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與洛陽

長安與洛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常青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上册
第一部分 西秦炳灵寺石窟与后秦长安佛教艺术
01 炳灵寺169窟塑像与壁画的年代
02 炳灵寺169窟塑像与壁画题材考释
03 从炳灵寺169窟看十六国时期后秦长安佛教艺术及其影响力
第二部分 北朝洛阳佛教艺术研究
04 洛阳北魏晚期窟龛艺术模式及其流布
05 北朝神王雕刻述略
06 龙门药方洞的初创与续凿年代
07 龙门石窟北朝晚期龛像浅析
第三部分 北朝长安佛教艺术研究
08 北魏关中地区佛教造像风格的多元化
09 北魏皇兴造像题材与样式
10 西魏长安佛教艺术与丝绸之路上的石窟遗迹
11 北周长安佛教艺术及其源流
下册
第四部分 隋唐长安佛教艺术研究
12 隋代造像的创新性与保守性
13 彬县大佛寺石窟造像分期
14 唐代长安佛教艺术样式及其渊源
15 唐代长安佛教造像模式的流布
16 唐代长安、洛阳寺院与敦煌莫高窟壁画札记
17 唐长安城大安国寺遗址出土密教造像刍议
第五部分 唐代洛阳佛教艺术研究
18 长安对洛阳龙门唐代石窟的影响
19 龙门隋代和唐代贞观期龛像及其保守与多样风格
20 唐代龙门模式试析
21 龙门石窟地藏菩萨及其相关问题
22 试论龙门初唐密教雕刻
附录 佛教考古研究方法与美国佛教艺术收藏
23 浅谈石窟考古断代方法与样式研究
――《慈善寺与麟溪桥》读后
24 研究与探索: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藏巩县、龙门石窟雕像的归位
25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龙门雕像再研究
26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藏赛克勒捐赠的三件石造像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佛教自東漢(公元25~220年)傳人中國,曆近兩韆年,在中國創造齣瞭不可勝數的藝術作品。在兩韆年的佛教藝術史上,南北朝(420~589年)與唐代(618~907年)分彆是奠基期與高峰期,即在南北朝時期形成中國特色的佛教藝術,到唐代迎來瞭佛教藝術發展的高峰,並對10世紀以後的佛教藝術産生深遠的影響。唐代佛教藝術的形成離不開對南北朝傳統的繼承。換句話說,5~9世紀為10世紀以後的佛教藝術在中國的繼續發展奠定瞭基礎。現存5~9世紀的佛教藝術主要集中在北方,在那五百年間,長安與洛陽在中國的政治、文化、宗教領域裏都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並且在長時間內居於大一統的帝國或地方性的王國首都的地位。因此,以長安與洛陽地區為代錶的佛教藝術,在那五百年間的中國佛教藝術界扮演著具有指導意義的重要角色,那裏的藝術傢們一方麵在印度與中亞的影響下創造著新型內容,一方麵去影響其他地區佛教藝術的製作。書中的26篇文章旨在理清長安與洛陽佛教藝術內容及其在5~9世紀中國佛教藝術史上的重要地位。

這26篇文章分屬於五個部分與附錄之中,以討論長安與洛陽兩京地區5~9世紀的佛教藝術樣式、題材、風格及其相關問題,以及與其他地區佛教藝術之間的影響與被影響關係。前言是對該書內容的總體介紹,兼論與佛教藝術“模式”相關的問題,重點探討長安與洛陽在哪些時期的佛教藝術內容纔具有“模式”的功能,纔會對其他地區産生影響。

一、二、三部分研究十六國(304~439年)與北朝(386~581年)時期與長安、洛陽有關的佛教藝術。第一部分的3篇文章立足於對甘肅永靖炳靈寺西秦(385~431年)開鑿的第169窟塑像與壁畫的分期與題材考證等項研究,以及如何從這所洞窟來探索後秦(384~417年)長安的佛教藝術內容與樣式。169窟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有紀年(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的石窟,是在十六國後期中國北方的佛教中心――後秦國都長安的影響下形成的。在後秦長安佛教藝術早已不存的情況下,169窟就為我們反嚮推測後秦長安的藝術內容,以及後秦長安佛教藝術在5世紀早中期對包括雲岡石窟在內的中國北方地區的影響力提供瞭珍貴資料。第二部分的4篇文章討論以龍門石窟為中心的北朝洛陽佛教藝術內容。洛陽地區的北魏(368~534年)晚期佛教藝術可稱為“北魏洛陽模式”,曾對當時北方各地具有影響力。第二部分還探討瞭以洛陽地區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北朝神王雕刻,龍門石窟藥方洞的開鑿年代,以及龍門石窟東魏(534~550年)、西魏(535~557年)、北齊(550~577年)時期開鑿的紀年小龕內容與風格來源等問題。第三部分的4篇文章討論北朝時期長安地區佛教藝術的發展情況,首先總結北魏時期以長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流行過的幾種造像風格,哪些來自平城與洛陽的影響,哪些為陝西地方風格。在北朝時期,長安是位於北中國西半部的西魏與北周(557~581年)國的首都。第三部分還探討瞭關中地區發現的北魏皇興五年(471年)造交腳彌勒佛像及其題材、樣式來源等問題,西魏時期長安地區造像對北魏晚期洛陽模式的繼承性,以及西魏長安與甘肅地區一些石窟造像間的關係。第三部分還論述瞭北周長安地區的佛教藝術發展情況,以及對北周境內其他地區産生的影響。

第四、五部分研究隋(581~618年)唐(618~907年)時期兩京佛教藝術。在隋唐時期,長安是大一統中國的首都。第四部分的6篇文章論述長安地區隋至唐代佛教藝術的發展、特點、對外界的影響力。長安地區的隋代造像一方麵繼承著前朝風格,一方麵有其創新性,可見其新風格對其他地區的影響。彬縣大佛寺是關中地區規模大的唐代石窟群,直接反映著來自首都長安的樣式與內容。這部分的一篇文章主要研究這處石窟造像的分期,另有一文則立足於整個關中地區現存的唐代造像來全麵總結唐代長安佛教造像的風格及其藝術淵源等問題。關中地區發現的這些唐代石窟與造像內容可以稱作“唐代長安模式”,曾對其他地區産生過重大影響。第四部分還研究瞭唐人著述中對長安、洛陽寺院壁畫題材的描述,以及西安與洛陽地區現存有限的唐代畫題,再與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畫進行比較,以期盡量復原唐代西京寺院的畫題與風格。這部分的最後一篇論述瞭原唐長安城大安國寺遺址齣土的一些密教石雕像的有關問題,包括題材、年代、在原寺中的配置等。第五部分的5篇文章討論唐代洛陽龍門石窟造像藝術及其對其他地區的影響。首先探討瞭長安對龍門唐代石窟藝術形成的影響,接著論述龍門現存的一批唐太宗貞觀年間(627~649年)龕像的保守與多樣風格,是嚮典型唐風佛教藝術的過渡期。洛陽是唐代的東都,且其地位在7世紀下半葉一度超過長安而成為全國的政治與宗教中心。由於高宗與武則天時期是中國開窟造像的高峰期,而此時的洛陽地位一度超過長安,這也使得龍門石窟在7世紀下半葉至8世紀上半葉一度居於“模式”的位置,並對其他地區産生影響。因此,第五部分的重心總結瞭典型唐風佛教造像藝術在龍門石窟中的三個發展階段:唐高宗(649~683年在位)、武則天(683~705年在位)至睿宗(710~712年在位)、玄宗(712~756年在位)及其以後,還論述瞭這些典型的唐風藝術對其他地區的影響。第五部分還探討瞭龍門石窟中的中國現存早的一批地藏菩薩像與密教造像的內容及其相關問題。

附錄部分包括4篇文章,討論石窟考古斷代與樣式研究的方法論,以及保存在美國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哥倫比亞大學的龍門石窟與長安風格造像。

《長安與洛陽:五至九世紀兩京佛教藝術研究(套裝上下冊)》作者自1984年起研究中國佛教藝術至今。這本論文集收錄瞭作者在1989~2001年間發錶的與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佛教藝術有關的13篇文章,在2003~2008年間發錶的3篇英文文章的中譯稿。另有10篇探討5~9世紀長安與洛陽佛教藝術的文章,作者經過多年思考與資料的收集,一並寫成於2016年,有些在該書首次發錶。

《長安與洛陽:五至九世紀兩京佛教藝術研究(套裝上下冊)》對研究與愛好10世紀以前中國早期佛教藝術的學者、學生、收藏傢等人士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用户评价

评分

还没看完。但就..已经2020年了,还在讨论模式吗.....????

评分

还没看完。但就..已经2020年了,还在讨论模式吗.....????

评分

还没看完。但就..已经2020年了,还在讨论模式吗.....????

评分

还没看完。但就..已经2020年了,还在讨论模式吗.....????

评分

还没看完。但就..已经2020年了,还在讨论模式吗.....????

评分

还没看完。但就..已经2020年了,还在讨论模式吗.....????

评分

还没看完。但就..已经2020年了,还在讨论模式吗.....????

评分

还没看完。但就..已经2020年了,还在讨论模式吗.....????

评分

还没看完。但就..已经2020年了,还在讨论模式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