性的復雜與幽微。通過對比同一時間綫不同環境背景下的曆史事件,分析因果,解讀命運。當人心不明、前途不清的時候,曆史這塊石頭,摸著過河,或過不瞭河,摸一摸也是溫潤如玉。
本書的缺陷是缺乏真正的深度,不過好在有些深度也沒有必要。
##20191109 中国部分文学评论还是挺好看的。外国部分有些隔阂,没那么过瘾。
评分 评分##2019.47 刘勃的历史随笔,我们的历史书总会跟你强调果和弱化因,作者就要不论东西,皆有因果。比如乾隆下江南并不是出于玩心而是政治作秀 ,汉武帝收拾田蚡窦婴是要加强集权,为什么科举最后看八股文。 历史是偶然的结果,而偶然之下又有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
评分 评分 评分在古文中泡了几十年,所写白话文却无文言气,我目之所见,也就是刘勃了。其他我爱的文字,赵越胜羽戈陈嘉映,于此都有不及。只是有时也反思,文字太过流利如刘勃之文,是否也会让读者因读得太过畅快以致过目即忘,毕竟思想是需要顿挫的,流利的文字,显然不利于营造阅读过程中的顿挫感。
评分##随笔能写出恍若作者就在对面笑着唠嗑的并不常见。这算一本
评分##刘勃在书中力图展现更为立体的历史人物,不过,其中掺杂了自己的主观意图,所以那些人物看来也就不是立体,更多的像是在为既定事实翻案。
评分##刘勃的随笔集,特别推荐《科举考什么》,科举面临的问题其实跟现在教育部面临的问题差不多,怎么调整都会有人不满意,怎么考试终究还是那些人能考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