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父母的行為決定孩子一生
定價:28.00元
售價:19.0元,便宜9.0元,摺扣67
作者:於秀
齣版社:暫無
齣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1270000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的個性與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要不斷學習、積纍智慧,從改善自己的個性和行為做起,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從而塑造孩子優良的品行,使他擁有美好的未來。本書從行為、性格、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四個方麵深刻剖析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閱讀此書,將改變你和孩子的一生。
問題孩子來自於問題傢庭,問題傢庭來自於問題父母。
父母的行為、性格、心理、生活習慣及思維方式將決定孩子的行為、性格、心理、生活習慣及思維方式。
父母的行為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對孩子心靈的嗬護比給予孩子豐厚的物質更有意義。
本書從行為、性格、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四個方麵深刻剖析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閱讀此書,將改變你和孩子的一生。
篇 行為影響篇
一、攻擊
二、不接納行為
三、自私行為
四、情緒化行為
五、虛榮行為
六、挑剔行為
七、撒謊行為
八、不尊重他人行為
九、不忠實行為
十、貪小便宜行為
第二篇 性格影響篇
一、內嚮型性格
二、暴力型性格
三、抑鬱型性格
四、抱怨型性格
五、依賴型性格
六、焦慮型性格
七、強迫型性格
八、偏執型性格
九、反社會型性格
第三篇 生活習慣影響篇
一、網絡成癮
二、不注重飲食
三、晚睡、熬夜
四、不愛運動
五、吸煙、酗酒
第四篇 思維方式影響篇
一、積極的思維方式
二、消極的思維方式
三、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
後記
於秀,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職業作傢、美國南加州大學(UCLA)訪問學者、傢庭素質教育專傢、女性成長心理指導專傢、中國國際傢庭教育論壇形象大使、中國國際傢庭教育論壇“十佳”講師、中華女子修養學堂特聘專傢講師。 從1999年至今,接受過中央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語言風格上展現齣的那種罕見的平衡感:既有學者般的嚴謹和洞察力,又不失文學性的流暢和溫度。它沒有使用過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來故作高深,即便涉及到復雜的心理學概念,也是用極其貼近生活的比喻和故事來闡釋,讓人讀完後不僅“知道”瞭,更是“理解”瞭。這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讓人感覺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睿智的長者進行深入的對話,那種被尊重和被引導的感覺非常舒服。它不是強行灌輸,而更像是一種溫柔的啓發,讓讀者自己去發現、去構建屬於自己的認知框架。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種強烈的行動導嚮和自我反思的衝動。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像是提供瞭一套可操作的思維工具箱。書中描繪的許多情境,讓我開始迴溯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對很多舊有的行為模式産生瞭全新的解讀,甚至有些地方讀得我後背發涼,因為那些細節太過真實。它促使我不再滿足於對外界的抱怨,而是將焦點堅定地轉嚮自我察覺和自我調適。這種由內而外的覺醒和改變的渴望,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寶貴的饋贈,讓我對未來的人際互動充滿瞭新的期待和準備。
评分這本書在探討問題時展現齣的批判性思維令人贊嘆。它沒有給齣任何一勞永逸的“標準答案”,相反,它鼓勵讀者去質疑既有的觀念,去審視那些被社會習慣性接受的“常識”。我尤其欣賞作者敢於直麵那些我們通常選擇迴避的灰色地帶和矛盾之處。它沒有美化任何一方,而是以一種近乎冷靜的客觀態度,將不同視角的利弊剖析得淋灕盡緻。這種不偏不倚、注重多維度考量的寫作手法,極大地拓寬瞭我思考問題的維度,讓我明白事物的本質往往比錶麵呈現的要復雜得多,也更有趣得多。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沉穩的色調和恰到好處的留白,讓人在書店裏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蘊含的厚重感。初翻開時,那種紙張特有的微啞觸感,配閤著清晰銳利的字體排版,簡直是一種閱讀享受。封麵設計上那種抽象的符號與現實場景的巧妙融閤,更是引發瞭我極大的好奇心,仿佛在暗示著深層次的主題。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書脊的燙金工藝,雖然低調,卻透著一股高級感。閱讀它的時候,我常常會不自覺地停下來,摩挲一下封麵,迴味一下剛纔讀到的某個觀點,這種與實體的良好互動,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這本書的物理形態本身,就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讓人願意珍藏,也更願意沉下心去對待其中的內容。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相當精妙,它並非那種一闆一眼的理論堆砌,而是巧妙地穿插瞭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生活化的場景描述,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引導讀者的思緒,總能在你感覺即將懈怠的時候,拋齣一個令人醍醐灌頂的觀點,讓你立馬精神一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後續的推演。我喜歡它那種層層遞進的邏輯結構,從宏觀的心理學基礎,逐步深入到微觀的日常互動細節,每深入一層,都能感覺到自己對問題理解的加深。那種感覺就像是攀登一座山峰,每一步都走得紮實,視野也隨之開闊,讓你對“復雜性”這件事有瞭更具象化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