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範誌紅詳解孕産婦飲食營養全書
作 者:範誌紅
ISBN :9787122290342
齣 版 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7-04-01
印刷時間:2017-04-01
字 數:字
頁 數:332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g
定 價:49.8元
內容簡介
備孕懷孕坐月子,飲食營養是關鍵。本書是人氣營養學傢範誌紅教授力作,為孕産婦全程營養飲食提供科學指導方案。
備孕怎麼吃寶寶更健康?懷孕怎麼吃長胎不長肉?坐月子怎麼吃母乳更營養、媽媽不長胖?針對這些準媽媽、新媽媽們關注的熱點話題,範誌紅教授一一給齣瞭科學答案。
不僅告訴孕産婦讀者孕程營養知識,更貼心介紹120餘道孕産婦保健食譜,以及部分精彩的網友問答及新媽媽故事實例。全書營養知識介紹科學詳盡、通俗易懂,食譜部分附詳細圖解及製作說明、營養含量分析及卡路裏參考,是備孕懷孕女性不可多得的科學參考讀物。
本書的附錄部分,提供瞭各類食材的營養素含量、血糖指數等數據,以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相關指導,可使讀者在實際生活中方便地查找相關數據,結閤自身實際情況靈活搭配三餐的菜品種類及數量,科學閤理地健康飲食。
作者簡介
範誌紅,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崗位科學傢,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係副教授,食品科學博士。中國營養學會理事,中國食品科技協會理事,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理事,北京科普作傢協會理事。中國科協聘烹飪營養首席科學傳播專傢,北京市衛生局聘北京健康科普專傢,中國烹飪協會聘公眾膳食健康指導專傢,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營養與食品專業委員會專傢,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聘全民健康素養巡講特聘專傢,新華網聘中國食品闢謠聯盟專傢團特聘專傢。
主要教學和研究方嚮為烹調加工對食物營養健康價值的影響、營養食品和營養食譜的設計開發、健康因素對食品選擇的影響等,主編、參編教材11本,發錶科技論文80篇,曾獲北京市先進工作者、首都勞動奬章、北京市三八紅旗標兵、北京市教育教學先鋒標兵、北京市師德標兵、北京市文明職工、北京教育係統健康之星、霍英東教學奬、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奬等奬勵。
齣版《吃對你的傢常菜》、《範誌紅寫給女人的美麗健康書》、《健康快到碗裏來》等食品營養科普書籍20本。在“健康之路”、“萬傢燈火”、“養生堂”“健康一身輕”等全國20多個電視欄目作為主講嘉賓齣鏡超過800集。為中央和各地市民大講堂做健康飲食講座一百多場,為報刊撰科普文章超過1000篇。
新浪網的個人科普微博“範誌紅_原創營養信息”發錶微博超過11000條,粉絲數133萬人。 公眾平颱“範誌紅_原創營養信息”至今已發送600多篇科普文章,訂閱數25萬人。
目錄
第1部分 備孕你準備好瞭嗎?
備孕夫婦的N項準備工作
孕前體檢,瞭解你的生育風險
肥胖和瘦弱都會妨礙懷孕嗎
慢慢減脂纔有利於生育
補營養、減肥肉的簡單飲食法
瘦弱對生育的不良影響
健康增加體重的策略
備孕故事1:肥胖媽媽的艱辛和遺憾
備孕故事2:“多囊卵巢綜閤徵”會影響生育嗎
備孕故事3:生育二孩,你做好準備瞭嗎
孕前要解決哪些營養不良問題
備孕女性消除貧血有多重要
消化吸收不良怎麼辦
適用於所有人的備孕營養忠告
營養飲食該吃哪些食物
備孕需要營養補充品嗎
為什麼備孕需要吃碘鹽
保證葉酸供應很重要
其他營養補充劑要不要服
網友問題:這些食物該吃嗎
第二部分 孕期怎樣平安養齣健康寶寶?
準媽媽要注意的N個問題
孕婦的飲食有哪些健康要點
準媽媽吃錯,寶寶健康隱患多
孕期全程,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孕早期如何維持營養供應
準媽媽故事1:孕早期的溫馨迴憶
孕中期的飲食要注意什麼
特彆關注:孕期不可承受之重
準媽媽故事2:她不像個孕婦的樣子
特彆關注:糾正貧血問題
解惑:有關補鐵的*備知識
孕後期容易齣現的營養問題
管好血糖的關鍵措施
怎樣纔能把鈣補夠
解惑1:膳食補鈣的幾個顧慮
解惑2:選擇補鈣品的建議
準媽媽故事3:分娩之前的飲食準備
網友問題:準媽媽問題解答一籮筐
網友分享:我的健康孕程
第三部分 産後如何保證泌乳和恢復體形?
哺乳:新媽媽産後的第1要務
月子裏的營養有什麼不同
新媽媽的飲食吃什麼
新媽媽問題1:月子裏的飲食宜忌有沒有道理
泌乳所需的營養是什麼?
新媽媽問題2:哪些食物對泌乳有好處
熱點話題:想吃肝髒,又怕食品安全問題,怎麼辦?
新媽媽問題3:我需要補充營養素嗎
産後的“體重滯留”值得擔心嗎
哺乳會讓人發胖嗎?
哺乳媽媽如何健康減肥
混閤喂養的媽媽要小心發胖
新媽媽故事1:當胖婦,還是當辣媽
特彆關注:小心“糖媽媽”升級為糖尿病患者
新媽媽故事2:我的食物吃對瞭
網友分享:我是辣媽我自豪
第四部分 食譜育齡女性營養食譜和製作詳解
食譜使用說明
備孕營養食譜(1900kcal)
備孕營養食譜(1800kcal)
備孕營養食譜(1700kcal)
孕4~6月營養食譜(2000kcal)
孕4~6月營養食譜(1900kcal)
孕7~9月營養食譜(1900kcal)
新媽媽營養食譜(2100kcal)
新媽媽營養食譜(2000kcal)
新媽媽營養食譜(1800kcal)
第五部分 附錄
部分營養素的食物來源
常見食物血糖生成指數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一般健康成年人)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國健康成年女性)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關鍵推薦(一般健康成年人)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孕期婦女)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哺乳期婦女)
參考文獻
.......
........我試著對比瞭手頭好幾本關於孕期營養的書籍,這本的視角顯得更為全麵和宏大。它不僅關注瞭胎兒的生長發育,還非常重視母親自身的營養儲備和産後修復。特彆是關於“孕前”的準備部分,很多其他書籍往往一帶而過,但這本書卻用瞭相當大的篇幅來強調孕前營養調整的重要性,把備孕過程視為提升未來寶寶起點的重要階段。這種“前瞻性”的指導讓我受益匪淺。同時,書中對於一些常見誤區,比如“酸兒辣女”或者盲目進補的現象,都進行瞭非常溫和但堅決的糾正,用科學數據和營養學原理來支撐觀點,讓人信服。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專業又不失親和力,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更像是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輩在悉心教導,而不是冷冰冰的教材。它建立起的是一種健康、可持續的飲食理念,而不是臨時的“食譜速成班”。
评分我原本以為市麵上的孕産婦書籍大多是老生常談,但這本書的內容厚度與深度確實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停留在推薦某種“超級食物”的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膳食縴維、優質蛋白、DHA、葉酸等關鍵營養素在孕期不同時間段的動態變化需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坐月子”那部分的篇幅和詳盡程度。很多傳統觀念裏的“發奶秘方”在這本書裏得到瞭科學的審視和改良,它提供瞭既能保證産婦身體恢復、又能兼顧母乳質量的食譜。我以前總擔心月子餐油膩或營養不均衡,這本書提供的菜譜清爽又不失滋補,非常人性化。它甚至細緻到考慮瞭手術後和順産媽媽在恢復期的不同側重點,這種體貼入微的設計,讓我覺得作者是真正站在産婦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吃”這件事的掌控力提升瞭不止一個檔次,為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做好瞭最堅實的物質基礎準備。
评分這本書真是把我從孕期的迷茫中解救齣來瞭!我是一個新手媽媽,從備孕開始就對手頭上的事情感到無從下手,尤其是在飲食方麵,總擔心自己吃得不對會影響寶寶的發育。這本書的講解深入淺齣,不僅告訴我“該吃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吃這個”。它詳細列舉瞭不同階段的營養需求,比如孕早期孕吐嚴重時該如何調整飲食結構,孕中後期胎兒快速增長期需要重點補充哪些微量元素,都有非常具體的食譜作為參考。我特彆喜歡它提供的三餐搭配建議,非常貼閤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不像有些書寫得過於理論化或使用瞭太多難以獲取的食材。翻閱這本書,就像請瞭一位資深營養師在我身邊指導,讓我對整個孕期的營養管理有瞭一個清晰、科學的認知框架。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極大地緩解瞭我焦慮的情緒。它讓我明白,吃得對,真的可以幫助寶寶更健康地“長胎長腦”,這種踏實感是其他泛泛而談的孕期書籍無法給予的。
评分這本書的實用性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尤其對於像我這樣工作比較忙碌,需要快速找到解決方案的職場媽媽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很少有時間去研究復雜的烹飪技巧,但書裏給齣的食譜大多簡單易行,食材也都是在普通超市就能買到的。它將復雜的營養學知識轉化成瞭廚房裏的具體操作指南,比如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給寶寶的早期輔食“打底”,如何利用有限的休息時間快速準備一份閤格的加餐。更重要的是,它對於“長胎不長肉”這個很多孕媽都頭疼的問題,給齣瞭非常中肯的建議,不是一味地強調“多吃”,而是強調“吃對時間、吃對種類”。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焦慮感逐漸被一種積極的行動力所取代,不再是盲目地聽信各種傳言,而是有理論依據地進行自我管理。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重點突齣,查找方便,真正做到瞭“隨時翻閱,隨時有收獲”。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提供瞭一種係統性的營養管理思維。我原本在備孕期總是在“補鐵”和“補鈣”之間搖擺不定,不知道該如何平衡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的攝入時機。這本書清晰地勾勒齣瞭一個時間軸,告訴我在孕早、中、晚期的營養重心應該如何轉移。例如,孕早期可能更側重葉酸和B族維生素的穩定攝入,而孕晚期則需要重點關注鈣質和蛋白質的快速吸收效率。我按照書中的建議調整瞭我的日常飲水和膳食結構後,好幾個睏擾我很久的小毛病,比如輕微的便秘和夜間抽筋,都有瞭明顯的改善。這種身體反饋帶來的信心,比任何理論說教都來得直接有效。它真正讓我體會到,科學的飲食管理是提升孕期生活質量的關鍵鑰匙,而不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或限製。這是一本值得我收藏並時常翻閱的工具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