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食物都包含著一定的信息。在享用食物的時候,我們不單單在吃食物本身,也在同時享用它所包含的信息。隻是在食不果腹的時代,人們更注重的是食物的“量”,不太講究信息。“量”一旦有瞭保障,食品在物質層麵的“質” (主要是營養) 便成瞭人們關注的重點。而營養達標之後,便正式進入瞭追求信息的階段。比如你現在走進超市,會看到豆腐的包裝盒上寫著“以北海道有機圓黃豆與赤石山脈的泉水為原料,用瀨戶內海的天然鹵水點成的絹豆腐”。單價100日元左右的便利店袋裝麵包上則寫著“以瑪雅文明的遺産、全世界最辣的哈瓦那辣椒傾情打造的超辣咖喱包”。現如今,在非常普通的日常食品上附加一長串信息已成常態。
食品的信息化時代,就是“吃東西不光用嘴,還得用腦”的時代。與此同時,它也是一個食品信息脫離物質屬性的食品,作為一種時尚元素為人們享受的時代。
在本書中,畑中三應子將帶領大傢追溯始於70年代的流行美食史,探索日本社會是如何奔嚮瞭 “提拉米蘇爆紅”,信息的消費又是如何籠罩瞭日本的飲食文化,今時今日的“萬物皆為流行美食”現象又是如何形成的。
##敢情最近二十年在中国流行的,已经在日本流行过一遍了
评分##有被这本书安利到去追《美味大挑战》!
评分##美食文化是流动的,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让美食得到了发展,这其中的奥秘令人神往。
评分##注解放在大章节后实在看得太累人了……
评分70年代真是日本流行美食的黄金时代啊,其实跟其他时尚一样,都是一个圈。最传统的因为过于被时代甩在后面,反而走到流行最前端,不知不觉变成后现代的东西。
评分##其实是比较简洁的日本美食发展史概况,但是还是比较生动幽默,时间线的排列也是可以的。
评分##结束的有些突然。作为一本科普、丰富知识的书,讲的非常有意思,里面很多内容,让你惊诧于“原来XXX那个时候就有了”。最喜欢的也是日本最繁盛时期,美食的流行与发展。
评分##真的好可爱、考究和全面的历史,下次走到日本餐厅似乎就知道这些食物历史上都是怎么进化而来的,哪些是属于不同年代的“时尚”以及它们是如何成为“时尚”的。这些食物样貌经历了中西合璧,去伪存真,以及一些传统的回归。从饮食文化的变迁中看到了日本与世界的融合,一个生动活泼的社会dynamic。
评分##超有趣的书,貌似还有周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