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思想史講義》用課堂上講課的形式和口氣略講中國的禪宗思想史,並介紹一些有關的日本禪宗思想。全書由四講而成。第1講:“北宗”與“南宗”——敦煌文獻與初期禪宗;第2講:馬祖禪與石頭禪——唐代禪的兩大潮流;第3講:由問答到公案,由公案到看話——宋代的禪宗;第4講:“無”與“近代”——鈴木大拙與20世紀的禪。
##非常简练的介绍,除了第四讲部分内容有凑字数的嫌疑,其它都非常好,作为入门了解禅思想史应该算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评分##按照作者的考察,禅思想的发展与变化是以这样一个问题展开的:“简而言之,是自然随意地、原封不动地、就这样直接肯定现实态的自身就是“佛”呢,还是先否定现实态的自身,在对现实态的自身的超越上找到作为“佛”的本性的自己呢?”无论是惠能与神秀及其后人的南北之争,还是马祖禅与石头禅的分化,到宋代公案禅的产生乃至日本道元对中国禅宗的批评都是在回应这个问题而做出的努力。看完此书,有一个感觉,即日本亲鸾的净土思想与马祖道一的禅思想只是一体两面而已。
评分##按照作者的考察,禅思想的发展与变化是以这样一个问题展开的:“简而言之,是自然随意地、原封不动地、就这样直接肯定现实态的自身就是“佛”呢,还是先否定现实态的自身,在对现实态的自身的超越上找到作为“佛”的本性的自己呢?”无论是惠能与神秀及其后人的南北之争,还是马祖禅与石头禅的分化,到宋代公案禅的产生乃至日本道元对中国禅宗的批评都是在回应这个问题而做出的努力。看完此书,有一个感觉,即日本亲鸾的净土思想与马祖道一的禅思想只是一体两面而已。
评分##【藏书阁打卡】日本学者研究禅的小书,薄薄的,却花了很多时间。一方面,对禅的理解只能慢慢来;另一方面,从南北宗到唐代禅、宋代禅,这一角度观看历史,对我来说也很新鲜。纵观禅的思想史,一点儿都不“佛系”,其中有强大的张力,南北宗之间,参修与顿悟的分歧;唐代禅与宋代禅之间,“本觉”即心是佛(现实态的自己就是“佛”)与“始觉”努力修行(超越现实态的自己才能成“佛”)的辩论,僧人们对禅理的思考严肃异常,“如果有把刀插进肚子里的勇气就试一试吧”。作者小川隆写作这本书是为了研究日本禅师铃木大拙的思想,因此最后一章献给铃木禅师,从他参悟“无字公案”、“只手公案”到建立自己的“体用论”,同时,结合日本近现代的社会背景来看,加上“佛祖西来意”到中国再往日本的历史纵深,看似边缘的“禅”其实对社会演变产生着巨大影响。
评分##写得挺清楚的?没有到另一个评论说的“插科打诨”的程度啊,而且插入铃木大拙和西田几多郎的第四节,我觉得很有意义啊。书末附的对谈是很好的。
评分小川隆的禅宗史不错,活泼泼的,禅宗的脉络和宗义流变梳理清晰,主要讲了唐禅,宋禅,以及后来道元日本禅的演变。看到那个山上立人公案好玩:“失畜生否?”答云:“不失。”又问:“失伴”,云:“亦不失伴。”又问,“采风凉否?”云。“亦不采风凉 ”“既总无,缘何高立槌上?”答“只没立。”
评分##非常简练的介绍,除了第四讲部分内容有凑字数的嫌疑,其它都非常好,作为入门了解禅思想史应该算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评分##小川隆先生学力厚重无疑,引经据典顺手拈来,附录访谈也很真诚; 但,“人家里屋分明是枕边侬语、逢场作戏;些个窗边人姿势统计、著书立述”,这又是作甚?? ——横说竖说本就同一件事嘛,非要学术学术,认为“它”不同??
评分##18年一读,22年二读,前三讲写得真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