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與時間:謝林哲學研究

永恒與時間:謝林哲學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先剛 著
圖書標籤:
  • 謝林哲學
  • 德國唯心主義
  • 時間哲學
  • 永恒
  • 本體論
  • 現象學
  • 浪漫主義
  • 哲學史
  • 西方哲學
  • 形而上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57134
版次:1
商品编码:10285512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8-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永恒與時間:謝林哲學研究》以"永恒"和"時間"兩大問題作為綫索,對世界時代哲學及其體係基礎進行瞭係統研究,此外還專門論述瞭謝林哲學之柏拉圖式的"嚮上和嚮下"的二元路綫以及謝林的宗教哲學思想。這些,都為全麵深入地把握謝林的整個哲學體係提供瞭一個新的人口。德國古典哲學傢謝林的哲學經曆瞭漫長的復雜演變,而中後期階段持續瞭17年的“世界時代哲學”構想在其中具有樞紐的地位。

作者簡介

  先剛,1973年生。自1992年至2000年求學於北京大學哲學係,隨後赴德留學,現為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係博士候選人。現已於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畢業,任教於北京大學。

目錄

  謝林文獻縮寫
第一章 謝林的哲學生涯
第二章 關於世界時代哲學
第三章 謝林對於永恒和時間的先行理解
第四章 作為世界時代哲學的本原的“絕對者”
第五章 流溢與時間的原則,永恒開端
第六章 自然與生命:永恒時間
第七章 分離:時間的實現
第八章 謝林的時間學說
附錄一 謝林哲學之走嚮本原和從本原齣發的道路
附錄二 “哲學與宗教的永恒同盟”——論謝林的宗教哲學思想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謝林的哲學生涯
謝林(1775—1854):昨日的巨星,今日的經典,明日的傳奇。他的一生是奉獻給哲學的一生。和大學同學荷爾德林和黑格爾相比,謝林少年得誌,作為一個大學生就參與到德國哲學當時最高層次的原創和討論中。他二十三歲時即獲得名牌大學的教授席位,成為當時德國哲學界的頭號人物,並在三十歲之前就達到瞭哲學聲望的頂峰:他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天之驕子,他的先驗唯心主義、自然哲學、同一哲學、藝術哲學成為當時支配哲學界的主流思想。然而,前半生的無比輝煌恰好映照齣謝林此後年月巨大的失意和落魄,1805年放棄大學裏的教職和從1809年起停止發錶哲學著作更是造成其學術影響一落韆丈,雖其古稀之年時的短暫“復興”——l841年前往柏林大學接任黑格爾的教席——仍然無補於大勢:人們不知道謝林哲學的進展如何,漸漸地也不再關心他在思考什麼。關於謝林後半生的“沉淪”的原因,人們有很多臆測,從社會經濟的發展到時代思想的環境(比如黑格爾和雅各比的批評),從謝林自己的人生經曆到所謂的“思想危機99'9等等。或許這些都算得上是原因,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所謂的“失意”主要指的是在公眾和齣版界那裏沒能始終保持響亮的名聲和人氣,那麼這對於評價謝林的哲學來說,其實是無關緊要的。相對於永恒的思想自身,名聲和人氣(無論它在某個時期或某個地方是多麼的紅極一時)終究是浮雲一般的,思想史上的無數例子都證明瞭這一點,包括謝林自己年少時的無限風光又何嘗不是如此。衡量思想的尺度始終是思想自身。隻有具備這個基本意識,我們纔不至於從一開始就輕視甚至忽略謝林後期的哲學思想。誠然,這些思想至今還籠罩在晦澀的雲霧之中,不為人們所瞭解,正如他的早期思想也並不是總是得到恰當的理解和評價。   ……

前言/序言

  北京大學的外國哲學研究素有淵源,自北大開校以來一百餘年的曆史中,名傢輩齣,成績斐然,不僅有功於神州的外國哲學及其思想的研究,而且也有助於中國現代社會的變遷。自20世紀80年代以降,北大外國哲學研究進入瞭一個新時期,學術視野日趨開闊,評價觀點百傢爭鳴,研究領域自由拓展。巨大的轉變,以及身處這個時代的學者的探索與努力帶來瞭相應的成果。一大批學術論文、著作和譯著陸續麵世,開創瞭新局麵,形成瞭新趨勢。
二十餘年又過去瞭。北大外國哲學研究新作迭齣,新人推浪,應當付梓以饗讀者,擴大影響;一些著作或者齣版既早,雖然廣受歡迎,但坊間已難獲一冊,或者在海外付梓,此岸讀者無緣識麵,需修改而齣新版;一些著作麵世之後不久作者即在觀點、材料方麵新有所獲而當再版;一些很有學術參考價值而頗堪一讀的學術論文由於分散在不同的雜誌、文集裏麵,查閱不便,而在現代學術領域,論文是學術研究中相當重要的一種作品形式,需結集發行。凡此種種,無不錶明將北大外國哲學研究性文字匯編成叢書,以見係統,以便參考,實屬必需。此套叢書於是因應而生。

用户评价

评分

   大概,在帝国事务里,“精神”的力量才得以最大体现——于成功的帝国之中,民生而习之的风俗、习气,自然禀赋,或会于帝国征服者的武力与精神之下,得以像初春岭南的山丘,百花生树、绿草如茵、错落有致、繁丽无比。然而,如此合符自然之帝国,终非人力之所能至。换言之,于真正的(柏拉图意义上的真正的)帝国事务而言,唯神能操办之。再进言之,规划帝国者,“于人间最像神”。

评分

北大为我们奉献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学研究者,其中尤其以德国古典哲学最为给力,新世纪里,先刚、刘哲等人的出现,让我们对未来北大、乃至中国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充满期待。

评分

北大为我们奉献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学研究者,其中尤其以德国古典哲学最为给力,新世纪里,先刚、刘哲等人的出现,让我们对未来北大、乃至中国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充满期待。

评分

   “真正的”帝国也因此必然处在灵泊之中:它若进入真神的治下,即已非人事,无所谓政治可言;而于现世,罗马托钵僧的吟咏,不列颠帝国的落日,美利坚帝国的日渐沉沦,莫不告示我们:帝国终将沉沦;建筑于人的自然之上的一切都会如木叶般兴而绿、衰而黄、尽而落,于某个偶然而莫可名状的卑微时分,再萌新芽。而据旅人但丁说,他为那些不得不停泊于灵泊的贤哲感到悲哀

评分

   作者的关切,始终是“政治”。但这份政治,并不是实际政治事务,而是发生于古今哲人精神之中的纷扰。因此,全书不得不弥漫着清冽超然的气质。唯有谈到“帝国”时,作者的文笔仿佛遭遇到小小的黑洞,巨大的引力于纸面上引发微微的战栗——一种对伟大事务的欣喜与畏惧,仿佛找到了自己投身之道的激动。罗马的帝国,英国人的帝国,等等。《埃涅阿斯纪》中的那句名言:待臣民以优柔,处横暴以强力,在文中得以反复以不同形式出现。

评分

不喜欢这书的内容。另外书到时脏。

评分

发货快,遇上活动价格感人。

评分

谢林的书很少,这本书比较全面,了解一下

评分

谢林的书很少,这本书比较全面,了解一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