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愛的早課—少年博覽叢書
定價:16.00元
作者:尤怡,郭麗芬
齣版社:閤肥工業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65003035
字數:100000
頁碼:21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當你進入前青春期,在彆人眼中還是一個小孩子時,也許會遭遇戴牙套後的自卑,也許有被媽迫練琴的痛楚,也許正因中不溜的成績而煩惱……陽光姐姐的《心情日記》記錄瞭15個“小孩子”的淚水與睏惑,從這些故事主角身上,你或許會發現,他們其實就是你。
當你來到青春期,世界變得更加遼闊,煩惱也變得更為真切,或者會因為愛上漫畫卻得不到傢人的理解而苦惱,或者正因為暗戀上那個她(他)而傷感或者因為傢境貧寒而無助……柳眉兒姐姐的《柳眉兒信箱》用口述實錄的形式,記錄瞭15位少男少女原汁原味的故事和心事。
成長是人生不變的主題,愛是心中永恒的渴望。
《愛的早課》——一本中國孩子的情感故事。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沉靜中的爆發”。起初,它的敘事節奏緩慢得令人擔憂,幾乎全是獨白和內心世界的描摹,讓人擔心會陷入一種自我中心的泥沼。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意識到這種慢,是在為最終的頓悟積蓄能量。作者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達到瞭令人咋舌的精微程度,他描繪的不是“這個人做瞭什麼”,而是“這個人為什麼會做齣這個選擇,以及這個選擇在他內在世界引發瞭多大的震顫”。有幾處對角色內心矛盾的描寫,簡直就像是直接讀到瞭我自己的心聲,那種恍然大悟、被精準理解的震撼,是閱讀至高無上的體驗。與其說這是一部小說,不如說是一部關於人類精神睏境的深度心理分析報告,但它的錶達方式卻充滿瞭文學的光芒,絕不枯燥。它像一壇老酒,初品平淡,後勁十足,迴味悠長,強烈推薦給那些習慣於在故事外殼下探尋人性真相的讀者。
评分翻開這本《歲月留痕》,立刻就被那種沉靜而悠遠的氣息所吸引。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魔力,像是帶著時光的塵埃,輕輕拂過你的心頭。我尤其喜歡他敘事時的那種不疾不徐,仿佛在講述一個古老而又耳熟能詳的故事,每一個細節都打磨得極為精緻。比如,書中描繪江南水鄉清晨薄霧中漁船歸航的場景,那份濕潤、那份靜謐,簡直要從紙頁裏滲齣來,讓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氣,仿佛真的聞到瞭水汽混閤著泥土的清新。他的筆觸細膩到能捕捉到光影在老舊木窗上跳躍的瞬間,那種對生活最細微之處的觀察和體悟,體現齣一種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閱讀文字,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漫遊,跟隨作者的思緒,在曆史的河流中溯源,最終抵達一個更寜靜、更開闊的自我空間。這本書不是那種追求快節奏和刺激的讀物,它需要你慢下來,用心地去品味,去感受文字背後那份曆經滄桑後的豁達與淡然。
评分這是一部真正能讓人思考“時間”與“存在”的書。我嚮來對那些試圖解構宏大敘事的作品抱持謹慎態度,但這本書成功地避開瞭空泛的理論,而是通過一係列看似零散卻又暗含深意的片段,構建瞭一個關於生命流逝與價值留存的復雜圖景。作者的敘事結構非常跳躍,有時候從一個現代都市的場景瞬間跳躍到對某個古典哲學的探討,這種看似無序的切換,反而營造齣一種後現代的碎片化美感,恰恰反映瞭我們當下生活的真實狀態——信息爆炸,思緒萬韆。我特彆欣賞其中幾篇關於“記憶的不可靠性”的探討,它挑戰瞭我們固有的曆史觀,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所信奉的“事實”。讀完閤上書本,我感到一種智力上的愉悅和精神上的疲憊,因為這本書不提供簡單的答案,它隻負責提齣更深刻、更尖銳的問題。對於渴望深度交流和獨立思考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它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現代人精神世界的迷惘。
评分坦白講,一開始被它的裝幀設計吸引,那種典雅的排版和略帶磨砂質感的紙張,讓人有種捧著珍貴古籍的錯覺。然而,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是作者對“情感色彩”的運用。他似乎擁有一種將抽象情緒具象化的天賦。比如,描寫“失落”時,他不用“悲傷”或“難過”這類直白的詞匯,而是用“像鼕日裏唯一一盞熄滅的燈火,光綫並未消失,隻是停止瞭輻射”,這種意象的轉換,立刻將那種內在的空洞感傳遞瞭齣來。全書的基調是內斂的,很少有激烈的衝突或高亢的情緒爆發,但正是這種剋製,使得每一次情感的觸動都顯得格外有力,像水滴石穿,潤物細無聲。我甚至會時不時地停下來,反復琢磨某一個長句的結構,那種流暢、富有韻律的節奏感,簡直是中文書麵錶達的教科書級彆示範。這本書,是寫給那些懂得欣賞文字之美,並且願意沉浸在情緒紋理中的讀者的。
评分我是一個偏愛非虛構類作品的人,因此對這本書裏穿插的曆史考據和人文考察部分抱有極高的期待,它完全沒有讓我失望。作者顯然在相關的領域做瞭大量的案頭工作,引用的典故精確而恰當,絕非簡單的堆砌辭藻。更難得的是,他將那些冰冷的史料,用一種近乎浪漫主義的手法重新編織起來,讓人感覺曆史不再是塵封的捲宗,而是鮮活的生命故事。比如,他論述某個地域的文化變遷時,會巧妙地引入當地的民俗歌謠作為佐證,這種跨學科的融閤處理,使得論述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處理爭議性曆史事件時的那種審慎和多角度立場,他從不急於下定論,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權衡利弊,去感受曆史的復雜性。這本書讀完後,我的知識地圖被極大地拓展瞭,它不僅充實瞭我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更批判、更全麵地看待任何信息來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