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院士講科學-成就孩子科學素養(第二輯)
:48.00元
售價:35.0元,便宜13.0元,摺扣72
作者:中國工程院新聞辦公室
齣版社:科學普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1009096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沒有抽象的理論、沒有看不懂的公式、沒有高深的術語,19位院士結閤他們的科研經曆和人生體驗,給青少講述熱點科學知識。鐵路挺進青藏高原,中國要要攻剋哪些睏難?中國“北鬥”,何時能有和GPS叫闆的實力?為破國産飛機的“心髒病”,航空界有哪些努力?熟悉的燃油汽車,為何“絕跡”於公路?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物,真的有“靈魂”嗎?······這些問題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讓我們跟隨院士走入科學殿堂,觸摸前沿科技的脈搏!
本書匯集瞭1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關於熱點科技領域的精彩故事和趣味解讀。它將囊括天文、航空、航天、氣象、新能源、通信、物聯網、建築、環境保護、交通、測繪、核能等諸多領域的科技創新精華和前沿智慧。快來跟著院士一起領略前沿科技的魅力吧!
目錄
序.播種科學的星火
章強國之路,奮進徵程
欒恩傑院士:中國人的太空徵程
譚述森院士:從“中國北鬥”到“世界北鬥”
毛二可院士:相控陣雷達撐起戰地“天網”
孫永福院士:鐵路挺進青藏高原
劉大響院士:為飛機打造堅強的“心髒”
於本水院士:防空導彈捍衛國傢領空
第二章著眼環境,守護傢園
瀋國舫院士:人與自然的平衡之道
徐祥德院士:尋找氣象災害的端倪
徐銤院士:快堆,核能發電的未來
陸佑楣院士:三峽工程,著眼未來的選擇
劉文清院士:抵禦大氣汙染的防綫
陳立泉院士:純電動汽車,環境友好的選擇
第三章啓迪創新,造福民生
何鏡堂院士:塑造公共建築的“靈魂”
陳俊亮院士:物聯網,網聚我們的星球
劉先林院士:高精度測繪勾勒城市麵貌
陳誌傑院士:“天空交警”保障飛行安全
金湧院士:造福人類的化學工程
丁文華院士:當奧運遇見電視
譚天偉院士:夢想與執著鋪就創新之路
中國工程院是我國工程技術界的高榮譽性、谘詢術機構,由院士組成,對國傢重要工程科學與技術問題開展戰略研究,提供決策谘詢,緻力於促進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其主要任務是促進全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團結與閤作,推動我國工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強工程科學技術隊伍和人纔的建設與培養,為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服務。本書包含中國工程院以下19位院士文章:欒恩傑院士: 導彈控製技術和航天工程管理專傢譚述森院士:衛星導航係統總體設計專傢毛二可院士:雷達、信息技術處理專傢孫永福院士:鐵路工程專傢劉大響院士:航空動力工程專傢於本水院士:宇航科學與技術專傢瀋國舫院士:林業及生態學專傢徐祥德院士:氣象學傢徐銤院士:快堆技術專傢陸佑楣院士:水利水電工程專傢劉文清院士:環境監測技術專傢陳立泉院士:物理學傢何鏡堂院士:建築學傢陳俊亮院士:通信與電子係統專傢 劉先林院士: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傢陳誌傑院士:空管技術專傢金湧院士:化學工程專傢丁文華院士:廣播電視技術專傢譚天偉院士:生物化學專傢
這本書的書號是9787110090961,查閱這個信息,我能大緻推斷齣它可能屬於某個大型齣版社的科普係列,這至少保證瞭基礎的編輯和印刷質量。但是,拋開這些硬件指標,真正打動我的,還是內容是否能夠真正“接地氣”。我理解“院士”的學識非凡,但如何將那份頂尖的智慧轉化為適閤傢庭閱讀的語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希望它能避免使用太多隻有專業人士纔能理解的行話,或者即使用瞭,也能提供清晰易懂的解釋。如果它能像一位和藹的長輩,坐在孩子身邊,用親切的口吻,娓娓道來那些晦澀的真理,那麼無論它涉及的領域是物理、化學還是生命科學,它都會成為我願意推薦給所有朋友的佳作。這需要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期待這本書能展現齣這份功力。
评分評價一本關於科學素養的書,我們還得關注它是否能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科學是中立的,但科學精神卻是積極嚮上的,它強調實證、理性、懷疑和開放。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傳授“是什麼”,更能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和“怎麼辦”。比如,在介紹某個重大科技成就時,能否順帶討論一下它對社會可能帶來的倫理或環境影響?這種引導性的提問,是培養成熟的科學公民所必需的。如果它隻是簡單地歌頌成就,而迴避瞭科學背後的復雜性與責任,那對我來說,它的價值就會打摺扣。優秀的科學教育,是培養能獨立思考的未來社會建設者,而非隻會重復口號的知識搬運工。
评分對於科普書籍,我有一個比較苛刻的要求,那就是文字的敘述方式必須引人入勝。如果隻是枯燥的知識點堆砌,那麼無論作者是誰,內容多麼深刻,都很難留住讀者的注意力,尤其是年輕的讀者。我常常發現,很多看似是“院士”寫的書,反而因為過於學術化而失去瞭趣味性。我希望這套《第二輯》能吸取前一輯的經驗,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加入更多故事性,讓科學傢的個人魅力和他們所處時代的背景融為一體。例如,他們是如何提齣那個偉大問題的?在攻剋難關時經曆瞭怎樣的心路曆程?這些“人”的故事,往往比純粹的理論更能打動人。如果這本書能讓我的孩子在閱讀後,不僅僅記住瞭幾個科學名詞,還能對某位科學傢産生崇拜之情,那它就成功瞭一大半。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挺吸引人的,但是很遺憾,我手頭沒有這本書的具體內容,所以沒辦法對它做直接的評價。不過,我可以根據書名和它可能涉及的主題,來談談我對這類科普讀物的整體感受和期待。像《院士講科學》這種標題,通常意味著內容的權威性和深度,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羅列,更可能蘊含著科學大師們對科學精神、研究方法以及未來趨勢的獨到見解。我個人非常欣賞那些能夠將復雜的科學概念用生動、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的作品。好的科普書應該能激發讀者的好奇心,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跟隨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我期待這類書籍能用貼近生活的例子,去解釋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論,讓普通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能夠體會到科學的魅力,而不是覺得科學遙不可及。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那它無疑就是一本非常成功的科普讀物,能真正為提升科學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评分我最近正在物色一些能幫助我傢孩子提升科學思維的書籍,看到“成就孩子科學素養”這個副標題,我的興趣立刻就被勾起來瞭。科學素養的培養,在我看來,遠比死記硬背公式重要得多。它關乎的是邏輯推理能力、批判性思考,以及用科學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世界的能力。我希望這套書裏,不僅僅有牛頓、愛因斯坦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更能展示當代科學研究的前沿動態,哪怕隻是皮毛,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科學是“活的”,是不斷進步的。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有趣的實驗設計思路或者科學史上的“失敗案例”分析,那就更棒瞭。畢竟,科學探索充滿瞭麯摺,讓孩子理解“試錯”在科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也是一種寶貴的教育。從書名來看,它似乎瞄準瞭更深層次的教育目標,而非淺嘗輒止的知識普及,這一點讓我非常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