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學會與孩子約法三章:孩子不抵觸規矩的辦法
定價:32.00元
作者:劉開朝,柔荇著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6821311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 校長推薦!構建學習型傢庭,與孩子共同成長。傢庭教育專傢,北京四中網校副校長劉開朝老師為您傳授科學的傢庭教育方式,豐富傢長的教育理論,幫助傢長樹立正確的人纔觀、教育觀和質量觀。
★ 放任孩子,他會很快變得沒有規矩;嚴管孩子,他會感覺到父母不愛他。寬嚴有度纔是傢長該有的態度――寬就是愛,嚴就是規矩。
★ 摒棄說教:本書從我們身邊整理瞭大量生活中的實例,展現“約法三章”背後科學專業的教育理念和實施技巧,能夠切實可行地解決傢長在教育中遇到的,孩子不受規矩這個**的難題。
★ 性:特聘教育專傢為作者,既有紮實的科學理論為指導,又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為依托。
★ 針對性:抓住瞭傢長在教子中遇到的所有難題的焦點,即如何讓孩子守規矩。
★ 指導性:書中所寫的教育方法切實可行,貼近生活。理論上深入淺齣,易學易懂。
★ 本書形式豐富,教子案例生活化,切入角度獨特,融教育於生活,同時設計新穎,趣味十足,讓傢長在輕鬆閱讀中學會教子方法。
內容提要
本書從理解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入手,分析瞭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他們對規矩的心理體驗,然後從傢長角度詳細闡釋瞭該如何與孩子約法三章,如何做齣清楚明確的規矩界限等內容,*後,還指齣瞭傢長在與孩子約法三章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不同角度和側麵,諸如愛、自製力、責任感、妥協、耐心等,以提醒傢長在給孩子立規矩的路上不要“劍走偏鋒,一葉障目”。本書特聘教育專傢為作者,整理瞭大量生活中的實例,抓住瞭傢長在教子中遇到的所有難題的焦點――如何讓孩子守規矩,展現瞭“約法三章”背後科學專業的教育理念和實施技巧。教育方法理論上深入淺齣,易學易懂,實際中貼近生活,切實可行,極具性、針對性和指導性,能夠幫助傢長和老師們在教育中遇到的孩子不受規矩這個難題。
目錄
章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上行下效,讓好性格傳承
做孩子內心的“樹洞”
孩子的想法是“天使”還是“魔鬼”
天性不一樣,孩子教養大不同
判斷孩子的逆反心理,看這些跡象
孩子的“規矩觀”來自“目標”的指引
孩子的秘密與驚喜——自我意識
孩子不聽話有關鍵期,你抓住瞭幾個
第二章 吾傢孩子初長威
孩子不好好吃飯——餐桌上的規矩
晚不睡,早不起——臥室裏的規矩
輸不起,抗挫摺能力差——遊戲中的規矩
孩子固執、任性、為所欲為——日常行為的規矩
看到喜歡的東西不挪步——外齣的規矩
脾氣不小,哭鬧不休——處理自己情緒的規矩
自理能力差——做自己的事情的規矩
社交禮儀太糟糕——訪客的規矩,
個人物品亂七八糟——歸位的規矩
第三章 這樣定規矩,孩子不抵觸
“規矩教育”心理學
規矩設立也需要精心“備課”
巧妙迴應孩子對規矩的“討價還價”
欲擒故縱,讓孩子體驗犯錯的自然後果
尊重孩子的努力
給孩子緩衝的時間
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錯誤
希望他們思考而不是遵循
每個年齡段閤理的規矩
提供選擇——另類規矩
嚴守規矩,慎重懲罰
預防網絡成癮,規則不可少
小規矩,大理性
規矩不隻麵嚮孩子
教子“僞”規矩,你用過嗎
國外傢長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第四章 約法三章,不隻是規矩
自製力,讓孩子遠離“情緒暴走族”
責任感,讓孩子撐起自己的天空
我是誰——自我意識的覺醒
在愛的基礎上做規矩
耐心等一等
妥協的力量讓你以柔剋剛
麯徑通幽,變通的智慧
作者介紹
劉開朝,北京四中網校副校長,曾任教於北京師大二附中,中國青少年心理化教育中心專傢講師團成員,北京市語文教學學科帶頭人,中國傢庭文化研究會研究員,北京市傢庭教育研究會研究員。著有《網絡時代的傢庭教育》、《陽光下的心靈傢園》等作品。近幾年潛心研究傢校結閤及傢庭教育理論,是遠程教育及傢庭教育方麵的專傢。2013年作為嘉賓受邀參加金鳳凰在綫教育高峰論壇並講話。2014年作為嘉賓受邀參加教育聖典高端訪談。多次被多個省市的重點中學邀請進行講座與培訓。
文摘
序言
關於如何建立傢庭常規和界限的部分,這本書的處理手法非常細膩,充滿瞭對孩子“自驅力”的信任。很多父母都會麵臨一個問題:今天立下的規矩,明天孩子就翻臉不認賬。這本書並沒有提供那種“一勞永逸”的萬能口訣,反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什麼孩子會抵觸規矩”。它把抵觸行為解讀為孩子在尋求控製權和自我錶達的一種方式。因此,它提齣的解決方案是“給予選擇權下的限定自由”。比如,晚上幾點睡覺,不是我說瞭算,而是“你可以選擇八點半上床,或者九點上床,但九點後上床,明天早上起床時間不變”。這種看似微小的差異,卻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規則的製定者之一。我發現,當孩子參與到規則的“設計”過程中後,他執行規則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因為那不再是“媽媽的要求”,而是“我們商量好的約定”。這種尊重孩子主體性的方法,讓我覺得教育的本質是引導,而不是壓製。
评分我必須要說,這本書的章節編排非常注重實操性,它不像有些育兒書那樣充滿瞭晦澀的理論,而是大量采用瞭案例分析和“劇本重現”的方式。比如關於孩子“撒謊”或“逃避責任”的那幾頁,我簡直是把手機拿在手裏,跟著書裏的對話一步步進行“角色扮演”。它強調的核心是“傾聽背後的情緒”,而不是急於判斷對錯。我以前總覺得,孩子不誠實就是品質問題,必須嚴厲批評。但書裏分析得很透徹,很多時候孩子撒謊是因為害怕麵對大人預設的“負麵後果”。所以,書裏建議我們先去確認他的“感受”(比如“你是不是覺得如果說瞭實話,後果會很嚴重?”),然後再討論事實。這個轉變非常關鍵,它瞬間降低瞭孩子的防禦機製。我試著在孩子弄壞瞭玩具後,先不談修理費或懲罰,而是先問他是不是很沮喪,結果他自己主動說齣瞭事情的經過,比我逼問齣來的“版本”要真實得多。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纔是真正的教育。
评分最讓我感到治愈的是,這本書沒有將“好孩子”的形象理想化。它承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齣現反復、失控和不完美的時刻,並且教導父母如何帶著“同理心”去應對這些“挫敗時刻”。它不是提供“如何讓孩子永遠乖巧”的秘籍,而是教我們“當孩子不閤作時,我們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書中分享瞭一些父母麵對孩子大爆發時,如何先進行“自我安撫”再進行“有效乾預”的步驟。這對我這樣一個容易被孩子情緒“綁架”的傢長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它讓我明白,我的冷靜和穩定,纔是孩子學習如何應對壓力的最佳教材。與其苛求孩子完美守規矩,不如先學會接納他們此刻的不完美,然後再通過溫和而堅定的引導,逐步建立起他們內在的自律係統。這本書提供的,是一種更人性化、更可持續的養育哲學。
评分這本書真是讓我耳目一新,尤其是在處理孩子“磨蹭”和“拖拉”的那些日常小事上。我之前總是習慣於直接下達指令,結果就是換來無休止的拉鋸戰,氣氛僵硬得能掐齣水來。這本書裏提到的那種“共同協商”的思路,簡直是打開瞭我的一扇窗。它不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絕對的權威,而是教你如何成為一個有原則的“談判專傢”。我印象最深的是它講到如何把一個抽象的“要快點寫作業”變成一個具體的、可衡量的“目標裏程碑”,並且強調瞭事先明確後果的重要性,但這個後果不是懲罰,而是一種“自然結果”的預設。比如,如果拖延到九點半還沒寫完,那麼晚上的閱讀時間就會相應縮短。這種把權力適度下放給孩子,讓他們自己為選擇負責的做法,遠比我聲嘶力竭地吼叫有效得多。看完這些章節,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時刻緊綳的“監工”,而更像是一個在一旁提供工具和框架的“支持者”,傢庭氛圍的鬆弛感一下子就迴來瞭。
评分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對成人溝通方式的剖析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很多時候,我們抱怨孩子不聽話,其實是我們說話的方式本身就帶有強烈的“對抗性”。書中專門有一章對比瞭“指責性語言”和“描述性語言”的區彆。我記得一個例子,把“你為什麼又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換成“我看到積木散在地闆上,我需要幫忙把它們放迴箱子裏。”,雖然意思相近,但前者是貼標簽,後者是陳述事實並提齣需求。這種描述性的錶達,極大地減少瞭成人與孩子之間的“情感噪音”。我開始有意識地去過濾掉自己語言中的“你總是”、“你從來不”這類絕對化的詞語,轉而使用“我觀察到”、“我希望看到”的句式。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孩子的反應從立刻進入防禦狀態,變成瞭願意停下來聽一聽我的實際需求是什麼。這種溝通上的微調,對維護親子關係的長遠健康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