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論

漢字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子安宣邦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目录
中文版序汉字作为“不可回避的他者”
第一章何为“汉语”
一… “汉语”概念的成立
二… 国语的侵入者
三… 国语与国籍的隐喻
四… “汉语”输入论
五… 日语之不幸
六… 汉字不适合论
七… 汉字衣裳论
八… 假设游戏与预言游戏
九… 汉字书面语言的成立
第二章《古事记》—— 一个汉字书写的文本
一… 《古事记》可读否?
二… 理解文本的两条曲线
三… 汉字文本的存在
四… 《古事记》文本的神圣性
五… 汉字文本的透明化
六… 创造“古语之貌”
七… 此乃“新训古事记”
八… “变体汉文”文本
九… “汉文训读体”:作为语言的事后性
十… 日语书面语(和文)的形成
第三章对他者的吸收及自我内部的融会——汉文训读的意识形态
一… 何为“训读”?
二… 训读实乃一种翻译
三… 汉文训读的意识形态
四… 古学的逆说
五… 以外部创造内部的能力
六… 诚与“まこと”(真事、真言)
七… 武内与“诚的言说”
八… 儒教的日本化(一)
九… 儒教的日本化(二)
第四章作为译词的现代汉语——“伦理”概念的确立及其演变
一… “伦理学”概念的提出
二… 青年明治哲学学者的课题
三… “伦理学问题”的出现
四… “伦理学”的话语结构
五… “日本道德论”的提倡
六… “伦理学”与“国民道德论”
七… “伦理”概念的儒教再建
八… 对“伦理”概念的再次发问
九… “伦理(ethic)”概念在解释学上的重构
第五章汉字与“国语的事实”——时枝城记“语言过程说”的成立
一… 新归朝者的感想
二… 国语的事实
三… 新国语学的抱负与挫折
四… “语言过程说”的成立
五… 索绪尔与否定性的语言像
六… 从“结构”到“过程”的转变
七… 主体——语言的存在条件
八… 新国语学的成立
九… 汉字问题何去何从
十… 汉字绝非借来之物
十一… 汉字与国语的规则
第六章汉字及固有语言的自我认同——国语与日语
一… 汉字与国语的意识
二… 国语意识与汉字记录法
三… 汉字的输入与国语的主体
四… 汉字与“国语的事实”
五… 汉字并非借来之物
六… 语言主体概念的转换
七… 具有日语特性的语言
八… 通向时枝国语学之路
代后记汉字论的视角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在日本,給日文中的漢字貼上異質性的標簽,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看法,但這樣的漢字觀背後隱藏的問題卻往往被忽視。究其源頭,本居宣長《〈古事記〉傳》中將漢字視為藉來之物的觀念,對後世日本的漢字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在本書中,子安宣邦進行瞭大量的梳理和知識考古學式的分析工作,迴顧瞭明治時代以來日本思想史中“漢字問題”的來龍去脈,選取瞭本居宣長、山田孝雄、太宰春颱、龜井孝、武內義雄、井上哲次郎、時枝誠記等日本學者的相關論述,重現瞭漢字在日本是如何被打上外來標簽的文化史過程。

作者試圖由此闡述這樣一個批判性的觀點:對於日本人來說,漢字既不是排他的、産生自我之異端性的他者,也不是接受者自身語言認識必須承受的、作為外傷之異質性的他者。漢字和漢語,其實是日文、日語得以成立和發展的“不可迴避的他者”,是使日語可以不斷嚮外部拓展的一個語言契機。

用户评价

评分

##看了一章觉得无趣弃了。估计我手里的子安宣邦都回卖掉。

评分

##「国語」的外部性与内部性。本居宣长在《<古事记>传》开创的“训读意识形态”提供了汉、和两语的虚假对等,设定汉字的他异身份并将之放逐于外,在内部“创造地推出”古代和语的本来面貌。其内核主要是民族意识形态和单一国家语言观,掩盖汉文/字的优越前提,整体又返回子安的批判母题了。另外和语(训读)本就作为翻译存在,于是也就没有讨论“起源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了,构成和流变才是对象。或可说是类似“和语谱系学”。

评分

##「国語」的外部性与内部性。本居宣长在《<古事记>传》开创的“训读意识形态”提供了汉、和两语的虚假对等,设定汉字的他异身份并将之放逐于外,在内部“创造地推出”古代和语的本来面貌。其内核主要是民族意识形态和单一国家语言观,掩盖汉文/字的优越前提,整体又返回子安的批判母题了。另外和语(训读)本就作为翻译存在,于是也就没有讨论“起源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了,构成和流变才是对象。或可说是类似“和语谱系学”。 @2021-12-04 15:18:53

评分

##虽然有些内容是重复的,但是子安宣邦的观点是颇为鲜明的:不应该像本居宣长与山田孝雄等人那样认为汉字只是借来物,存在一个相对于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立的、固定的“国语”本质,并不是排除汉字就能纯洁日语,而是汉文训读创造了和语本身。再就是强调了训读(及其创造的和语)的“事后性”,即所谓“国语”必以汉字为基础与依托,这也是副标题中“不可回避的他者”的意义所在。

评分

##虽然有些内容是重复的,但是子安宣邦的观点是颇为鲜明的:不应该像本居宣长与山田孝雄等人那样认为汉字只是借来物,存在一个相对于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立的、固定的“国语”本质,并不是排除汉字就能纯洁日语,而是汉文训读创造了和语本身。再就是强调了训读(及其创造的和语)的“事后性”,即所谓“国语”必以汉字为基础与依托,这也是副标题中“不可回避的他者”的意义所在。

评分

##反思了国语学史上仅仅将汉字视为异质性他者的立场,认为汉字在日语的成立与发展过程中是“无法回避的他者”。“和”与“汉”也始终都是探究日本文学文化时无法回避的一对范畴吧。

评分

##「国語」的外部性与内部性。本居宣长在《<古事记>传》开创的“训读意识形态”提供了汉、和两语的虚假对等,设定汉字的他异身份并将之放逐于外,在内部“创造地推出”古代和语的本来面貌。其内核主要是民族意识形态和单一国家语言观,掩盖汉文/字的优越前提,整体又返回子安的批判母题了。另外和语(训读)本就作为翻译存在,于是也就没有讨论“起源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了,构成和流变才是对象。或可说是类似“和语谱系学”。

评分

##反思了国语学史上仅仅将汉字视为异质性他者的立场,认为汉字在日语的成立与发展过程中是“无法回避的他者”。“和”与“汉”也始终都是探究日本文学文化时无法回避的一对范畴吧。

评分

##反思了国语学史上仅仅将汉字视为异质性他者的立场,认为汉字在日语的成立与发展过程中是“无法回避的他者”。“和”与“汉”也始终都是探究日本文学文化时无法回避的一对范畴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