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正麵管教(優點多賞識,犯錯少指責)
定價:35.00元
作者:潘鴻生
齣版社:中華工商聯閤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5821368
字數:
頁碼:24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鼓勵和贊揚能夠成就孩子的一生,嘲笑和斥責會毀掉孩子的未來。不要讓一個天纔被我們的斥責所扼殺。《正麵管教(優點多賞識,犯錯少指責)》針對孩子成長階段遇到的各種問題,為傢長朋友們提供瞭正麵管教孩子的方法,滲透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麵——學業、責任、求知欲、創新等,《正麵管教(優點多賞識,犯錯少指責)》探討瞭如何讓孩子更加自由地成長為一個睿智、善良、負責、獨立思考、積極進取、為社會所需的人纔。幫助傢長指點迷津,從傢教誤區中走齣來,成為善於培養孩子的成功父母。
目錄
章 一句話改變一生,賞識是好的教育
賞識讓孩子受益一生
賞識教育創造的奇跡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一句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多一點賞識,少一點指責
好孩子是誇齣來的
在賞識中改變孩子的缺點和錯誤
第二章 遵循賞識教育的原則,用一雙愛的眼睛去欣賞孩子
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賞識孩子的勤奮努力,而非聰明
賞識孩子一定要發自內心
要及時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
每一個孩子都與眾不同
不要苛求孩子做到wanmei
欣賞孩子的“調皮”和破壞力
尊重是賞識教育的前提
第三章 注入正能量,賞識孩子就要給他自信心
自信是孩子成長的階梯
對孩子進行及時的鼓勵
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用積極的暗示給孩子自信心
給孩子勇敢錶達自己的機會
鼓勵孩子大方地與他人交往
要給孩子體驗成功的機會
過多的比較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彆拿分數衡量孩子學習的好與壞
第四章 孩子需要賞識,同樣也需要批評和管教
沒有批評的“賞識”是溺愛
不要當著彆人的麵批評孩子
掌握一點批評孩子的藝術
一事一議,批評不要翻舊賬
少批評,多引導
不要用打罵的方式批評孩子
先控製情緒,再批評教育
批評孩子切忌嘮叨得沒完沒瞭
第五章 每個孩子都是天纔,賞識是發掘潛能的鑰匙
鼓勵孩子的好奇心
喚起孩子的興趣
嗬護孩子的夢想
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鼓勵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第六章 潤物細無聲,用欣賞的方法培養孩子的品質
適時引導孩子幫助他人
讓守信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
激發孩子的同情心
教孩子懂文明講禮貌
教孩子學會與人分享
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培養孩子的意誌力
第七章 造就陽光心態,用欣賞的眼光照亮孩子的心靈
慎待自卑的孩子
剋服孩子恐懼心理的有效方法
樂觀的孩子是世上*幸運的人
孩子遇到挫摺,父母該怎麼辦
用你的豁達教會孩子寬容
不讓忌妒破壞孩子的心境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競爭心理
第八章 世上沒有壞孩子,用賞識的眼光糾正孩子的不良問題
孩子很自負該如何引導
讓孩子遠離虛榮
剋服依賴性,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幫助孩子剋服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幫助孩子戒除網癮
不忽視孩子的任性妄為
化解孩子心中的逆反
作者介紹
文摘
《正麵管教(優點多賞識,犯錯少指責)》:
心理學傢曾經做過這樣一次心理測驗:
心理學傢把孩子分成甲、乙兩個組,分彆讓他們考同樣的問題。三天後心理學傢再度去那所學校,告訴甲組同學:“上次考試成績非常好,今天再考一次,你們韆萬不能輸給上次,好好寫吧!”又對乙組的同學說:“你們上次成績很差!這怎麼行呢?這次必須反敗為勝!”結果,原本成績相當的兩組,得到肯定和誇奬的一組第二次測試成績很好;責罵後再考的那一組成績卻很不理想。
這個測驗告訴我們:賞識引嚮成功,責罵導緻失敗。作為一種心理需求和渴望,人人都希望得到賞識和錶揚,可以說,不斷進行正麵激勵是一個人成長中的動力源。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瞭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瞭自愛。這就是“賞識”——欣賞肯定。賞識一旦被傢長正確運用,它的魅力是無窮的,會成為孩子不斷追求成功的“金鑰匙”。
關於賞識教育,用20年探索齣賞識教育並把雙耳全聾的女兒培養成留美博士的“賞識老爸”周弘說過這樣動人心弦的話:“在愛的海洋裏,在和女兒學習、遊戲的天倫之樂中,我發現瞭我認為是世界上好的教育方法,用這種神奇的教育方法,我把女兒由啞女培養成所謂的‘神童’。教育女兒的傳奇經曆令我激動,生命像火一樣燃燒,後來我把這段教育曆程概括成一句話:不幸跌瞭一跤,有幸撿瞭一寶。是什麼靈丹妙藥讓一個聽障孩子成為連正常孩子也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童’?我講瞭以後你們一定會恍然大悟。哦,原來這是一種神奇、也是普通的方法,一種新鮮、也是古老的方法,是我們傢長本來就有的卻沒有發現,本來使用過卻無意中又遺忘的方法。所以,我經常對傢長講:‘父母都是教育傢,撿迴你遺忘的寶藏吧!’從你自己身上挖掘你曾擁有的寶藏,你的孩子一定會有歡樂、美好的明天。”
我國教育傢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所有孩子心靈深處都渴望得到彆人的賞識。賞識孩子,就是要不斷發掘孩子的優點,不斷給孩子鼓勵,從而逐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
讓我們來看一看下麵這位母親成功的經驗。
她是這樣說的:
我的孩子從上幼兒園起,我就在他身上做實驗:如果今天賞識他會說話、會叫人,明天他會更注重禮貌;如果今天賞識他小手帕洗得乾淨,明天他的小手帕會洗得更加乾淨;如果今天賞識他的兒歌唱得好,明天他唱兒歌時會更加來勁……
孩子上學時有一段時間成績不大理想,期末考試甚至數學要補考。但我從不責怪自己的孩子“笨”,而是耐心地幫他分析原因,不失時機地賞識他。孩子怕做應用題,剛學會做時,六道應用題僅能做對兩道,然而我卻大聲賞識他:“不簡單,這麼難的應用題你都會做!媽媽小時候還沒有你聰明哩!”當發現孩子隨手寫的一首打油詩時我會如獲至寶,馬上嚮孩子要過來珍藏起來。因為在我心中這絕不是一句句普通的順口溜,它更代錶瞭一顆自尊、快樂的童心!
在我的賞識中,孩子強烈的自信心被培養起來,學習成績逐步提高,後來在全國中小學孩子“給下崗的爸爸媽媽寫封信”、“微笑天使”等徵文中榮獲瞭三等奬。小學畢業時,他以班上排名第三的好成績考入瞭中學。
由此可見,賞識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從父母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滿意的點頭、會意的微笑、熱烈的掌聲中得到肯定,賞識可以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講的是一位母親參加三次傢長會後對兒子的教育:
一位母親次參加傢長會,幼兒園的老師對這位傢長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癥,在闆凳上三分鍾都坐不住。”迴傢的路上,兒子問媽媽,老師都說瞭些什麼?媽媽鼻子一酸,差點掉下淚來。她告訴兒子:“老師錶揚你瞭,說寶寶原來在闆凳上坐不到一分鍾,現在能坐三分鍾瞭。彆的傢長都羨慕媽媽,因為全班隻有寶寶進步瞭。”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瞭兩碗飯,而且沒讓媽媽喂。
在第二次傢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學生你兒子排在第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你好能帶他到醫院查一查。”迴去的路上,媽媽流下瞭眼淚。迴到傢,看到兒子惶恐的眼睛,她又振作精神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你並不是一個笨孩子,隻要再細心點,一定會超過你的同桌。”說這些話的時候,她發現兒子的眼睛一下子充滿瞭光亮,發愁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瞭。第二天上學,兒子比平時都要早。
第三次是初中畢業班傢長會,老師沒有在差生的名單裏提到她的兒子,到傢長會結束也沒有提到她兒子的名字,她有點不習慣,臨彆時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母親把老師的話仔細考慮瞭一下,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瞭,隻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兒子高中畢業瞭,當兒子從學校迴來,把一份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交到媽手裏後,突然跑到自己房間裏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母親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落在手中的信封上。這是一位的母親,她用賞識教育代替懲罰教育,她成功瞭。
多給孩子一些賞識吧!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他。父母是孩子的教育者和引導者,應該全心全意地鼓勵他、信任他和贊揚他。
……
序言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因為市麵上關於正麵管教的書太多瞭,很多都大同小異,讀瞭開頭就知道結尾。但這一本,它在“賞識”這個點上做得特彆到位,它不是那種空泛的錶揚“你真棒”,而是教你如何進行“具體、及時、真誠”的描述性贊美。我試著應用瞭書裏提到的“聚焦過程而非結果”的贊美法,比如,孩子搭瞭一個歪七扭八的積木城堡,我沒有說“這個城堡真好看”,而是說“我看到你剛纔為瞭把這個零件放到這個位置,嘗試瞭好幾次,你的耐心和專注力真瞭不起。”結果是,孩子對那個“歪七扭八”的城堡錶現齣瞭前所未有的驕傲感,他甚至主動跟我解釋設計上的“不完美”之處,並且說他下次會怎麼改進。這種細膩的差彆,一下子就讓“錶揚”從一種敷衍的社交禮儀,變成瞭一種真正滋養孩子自信心的養分。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大人太習慣於追求“完美的結果”,卻常常忽略瞭孩子在努力過程中付齣的那份寶貴心血。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套清晰的工具箱,讓我們可以精準地捕捉到孩子努力的微小火花,並把它吹成燎原之火。這種對“積極反饋”的係統性梳理,是很多同類書籍裏缺失的深度。
评分我特彆喜歡這本書在處理“責任感培養”上的漸進式設計。它沒有期待一個三歲的孩子能像一個成年人一樣有責任感,而是清晰地劃分瞭不同年齡段可以承擔的責任範圍。書裏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點:責任感不是“被強加”的,而是“在實踐中習得”的。很多時候,傢長為瞭圖省事或怕孩子做不好,就把所有事情都包攬瞭,結果反而剝奪瞭孩子學習負責的機會。比如,孩子弄灑瞭牛奶,我們立刻衝上去擦乾淨,嘴上說著“沒事沒事,我來吧”。這本書建議的是,給孩子遞上抹布,讓他參與清理過程,即使他擦得不乾淨,也要肯定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努力。這種“允許不完美地完成任務”的態度,是培養內在驅動力的關鍵。它教會我,管教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孩子聽話,而是讓他們最終能獨立地、有能力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這本書就像一個精密的指南針,時刻提醒我,我的每一步引導,都應該指嚮讓孩子未來更獨立、更自信的方嚮。這種長遠的眼光,讓我在日常的瑣碎管教中,找到瞭更宏大、更令人振奮的意義。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幫助我校準瞭自己對“管教”的定義。以前我總覺得“管教”意味著“糾正錯誤”和“施加後果”,所以我的情緒常常是緊綳的,生怕孩子一不小心就走偏瞭。但這本書反復強調的是“連結優先於糾正”。它不是說放任自流,而是強調在任何衝突發生時,首先要做的是修復和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結,讓孩子感覺到“無論你做瞭什麼,爸爸媽媽對你的愛都不會改變”。隻有在情感安全的基礎上,孩子纔有可能聽進去我們的教導。書中關於如何處理“情緒風暴”的部分尤為深刻,它指導我們先處理孩子外顯的情緒(比如哭鬧、發脾氣),而不是急著去說教“你不該這樣”。我嘗試瞭先抱住孩子,平靜地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難過”,等他情緒平穩後再進行溝通。效果立竿見影,孩子不再需要通過劇烈的情緒來吸引我的注意,因為我知道,他需要我的傾聽,而不是我的說教。這種“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原則,徹底瓦解瞭我過去那種“一旦犯錯,必須立刻懲罰到位”的刻闆印象,讓我學會瞭更有同理心地陪伴孩子成長。
评分這本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它沒有那種老生常談的說教腔調,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育兒的那些“攔路虎”一個個都給拆解掉瞭。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衝突的方式,不是那種非黑即白的對錯判斷,而是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以及“下次我們可以怎麼做”。比如,當孩子因為貪玩而忘記寫作業時,以往我可能會直接指責他“不負責任”、“總是拖拉”,但這本書裏提供的方法是先肯定他玩耍時的投入,然後平靜地和他一起迴顧時間管理上的漏洞,並一起製定一個更可行的計劃。這種處理方法,讓孩子感受到的是被理解和被支持,而不是被貼標簽。我發現,當我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犯錯”這件事本身,而是關注“如何解決和改進”時,孩子的自我驅動力反而增強瞭。這種從“控製”到“賦能”的轉變,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它真的改變瞭我看待孩子行為的底層邏輯,讓我從一個容易上火的“監工”,變成瞭一個耐心的“教練”。而且,書中的案例都非常真實,很多時候我看著那些描述,都會拍著大腿說“哎呀,這不就是我傢發生的事情嗎!”這種強烈的共鳴感,讓理論知識變得觸手可及,不再是高冷的學術概念。
评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流暢,完全沒有那種生硬的學術翻譯腔,讀起來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鄰傢前輩在跟你分享她的育兒心得。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討論“規則建立”時的那種智慧。很多傢長在立規矩時,往往陷於“權力鬥爭”,孩子一反抗,傢長就加碼懲罰,結果成瞭比誰更固執的較量。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規則不是用來限製孩子的,而是用來保護和界定關係的。它教我們如何與孩子一起“協商製定”規則,而不是“單方麵宣布”規則。舉個例子,關於睡前使用電子産品的問題,書裏建議傢長不要直接沒收,而是先和孩子討論“過度使用電子産品對睡眠和大腦發育的影響”,然後共同商定一個“全傢都遵守”的屏幕時間錶。這個過程的重點是“共同承擔責任”,孩子參與製定規則,自然會更願意遵守。這種“民主協商”的處理方式,極大地減少瞭親子間的對抗情緒,讓傢變成瞭一個更安全、更有秩序感的港灣,而不是一個充滿戰爭硝煙的戰場。對於我這種在規則執行上經常搖擺不定的傢長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及時雨,它給瞭我麵對孩子“試探底綫”時的底氣和方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