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智能教養
定價:30.00元
作者:李少聰
齣版社:北京工業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6395602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用智能教養的方式,引導孩子正確的成長!掌握科學早教方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內容提要
本書以孩子的成長規律為著眼點,重點闡述瞭孩子的情緒智能、語言智能、思維智能、運動智能、藝術智能、社會智能的培養。
目錄
章做父母,你真的準備好瞭嗎1. 做父母要先認識自己2. 做父母和做自己之間如何保持平衡3. 焦慮時代,如何做智慧父母4.作好心理準備,迎接新生命5. 二胎時代,你準備好瞭嗎6. 選擇瞭做父母,就要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擔起來7. 為人父母,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第二章成長規律就是教育規律1.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2. 走路早的孩子更聰明嗎3. 警惕說話晚的孩子4. 3歲看大是真的嗎5. 不要錯過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關鍵期6. 開發孩子的右腦7. 孩子幾歲開始學外語比較好第三章傳遞愛,促進情感發展1. 與剛齣生的嬰兒交流2. 孩子洗澡後做撫觸按摩3. 再忙也要和孩子保持良好互動4. 多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5. 親子閱讀的體驗6. 鼓勵孩子說齣內心的想法7. 帶孩子一起去旅行8. 多陪孩子聊聊天......
作者介紹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畢業。為新浪專欄作傢,所著文章和圖書深受女性讀者歡迎和喜愛。代錶作有《宴上的禮儀》《讀懂男人心思學點女人心計》《女人言行決定男人成敗》等。
文摘
序言
最近讀完的《人類簡史》,其宏大敘事的手法簡直令人震撼,尤瓦爾·赫拉利成功地構建瞭一個跨越數萬年的時間軸,將智人如何從非洲大陸一個不起眼的物種,一步步演變成地球的主宰,描繪得清晰而又充滿洞察力。他提齣的“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這三大關鍵轉摺點,不僅僅是曆史事件的羅列,更是對人類思維模式和組織結構深刻變化的分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虛構故事”力量的強調——無論是國傢、金錢還是宗教,這些都是集體想象的産物,正是這種強大的虛構能力,使得大規模、靈活的閤作成為可能,遠超其他物種。這本書的行文流暢,論證犀利,毫不拖泥帶水,但同時又不失對倫理睏境的探討,比如我們現在掌握瞭改造生命和地球的能力,我們是否真的知道自己要去嚮何方?這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更像是一份對我們“何以為人”的深度質詢,讀完後會讓人對現代社會的一切習以為常之事産生強烈的反思欲。
评分這本《時間的秩序》真是讓人茅塞頓開,作者卡洛·羅韋利用極其凝練和詩意的語言,將一個物理學中最深奧、最令人睏惑的概念——時間——剖析得淋灕盡緻。我一直以為時間就是綫性的、單嚮的,像河流一樣不可逆轉,但讀完這本書纔明白,在微觀世界裏,時間的概念幾乎是模糊不清的,我們日常感受到的“流逝”其實是宏觀世界的“湧現”現象。羅韋利將復雜的理論,比如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與我們對世界的直觀體驗巧妙地結閤起來,使得即便是對物理學知之甚少的讀者,也能窺見時間背後的真實麵貌。尤其他探討“記憶”與“時間箭頭”關係的章節,讓我深思良久:我們之所以能感知到時間的流逝,或許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擁有記憶,而非時間本身具有某種內在的驅動力。這本書的文字富有哲理,讀起來像是在進行一場緩慢而深刻的冥想,推薦給所有對存在、對宇宙基本規律抱有好奇心的人,它會徹底顛覆你對“當下”的理解。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鄉土中國》,費孝通先生的這部經典著作,即便隔瞭這麼多年,其對中國社會結構理解的穿透力依然讓人感到震撼。這本書的特點在於其極強的田野調查基礎和人類學的視角,它沒有宏大的理論口號,而是聚焦於“差序格局”這一核心概念,解釋瞭中國傳統社會人與人之間那種以血緣和地緣為中心,層層擴散的互動模式。費先生用極其樸實的語言,剖析瞭“禮治”如何運作,以及為什麼在傳統社會中,個體總是被置於關係網絡之中,而不是獨立存在。我尤其喜歡他對比“職業”與“身份”的分析,清晰地展示瞭社會變遷如何衝擊瞭舊有的平衡。這本書對於理解我們當代社會中那些看似不閤邏輯的集體行為、對“麵子”和“關係”的看重,提供瞭最堅實的文化根基。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社會學教材,而是我們理解自身文化基因的一把精準鑰匙。
评分說實話,我最近開始啃《純粹理性批判》,康德的這部哲學巨著,絕對是智力上的極限挑戰。這本書的核心任務是為人類知識的界限劃定範圍,他試圖解決的根本問題是:我們如何纔能有超越經驗的知識?康德那套“哥白尼式的革命”,即認為對象必須符閤我們的認知結構,而不是反過來,這一思想體係之龐大和嚴密,令人嘆為觀止。閱讀過程中,我需要反復對照注釋和導讀,因為他對於“先驗演繹”、“範疇錶”和“物自體”的論述,邏輯鏈條之長、術語定義之精確,要求讀者必須全神貫注。它徹底改變瞭我對“認識論”的看法,讓我意識到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已經是經過我們心靈結構篩選和組織的産物。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簡單的答案,而在於提供瞭一種極為審慎的、批判性的思維工具,去審視一切知識宣稱的閤法性。它像一座需要不斷攀爬的思維高塔,每上升一層,視野就開闊一分,但每一步都必須走得異常小心。
评分我最近沉浸在《追憶似水年華》的世界裏,馬塞爾·普魯斯特的這部巨著,與其說是在講述一個故事,不如說是在構建一個關於“意識流動”和“非自願記憶”的浩瀚迷宮。這本書的篇幅令人望而生畏,但一旦進入其綿長、蜿蜒、仿佛沒有盡頭的句子結構中,人就會被那種對細節近乎偏執的捕捉能力所深深吸引。他描寫一次感官刺激——比如瑪德萊娜蛋糕的味道、鵝卵石的觸感——如何瞬間觸發過去生活的所有碎片,這種對內在體驗的細膩描繪,是任何現代心理學理論都無法企及的。它探討瞭愛、嫉妒、藝術、時間與消逝,但所有的探討都通過主人公感性的、主觀的過濾網展現齣來。閱讀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專注力,因為它不是讓你“看”故事,而是讓你“重溫”感受。對於追求純粹文學體驗,渴望進入人類心靈深處最幽微角落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