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我傢寶貝不偏食》
定價:35.00元
作者:李淑媛
齣版社:科技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023702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4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你還在為寶寶偏食而煩憂嗎?
趕快收起不悅吧,帶著寶寶跟隨洛洛和奇奇的腳步,一起進入食物王國,那些可愛而有趣的食物精靈們將會成為寶寶的好朋友,幫助寶寶從根本上擺脫掉偏食的習慣。
神奇的食物世界等你的寶寶來探秘哦……
這是一本可以走進寶寶心靈的神奇食物書,是好媽媽們的聰明選擇。
內容提要
傢長每天抽齣幾分鍾時間,帶領寶寶在這個魔幻世界裏“逛逛”,不僅可以增進與寶寶的感情,還可以從中學習到食物的營養價值和對身體的重要影響。
我們相信,您每天幾分鍾愛的付齣,將奠定寶寶一生健康的基礎。
目錄
前言
不偏食,其實很容易/3
蔬菜篇
可愛的西紅柿/8
神奇的白菜王國/14
風婆婆的菠菜節/20
被冷落的苦瓜/24
黃瓜王子的心事/30
會飛的鬍蘿蔔/36
樂樂的南瓜車/42
奇奇佩服的洋蔥頭/48
水果篇
白雪公主的“毒”蘋果/54
大棗方隊/6
柑橘的傢族聚會/66
名叫開心的獼猴桃/72
天然礦泉水/78
西瓜感應器/84
五榖篇
大豆遊樂園/90
稻米四姐妹/96
免費的烤紅薯/102
精粉麵包和全麥麵包/108
偷榖子的賊/112
玉米鎮/118
肉類篇
三文魚的洄遊隊伍/126
樂樂的救命恩人——刀魚和鱸魚/132
樂樂的新朋友/138
走齣畫的雞和鴨/144
肉類辨彆器/150
三餐篇
可怕的零食/158
幫牛村趕走黃鼠狼/162
樂樂的早餐管傢/168
精美的哇哇掛鏈/172
肥胖的模擬人生/176
作者介紹
李淑媛教授
解放軍總裝備部306醫院主任醫師
國傢食物與營養谘詢委員會委員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主任委員
中國營養學會科普委員會副主任
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副秘書長
北京大學醫學部護理本科《臨床營養學》的作者之一,華西醫科大學《臨床營養學》的主編和作者,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營養食品與健康專業《疾病營養防治學》(專科)的主編和作者,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營養、食品與健康專業《臨床營養學》(本科)的主編和作者。
長期從事消化內科和臨床營養專業研究,擔任中國營養學會營養專業人員繼續教育授課20餘年,每年進行百姓“營養與優生”為主題講座數十場,並多次在央視等媒體進行大眾營養科普宣傳和教育。
多項研究成果,獲得省、部、軍級科技大奬。
關於本書
小女孩洛洛收到一份風婆婆的生日禮物——一隻會說話、擁有魔法的小白狗奇奇。在奇奇的帶領下,洛洛結識瞭很多食物朋友,有白菜公主、黃瓜王子、獼猴桃開心等等,還知道瞭很多食物的傳說,如鬍瓜改名記、南瓜燈、鯉魚躍龍門等。洛洛不知不覺中喜歡上瞭這些食物。同時,小狗奇奇還經常打開自己的百寶箱,告訴人們每一種食物的營養價值,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解放軍總裝備部306醫院主任醫師李淑媛教授針對孩子偏食挑食現象,打破以往營養書的體例,編寫這本神奇的營養書,裏麵包括50餘道製作簡單營養豐富的菜肴,30種食物幻化成的30篇魔幻故事。
每天10分鍾,您就可以輕鬆擺脫寶寶偏食的煩惱!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像一股清流,與其他那些充斥著科學術語和“必須如此”論調的育兒書籍完全不同。它讀起來更像是一部關於親子關係哲學的散文集,隻不過它的核心議題恰好落在瞭“吃”這個行為上。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感官探索”那一章時使用的擬人化手法,將食物描繪成一個個擁有不同“個性和故事”的角色。比如,鬍蘿蔔是“勇敢的探險傢”,因為它需要被挖齣來並經曆很多加工;而豌豆則是“害羞的守衛”,因為它們藏在豆莢裏。這種敘事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作為傢長的想象力,也讓我開始用一種更富有趣味性的方式和我的孩子交流餐桌上的內容。我們傢現在不再是“你必須吃這個”,而是“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來自田野的‘探險傢’,看看它有什麼秘密”。這種情感上的連接,遠比任何營養學數據都來得有力。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沒有販賣焦慮,它承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味道建築師”,我們的任務是提供材料和工具,而不是設計藍圖。閱讀完畢後,我感到的是一種釋然和被賦權的感覺,我不再害怕下一次的用餐時間,而是期待著我們共同的餐桌實驗。
评分我必須承認,我購買這本書時是抱著一種“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的。我的孩子對奶製品的抗拒已經達到瞭聞到酸奶味就皺眉的程度,導緻鈣攝入量嚴重不足,兒科醫生也給齣瞭“營養不均衡”的警告。市麵上大部分書籍要麼是“素食主義者友好”,要麼是針對性太強。這本書的優勢在於它的“全麵性”和“循序漸進”的邏輯設計。它有一個專門的“隱形營養補充”章節,但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怎麼把鈣片磨碎混進去,而是從更宏觀的角度指導你如何構建一個“營養網”。比如,它建議在孩子喜歡吃的某類水果中,加入含有類似營養素但口感不同的替代品,讓味蕾在不察覺中接受新的刺激。書中還提齣瞭一個很有趣的“食物光譜”概念,將所有食物按其營養密度和口感劃分,引導傢長在膳食搭配中實現“互補”,而不是總想著在單一食物上做文章。比如,如果孩子今天拒絕瞭所有深綠色蔬菜,那麼明天就要確保在主食或蛋白質來源上補足相應的微量元素。這種“動態平衡”的理念,比我過去那種“一餐定乾坤”的焦慮心態要健康得多。這本書讓我從一個“營養配給員”的角色,轉變為瞭一個“膳食規劃師”。
评分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沉浸在這本育兒讀物裏,說實話,它給我的衝擊遠超齣瞭我對“如何喂孩子吃飯”的想象。我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本食譜集閤,無非是教我把鬍蘿蔔做成小兔子形狀,或者把菠菜做成超人能量飲料之類的小伎倆。然而,這本書的格局顯然要大得多。它探討的是一種“飲食文化”的建立,不僅僅是解決眼前的偏食問題,更是著眼於孩子未來幾十年與食物的關係。作者非常強調“尊重”二字。我過去常常因為孩子不吃我精心準備的晚餐而感到憤怒和挫敗,這種情緒反過來又給孩子帶來瞭壓力,形成瞭一個惡性循環。這本書裏有一個章節專門分析瞭父母的“進食焦慮”是如何傳染給孩子的。它建議我們,在餐桌上,父母應該專注於享受自己的食物,將“吃什麼”的選擇權適度下放給孩子,我們隻負責提供多樣化的選項。這種“放手”的哲學對我來說是個挑戰,因為我總害怕不控製就會失控。書中通過幾個生動的案例說明,當孩子感到被尊重時,他們反而更有意願去嘗試那些他們原本排斥的東西。我決定從下周開始,取消“不吃完不許下桌”的規定,改為“嘗一口”挑戰,如果挑戰失敗,也不做任何評論,隻是平靜地收走盤子。這種全新的互動模式,光是想象就讓我感到輕鬆瞭許多,這不再是戰鬥,而是一場邀請。
评分作為一個對廚房工具充滿熱情的“半吊子”美食愛好者,我最欣賞這本書裏關於“工具輔助”和“環境營造”的章節。我一直相信,好的工具能激發好的創造力,這本書也印證瞭我的想法。它裏麵沒有推薦昂貴的、華而不實的餐具,反而推薦瞭一些非常實用的小物件,比如那種底部有吸盤、能固定在桌上的小碗,有效解決瞭我傢那位“大力士”動輒把碗掀翻的習慣。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烹飪參與感”的闡述。書裏詳細描述瞭如何安全地讓三歲以上的孩子參與到食物準備過程中,比如讓他們洗菜、撕生菜葉,甚至攪拌麵糊。我之前總覺得孩子太小,怕他們弄得一團糟或者發生意外,所以一直把廚房“禁區化”。這本書說服瞭我,那些所謂的“一團糟”其實是“學習的痕跡”。通過讓他們自己動手采摘或準備食材,孩子對食物的“所有權”和“好奇心”會大大增加,從而降低瞭對最終成品的排斥度。書中配的圖片也很有啓發性,它們展示的不是完美的擺盤,而是充滿生活氣息的廚房“戰場”,這讓我感覺非常真實和接地氣。我已經下單瞭一套兒童安全刀具,準備周末和孩子一起製作我們自己的“創意蔬菜沙拉”,期待他們能“自産自銷”地把沙拉吃光光。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們傢那位“零食小王子”量身定做的救星!我得承認,在看到這本書之前,我幾乎要對廚房和餐桌上的戰爭投降瞭。我的孩子,一個看似人見人愛的小傢夥,對綠色蔬菜的抵觸程度堪比對吸血鬼的大蒜。我們嘗試瞭各種“軟磨硬泡”、“威逼利誘”,甚至偷偷藏在肉丸裏,結果都被他那雙能識彆“敵軍”的火眼金睛精準定位並剔除。這本書的介紹裏,我看到瞭很多我從未想過的角度,它不像那些老生常談的“多鼓勵”、“多示範”,而是深入到瞭孩子心理層麵,探討瞭“食物恐懼”的根源。比如,它提到瞭一種“顔色分類遊戲”的方法,讓孩子把所有食物按照顔色分組,從孩子最不排斥的顔色開始挑戰,逐步引入“危險”的綠色。這種遊戲化的引導方式,比起我以往的“命令式”喂食,顯然要溫和且有效得多。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質地敏感”的分析,我傢孩子就是對西蘭花那種“毛茸茸”的口感深惡痛絕。書裏提供瞭一個將蔬菜打成極其細膩的泥狀,再混閤到孩子最愛吃的芝士醬裏的秘訣,關鍵在於“欺騙性”的視覺和口感一緻性。讀完這部分的建議,我仿佛看到瞭勝利的曙光,期待周末就付諸實踐,哪怕隻是成功多吃一小口羽衣甘藍,那也是曆史性的突破啊!這本書的敘述方式也很有親和力,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專傢腔調,更像是鄰居傢經驗豐富的媽媽在分享她的獨傢秘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