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好父母的12堂課
定價:19.60元
作者:王淑俐
齣版社:首都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2-01
ISBN:97875656021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22kg
編輯推薦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教的父母。用對方法,平凡的父母也能教齣不凡的孩子!
書中分為12堂課,從現實生活中真實而又常見的問題齣發,分享培養子女良好習慣,深入孩子內心世界,以及維係親子關係和諧等技巧。課堂中附教養能力測驗,幫助父母更清楚自己的不足,和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的能力來自父母的教養力。親愛的傢長們,發現專屬自己孩子的理想教養方法,就從這12堂課開始吧!
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寫給父母的書。作者雖然是教育博士,但也是從做瞭母親且經曆瞭慘敗之後,纔逐漸瞭解教育的真諦,且更加敬畏教育的影響力,讓作者對何謂“正確的教育”不敢掉以輕心。
書中詳細記錄瞭作者與孩子成長生活中的點滴,並由此悟齣瞭許多道理,總結齣“好父母的12堂課”。這些“課目”涉及父母對傢庭、孩子及自己的心態調整,以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塑造個性、培養能力、父母與孩子互動等多方麵。
作者是個母親,得把自己的小孩教好;也是個老師,也得把彆人的小孩教好。但作者更希望以其專業,能幫助傢長及老師們,把所有的小孩教好。親愛的傢長們,不要再錯過這樣好的學習機會瞭,快來上課吧!
目錄
作者介紹
王淑俐,颱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現任颱北教育大學、科技大學、中國文化大學等校兼任教授,颱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工作坊課程講座、“教學輔導教師培訓”講座及文化復興總會“生命教育推行委員會”講座主講人,“教育和平工作團”發起人和溫世仁基金會“閱讀教學”推動人。個人專長:情緒管理與壓力紓解、創意生涯與時間管理、教學技巧與評價、教育及學校行政溝通、閱讀與寫作教學、溝通與口語錶達訓練、激勵技巧與自信重建、教師與父母說話效能。
文摘
序言
我必須說,這本書在處理“手足衝突”方麵的內容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本。我的兩個孩子年齡相近,爭吵幾乎是傢常便飯,我以前常常扮演“法官”的角色,試圖找齣誰對誰錯,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兩個孩子都覺得我不公平。這本書提齣瞭一種“衝突解決工作坊”的模式,它強調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調解員”而非“仲裁者”。它詳細指導我們如何引導孩子分開,先分彆傾訴他們的感受(重點是感受,而不是指責對方的行為),然後再讓他們帶著解決方案迴到一起進行協商。我上周成功地運用瞭書中的“我信息”溝通法,化解瞭一場關於玩具的激烈爭執,孩子們最終自己達成瞭一個輪流使用的協議,這讓我這個旁觀者都感到震撼。這本書沒有迴避育兒中最棘手、最讓人抓狂的場景,反而直麵它們,並提供瞭一整套可以重復使用的、經過驗證的溝通腳本和步驟。它真的讓我從麵對衝突時的手足無措,轉變成瞭可以從容引導的自信。
评分對於我這種從小接受的教育比較傳統,講究“服從”和“規矩”的父母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溫和的“反傳統”思想衝擊。它對“權威式管教”的反思非常深刻,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童年經曆中的那些創傷性記憶。書中對“尊重自主權”的論述尤其打動我,它不是鼓勵孩子為所欲為,而是教我們如何設定清晰的邊界,同時給予孩子在邊界內的選擇權。例如,在穿衣和早餐的選擇上,我過去常常因為趕時間而直接替孩子決定一切。這本書建議我提供“二選一”的方案,比如“你想穿紅色的T恤還是藍色的襯衫?”這看似是小事,但對於孩子建立自我效能感卻意義重大。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常常因為“效率”而剝奪瞭孩子練習做決定的機會。這本書的敘述風格如同心理學的普及讀本,充滿瞭實證研究的支撐,而不是單純的個人經驗分享,這讓它的說服力大大增強。它幫助我從一個控製者轉變為一個賦能者,這是一種令人興奮的轉變。
评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育兒書籍是抱有一定程度的懷疑態度的,總覺得它們大多是紙上談兵,理論大於實踐。但這一本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培養責任感”那一部分的拆解。書中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要讓孩子做傢務”,而是細緻地分析瞭如何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設計齣那些既有挑戰性又不會帶來挫敗感的任務。我試著按照書中的建議,讓小學二年級的兒子開始負責管理自己的書包和午餐盒,一開始他磨磨蹭蹭,還想著偷懶。但書裏提到瞭“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的區分,我不再用吼叫來催促他,而是讓他親身體驗忘記帶作業本去學校的尷尬,然後平靜地觀察他是如何自己想辦法解決的。這種放手和支持並存的策略,效果立竿見影。這本書的結構非常嚴謹,它不是零散的技巧集閤,而是一套完整的育兒哲學體係,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它教會我,好的父母不是事無巨細地替孩子掃清障礙,而是提供一個安全的探索環境,讓他們在跌倒中學會站起來。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疲於奔命的“救火隊長”,而是更有耐心、更具前瞻性的“園丁”。
评分我是一位職場媽媽,時間碎片化是我的常態,所以我對任何宣稱能“快速見效”的方法都持保留態度。然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深度和對“質量時間”的強調。它沒有要求我每天抽齣兩小時陪孩子玩耍,而是提齣瞭“專注力投資”的概念。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講如何利用上下班接送、飯後散步的零碎時間,進行深度聯結。我以前總是在開車時心不在焉地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怎麼樣?”,得到“還行”的敷衍迴答。現在,我學會瞭在特定時刻放下手機,並提齣一些開放式、能激發孩子分享欲的問題,比如“今天哪件事讓你笑得最大聲?”或者“你覺得哪個同學今天錶現得特彆勇敢?”這些細微的改變,讓我們的對話質量産生瞭質的飛躍。我發現,我的孩子現在更願意主動嚮我分享學校裏發生的小故事,即使隻有五分鍾的有效溝通時間,也比之前一小時的無效陪伴更有價值。這本書的語言充滿瞭洞察力,它能精準地捕捉到現代父母在時間壓力下的焦慮,並提供切實可行的微調方案,而不是宏大的、難以企及的目標。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睏惑於如何在嚴厲和溺愛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這套書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船長,在我育兒的汪洋大海中指明瞭方嚮。它沒有那種空洞的說教,而是充滿瞭實實在在的案例和操作指南,讓我可以立刻應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它深入探討瞭“有效傾聽”的技巧,我以前總以為自己聽進去瞭孩子說的話,但實際上我可能隻是在等待他們說完好讓我發錶我的“正確”意見。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傾聽是帶著同理心和尊重的,它教我如何通過眼神接觸和積極迴應,讓我的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而不是被審判。更讓我驚喜的是,它提供瞭一套應對“情緒風暴”的框架。我以前麵對孩子發脾氣時,往往會變得比他們更焦慮、更易怒,但現在我學會瞭如何先穩住自己,然後像一個冷靜的觀察者一樣,引導孩子認識和接納自己的情緒。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親切,讀起來就像和一個非常睿智的朋友聊天,沒有絲毫的距離感,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讀下去。它讓我對“管教”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從懲罰的權威模式,轉嚮瞭引導和閤作的學習模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