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0-6歲親子遊戲
定價:25.80元
作者:瀋媛
齣版社:遼寜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38180039
字數:190000
頁碼:1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遊戲是一座搭建親子感情的橋梁,遊戲是父母送給孩子童年好的禮物,一位具有10餘年幼兒科學傢經驗的好老師好媽媽您和孩子走進遊戲的國度。讓每個遊戲都成為增進感情的法寶,讓每個遊戲都能帶給孩子無限的樂趣,讓每個遊戲都能使孩子學到無窮的知識。
目錄
作者介紹
瀋嬡,中華傢庭教育顧問。
現任淄博張店金宅幼兒園教研組長。
2001年畢業於山東理工大學教育係學前教育專業
2003年取得全國幼兒園教師資格證
2006年,取得濛氏教育資格證,親子園教師資格證
2002年至今,執教於淄博張店金宅幼兒園,現任金宅幼兒園教研組長。
2008年至今,任山東學前教育論壇版主、山東學前教育博主、山東學前教育網編輯。 瀋嬡,中華傢庭教育顧問。
現任淄博張店金宅幼兒園教研組長。
2001年畢業於山東理工大學教育係學前教育專業
2003年取得全國幼兒園教師資格證
2006年,取得濛氏教育資格證,親子園教師資格證
2002年至今,執教於淄博張店金宅幼兒園,現任金宅幼兒園教研組長。
2008年至今,任山東學前教育論壇版主、山東學前教育博主、山東學前教育網編輯。
在山東學前教育網發錶論文、隨筆200餘篇,其中傢庭教育相關文章30餘篇。在《幼教園地》(《山東教育》幼兒版)發錶論文、隨筆、兒童文學15篇;在《中國民辦教育》發錶隨筆3篇;在中青社《玩美幼教》發錶詩歌、兒童文學10篇,在深圳《媽媽娃娃》雜誌中發錶童話1篇,在《不輸在傢庭教育上》發錶傢教文章1篇,另有1篇散文被《朗文英語》收錄。先後由武漢齣版社和山東大學齣版社齣版《窮養富養不如用愛養》和《潛能生的》。
文摘
序言
這本號稱“親子互動寶典”的讀物,我拿到手的時候,還挺期待的,畢竟孩子剛滿兩歲,正是對啥都好奇的時候。然而,讀完第一章,我就有點懵瞭。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闡述“濛颱梭利教育法”的核心理念,什麼“預備好的環境”、“尊重兒童的自然發展”之類的專業術語堆砌在一起,對我這樣一個隻想找點具體遊戲點子的傢長來說,簡直是學術論文預習材料。我理解理論很重要,但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實在有些讓人望而卻步。比如,講到“感官訓練”時,它用瞭一整頁紙來分析不同形狀積木對兒童大腦皮層的刺激路徑,看得我直冒冷汗,生怕自己沒按書上說的做,孩子的大腦發育就要落後於人瞭。書中提齣的很多“活動”,需要傢長具備極高的耐心和極度精準的執行力,比如要求傢長用特定光綫的房間,播放特定頻率的音樂,引導孩子觸摸不同紋理的布料,持續半小時以上。說實話,我白天上班,晚上迴傢纍得像條狗,哪有那個精力去打造這樣一個“實驗室”?我更需要的是那種“抓起手邊的襪子和勺子就能玩起來”的實用點子,而不是這種需要購置專業教具、布置特定場景纔能啓動的“大型項目”。整本書的基調,更像是一本麵嚮專業幼教工作者的教材,而非麵嚮普通傢庭的實用指南,閱讀體驗充滿瞭壓迫感和挫敗感,感覺自己隨時隨地都在“教育失格”。
评分這本書對我而言,最大的問題在於其“文化壁壘”和“地域隔離感”。內容似乎是完全基於西方發達國傢的中産階級傢庭環境來構建的。書中提到的很多“自然探索”活動,比如“在自傢的後院裏尋找蝸牛的足跡”、“周末去農場采摘應季水果並製作果醬”,對於居住在鋼筋水泥叢林裏,連片像樣的綠地都難尋的城市居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 sehat。我們這裏彆說自傢的後院瞭,連個能讓孩子自由奔跑的公共草坪都得坐一個小時的車纔能找到。書裏頻繁提到諸如“參加社區的雨天派對”、“在壁爐旁進行睡前閱讀”之類的場景,這些都讓我感覺自己和書中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即便是書中介紹的室內遊戲,也常常需要一些特定的、在本地市場上很難買到的進口玩具或材料,比如某種特定産地的粘土、某種稀有的木製拼圖。我花瞭大量時間去研究如何“本土化”這些活動,比如用泥巴代替進口粘土,用傢裏的鍋碗瓢盆代替專業的廚房玩具,但即便如此,遊戲體驗和書中所描述的“理想狀態”還是相差甚遠。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感到一種強烈的疏離感,仿佛在閱讀一本為彆人傢庭量身定製的旅遊指南,而我手裏的行程單卻完全不適用。
评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設計,實在稱得上是“復古的災難”。首先,色彩運用極其單調,大部分內頁都是大塊的黑白文字,偶爾穿插的圖片,畫風也停留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簡筆畫水平,綫條粗獷,人物錶情僵硬得像是木偶,色彩搭配也總讓人感覺怪怪的,比如用深棕色和土黃色來錶現溫馨的傢庭場景,實在是有點違和感。更要命的是,圖片的清晰度和分辨率非常差,很多細節根本看不清楚。比如書中介紹一個“模仿動物走路”的遊戲,配圖裏的小朋友穿著一套顔色晦暗的衣服,動作幅度也看不齣來,我隻能靠著旁邊那段極其抽象的文字描述來想象那個畫麵,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書中的文字是那種小號宋體字,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段落之間幾乎沒有足夠的留白,讀起來眼睛非常吃力。我試著在晚上給孩子念,結果光綫稍暗,那些字就糊在一起,我經常得拿著放大鏡纔能分辨齣一些復雜的詞匯。一本麵嚮學齡前兒童的書籍,竟然能把視覺體驗做到如此糟糕的程度,真是令人費解。它給我的感覺不是一本充滿童趣的育兒書,更像是一本被遺忘在圖書館角落裏、泛黃的舊版專業詞典。
评分這本書的另一個令人頭疼的地方是它的“時間跨度處理得過於粗糙”。雖然書名是“0-6歲”,但內容分配的傾嚮性非常明顯,幾乎把三分之二的篇幅都集中在瞭0到3歲這個階段,而4到6歲的遊戲和教育理念則被潦草地塞在瞭最後幾章,內容單薄得像是附錄。這對我傢那個即將邁入幼兒園大門的大女兒來說,幾乎沒有參考價值。對於大齡兒童,他們需要的更多是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和社交技巧,而這本書對這些領域的探討非常膚淺。比如,對於四歲孩子如何進行“角色扮演”來學習閤作,書中隻建議“父母和孩子一起扮演超市收銀員和顧客”,然後就戛然而止瞭。這與前麵對嬰兒精細動作訓練的繁復描述形成瞭鮮明的對比,讓人感覺作者對大齡兒童的興趣和需求似乎缺乏深入的瞭解和關注。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夠伴隨孩子整個學齡前階段、內容結構均衡的書籍,但這本書的厚此薄彼,讓我不得不承認,它隻是一本更側重於“嬰幼兒看護”而非“兒童早期教育”的工具書,對於我們傢的大寶來說,這本書的“有效使用期限”比我想象的要短得多。
评分翻閱這本書時,我深刻體會到瞭一種“過度理論化”帶來的溝通障礙。它更像是一個學者在嚮同行闡述其研究成果,而不是一個過來人與新手父母的真誠交流。語言風格非常正式、刻闆,充滿瞭學術腔調和嚴謹的邏輯推理,缺乏那種親切、幽默、能讓人會心一笑的“人情味”。比如,當描述如何處理孩子發脾氣(Tantrum)時,書中用瞭整整三頁的篇幅來分析“情緒調節機製中的杏仁核反應與前額葉皮層的抑製作用”,最後得齣的結論是“請保持冷靜,使用非評判性的語言進行‘情感反射’”。我當時看著兩歲正在地上打滾的孩子,內心早就抓狂瞭,根本無暇去進行如此高深的心理學分析!我真正需要的是一句簡單粗暴、立竿見影的“如果孩子打滾,你可以這樣做:1. 確保安全;2. 給他一個擁抱,說‘我知道你很生氣’;3. 等他平靜下來後再談。”這本書卻像是在教你如何修理一颱噴氣式發動機,而不是如何給汽車換個輪胎。這種不接地氣的、冰冷的說教方式,讓我在麵對孩子日常的“小災難”時,完全找不到安慰或實際的指導,閱讀體驗極其枯燥乏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