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

祛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洪彬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绪论 1
第一章 思想背景:中国宗教与有机宇宙观 14
第一节 中国有无宗教? 14
第二节 中国宗教 19
第三节 中国宗教的两个子系统:多神论和泛神论 25
第四节 中国宗教的宇宙观基础:有机宇宙观 44
本章小结 50
第二章 天之祛魅:以彗星和求雨为例 53
第一节 彗星 55
一、传统中国的彗星解释 55
二、晚清基督徒的彗星新解 60
三、彗星新解对晚清朝野的影响 70
第二节 求雨 82
一、传统中国的求雨信仰:以1879年朝野的求雨为例 82
二、基督徒关于求雨的言说 107
三、中国人的两种回应 113
本章小结 118
第三章 地之祛魅:以地震和风水为例 120
第一节 地震 120
一、传统中国的地震解释:以1679年京师大地震为例 120
二、基督徒的地震解释及其困境 126
三、地震解释之旧与新:以1879年武都大地震为例 131
第二节 风水 145
一、传统中国的风水信仰:以1875年同治帝墓选址为例 145
二、基督徒对风水信仰的批判 153
三、中国知识分子的风水批判的转变 160
本章小结 170
第四章 人之祛魅:以疾疫和灵魂为例 172
第一节 疾疫 172
一、传统中国的疾疫理解 172
二、晚清基督徒提供的疾疫新解 177
三、疾疫新解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183
第二节 灵魂 193
一、传统中国的灵魂观念 193
二、基督徒对中国灵魂观念的批判 201
三、科学解释中的灵魂观念 212
本章小结 221
第五章 机械宇宙观之于基督教和中国宗教的不同意义 223
第一节 机械宇宙观之于基督教的意义 226
一、自然神学在西方 226
二、自然神学在中国 233
第二节 机械宇宙观之于中国宗教的意义 239
一、基督徒对中国有机宇宙观的批评 239
二、中国知识分子的回应 245
本章小结 256
第六章 天演论之于中国宗教和基督教的不同意义 257
第一节 天演论之于中国宗教的意义 258
一、传统有机宇宙观与天演论的相似性 259
二、天道之蜕变 268
第二节 天演论之于基督教的意义 275
一、达尔文主义与自然神学 276
二、基督徒对天演论的批驳:以李杕和李春生为例 277
本章小结 288
结语 290
参考文献 293
后记 319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在漫長的傳統中國,國傢禮製和日常生活中都不乏對天、天道以及無數人格神、鬼魂等神聖存在的信仰和敬畏。但從民國初年起,這些神聖存在基本上從中上層社會的公共生活中銷聲匿跡瞭,政治權力的最高代錶不再自稱受命於天,知識分子的公開言論多半也不再竭力證明天是值得敬畏和信仰的神聖存在,對人格神的信仰、對建基於陰陽五行法則之上的各種信仰形式,在公共言說中變得麵目可疑。這一根本性的變化是怎樣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本書從思想史層麵入手,考察晚清基督教自然神學及其中包含的近代科學知識對傳統宇宙觀的挑戰,並考察本土知識分子如何利用以生物進化論為基礎的天演論來迴應挑戰,進而解釋傳統宇宙觀的祛魅和信仰傳統的正當性衰弱。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材料丰富

评分

评分

评分

##第六章第一节不错

评分

评分

评分

##建立在有机宇宙观基础之上的中国宗教,分为多神论和泛神论两个子系统,其信仰对象分为人格神和非人格神两类。中国宗教中的人格神是泛神论宇宙(天)的产物,与人一样内在于宇宙,而不能外在和主宰宇宙(内在神)。中国宗教中的非人格神,主要是宇宙或宇宙秩序(天),中国人把宇宙及其秩序作为神圣存在来信仰、敬拜,认为宇宙赋予人以生命及维持生命所需的资源,宇宙及其秩序是万物之所以然和所当然(泛神论)。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内在人格神被西方基督教(外在神)斥为迷信,且遭到科学解释的排斥;非人格神的道德性被“适者生存”的天演论思想消解,失去了继续担任信仰对象的资格。从这两方面看,中国宗教的信仰对象遭遇了挑战和瓦解,中国宗教的正当性也大幅降低,尤其是在中上层社会的公共生活中难以为继。 对“中国有宗教”的说明很精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