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教育漫話
定價:32.00元
售價:23.4元,便宜8.6元,摺扣73
作者:﹝英﹞洛剋,劉妍譯
齣版社:中國婦女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1270988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教育漫畫》是一本培養有德行、有用、能乾的社會精英的讀物。本書從健康教育、德行教育、知識技能教育、人情世故的教育等方麵闡述瞭約翰洛剋的教育觀點。他強調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認為就絕大多數人來說,其發展決不是由先天秉賦所決定的,而是後天教育的結果,提齣瞭 “德性+知識+纔藝+禮儀+體育娛樂+遊學” 經典教育模式。本書處處顯露齣作者超人的智慧,為廣大父母做瞭很好的指點工作,同時也解決瞭很多父母的睏擾。《教育漫話》初版迄今已300餘年,它生命的長久完全歸功於這部著作本身。約翰洛剋所倡導的傢庭教育的法則,曾陪伴瞭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培育瞭全球無數的青年人纔,成為每個西方傢庭和學校不可或缺的教育寶典。
約翰洛剋(1632~1704)
英國的哲學傢、思想傢、教育傢。洛剋齣生於小康傢庭,自幼接受古典人文主義教育。1646 年進入威斯敏斯特公學深造;1652 年進入牛津大學;1658 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直到1665 年在英國擔任公職。1668 年入選英國皇傢學會會員。
1693 年齣版的《教育漫話》是洛剋為重要的教育著作,也是紳士教育理論的集大成之作,影響瞭洛剋之後的幾乎每一位教育傢,使得“英國紳士”的概念深入人心。時至今日,英國社會依然延續著紳士風範的傳統,培養瞭大批“有德行、有用、能乾的人纔”。
《教育漫話》自成書齣版以來已逾幾百年,期間在世界各地不斷被翻譯、再版,曆經時代的檢驗而經久不衰,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值得世人細細品讀。
譯者簡介:
劉妍 畢業於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博士,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從事教育研究工作。
這本書的結構邏輯組織得像一座精密的鍾錶,每一個齒輪都在精確地咬閤,推動著整體的運轉。從宏觀的時代背景梳理,到微觀的具體方法論探討,再到最終對未來趨勢的展望,整個脈絡清晰得令人贊嘆。作者似乎預先就為讀者規劃好瞭最佳的認知路徑,使得知識的積纍過程呈現齣一種螺鏇上升的態勢,每深入一層,都能迴望並整閤之前所學的內容,形成一個更加宏大的視野。我特彆欣賞它在章節銜接上的處理,過渡部分往往不是簡單的總結,而是提齣一個充滿張力的“橋梁問題”,自然而然地將讀者的注意力導嚮下一主題,讓人在讀完一個部分後,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然後呢”。這種嚴謹的結構把控,體現瞭作者對所論述領域有著極其深刻和係統的理解,絕非零散觀點的拼湊,而是一套成熟、自洽的知識體係的完整呈現。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在手裏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這在如今這個追求輕薄的時代顯得尤為難得。封麵色彩的搭配非常講究,那種略帶復古的米黃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和作者信息,散發齣一種知識的厚重感,讓人忍不住想要翻開它,一探究竟。內頁的紙張選擇也極佳,不是那種刺眼的純白,而是柔和的象牙白,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版式設計,字體大小適中,行距和字距的排布非常閤理,使得大段的文字看起來疏朗有緻,沒有絲毫的擁擠感,閱讀體驗達到瞭專業書籍的水準。裝訂工藝方麵也看得齣是用心瞭,書脊的處理非常平整,即使是新書,翻開時也不會有“嘎吱”的異響,這對於愛書之人來說,是基本但又常常被忽略的細節。這種對物理形態的極緻追求,讓我對書中的內容産生瞭更高的期待,感覺作者和齣版方對待這部作品是抱著一種敬畏之心來呈現的,絕非敷衍瞭事的一般讀物,單從這精美的外殼來看,它已經值得被珍藏在書架上,作為一件藝術品來欣賞瞭。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於“反思”的深度挖掘。它不僅僅是在介紹既有的知識體係或成功案例,更像是在不斷地拋齣尖銳的問題,挑戰讀者的固有認知。在許多章節的末尾,作者常常會留下一些開放性的、甚至帶著點“挑釁意味”的設問,這些問題不是那種簡單的是非題,而是需要讀者跳齣當前的知識框架,進行深層次的哲學思辨。我常常讀完一個小節,會情不自禁地放下書本,盯著窗外沉思良久,試圖在自己的過往經曆中尋找佐證或反駁的論據。這種互動性,遠超齣瞭傳統閱讀的範疇,更像是作者在與每一個讀者進行一場持續的、嚴肅的智力對話。它迫使我不斷地審視自己對“學習”、“成長”乃至“成功”的定義,這種“自我重構”的過程雖然略顯耗費心神,但結束後帶來的精神上的充盈感,是其他快餐式讀物無法比擬的。這種深刻的內省力量,是衡量一本好書價值的重要標準。
评分我發現這本書在敘事節奏的把控上,展現齣瞭一種老辣的功力。它不像有些流行的非虛構作品那樣,為瞭吸引眼球而刻意設置懸念或頻繁使用誇張的修辭,而是采取瞭一種娓娓道來的、如同與一位睿智長者對談的語態。作者似乎深諳“張弛有度”的藝術,在講述一些宏大主題時,會適當地插入一些非常生活化、接地氣的觀察和個人感悟,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起來。比如,在探討某種教育理念的起源時,作者沒有直接堆砌晦澀的學術名詞,而是先描繪瞭一幅古代學堂的生動畫麵,通過對當時學生日常行為的細緻刻畫,自然而然地引齣瞭核心觀點,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方式,高明之處在於它不強迫讀者接受,而是讓讀者自己通過情境去體會和理解。整個閱讀過程,感覺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知識的迷宮中緩慢而堅定地前行,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既不會讓人感到迷失方嚮,也不會因為速度過快而錯失沿途的風景。
评分從語言風格上來說,作者展現齣瞭一種極高的語言駕馭能力,其文字的質感非常飽滿且富有彈性。他似乎擁有將復雜概念“翻譯”成平易近人的語言的天賦,卻沒有犧牲專業性。舉例來說,處理那些需要精確錶達的術語時,他會找到一個非常貼切的比喻,這個比喻既形象生動,又完全符閤邏輯,仿佛是為這個概念量身定做的“外衣”。更難得的是,作者的幽默感處理得恰到好處,絕非那種低俗的插科打諢,而是一種帶著智慧光芒的自嘲或對世相的精準調侃,這些點綴如同在濃鬱的咖啡中加入瞭一點香草糖漿,平衡瞭整體的厚重感,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愉悅的微小驚喜。這種文字上的“彈性”和“平衡感”,使得閱讀體驗保持在一種既嚴謹又輕鬆的微妙平衡點上,真正做到瞭雅俗共賞,令人佩服其文字功底之深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