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樣給孩子定規矩,孩子纔不會抵觸》是一本為傢庭量身打造的規矩製定和實施指南。本書立足傢庭教育現狀,博采廣集成功的教子經驗,、、細緻地將為孩子定規矩的整個過程劃分成簡單易行的步驟,案例典型,觀點鮮明,技巧靈活,方法實用,給天下父母如何為孩子製定規矩提供瞭一套完整、科學、明晰、的參考方案。
沒有不守規矩的孩子,隻有不會製定規矩的父母。掌握跟孩子定規矩的竅門,孩子就會完全照著你說的去做!
編輯★沒有不守規矩的孩子,隻有不會製定規矩的父母。好傢庭勝過好學校,好規矩勝過好父母,掌握給孩子定規矩的竅門,孩子就會完全照著你說的去做!
★實用性和性兼具,規矩要定得閤理、簡單、具體,纔能不傷孩子天性,纔能讓孩子心服口服,努力給孩子好的規矩、好的愛。
★不打不罵、不吼不叫也能培養齣自覺主動的高情商孩子,聰明父母是這樣和孩子定規矩的:給孩子定規矩,要從“心”齣發
為孩子樹立守規矩的錶率,孩子會自覺跟著做
麵對麵和孩子定規矩,孩子纔能主動去做
規矩要簡單具體,給孩子發齣的指令信號要明確
口氣平和與孩子溝通,孩子纔會乖乖聽話
執行規矩時,多提醒和引導孩子怎樣做
孩子任性對著乾,事先要“約法三章”
孩子越鬧越凶,讓其冷靜幾分鍾或“麵壁思過”
規矩不能隨便改,一旦製定就要執行
因人製宜定規矩, “熊孩”一秒變“萌娃”
規矩要有空間,讓孩子有一片自由的天空
章 給孩子定規矩,孩子為什麼會抵觸
孩子情緒失控會抵觸規矩 / 002
規矩越嚴苛,孩子越抵觸 / 003
規矩太多讓孩子心生反感 / 005
父母破壞規矩,孩子照著做 / 007
規矩朝令夕改,孩子我行我素 / 009
父母過於滿足孩子的需求 / 010
小頑童想導演一齣“惡作劇” / 012
破壞規矩是想吸引父母注意 / 013
孩子的“社會性參照”未得到培養 / 014
第二章 父母自己做錶率,孩子自覺守規矩
潤物細無聲,身教重於言教 / 018
好榜樣好規矩:學習父母好榜樣 / 020
父母以身作則,孩子以行守則 / 022
父母如何當好孩子的錶率 / 024
要孩子守規矩,父母先要守規矩 / 026
給孩子定規矩是父母的天職 / 029
父母要做孩子的規矩導師 / 031
定好規矩,給孩子一個好未來 / 033
第三章 尊重天性,孩子纔願接納你的規矩
教育孩子,先要走進孩子的內心 / 038
接納,奠定孩子一生的根基 / 040
尊重孩子,孩子纔接納你的規矩 / 042
尊重孩子,父母要把握四要點 / 045
先瞭解孩子,後製定規矩 / 046
尊重孩子權利,以孩子為本 / 049
站在孩子的位置定規矩 / 053
給孩子定規矩要從“心”開始 / 056
第四章 麵對麵定規矩,孩子纔能主動照著做
給孩子定規矩,你準備好瞭嗎 / 062
讓孩子懂規矩,孩子纔會守規矩 / 064
規矩要簡單、具體、直接 / 066
給孩子交代規矩要信號明確 / 068
下達讓孩子易接受的指令 / 071
提醒孩子,讓孩子對規矩心領神會 / 073
麵對麵告訴孩子怎麼做 / 075
講完規矩,站在旁邊看結果 / 077
第五章 父母好好說話,孩子乖乖聽話
父母會說話,孩子聽話 / 080
如何給孩子說規矩,孩子纔會聽 / 082
給孩子“發號施令”語氣要委婉 / 085
跟孩子講道理要循循善誘 / 087
不吼不叫教齣守規矩的孩子 / 089
要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 / 091
商量,商量,再商量 / 094
有理不在聲高,低聲和孩子講規矩 / 096
彆忘瞭誇奬一下守規矩的孩子 / 098
第六章 “約法三章”,好規矩成就孩子好習慣
跟孩子“約法三章”的六大要點 / 102
給好動的孩子定玩的規矩 / 105
給不會吃飯的孩子定吃飯規矩 / 107
給生活無規律的孩子定作息規矩 / 109
給亂買東西的孩子定花錢規矩 / 111
給亂說話的孩子定說話規矩 / 114
給愛說謊的孩子定誠實規矩 / 117
給任性的孩子定自控規矩 / 119
給獨立性差的孩子定自主規矩 / 123
給缺乏責任心的孩子定責任規矩 / 126
給“馬大哈”的孩子定認真規矩 / 130
給“小氣鬼”定與人分享規矩 / 132
給“小宅男”“小宅女”定好傢規 / 136
給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定學習規矩 / 139
第七章 左手愛孩子,右手定規矩
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 / 144
成功的規矩=及時奬罰+好建議 / 146
左手給予關愛,右手嚴格要求 / 148
把握立規尺度,寬嚴雙管齊下 / 150
孩子屢教不改,及時給予警告 / 152
孩子又哭又鬧,讓其“麵壁思過” / 155
實施“麵壁思過”要掌握方式 / 157
執行規矩不能“心慈手軟” / 159
製定和執行規矩要搞“統一戰綫” / 162
第八章 不同年齡的孩子,要定不同的規矩
0~6歲孩子,量身定做定規矩 / 166
嬰兒,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68
1歲的孩子,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71
2歲的孩子,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74
3歲的孩子,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76
4歲的孩子,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78
5歲的孩子,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80
6歲的孩子,要定什麼樣的規矩 / 183
第九章 規矩有空間,讓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
不要為孩子設計發展的模式 / 188
管、教、疏、導,一個都不少 / 190
不要揪著孩子的過失不放 / 192
在遊戲中給孩子定規矩 / 194
“逼子成龍”不如“讓子成龍” / 198
教育,是讓孩子成為好的自己 / 201
讓我們一起來學會等待 / 203
規矩有空間,孩子會飛得高遠 / 205
結 語 在愛和規矩中陪伴孩子成長
在綫試讀
規矩越嚴苛,孩子越抵觸
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製定過於嚴苛的規矩,是導緻孩子産生抵觸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10歲的小傑,是傢裏的孩子,也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夠在各方麵都非常齣色。
為此,他的父母為他設立瞭非常高的標準,除瞭在學校裏進行正常的學習和活動外,他的爸爸媽媽還給他增加瞭許多課餘的活動,如拉小提琴、練體以及其他兒童活動等。父母要求他在所有活動中都成為的。而小傑也很爭氣,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活動中,他都被認為是難得的孩子,但在他的生活中,卻有一些令人無可奈何的狀態。比如:他對彆人的評價非常,略有微詞便情緒低落,而且在行為上,經常有神經質的錶現。另外,他也不像其他同齡孩子那樣盡興地說笑和玩鬧,似乎很壓抑……
從案例中可以看齣,小傑的父母對小傑是非常“殘酷”的,他們為他設立瞭過高的期望,這種期望實際上破壞瞭孩子的正常發展。而小傑在父母的高期望值下,從小就形成瞭一種強烈的願望,即要用自己好的行動來使父母高興。因為在他看來,隻有達到瞭父母的要求,他在父母的眼裏纔有地位,纔會變得重要。就這樣,在父母的高要求下,他失去瞭一個兒童應該享有的天真和無憂無慮的生活,這不能不讓做父母的深思。
當今社會,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非常迫切,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已成瞭一種特殊的社會病態。
據一項調查顯示:上海市區和郊區共有57.8%的父母要求孩子“樣樣爭”。市區77.9%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達到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曆。對於孩子的職業,市區91.8%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從事腦力勞動。另外,天津曾進行過一項對學生升學願望的調查,發現父母與孩子的願望有明顯的衝突。孩子願上中專技校的人數比父母希望的多,父母希望子女上大學的人數是孩子希望的兩倍。
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的現象是多麼普遍。不可否認,父母這樣做無疑是齣於對孩子的愛。父母對孩子寄予期望也在情理之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要把握對孩子的期望標準,製定的規矩要切閤孩子的自身狀況,一旦期望標準背離瞭社會需要和孩子身心發展的內在規律,讓孩子覺得目標可望而不可即時,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和身心健康。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問題上,父母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製定規矩不能過於嚴苛,否則效果將會適得其反。
規矩太多讓孩子心生反感
有時孩子抵觸規矩,是因為父母給孩子定的規矩太多,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心生厭煩。
“起床後先走動走動!”
“走路小心點!”
“東西掉到地上,要撿起來!”
“不要隨便拿爸爸的東西。”
“見瞭戚、鄰居、朋友要說‘你好’,但對陌生人不要這樣說。”
“傢庭作業要放在位!”
“在班上要爭取,做個三好學生!”
“要有齣息,將來為父母爭光!”
……
這麼多的規矩,可以列齣一大串瞭!
孩子剛剛覺得自己學會如何應付這些規矩瞭,父母馬上又會定齣10條新規矩齣來。
一些父母為瞭實現培養“乖寶寶”的目標,左一條右一條為孩子定規則。過多的規矩,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和思想壓力,讓孩子感到不自在,有一種被束縛的感覺,進而産生逆反情緒,抵觸規矩、不聽父母的話也就在情理之中瞭。
孩子們特彆是年幼的孩子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都比較薄弱,那些煩瑣、復雜的規矩孩子們短時間內還不能完全領會。孩子不懂這些規矩,父母又怎麼能指望孩子自覺去遵守呢?一旦孩子不守規矩,父母就會采取嗬斥、命令的手段,束縛孩子的手腳。這些“枷鎖”隻會阻礙孩子的自由成長,的效果。
至於為什麼要給孩子定這麼多規矩,有時大人自己也不知道原因。他們隻知道告訴孩子就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而孩子就得服從、遵守。
不少傢長從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告訴孩子各種社會規則,將孩子的生活規劃到以分鍾為單位,給孩子定規矩。隻是傢長們是否想過,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後果呢?
過多的規矩隻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扭麯孩子的個性,培養齣性格畸形的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為不利的。
傢長們要知道,寬鬆的環境、自由的空間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孩子製定規矩要量力而為,切忌規矩“滿天飛”,製定規矩起來沒完沒瞭。規矩不在多,閤適的就是好的。
坦白說,這本書在我拿到手之前,我對“定規矩”這件事是持懷疑態度的,總覺得過於嚴格的規矩會扼殺孩子的天性。然而,這本書顛覆瞭我的固有認知。它闡述的“規矩”不是冰冷的束縛,而是一種安全感的構建,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邊界。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案例,比如孩子為什麼會撒謊、為什麼會拖延,都不是單純地歸咎於“品行不端”,而是深入挖掘瞭背後缺乏邊界感或規則不清晰的原因。我特彆欣賞它提齣的“一緻性原則”,這簡直是抓住瞭問題的核心。我們大人自己都做不到持之以恒,又如何要求孩子做到?書中提供的建立規則的步驟非常清晰,從“共同協商”到“後果預設”,每一步都有理有據。讀完後,我重新審視瞭傢裏現有的那些“潛規則”,發現很多問題都是因為我們自己心軟或圖省事而沒堅持到底造成的。這本書,與其說教孩子,不如說是對父母自身行為模式的一次徹底的“體檢”。
评分對於那些追求科學育兒理念的傢長來說,這本書絕對值得反復研讀。它不像市麵上很多育兒書那樣隻停留在“講道理”的層麵,而是引用瞭大量的兒童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研究成果,讓所有的規矩和方法都有堅實的理論後盾。我特彆關注瞭關於“自然結果”和“邏輯結果”的區分部分,這對我以往處理孩子犯錯後的懲罰機製有瞭顛覆性的影響。以前我一著急就用剝奪零花錢或不讓看電視來“懲罰”,現在我明白瞭,隻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行為直接帶來的後果(無論是自然的還是邏輯設置的),學習效果纔是最持久的。這本書沒有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威嚴的傢長,而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智慧的“環境設計者”。它幫你把“權威”建立在瞭規則的清晰性和執行的一緻性上,而非一時的情緒壓製。內容結構嚴謹,邏輯鏈條清晰,是那種可以作為工具書隨時翻閱的寶典。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育兒路上的一盞明燈,我最近因為孩子進入瞭青春期,各種叛逆和不配閤讓我焦頭爛額。讀完後,我感覺像是找到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待孩子的問題。作者的文字很有力量,但又充滿瞭理解和同情,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特彆是書中關於“有效溝通”的那幾個章節,我以前總覺得隻要我把話說清楚瞭,孩子就應該明白,結果總是適得其反。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溝通不是單嚮的灌輸,而是一個需要技巧和耐心的雙嚮流動。它教我如何傾聽孩子那些看似無理取鬧背後的真實需求,如何用不那麼尖銳的方式錶達我的期望。我試著用書裏提到的“非暴力溝通”方式和孩子交流瞭一次,效果立竿見影,那種緊張的對峙氛圍明顯緩和瞭許多。這本書的實操性非常強,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提供瞭一套可以立即上手的工具箱。我強烈推薦給所有正處於親子關係拉鋸戰中的父母,它能幫你把“對抗”變成“閤作”。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極其細膩流暢,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教育類書籍的枯燥感,反而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在耳邊細語,分享她的獨到見解。我特彆喜歡它在探討孩子“抵觸心理”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深刻的洞察力。很多時候,我們隻看到瞭錶麵的不聽話,卻忽略瞭孩子內心深處對“自主權”的渴望。這本書沒有簡單粗暴地告訴我們要“壓製”這種渴望,而是引導我們如何“引導”這種渴望。它提供瞭一係列巧妙的策略,比如提供有限的選擇權,讓孩子在被允許的範圍內做決定,從而感覺自己是規則的製定者之一,而不是被強加的受害者。我記下瞭好幾頁筆記,關於如何處理“拖延癥”的段落尤其有用,它不再指責孩子懶惰,而是把拖延視為一種“逃避失敗”的保護機製。這種充滿人性光輝的解讀,讓我對孩子多瞭一份理解,少瞭一分指責。
评分我是一個比較注重“關係修復”的傢長,過去我總擔心定規矩會損害我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它極其強調“先連接,後引導”的核心理念,這一點對我觸動最大。作者反復強調,任何規則的建立都必須建立在親密、信任的親子關係之上。如果孩子感覺不到被愛和被接納,那麼再完美的規矩也會被視為是愛的缺失和控製的體現。書中關於“衝突後的修復”章節寫得尤其感人,它指導傢長如何在規則被打破後,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及時修復情感創傷,進行有效的“彌補性溝通”。這讓我意識到,規矩是愛的體現,而不是愛的阻礙。它教會瞭我如何堅定地執行“不”,同時用溫暖和理解來錶達“我依然愛你”。這本書讓我找到瞭在“堅持底綫”和“保持溫暖”之間完美的平衡點,讓我成為一個更自信、更平和的母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