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世界各地的人們成功地突破瞭地域的隔閡。然而,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從何時進入全球化的?在《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開端》一書中,著名漢學傢韓森提齣,公元1000年是全球化真正的開端。她描繪瞭公元1000年全球化開啓之時的圖景,講述瞭個人、社會、國傢是如何被裹挾進全球化浪潮中的。
我們是否應該與他人閤作,與他們進行貿易?我們是否應該報復那些通過貿易緻富的人?我們是否應該嘗試復製我們尚未掌握的技術,來生産新産品?全球化到底會讓我們更清楚自己是誰,還是會摧毀我們的身份認同?我們當下正努力應對著的挑戰,與當時人們第一次麵對的挑戰完全相同。
韓森的新作《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開端》會讓人重新思考現代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麵對這個世界。正如作者所說,“在公元 1000 年,我們的祖先以各種方式迴應瞭世界的變化。我們必須研究他們是怎麼做的,纔能更好地應對擺在我們麵前的未來。”
##丰厚而流畅的普及性读物,读起来很舒服。公元1000年前后的确是一个特殊的时刻,散布世界的各个族群逐渐实现了内部的完善(虽然并不完全同步),进而,它们便无可避免的相连了。海洋贸易的网络串联起了相互分离的土地,世界第一次成为“世界”。商品在这一过程中飞速流动、人们对其之外的地域有了更多的好奇与了解、友好的合作与暴力的残害此起彼伏、而宗教也进一步展现出其普世力量(虽然就佛教而言,这一点在几个世纪前便形成)。个人比较喜欢第六章,同样是游牧民族主导下的秩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与信奉佛教的东北亚各自为政,塑造其认同的并非相近的族群属性,而是不同的宗教立场。稍有些遗憾的地方是作者未能涉及密宗的崛起,这也是这一这一时期前后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且同样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海洋向其他地域扩张。
评分##大航海时代前的地区交通史,北欧篇尤为有趣
评分##美国知名中国研究学者韩森的一部关于公元1000年前后全球历史的通俗史学新作。在这本书里,作者以多个并行不悖而又彼此关联的故事化历史片段,来为读者勾勒公元1000年前后全球各地的历史变迁之间的彼此互动关系与紧密联系,进而给 出全球化时代早在这一时期就已初具雏形的大胆论断。从体裁上来说,这是一部篇幅短小、叙事精彩、妙趣横生的通俗史学作品; 而从学术野心上来说,却体现出作者跟日本京都学派的唐宋变革论、包括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内的世界史学者关于全球化时代的起始时间设定等过往众多相关经典理论范式对话、辩析与创新的雄心。正基于此,尽管本书对其核心观点的论证略显简单、可能难以让所有人信服,但其学术价值和之于历史普及的公共史学价值,仍然值得重视。
评分本书为著名汉学家韩森新著,她运用大量物质文化考古资料证明一些令人惊叹的海洋全球化迁徙过程,并运用壁画、雕像的历史遗迹证明人群迁徙的奇妙历程。韩森指出世界各地开始在海上探索世界并不是起源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是公元1000年前后的两个世纪已极具规模。在古代中国,泉州港的人口和货物吞吐量超过了广州成为了宋元海上贸易的核心,也是公元1000年左右,维京人越过格陵兰岛来到了北美大陆的加拿大、甚至抵达了墨西哥东海岸的半岛,在印第安人的壁画中有维京人等金毛白人俘虏的画像,但是安第斯文明与玛雅文明没有交集。在东欧,罗斯人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中亚进发。斯拉夫人与日耳曼人关系甚少,但与阿拉伯人贸易紧密。航海全球化的标志是奴隶贸易的全球泛滥,从中亚到非洲,有时甚至从国王到民众被整体毁灭性贩卖。
评分##学术论文直接翻译的。确实很细节,但是比较没有展开说,适合给有专业需求的人看。
评分##大致属于看完就忘细节,涉及到大量人名地名,时间空间跨度之大一度想要放弃。对我这种没有深厚知识储备的人来说,历史还是不能看简史。
评分##用崭新而广阔的视角,讲述了人类贸易全球化历史的一个代表剖面。
评分##书还是不错的。封面上的“看懂公元1000年就能看懂今天”有点言过其实,依然看不懂今天。
评分##涉及中国的内容中规中矩,填充丰富了已知的内容,关于辽金宋,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等等。涉及未知的,美洲实在理不清楚几个帝国的关系,跳过了。有一点,倒是写得很详实,是关于维京人在哥伦布前到达美洲,并与当地人贸易的历史考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