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緣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範晶晶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绪论 十二分教中譬喻的兴起与研究史:文献整理、影响
研究与多学科并进
一、对印度—伊朗语族譬喻类佛典的整理、校勘、 翻译与研究
二、对汉译譬喻类佛典的翻译与研究
第一章 佛教譬喻文学源流
第一节 与譬喻文献相关的思想:轮回、业报与宿命智
一、轮回学说的萌芽与发展
二、业报:印度宗教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
三、宿命智:对轮回、业报的洞察
第二节 犍陀罗语譬喻类文献:譬喻的初期形态
一、犍陀罗地区的譬喻师与当地传统
二、体裁的逐渐定型与口语的灵活性
第三节 梵语譬喻类文献:佛教叙事文学的宝库
一、avadāna 词义探源
二、经、律中散见的譬喻故事选集:《天譬喻》
三、木鹿的譬喻故事集:纲要本
四、《撰集百缘经》:独立成熟的譬喻故事集
五、各类譬喻藤、譬喻鬘:韵文化的改写
第四节 巴利语譬喻类文献:量少而精的选集
一、巴利语 apadāna
二、巴利语故事集《譬喻》(Apadāna)
三、相关文献:《天宫事》(Vimānavatthu)与 《饿鬼事》(Petavatthu)
第五节 于阗语譬喻类文献:折衷、生动的改编
一、《阿育王譬喻》
二、《迦腻色迦譬喻》
三、《难陀譬喻》
四、《爱情故事》
五、《善财譬喻》、于阗语《罗摩衍那》故事与 《本生赞》
第六节 汉译佛典中的譬喻类文献:从风格多样到两世因缘的主旨
一、汉译譬喻类经典举要
二、汉译譬喻类文献的价值:譬喻文体的发展与史料宝藏
第二章 汉译譬喻佛典的本土化:从释氏辅教之书到因缘变文、文人诗笔
第一节 从印度的譬喻师到汉地的唱导师
一、印度的譬喻师:撰集、宣讲譬喻故事
二、唱导师:从印度的咒愿颂佛到汉地的 身兼譬喻师之职
三、汉地的“譬喻—唱导师”:道纪及其《金藏论》
第二节 六朝志怪与史书中的业缘思想
一、譬喻对志怪类灵验故事的影响
二、从刘阮故事看遇仙类型的佛教化与业缘说
三、轮回因果说对正史书写的渗透:失衡中的平衡
第三节 敦煌文献中的譬喻故事选集与因缘变文
一、譬喻故事的选编本、简编本与纲要本
二、因缘变文:对譬喻文体的突破与汉化
第四节 唐代诗文中的三生缘会:乱离中的寄望
一、元白交游圈的前生、后世之念
二、三生石的传说:生死不渝之义
三、小民的愿望:重结后身缘
第三章 轮回因缘结构对俗文学的全面渗透
第一节 宋、元以降的说因缘(果):对俗讲的继承与发扬
一、两宋时期的说因缘(果):劝善话本
二、元明清时对俗讲说因缘的继承:故事宝卷
三、元明清时广义的说因缘(果):文学作品中的记录
第二节 话本小说、杂剧戏曲中的两世相逢
一、苏轼的前后身:词场好话柄
二、度柳翠的传说:悟前世、了尘缘
第三节 讲史话本、小说中的转世与下生:教化与捏合
一、因果相循、眷属相随
二、捏合幻化:结构的勾连
第四节 明代的主情派与女性作家的创作:从“因缘” 到“姻缘”
一、夫妻姻缘与怨家相逢
二、女性作家群体的创作与弹词中的“姻缘”
第四章 中国古代士人对轮回因缘说的接受及其社会效用
第一节 从“怀此恨其谁诉”到“生生世世宿因缘”
一、“三世之事,信而有征”
二、春秋笔法:对轮回因缘说的矛盾心态
第二节 轮回因缘说的社会效用
一、说因果,勖善良,结善缘
二、个人层面的改恶向善与心理抚慰
三、从表演到阅读:“灵晕”的丧失
余论 “缘”——一种文学类型的跨文化迁徙
一、“缘”构成一种文学类型吗?
二、“缘”对古代长篇小说的兴起与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緣起——佛教譬喻文學的流變》以佛教譬喻文學為研究對象,作者在掌握十二分教中譬喻的興起與研究史的基礎上,通過對印歐語言中的各種譬喻類文獻及漢語大藏經中的譬喻類佛典的介紹,厘清佛教譬喻文獻源流。結閤因緣變文及其他文學作品,分析佛經中的譬喻類文獻是如何一步步本土化,因緣思想又是如何滲透進古代士人的人生觀構成的。在明晰以上種種後,作者總結瞭“緣”這種文學類型的跨文化遷徙過程及其對文學史研究的意義。

用户评价

评分

##四星强。譬喻类文献中含有的轮回果报之说对民众宣讲、教化作品创作的影响,以及解释相应产生的社会文化。譬喻类衍生作品文本的“史源”分析。赞同短评中的一位说法,从开篇到结尾,越往下读越有拿斩舰刀杀鸡、40米大剑削苹果的感觉。本书也是我自读过孙机《从历史中醒来》后再次看到严肃著作拿热门电视剧做案例的(笑),这确实很“流变”。注文详细。应该是我水平太差,书里关于流变的一些段落承启衔接上不能马上会意。

评分

评分

评分

大致能够感觉出来,本书的另一个题目或许是《中国俗文学的异域起源——以佛教譬喻文学为视角》。作者之所以提出“缘”,是希望多少打破和联通既有文类之间的一些缝隙,做一个新角度的梳理。正如作者所述,文学中轮回因缘的结构本身就是一个跨文化的迁移过程,作者主要是聚焦于印度到中国,其实它也漂洋过海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日本古典文学中此类型尤其多(以《日本灵异记》《今昔物语集》等“说话文学”为代表),所以这也是个贯穿南亚和东亚范围的链条。

评分

##作者的语文学功力使得对缘起的探源研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本书的最大贡献也正在于此。至于缘起在汉地的流变乃至被借用与虚化的讨论则显得不够充分和深入。

评分

##从佛教的譬喻文学讲起,其中的因缘观念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材料非常丰富。前两章挺好的,后面讲得有点支离,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作者的学术环境令人羡慕呀)

评分

评分

##绪论很有帮助,给人感觉是想讲的有很多,从印度到中国,从宗教到俗文学。如果要说承上启下,其实敦煌缘起应该担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就如同书标题所表达的一样。然而作者对敦煌缘起的讨论却是很少,并与变文一概而论,虽然这也是因为她想将缘起与其他俗文学更好的挂钩。另一点是所谓缘起,因果,业报,包括轮回,虽说或许在俗文学里已经被模糊地等同,但不同作品与作者对其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能多点思想概念上的论述就好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