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天 氛圍塑造: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1
1 耳濡目染,讓傢充滿學習的氛圍/2
2 用父母自己的進取心影響孩子/5
3 陪伴是好的教育,跟孩子一起學習/8
4 不要視玩耍為學習的天敵/10
5 遊戲也能提高學習能力/13
6 給孩子一個寬鬆的傢庭環境/16
第2天 快樂引導:讓孩子自己愛上學習/19
1 糾正孩子的心態,學習是為瞭什麼/20
2 每個孩子都能愛上學習/22
3 成績是學齣來的,不是逼齣來的/25
4 選擇好書,讓孩子愛上閱讀/28
5 把孩子的學習內容變得豐富多彩/31
6 厭學的情緒是如何産生的/33
7 讓孩子的天賦在興趣中得到培養/36
8 引入遊戲教育法,讓孩子邊玩邊學/40
第3天 激勵法則:重塑孩子學習的自信心/42
1 賞識孩子,從多角度激勵/43
2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彆人比較/46
3 讓孩子獲取自信/49
4 及時錶揚孩子的每次進步/52
5 真誠贊美孩子,而不是敷衍/55
6 彆讓“笨”字奪走孩子的自信/57
7 及時提齣意見,讓孩子自信而不自大/60
第4天 矯正習慣:幫孩子解決學習中的問題/63
1 孩子學習中的問題多是習慣的纍積/64
2 鞭策孩子,調動孩子的積極性/67
3 幫助孩子攻剋他的弱項/70
4 不懂裝懂的“乖孩子”要警惕/72
5 刻苦勤奮,成績來不得半點偷懶/74
6 教孩子調控自己的大腦,時刻保證狀態佳/77
7 掌握用腦的佳時間/81
8 不能縱容孩子的半途而廢/84
第5天 方法製勝:教知識不如教給孩子方法/87
1 學會一個方法勝過背下一本書/88
2 學習技巧,甚至比知識更實用/90
3 趣味學習法,讓孩子遠離枯燥/93
4 鼓勵孩子參加學科競賽/96
5 參加學習小組,和同齡人一起進步/98
6 沒有好隻有優,發現孩子的“學習優勢”/100
7 讓孩子感受目標的重要性/104
8 和孩子一起製訂閤適的學習計劃/106
第6天 開啓思維:引導孩子掌握思考的技巧/110
1 思考的步是提問,鼓勵孩子多問/111
2 認真迴答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114
3 引導孩子多提問和質疑/117
4 留齣空間,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119
5 不要用大人的思維左右孩子/122
6 用發散思維解放孩子的頭腦/126
7 鼓勵孩子進行逆嚮思考/129
8 類比思維幫孩子找到未知的捷徑/132
第7天 效率練習: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135
1 幫孩子樹立起時間觀念/136
2 與孩子一起做時間錶,安排好作息/138
3 分清輕重緩急,優化事序,有選擇地學習/141
4 “帕纍托定律”的啓示,80%的時間該用在哪裏/144
5 讓孩子利用好零碎時間/147
6 學會自律,狙擊“時間殺手”/150
7 對乾擾說“不”,嚴格掌控自己的時間/153
8 讓孩子養成“日事日清”的習慣/156
第8天 遠離粗心:幫助孩子學會仔細和專注/160
1 專心緻誌,是學習紮實的鑰匙/161
2 遠離三心二意,讓孩子學會自我控製/164
3 掌握高效記憶策略,幫孩子提高注意力/167
4 教會孩子培養專注力的方法/170
5 抓住學習關鍵環節,集中力量解決重點/173
第9天 抓住效率:讓孩子在學校收獲更多/178
1 課前預習和練習是的習慣/179
2 嚮課上時間要效率/182
3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如何解決/186
4 鼓勵孩子成為課堂提問高手/189
5 要經常總結,建立學習的“檢修站”/192
第10天 培養心態:不要讓孩子輸在考試的心理上/196
1 正確認識孩子的“考試焦慮”/197
2 不要對孩子的分數錶示齣“過分關注”/200
3 讓孩子明白,努力的過程同樣重要/203
4 把懼考心理驅逐齣孩子的心靈/205
5 教孩子輕鬆化解考試壓力/208
6 如何讓試捲上的錯誤變得有價值/211
查看全部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改變,不是教會瞭我什麼驚天動地的學習秘訣,而是重塑瞭我對“教育”這件事的認知框架。在讀這本書之前,我總把自己定位成一個“監工”或“督促者”,目標是讓孩子在短期內取得好成績。然而,閱讀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真正的教育是一場長期的、關於建立內在驅動力的工程。書中反復強調的“興趣是最好的燃料,而習慣是最高效的引擎”,這句話對我觸動非常深。它讓我從焦慮於“這個周末該學什麼”的短期目標中解脫齣來,轉而關注於如何培養孩子對知識本身的好奇心和持續探索的毅力。這本書讓我學會瞭退後一步,放下焦慮,轉而扮演一個“支持者”和“環境設計師”的角色。這種心態上的轉變,比任何具體的學習技巧都要寶貴和持久,它讓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加融洽和諧,不再總是在學習問題上劍拔弩張。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它讀起來更像是一次與一位經驗豐富、並且非常懂得溝通的教育專傢麵對麵的交流。作者在描述復雜的教育理念時,總能找到最貼切、最口語化的比喻。比如,當談到如何處理孩子做錯題這件事時,作者並沒有直接要求傢長“耐心”,而是將其比喻為“給植物鬆土”,強調瞭錯誤是成長的必要條件,而不是需要被懲罰的汙點。這種細微的措辭選擇,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同時也讓內容更具親和力。我發現自己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甚至在輔導孩子的時候,都能很自然地調用書中的那些比喻和錶達方式,效果齣奇地好。這種將深層次的教育智慧融入日常語言的能力,是很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也正是這本書能夠真正打動我的關鍵所在。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太抓眼球瞭,那種明亮的黃色和跳躍的字體,一下子就讓人感覺充滿瞭活力和希望。我通常對這種“教育方法論”的書籍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很多內容都是空泛的說教,但這本書的包裝卻透露齣一種務實的態度。它不像有些書那樣用深奧的理論來嚇唬人,而是像一個親切的鄰傢大哥在跟你分享經驗。我記得我是在一個書店的角落裏偶然翻到的,當時正是為我傢孩子最近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而焦頭爛額的時候。這本書的厚度適中,拿在手裏感覺內容充實,卻又不至於讓人望而卻步。書脊上的那句宣傳語也很有趣,它沒有用那種誇張的“立馬見效”的措辭,而是強調瞭一種長期、可持續的培養過程,這正是我所追求的。我當時就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些真正能落地的指導,而不是那些聽起來很美卻難以實踐的空談。那種從封麵設計到排版風格傳遞齣的親和力,成功地引起瞭我的好奇心,讓我毫不猶豫地把它帶迴瞭傢。
评分在內容結構上,這本書的編排體現齣極強的邏輯性和可操作性。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各種學習技巧,而是建立瞭一個清晰的“診斷—乾預—評估”的閉環係統。第一部分聚焦於理解孩子,第二部分提供工具箱,第三部分則著重於傢長自身的調整。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學習環境重塑”的那一章。它沒有流於形式,比如“把書桌收拾乾淨”這種錶麵的建議,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利用空間布局來激發孩子的內在探索欲。書中甚至配有簡單的插圖,展示瞭如何設置一個既有秩序感又不失趣味性的學習角落。這種從宏觀理念到微觀執行的無縫銜接,讓我感覺自己拿到瞭一份可以立即開始執行的行動指南,而不是隻能束之高閣的理論參考書。這種結構上的嚴謹,讓我對書中的每一個建議都充滿瞭信任感。
评分我最欣賞這本書的地方在於它對“動機”這個核心問題的深入剖析。很多傢長都在抱怨孩子不愛學習,但很少有書能真正把“為什麼孩子不愛學習”這個問題拆解得如此細緻入微。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心理變化和認知局限。比如,書中提到瞭一種“掌握感”的建立,這讓我茅塞頓開。以前我總是盯著分數和排名,總覺得孩子隻要學得好就是愛學習的錶現,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如果孩子沒有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我能行”的成就感,那麼所有的外部激勵都隻是暫時的安慰劑。書中舉瞭一個關於搭建樂高模型的例子,生動地說明瞭從“被動接受任務”到“主動探索樂趣”的轉變過程。閱讀這些章節時,我感覺自己仿佛上瞭一堂生動的兒童心理學課,而且所有的理論都配有清晰的生活案例作為支撐,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反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暢快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