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用大量生動鮮活的來自教育*綫的材料,來傳遞“愛的教育”理念,提倡把教育這件有意義的事,做得有意思一些,以鼓勵青少年的學習興趣,激發青少年的生活信心,培養青少年的責任感和愛校、愛傢、愛國的大情懷。不同於一般的教育類書籍,本書以一位做瞭25年班主任的父親給女兒寫信的形式,用親切溫和的語氣,講述教育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曆,傳遞愛的教育理念。本書是一本視角獨特、素材豐富、兼具學校教育和傢庭教育實踐指導意義的圖書。
班級篇
一、提升個人修養,為有源頭活水來
1.當班主任,好處有很多 /3
2.當班主任,綽號有內涵 /6
3.當班主任,修養有講究 /9
4.當班主任,批評有技巧 /13
5.當班主任,眼中有個體 /16
6.當班主任,關愛有底綫 /18
7. 當班主任,教學水平有要求 /20
8.當班主任,心中有陽光 /22
9.當班主任,教育有契機 /24
二、創新管理思路,未成麯調先有情
10.作業,“怎麼批改”比“批改什麼”更重要 /26
11.錶揚,“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 /28
12.懲戒,“怎麼罰”比“罰什麼”更重要 /31
13.管理,“怎麼管”比“管什麼”更重要 /35
14.座位,“誰來安排”比“怎麼安排”更重要 /37
15.生日,“怎麼過”比“和誰過”更重要 /39
16.課堂,“激勵什麼”比“怎麼激勵”更重要 /43
三、設計班級活動,天機雲錦用在我
17. 一元微公益,愛心在傳遞 /47
18.健康五個一,天天好身體 /50
19.美文齊分享,養心勝雞湯 /54
20.電影本勵誌,管理退其次 /57
21.歌麯能傳情,催人更奮進 /59
22.人物顯精神,班級力量凝 /61
23.舞颱給學生,我做局外人 /64
24.野外走一走,迴味到YJ /66
四、藉力,同舟共濟揚帆起
25.畢業學長,班級文化Z好的傳承人 /69
26.課代錶,任課老師Z得力的助手 /73
27. “三名工程”,素養浸潤Z厚重的載體 /76
28.任課老師,班級和諧Z好的潤滑劑 /79
29.傢長,學生成長Z真誠的同盟軍 /81
30.舊時師長,砥礪前行的推進劑 /83
31.外校學子,見證優秀班風的喝彩者 /86
32.小組成員,共同提升的互助者 /88
33.“娘傢”,薪火相傳的“加油站” /93
五、豐富溝通技巧,溫聲暖語催花發
34.傢訪三部麯 /96
35.談話三句式 /104
36.交流三張紙 /107
37. 溝通兩平颱 /113
38.從“你們”到“我和你” /116
39.從“我說你聽”到“我聽你的” /120
40.從“我懷疑你”到“我理解你” /123
41.從“我批評你”到“我點贊你” /129
42.從“給你臉色”到“和顔悅色” /132
六、班風建設,喜看稻菽韆重浪
43.尋求改變,彰顯主動精神 /135
44.糾錯行動,避免低效重復 /137
45.班級誓詞,凝練團隊精神 /140
46.畢業紀念冊,承載美好記憶 /142
47. 寢室文化,傳播溫暖友善 /144
48.感恩老師,搭建信任橋梁 /146
49.親子溝通會,撥動柔軟心弦 /150
50.齣差禮物,傳遞師長牽掛 /158
51.注重細節,習慣自然養成 /161
學校篇
七、打破常規,舊瓶裝新酒
52.變“老師要求”為“學生需求” /165
53.變圖書館為“讀書館” /167
54.變“事故”為“故事” /170
55.變過“高考關”為過“高考節” /173
56.變“講道理”為“講故事” /176
57. 變“形式感”為“儀式感” /181
58.變“我參觀”為“我參與” /183
八、走近學生,潤物細無聲
59.講給他聽不如拿給他看 /185
60.老師說教不如朋輩示範 /188
61.登颱領奬不如登門送奬 /192
62.高考施壓不如童趣減壓 /194
63.有聲的教導不如無聲的陪伴 /197
九、搭建平颱,坐看雲起時
64.開學,讓規範教育再隱蔽一點 /199
65.晚自修,讓老師離教室再遠一點 /202
66.運動,讓學生的體質再強健一點 /204
67. 展評,讓學生的參與麵再廣一點 /206
68.信箱,讓師生的溝通再近一點 /211
69.畢業,讓離彆再深情一點 /214
十、建立信任,同心而共濟
70.處分逐級撤銷不是一棒打死而是充分肯定 /219
71.寢室免檢不是放縱而是放手 /221
72.溝通渠道不是“多”好而是“真”好 /223
73.周末校園,不是要求學生離開而是吸引學生留下 /225
74.改變校園生態,不是多“訓誡”而是多“點贊” /228
75.認識新同事,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先發識人” /231
十一、傾心尋找,孤光一點熒
76. 再遠的關係都能溫暖 /233
77. 再小的公益都是情懷 /236
78.再小的閃光點都是優點 /239
79.再多的陪伴都是關懷 /241
後 記 /244
顯示全部信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變化多端,顯示齣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豐富的情感層次。有時,他的筆調是那樣輕盈靈動,充滿瞭父輩特有的幽默和自嘲,讀起來讓人會心一笑,所有的壓力仿佛都消散在瞭那片刻的輕鬆之中。而轉瞬之間,他又會切換到一種近乎哲學的沉思狀態,探討一些關於人性、關於時間流逝的深刻議題,文字變得厚重而有力,直擊靈魂深處。這種遊刃有餘的文風轉換,使得全書的情感張力十足,絕無半點枯燥乏味之處。它成功地平衡瞭“教育的嚴肅性”與“生活的煙火氣”,使得每一個段落都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讀起來酣暢淋灕,引人入勝,完全不會有傳統說教文本的滯澀感。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跟隨一位經驗老道的行者,走過瞭一條充滿探索與反思的漫長旅途。作者的敘事方式極其引人入勝,他沒有采用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口吻,反而更像是一個真誠的同伴,在午後陽光下,娓娓道來那些關於成長、關於責任的真切體會。他的文字裏有一種魔力,能夠輕易地將那些看似宏大空泛的教育理念,落地到日常生活中那些最細微、最真實的瞬間。我常常讀到某個情節,會猛地停下來,陷入長時間的沉思,仿佛作者洞察到瞭我內心深處那些未曾言明的睏惑與掙紮。這種強烈的代入感,讓人感覺這不是在“閱讀”一本教育劄記,而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對自身的行為模式進行瞭一次徹底的審視與校準。
评分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帶給我的最深感受,那便是“共振”。它成功地在“父親”的身份與“教育者”的角色之間架起瞭一座堅實的橋梁。書中描繪的那些細枝末節,那些與孩子共同經曆的歡笑與淚水,那些為瞭一件小事而進行的艱難溝通,都如此真實可感,仿佛我能聞到空氣中陽光曬過的味道,能聽到孩子那略帶稚嫩的辯解聲。這種共振並非簡單的認同,而是靈魂深處的擊掌——“原來不止我一個人在這樣摸索著前行!”這種被理解、被看見的感覺,極大地鼓舞瞭所有正在教育之路上跋涉的個體,它提供瞭一種無聲的支持和慰藉,讓原本孤單的旅程變得溫暖而充滿希望。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那種溫潤又不失力量感的封麵材質,初次上手便讓人心生喜愛。每一次翻開,都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與油墨的細膩,仿佛作者的筆觸也滲透在瞭每一頁的紋理之中。裝幀的排版也極具匠心,字裏行間留齣的呼吸空間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凸顯瞭文字本身的重量。我尤其欣賞它在章節分隔和配圖上的處理,那些不張揚卻又恰到好處的插圖,為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增添瞭一層溫暖的濾鏡。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工藝品,讓人忍不住想要細細摩挲、反復品讀。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從側麵反映齣作者對待教育這份事業的嚴謹與熱愛,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已經被這份誠意所打動。
评分從結構安排上看,這本書的編排簡直是一次精妙的藝術構思。它沒有采用刻闆的時間綫索或主題劃分,而是像一幅流動的、由無數閃光點構成的馬賽剋圖景。每一篇劄記似乎都是獨立的、自成一體的思考片段,然而當它們被組織在一起時,卻自然而然地形成瞭一種宏大而內在的邏輯關聯。這種碎片化的敘事方式,反而更貼閤真實生活的體驗——教育本身就是由無數個不期而遇的瞬間纍積而成的。這種布局的好處在於,讀者可以隨時隨地切入任何一個“點”,都能獲得完整的閱讀體驗,同時,當你將所有“點”連起來時,那位父親的教育理念的完整圖景便會緩緩浮現,既有探索的樂趣,又不失思想的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