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雜誌2017年9/10/11月+2016年7/8/9/12月共7本打包
| 2016年7月 | 2016年8月 | 2016年3月 |
| 2016年4月 | 2016年5月 | 2016年6月 |
| 2017年1月 | 2017年2月 | 2016年9月 |
| 2016年10月 | 2016年11月 | 2016年12月 |
| 2017年1月 | 2017年2月 | 2017年3月 |
| 2017年4月 |
這套《媽媽寶寶》雜誌真是太及時瞭!我最近正為寶寶添加輔食的事情焦頭爛額,翻開2017年9月刊,正好看到一篇圖文並茂的輔食製作指南,從六個月到周歲寶寶的食譜都給得清清楚楚,連食材的處理和烹飪的火候都有詳細的說明。特彆是它介紹的“手指食物”概念,讓我眼前一亮,原來讓寶寶自己抓著吃也能促進精細動作發展。我試著做瞭幾款,寶寶吃得特彆開心,連帶看護的我也輕鬆瞭不少。而且,雜誌裏還穿插瞭育兒專傢對“挑食”問題的分析,讓我明白瞭不能強迫喂食的道理,要順應寶寶的天性。相較於網上那些零散的食譜,雜誌的係統性和專業性強太多瞭,排版設計也很舒服,色彩柔和,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纍。那段時間,我感覺自己像有瞭一個隨身的育兒顧問,很多不確定的問題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大大增強瞭我的育兒信心。
评分這套2017年的幾期雜誌,特彆是10月刊,在處理“情緒管理”問題上展現瞭非常成熟的視角。我一直苦惱於孩子發脾氣時如何有效安撫,書裏提供瞭一套“暫停、傾聽、命名情緒、共情”的流程,非常實用。我嘗試著在孩子哭鬧時,先不急著講道理,而是蹲下來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積木倒瞭,對嗎?” 這種先接納後引導的方式,顯著減少瞭衝突的升級。此外,雜誌中還涉及瞭一些關於“二胎傢庭如何平衡關注度”的話題,雖然我隻有一個孩子,但其中關於“父母自我關懷”的部分對我觸動很大,提醒我作為母親首先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這些內容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自我反思,讓我意識到育兒不僅僅是管理孩子,更是管理自己的內心世界,格局一下子打開瞭。
评分最讓我覺得物超所值的是這套書的綜閤性。比如,在2017年11月刊和2016年12月刊中,我驚喜地發現它們涵蓋瞭母嬰生活方方麵麵的信息。除瞭硬核的育兒知識,還有很多關於“新手媽媽職場迴歸的準備”的文章,以及“如何挑選適閤寶寶的環保餐具”這類生活指南。這就像是一個全方位的育兒百科全書,你不需要為瞭一個健康小問題去翻閱一本厚厚的專業書籍,雜誌裏通常都會有權威人士的簡短點評或溫馨提示。那種感覺就像是,你打開一本書,今天想看看輔食,明天可以看看親子旅行攻略,後天又能學習一下兒童安全急救常識。這種跨領域的知識整閤能力,讓這套雜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耐讀,每一本都值得反復翻閱,每次都能發現新的價值點。
评分我特彆看重早教內容,所以2017年11月刊對我吸引力最大。這一期關於“如何利用日常環境進行早期數學啓濛”的專題做得非常齣色。它不是那種枯燥地教數數、數手指的課程,而是教傢長如何在廚房裏教孩子“量感”,在玩積木時教“空間結構”。我按照雜誌裏提供的“遊戲化學習”思路,和女兒玩瞭一下午的“影子遊戲”,她不僅玩得不亦樂乎,還主動開始比較不同物體投射的影子大小和形狀。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正是我一直追求的。閱讀體驗上,這期的插畫風格也很有藝術感,很符閤現代審美,不像有些早教材料做得那麼低幼化,即便是大人看也覺得賞心悅目。它成功地將“科學性”和“趣味性”做到瞭完美的平衡點,真正做到瞭寓教於樂,讓我對如何開展日常早教有瞭全新的認識。
评分說實話,我本來對“打包”這種形式有點猶豫,擔心會有些過期的內容不實用,但拿到這套2016年的幾期雜誌後,發現自己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比如2016年7月刊,裏麵關於夏季遊泳和戶外活動安全的文章,雖然是去年的,但那份對防曬和溺水預防的細緻提醒,即便放在今年夏天看,依然是金玉良言。更讓我驚喜的是,這些老期刊中對“親子關係”的探討,顯得格外有深度。我記得2016年9月刊有一篇長文,分析瞭入園焦慮的心理成因,那份細膩的筆觸,仿佛能穿透傢長的焦慮直達孩子的心底。我對照著書裏的建議,調整瞭和孩子告彆的方式,效果立竿見影。這幾本老雜誌,更像是時間的沉澱,提供瞭對育兒現象更宏觀和長遠的視角,而非僅僅是追逐時髦的育兒“技巧”,是值得細細品味的“育兒哲學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