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講座文字,以黑格爾的邏輯學為索引,闡明瞭《精神現象學》各個章節中的邏輯關係及其整體發展,使《精神現象學》成為把握近代哲學曆史進程的“拓撲學”,同時也說明瞭後黑格爾時代的思想主題乃至現代意識形態的曆史淵源。
2013年12月4日,德國當代偉大的思想傢賀伯特·博德教授(Prof.Heribert Boeder)於奧斯納布呂剋(Osnabrueck)去世,享年85歲。博德教授1928年生於德國阿德瑙(Adenau),1954年在弗萊堡大學以關於柏拉圖早期對話的論文獲博士學位,海德格爾是其主要老師。1958年赴劍橋考察,為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成員。1959年11月迴到弗萊堡,1960年1月完成教授資格論文《根據和當下作為早期希臘哲學的追問目標》,隨即於弗萊堡大學任教。1972年任德國布倫瑞剋大學教席教授(Ordinarius)。1988年任德國奧斯納布呂剋大學教席教授,1996年底退職,退職演講為“理性關係建築學地恩”。
博德尔的思想终于有一本相对完整的中译本来加以介绍了,虽然其主要著作仍然还有待于译介和引进,希望他的五本主要著作的中译本可以早点问世。
评分##黑格尔是个荡妇,满足了很多单刀突进的德意志男孩的少年性欲,从他之后,太多的德意志风格在尝试独自缝好,爱欲,正义,科学的彻底分裂,和罗马的分裂,希腊和太阳的分裂,一神教的人和大地的分裂,甚至愿意的切伤自己
评分##其实这些看看觉得有意思就好,不必太过深究
评分##有一种莫测高深的清晰。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