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卡梅隆·迪亞茨【著】 | 上市時間:2016年11月 |
| 讀者對象:大眾 | 建議上架:生活·暢銷 |
| 書號:978-7-5502-8689-4 | 中圖法分類:R173-49 |
| 定價:88元 | CIP:(2016)第232790號 |
| 印張:18.5/16開 | 裝幀:精裝鎖綫雙封麵 |
| 版次:1版1次 | 色數:四色 |
| 開本:16開170*240 | 包冊數:冊/包 |
編輯推薦:
1) 《紐約時報》暢銷書,卡梅隆·迪亞茨繼全球暢銷書《你的身體,是一切美好的開始》後全新續作。
2) 成功改變無數女性對待身體、對待生活的方式後,卡梅隆·迪亞茨再次勇敢發聲,希望改變女性、改變社會看待和談論衰老的方式。
3) 我們終於可以坐下來好好聊一聊衰老,隻有瞭解,纔能應對。所有女性,20歲之後可讀,50歲之前必讀。
4) 現在這一刻,是你至今為止老的一刻,也是你從今往後年輕的一刻。不是隻有青春臉龐、緊緻翹臀纔算美,你所經曆的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美。
5) 慢慢老去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美好的事。讓我們提高我們的審美標準,從容迎接時間的挑戰,享受歲月的恩賜與特權。
內容簡介:
卡梅隆·迪亞茨一進入39歲,就開始麵臨這個問題——幾乎在每次訪談中,記者們都會問她,害怕邁入40歲嗎?“關於我年齡的問題,幾乎在每次采訪中都會齣現,”她說,“我意識到,原來我們所有人,都那麼害怕衰老。”
她希望能更深入地瞭解衰老過程,正是這個願望,促使她撰寫瞭這本富有啓發的《你對自己好不好,身體知道》,帶來包羅萬象、全方位的解析,讓讀者更全麵地瞭解女性身體的衰老機製,以及為瞭健康變老,我們該做些什麼。隻有瞭解衰老,我們纔能更好地應對衰老;隻有正視衰老,我們纔能優雅從容地迎接未來的歲月。
作者簡介:卡梅隆·迪亞茨,美國著名女演員,活躍20多年的知名電影明星。她的本書《你的身體,是一切美好的開始》長期位於《紐約時報》暢銷書單榜首,並已經改變瞭無數女性對待身體、對待生活的方式。現在,她邁入瞭人生的新階段,也繼續承擔著教育、鼓舞他人的使命。在將衰老看作悲哀、醜陋、危險和貶值的當下社會語境中,卡梅隆·迪亞茨再一次勇敢發聲。她想要改變女性、改變社會看待和談論衰老的方式。
01234567890123456789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那個封麵設計就給我一種很舒服、很貼心的感覺,那種淡雅的色彩搭配,還有字體選擇,都透著一股子“慢下來,聽聽自己”的意味。我最近一段時間工作壓力確實挺大的,總感覺身體有點不對勁,但又說不上來具體哪裏不舒服,典型的“亞健康”狀態。翻開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種非常接地氣的敘事方式。它不像那種冷冰冰的醫學教科書,讀起來晦澀難懂,反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非常耐心地在跟你聊天,分享她自己或者她觀察到的那些真實案例。比如,它講到關於睡眠質量的那個章節,我印象特彆深,裏麵詳細分析瞭現代人熬夜的各種“僞閤理”藉口,然後提供瞭一套我從未想過的調整作息的小竅門。我試著跟著做瞭幾天,雖然沒到立竿見影那種戲劇性的效果,但確實感覺早上醒來的時候,那種沉重的疲憊感減輕瞭不少。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不隻是告訴你“要做什麼”,而是深入地解釋瞭“為什麼要做這個”,這種知其所以然的感覺,讓人更有動力去堅持那些看似微小卻至關重要的生活習慣的改變。它真正做到瞭把復雜的身體運作機製,用最樸素、最易懂的語言傳達齣來,讓人感覺掌控自己健康的主動權重新迴到瞭自己手中。
评分我一直以為“女性保健”這個話題要麼就是一堆誇張的美容廣告,要麼就是過於學術化讓人望而卻步的專業術語堆砌。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在談論一些敏感話題時,那種細膩和尊重是讓我非常欣賞的。舉個例子,書中有一個部分專門討論瞭女性在不同生命階段,比如職場壓力大或者經曆一些生理變化時,內心和身體會産生的微妙變化。作者沒有用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口氣,而是用瞭大量的篇幅去“共情”,去理解我們為什麼會感到焦慮、為什麼會疏於照顧自己。這讓我感覺,這不是一本教條式的指南,而更像是一個為你量身打造的“情緒療愈手冊”。我特彆喜歡它強調的“平衡”概念,不是追求完美無缺的“超人”狀態,而是找到那個最適閤自己節奏的平衡點。比如,關於飲食的部分,它沒有規定你必須戒掉所有“快樂食物”,而是教你如何聰明地選擇和搭配,讓“放縱”的負罪感降到最低。讀完之後,我不再把照顧身體看作是一項沉重的“任務”,而更像是一種溫柔的“自我犒賞”,這種心態上的轉變,我覺得比書裏任何一個具體的“偏方”都更寶貴。
评分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但真正讓我願意反復翻閱的,是它所傳遞齣的一種積極的、賦能的價值觀。它不是在販賣焦慮,告訴你“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會生病”,而是在用一種充滿鼓勵的口吻告訴你:“看,你的身體多麼瞭不起,隻要你稍微用點心去理解和支持它,它就能發揮齣驚人的自愈能力。”書中穿插的一些女性自我關懷的理念,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提倡的“休息也是一種生産力”,對我這種“工作狂”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它教會我如何心安理得地為自己留齣“無所事事”的時間,並且把這段時間視為對未來能量的儲備。這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吃什麼、怎麼運動的問題,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安放自己”的心靈地圖。那些看似簡單的建議——比如花十分鍾靜坐,或者隻是單純地在陽光下伸展身體——在書的解讀下,都充滿瞭科學的力量和溫柔的儀式感。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讓人讀完後,會更愛自己、更願意傾聽自己身體聲音的寶貴讀物。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身體部位來劃分章節的,而是更偏嚮於“生活場景”和“情緒驅動力”來組織的。這種編排方式對我這種時間碎片化閱讀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不需要從頭讀到尾,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去翻閱。比如,前段時間我因為經常需要齣差,導緻腸胃很不舒服,我直接翻到瞭關於“旅途中的腸道健康”那一章,裏麵介紹的幾個小技巧,比如如何利用酒店裏能找到的簡單材料自製助消化飲品,既實用又有趣,而且操作難度為零。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提供建議的同時,總是會附帶一些相關的科學依據或者曆史背景,讓你對這個建議的可靠性有信心。但這些知識點被處理得非常輕盈,絕不會讓你感到知識的壓力。它讓我明白,健康管理不應該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而應該是一係列微小、連貫、且充滿樂趣的日常選擇的纍積。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對那些保健品廣告的免疫力都大大增強瞭,因為我知道,真正的健康,其實藏在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的細節裏。
评分我通常對暢銷書保持一種審慎的態度,因為很多時候,它們的熱銷往往是建立在迎閤大眾情緒而非提供深度內容之上。然而,這本書確實做到瞭“雅俗共賞”。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畫麵感,讀起來就像在看一部情節引人入勝的紀錄片,而不是一本枯燥的指導手冊。比如,它描述身體細胞如何抵抗氧化壓力時,用的比喻非常生動,讓我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概念。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對於“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之間的交叉點探討得非常深入。它沒有把情緒問題和生理問題割裂開來,而是強調它們是一個互相影響的整體係統。我以前總覺得,隻要我努力健身、按時吃飯,身體就會好。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長期的壓力和負麵情緒對內分泌係統的衝擊,可能比你少吃一頓飯的影響還要大得多。它鼓勵讀者去正視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壓抑它們,這對於習慣於“硬扛”的現代女性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這種全方位的關懷,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一般的養生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