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年,什葉派成為國教,什葉派伊朗誕生,並與信奉遜尼派的奧斯曼帝國彼此攻伐,伊朗高原百年戰火不斷。
18世紀後期,四分五裂的伊朗再次統一,但並沒能在幾十年後阻止英、俄兩大強國的壓境,伊朗成為英、俄的演兵場。
1908年,伊朗首次開采齣石油,成為世界的焦點。石油將伊朗的命運與世界局勢緊緊捆綁。不久後,伊朗的石油被運往歐洲,攪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
冷戰時期,美國將伊朗視為製衡蘇聯的地區盟友,同時,伊朗也試圖藉此成為國際政治的重要參與者。
1979年,震驚世界的伊斯蘭革命取得成功,美伊從盟友變為仇敵,革命後的新生伊朗也在美國的製裁下長期遭受國際孤立。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長達8年的戰爭為本就動蕩的中東更添戰火。
2015年,“伊核協議”簽訂,但伊朗核問題並未終結,至今仍牽動著各國的神經。
宗教、地緣、石油、戰爭、革命,到底誰在左右伊朗的命運?
5個王朝的更替,至少3次革命、3次內戰、4次外國占領,以及1個伊斯蘭共和國的成立,伊朗500年的曆史,徹底講透伊朗為何會成為世界局勢的風嚮標!
##见书评《现代伊朗的创生史诗》
评分##太长了!流水账里寻找记忆点累死了
评分##五星给原作,中文版翻译还行,偶有读不通的错译,原文里搜索“China”会发现三处彩蛋。删去扩展书目和不少图片比较可惜但有原文在手也不用在意。什么时候简中出版界才能把名词检索当作这类非虚构作品的标配?为赞德王朝和摩萨台一声叹息,也敬佩如蒙塔泽里一样服从良心和慈悲而非暴政和名利之士。伊朗的历史从不缺敢于抗争不公、追求自由的男女勇士,这使它的崎岖命运更加让人扼腕。“我是一只雷鸟,无惧风暴。我是一阵浪涛,不涌回大海怀抱。”作者把两伊战争的惨状比作一战,让我想起Robert Fisk的The Great War for Civilisation,什么时候那本也能出中译呢?
评分##中东,地理离我们很近,心理距离却很远,因为我们对他们缺乏了解,从这本巨著入手,是个不错的选择!
评分##见书评《现代伊朗的创生史诗》
评分##这是一部超长的历史专著,上千页的历史描述以四十余幅充满波斯或者说伊斯兰气息的彩图开始,有通俗故事的现场刻画,有历史人物的肖像特写,有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化呈现,有现代政治的历史演变细节,也有挂毯、建筑、绘画等人文学科的经典成果,等等。单是这些丰富而精彩的图画,已经预示了这部作品的平实与伟大。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历史事件串联出伊朗历史发展的主题,从而编织出了一张恢弘壮丽的‘波斯地毯’。”
评分##观伊朗500年历史,思考演进脉络。本书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伊朗五百年历史,但还是解释不了伊斯兰革命,我看这段历史是另外的感慨, 1.近期的上合峰会照片,围坐在一起的伊朗,俄罗斯,土耳其,阿塞拜疆,吉尔吉斯都是世仇,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近代都是各种战争不断,对游牧民族同化和征服太难了,只有屯田和农垦才能固化民众,大运河等基础交通网络的建立,才能完成整合,感叹中国的幸运和伟大。2.看英女王葬礼,想伊朗王室的覆灭,书中也认为伊朗革命不可避免,实权君主制已经落后,但为什么?书里还是西方“德先生”的说教,我认为是组织结构问题,农业社会君主制,少数精英贵族管理,已经不适合工业社会的全民动员,一战英国贵族的折损,常凯申黄埔系的覆灭,都表明现代社会需要底层民众的动员,伊斯兰革命的宗教组织有其先进性。
评分##观伊朗500年历史,思考演进脉络。本书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伊朗五百年历史,但还是解释不了伊斯兰革命,我看这段历史是另外的感慨, 1.近期的上合峰会照片,围坐在一起的伊朗,俄罗斯,土耳其,阿塞拜疆,吉尔吉斯都是世仇,无论是历史上还是近代都是各种战争不断,对游牧民族同化和征服太难了,只有屯田和农垦才能固化民众,大运河等基础交通网络的建立,才能完成整合,感叹中国的幸运和伟大。2.看英女王葬礼,想伊朗王室的覆灭,书中也认为伊朗革命不可避免,实权君主制已经落后,但为什么?书里还是西方“德先生”的说教,我认为是组织结构问题,农业社会君主制,少数精英贵族管理,已经不适合工业社会的全民动员,一战英国贵族的折损,常凯申黄埔系的覆灭,都表明现代社会需要底层民众的动员,伊斯兰革命的宗教组织有其先进性。
评分##尽管这是一本接近1000页的大书,但由于要在这其中讲述500年来伊朗的政权更迭、社会变革、文化发展,因此本书内容还是较为扼要的。对伊朗史不熟悉的读者来说,书中大量拗口人名、专有名词和陌生的制度等等难免影响阅读观感,不过坚持着读下来,大致可以了解这500年来的伊朗历史变迁,加深对这一中东国家现状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