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天津建衛600周年:天津的人口變遷》主要內容包括:人口繁衍說滄桑、早期的天津人口、鹽業和漕運、市區人口聚落的形成、衛所時期的天津人口、天津衛與天津城、府縣製前期的天津人口、天津開埠與人口發展、天津建市後的人口增長、人口增長的來源、人口結構的變化、新中國成立後的天津人口發展等。
內頁插圖
目錄
人口繁衍說滄桑
一 早期的天津人口
1. 鹽業和漕運
2. 市區人口聚落的形成
二 衛所時期的天津人口
1. 天津衛與天津城
2. 軍隊人口
3. 居民
4. 清初人口
三 府縣製前期的天津人口
1. 城市發展
2. 人口數量增長
3. 人口的職業結構
四 天津開埠與人口發展
1. 城市地位提升與人口增長
2. 二十世紀初期的人口
3. 民國時期的人口
五 天津建市後的人口增長
1. 國民政府時期人口增長停滯
2. 抗日戰爭時期城市人口激增
3. 抗戰勝利至解放前的人口波動
六 人口增長的來源
1. 人口的自然繁衍
2. 移民
3. 城區的擴展
七 人口結構的變化
1. 年齡性彆結構
2. 職業結構
3. 受教育狀況
八 租界地人口與外僑人口
1. 外國租界
……
九 新中國成立後的天津人口發展
精彩書摘
“天津新造之邑……人民大率由遷徙而集。永樂官籍,閥閱相望,及今裏巷全非,族姓寥落矣”。
為瞭恢復和穩定社會秩序,清軍占領天津城後,采取瞭一係列招撫人口的措施。首先是招撫外逃的難民,,“其招迴難民,著地方官安插撫輯,毋緻失所”。其次是對定居下來的人口,按損失情況給予不同程度的減免租稅的優惠,以便其能盡快恢復生産。“京城遭明末寇賊蹂躪之後,其民居被逼遷徙者,免賦三年,被毀未遷者免一年。大兵所經,田禾被傷者除本年田租之半,河北府州縣衛免租三分之一”。這些措施取得瞭一定的成效。一些外逃的難民迴返,天津人口開始增長。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據《畿輔條鞭賦役全書》記載,天津縣的徵銀人丁與不徵銀人丁閤計為3158丁,與清初最早的記錄相比,人丁數增加瞭389丁。
與明代時人口大規模遷入並建立聚落的情況比較,清初到天津的移民更具有分散性的特點,由移民新建立的村落相對較少。河北區鹽坨村可為一例。該村所在地在明代時是儲存食鹽的地方,後廢棄。清初一些人到此落戶,形成聚落。康熙年間,清政府曾將一批江南軍徒人犯安插天津屯田,後又公開招募來津屯田之民。有史料記載,“召浙閩農人數十傢”,墾區“每田一頃,用水車四部。插蒔之候,沽塗遍野,車戽之聲相聞。鞦收畝三四石不等。雨後新涼,水田漠漠,人號為小江南雲”。順治、康熙時期,遷居天津的商人仍有不少,特彆是鹽商。康熙七年(1668年)長蘆巡鹽禦史署自北京遷駐天津,十六年(1677年)長蘆鹽運使司也從滄州移駐天津,天津成為長蘆鹽務的管理中心。這些都促進瞭天津鹽業的進一步發展。一些大鹽商,如張霖、張霪、安尚義、解秉智、查日乾、金玉岡等相繼來津,他們中有的後來繁衍為津門的名門望族。同樣與鹽有關,一些大竈戶也遷入天津。康熙十八年(1679年),長蘆鹽區的鹽場進行瞭閤並,興國、富國、豐財三個鹽場在後來的天津縣境內。趙承業的先世在興國鹽場製鹽發跡,其父於順治初年遷入天津,此後傢族在天津日益興旺。
……
天津建衛600周年:天津的人口變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