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陰陽就是養命:陰陽一調百病消

調陰陽就是養命:陰陽一調百病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嚮紅,任晉婷 著
圖書標籤:
  • 中醫養生
  • 陰陽調和
  • 健康長壽
  • 養命
  • 疾病預防
  • 傳統文化
  • 自然療法
  • 身心健康
  • 生命哲學
  • 養生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761595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4129
品牌:ZITO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字数:168000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更多精彩圖書請點擊:

編輯推薦

  萬病隻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學會調陰陽纔能過上有質量的生活

  1、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中醫院30餘年臨床教授,值得信賴

  2、不僅告訴你哪些是陰陽不調,更有簡單、易操作、安全有效驗方

  3、書中特彆加入“中醫古籍這樣說”,輕鬆讀懂韆年中醫養生智慧

  4、本書給齣的食材、藥材均為日常常見,調陰陽小妙招、穴位按摩讓你一學就會,在傢就能調好陰陽,少生病。

  醫典古方:曆經韆年、見證安全

  本書特彆在每個病癥之後,加入曆代醫學典籍論述Tips“中醫古籍這樣說”,這是本書有彆於市場同類書的很大亮點之一,這些論述,有的直接指齣病癥所在,有的直接給齣用藥方法,書中所用藥方引自40餘部中醫典籍和究竟臨床驗證的安全藥方,均能追本溯源,切實安全。

  專傢聯手:用時安心、用後見效

  吳嚮紅: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中醫院中醫學教授、主任醫師,CCTV10《健康之路》特約嘉賓、BTV生活頻道健康顧問,30餘年臨床經驗值得信賴!

  任晉婷: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碩士、廣安門醫院主治醫生,特彆擅長針藥結閤治療臨床常見疾病,奉上安全的調陰陽實用針藥方。

  圖文結閤: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書中所有藥方,均為究竟臨床驗證的藥食兩用安全方;穴位按摩、颳痧配以詳細圖示,穴位指引詳細到用幾根手指去確認,即便沒有中醫學知識的讀者也能看得懂、學得會。

  大到心髒病、高血壓,小到感冒發熱,一切疾病都源於陰陽失衡。其實,大病都有小病作為“先鋒軍”,隻是小病被我們忽略瞭。而所有的小病,開始都是因為自身的陰陽不調引起的,發現這些信號,就能學會找到救命信號!這本書就能教會你,按照對應條目,看是否陰陽已經失衡,並進行閤理的調養。

  久經臨床驗證的超好做茶、湯、菜、飯,幾分鍾就能學會的穴位按摩,從本書開始擺脫口臭、牙疼、口腔潰瘍、經期頭痛、黃褐斑、青春痘、肥胖、失眠、脫發、月經不調、精神萎靡氣色差等身體常見問題,找對病因,調好陰陽,暢享不生病的生活。


內容簡介

  一個人健康與否,有沒有活力,都跟身體中的陰陽有著韆絲萬縷的關係。陰就是身體中具有流動性的一些物質,陽就是具有溫煦功能的陽氣。陽氣足,身體就會感到溫暖,津液、氣血在陽氣的推動下,會比較順暢的流嚮身體各處,使五髒六腑及身體各處都得到滋養灌溉,身體就會健康。當然,這裏的陽氣足也是有一定的度的,如果陽氣過盛的話,反而會損傷陰液,引起陰虛內熱,使陰液不能很好地濡養身體,而齣現各種問題。總之,隻有陰陽平衡、氣血通達,纔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活得好、活得長。

  調理陰陽的方法很多,本書介紹瞭食療、運動、穴位按摩等簡單易學的各種調養方法。食療方麵,都是日常可以見到、買到的一些食材、藥材,製作方法簡單,都可以在傢自己做;穴位按摩也是按摩一些常見的穴位,自己就可以做到,簡單有效。值得提齣的是,本書列齣瞭由於陰陽失調引起身體不適的各種常見癥狀,針對不同,給齣具有針對性的調養方法。讀者可以對照自己的癥狀,找齣適閤自己的方法來治療調養。


作者簡介

  吳嚮紅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編號:19991115110104650717202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中醫教授、主任醫師。吳教授多次作為CCTV10《健康之路》的特邀嘉賓、北京電視颱生活頻道健康顧問、北京市健康大課堂授課專傢,為大傢講解健康知識;多次參加科技部“科技列車”活動,為偏遠地區的人們義診;同時還是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主講講師,緻力於醫學常識的普及。

  吳教授擁有紮實的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和30餘年的中醫臨床經驗,醫德口碑極好,是國內各大專業醫療網站上好評度超高的中醫專傢,著有《調陰陽就是養命》

  任晉婷

  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編號:200914141142301198501236321

  北京中醫藥大學著名臨床醫學院碩士,廣安門醫院主治醫師,特彆擅長針藥結閤治療臨床常見疾病。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萬病隻有一個原因:陰陽不調

陰陽平衡纔能活得好、活得長/ 2

陰虛原來是這樣形成的/ 5

陰虛的九大典型癥狀,測測你是否陰虛瞭/ 9

這些事兒讓你陽氣不足/ 11

陽虛的九大典型癥狀,測測你是否陽虛瞭/ 13

過寒過熱都會生病:陽盛則熱,陰盛則寒/ 16

第二章 從頭到腳調陰陽

頭暈目眩很難受,弄清原因纔能對癥調養/ 22

頭痛欲裂,穴位按摩來緩解/ 26

頭發早早就白瞭,不是因為你老瞭,而是因為想太多/ 32

大把大把地掉頭發,疏通局部氣血能緩解/ 36

惱人的頭皮屑、頭發齣油,用天然植物來洗頭/ 40

眼睛紅腫疼痛、耳朵嗡嗡作響,多半是肝齣瞭問題/ 42

眼乾眼澀,看東西模模糊糊的,你的眼睛超負荷運轉啦/ 45

黑眼圈、眼袋,你以為隻是沒睡好,實際已經脾虛瞭/ 48

鼻塞、鼻癢、打噴嚏,多是慢性鼻炎惹的禍/ 50

流鼻血,你體內的火氣太旺瞭,需要瀉瀉火/ 54

總是滿臉通紅,小心體內有實火/ 58

臉色發青,不是肝齣問題就是受寒瞭/ 61

麵色萎黃,多半是脾虛瘀滯惹的禍/ 64

胃裏有火,就會牙疼,去胃火是關鍵/ 67

牙齦齣血不可小覷,平時多叩齒好處多/ 70

總是口乾口苦吃飯沒味道,用麥鼕、沙參泡水喝/ 73

口瘡雖小卻疼痛難忍,吃點兒苦味蔬菜來緩解/ 77

睡著瞭經常流口水,從脾上找原因/ 80

惱人的口臭,用丁香來緩解/ 83

胃火、胃寒、氣滯,打嗝原因不同,調理方法各異/ 86

胃熱乾嘔喝甘蔗薑汁,傷食嘔吐喝鬍椒紫蘇生薑水/ 89

痰多咳不停,從脾上找原因/ 93

嗓子疼, 有異物感,想咳卻咳不齣來,用颳痧來疏通氣血/ 96

走兩步就氣喘籲籲喘不上氣,是怎麼迴事呢?/ 99

心慌心悸,總是心神不寜,從虛、實兩方麵來找原因/ 103

生氣、不良的生活習慣讓你的胸口隱隱作痛/ 107

脾氣大易怒,你需要去除心火和肝火/ 111

吃什麼都沒胃口,從脾胃方麵找原因/ 113

經常泛酸很煩人,按揉巨闕穴可緩解/ 116

燒心瞭試試蘋果和香蕉,胃灼熱喝點兒山梔水/ 119

關節疼痛難忍,多是體內濕寒重/ 122

腰膝酸軟,不是腎陽虛就是腎陰虛/ 125

腰疼、背疼,多是職業病,你需要多運動瞭/ 128

肚子脹不消化,調理脾胃是關鍵/ 131

吃錯東西拉肚子、長期腹瀉,各有妙招/ 134

便秘很難受,多吃雜糧和蔬菜/ 137

痔瘡便血很痛苦,清熱去火多吃苦味食物/ 140

氣血瘀堵、經絡不暢導緻手腳麻木/ 143

手腳總是冰涼,還特彆怕冷,是怎麼迴事呢/ 146

總愛水腫,多是脾肺腎失調瞭/ 150

腳臭、腳氣,體內有濕熱,捂腳的鞋不要穿/ 153

第三章 不同人群對癥調陰陽,全傢健康無憂

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分清原因纔能對癥下藥/ 158

氣虛有痰濕,人就會虛胖,沒事常拍打帶脈/ 163

暈車嘔吐,用新鮮橘子皮和生薑來緩解/ 166

天天都覺得纍,懶得動、不想說話,多半是氣虛瞭/ 169

失眠多夢,不良的生活習慣導緻陰陽失調/ 173

晚上盜汗不止,主要是陰虛瞭/ 178

空調、冰箱,帶來瞭涼爽,也帶來瞭疾病/ 181

祛除體內濕氣,不做脾虛女,告彆大油臉/ 185

痘痘層齣不窮,其實是血熱瘀滯在作怪/ 189

女強人和“林妹妹”都容易長斑,原來是生氣惹的禍/ 193

膚色暗沉、麵如菜色,多半是氣血虛瞭/ 197

痛經很難受,試試丁香藥包貼肚臍/ 200

乳房脹痛,多是肝氣鬱結惹的禍/ 203

陽虛、氣血寒瘀,子宮容易受寒/ 206

孕期嘔吐,常按內關穴和太衝穴/ 209

更年期女人,“齣不完的汗”,究竟怎麼辦/ 212

沒事常拍打帶脈,告彆惱人的啤酒肚、遊泳圈/ 215

總忘事,懷疑得瞭老年癡呆癥,其實是肝腎虧虛瞭/ 219

稍微碰一下就骨摺瞭,補鈣是關鍵/ 222

重視中風前的小徵兆,預防中風的發生/ 228

小孩厭食、偏食,主要是父母喂養不當引起的/ 233

寶寶積食瞭又哭又鬧,推拿按摩效果好/ 236

“小胖墩”和傢長喂養不當、脾虛痰濕重有關/ 239

小孩子多動,主要從情誌上進行調養/ 244

正確對待發燒,減輕孩子痛苦/ 247


精彩書摘

  陽虛的九大典型癥狀,測測你是否陽虛瞭

  陽虛瞭,就會引發各種不適,那麼陽虛錶現在哪些方麵呢?齣現瞭哪些癥狀說明你陽虛瞭?下麵的九大癥狀,說明你很可能陽虛瞭,測一測你占瞭幾條。

  第一,畏寒怕冷

  中醫認為,“陽虛生外寒”。因為身體內熱不足,抵禦不瞭外界的寒冷,而使身體齣現畏寒怕冷的情況。人體中的陽氣猶如自然界中的太陽,陽氣不足則體內的環境就處於一種“寒冷”的狀態。人體陽氣衰微,使氣血循環不暢,代謝功能減慢;整個身體由於氣血不足,産生的熱量減少,不能溫暖肌肉以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所以,人就會感覺特彆怕冷。

  第二,精神不振

  精神萎靡不振是由於體內陽氣不足,機體的生命活動衰退,身體睏頓,沒有精神,乾什麼都沒有興趣,缺乏動力,懶於思考,無所事事,生活懶散。還會産生失眠、頭痛、沒有食欲、消化不良等癥狀。

  第三, 五更泄瀉

  五更就是淩晨3 ~ 5 點。經常見到一些人總是在天還沒有亮的3 ~ 5 點齣現拉肚子的情況,中醫稱之為“五更瀉”。這種現象是陽虛的錶現。淩晨3 ~ 5 點是自然界從陰氣最盛到陽氣開始萌發的陰陽轉化時段,陽虛的人在這段時間經常會齣現拉肚子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腎陽虛,命門火衰,不能溫養脾胃,就好比燒火做飯,在正常情況下柴火充足(陽氣充足),能做到飯熟菜香,這樣能吃、能消化、能吸收;如果沒有火源(人體陽虛瞭),做飯熟不瞭也就不能吸收,所以會導緻腹痛腹瀉。這類人群,在平時的飲食中應適當補充一些驅寒、補腎陽的食物,如羊肉、枸杞、韭菜、生薑、辣椒等,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五更泄瀉。

  第四,性欲減退

  性欲減退或性冷淡往往也是身體陽虛的信號。我們知道,腎陽是激發性衝動的原始動力,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性欲從根本上說取決於腎陽的充足與否。當腎陽齣現虧損或不足時,往往會齣現性欲減退。

  第五,小腹冷痛

  引起小腹冷痛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體內陽氣不足。腎陽不足,小腹失於溫煦,會齣現小腹墜脹、疼痛,男子精液清冷、小便清長,女子白帶多、痛經、月經失調,舌苔白薄多津等癥狀。現在很多人特彆愛喝冷飲或者貪圖涼快,將空調溫度調得很低,鼕天也穿很薄的衣服,這些習慣都易使寒冷邪氣侵入人體導緻陽氣減弱,尤其是女性,引發宮寒,導緻小腹冷痛。

  第六,胃脘寒冷

  生活中患有胃寒的人很多,這主要是由於脾陽虛衰,或過食生冷食物,或不注意保暖,而使陰寒凝滯在胃腑導緻的。其癥狀常常錶現為因為天氣變冷,或吃瞭較為寒涼的食物而引發疼痛。疼痛時伴有胃部寒涼感,喝一些熱水或者穿厚一些或用暖寶寶熱敷,胃部疼痛感就會減輕。

  第七,腹冷便秘

  人們總是把便秘和陽虛火旺聯係在一起,認為隻有陰虛的人纔會便秘。殊不知,因為脾腎陽虛,陰寒凝結,運化無力,也會導緻便秘。其主要癥狀是大便堅實、腹中冷痛、喜熱惡寒、小便清長、四肢不溫、舌胖苔白、脈細無力等。

  第八,自汗不止

  自汗是指白天無明顯誘因而時時汗齣,不是因為天氣炎熱或服用發汗藥或其他刺激因素而經常齣汗的現象。中醫認為,自汗多陽虛,盜汗多陰虛。自汗是因為體內陽氣虛弱,中醫認為氣有固攝作用,指陽氣對血、津液等液態物質的穩固、統攝,以防止無故流失的作用。陽氣不足,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不能固攝津液保護體內津液不外泄的屏障齣瞭問題,就像裝水的容器有瞭小裂紋,津液外漏瞭就錶現為齣汗,緻使津液外泄,常伴有疲倦乏力、氣短、畏寒等陽虛的癥狀。

  第九,小便清長、腰膝冷痛

  中醫認為,腎陽不足、氣化不利、水液不得蒸騰,小便就會清冷而長或小便頻繁。腎為腰之府,主骨生髓,腎陽不足、衛外不固,風寒就容易侵入腰膝,就會齣現腰酸背痛、腰膝冷痛的情況。


前言/序言

  要想活得好、活得長,就要調陰陽

  “為什麼總是覺得沒勁兒,走幾步就氣喘籲籲?”“為什麼總是覺得心裏慌慌的,白天吃不下、晚上睡不好,乾什麼都提不起精神?”“為什麼纔30 多歲就每天掉好多頭發,還長瞭白頭發?”“口臭,都不敢跟彆人說話,肚子脹脹的,便秘,每次去廁所都要蹲好長時間,是什麼原因呢?”……你是不是也在被這些看起來不是什麼大毛病,卻時刻影響著我們工作、生活的“小事”睏擾。韆萬不要忽視這些“小事”,正是這些“小事”預示著我們的身體齣現瞭問題,不及時解決就會發展成嚴重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疾病。其實這些癥狀,都是身體陰陽不調的結果。中醫講究陰陽協調,認為萬病都是陰陽不調引起的。

  那麼什麼是陰陽呢?廣義上的陰陽,就是對宇宙間一切事物內部或兩種相關聯事物或現象的對立屬性的概括。一般來說,凡是運動的、外嚮的、上升的、無形的、溫熱的、明亮的都為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有形的、寒冷的、晦暗的都為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是一切事物的基礎,也是中醫學的基礎。《黃帝內經》說:“生之本,本於陰陽”。中醫強調人體整體性,然後將整體分為對立統一的兩個屬性—陰陽。生命就是陰陽這兩種相互矛盾的能量所構成的一個平衡體,隻有陰陽平衡瞭人纔能健康長壽。人之所以生病是陰陽失衡的結果,治病的根本是幫助患者調節陰陽,一個人陰陽平衡瞭,身體自然會健康。

  陰陽蘊藏在身體的每一部分中,腎有腎陰腎陽、肝有肝陰肝陽、心有心陰心陽、脾有脾陰脾陽、肺有肺陰肺陽……身體每一個部分的陰陽都必須保持平衡,一旦某一個部位的陰陽失調瞭,身體就會生病,引起相應的各種不適癥狀。比如,肝的陰陽不平衡,肝陰不足,肝陽就會過盛,肝風、肝火就會急劇上升,人就會齣現麵紅耳赤、頭脹頭痛等癥狀,中醫稱之為肝陽上亢。

  從陰陽著手,我們既可以找到患病的原因,也可以通過調陰陽的方法來恢復身體健康,使病癥得到緩解。陰陽平衡,身體纔能健康,如果陰陽失調,其中一方的力量受到削弱,人就會生病。如果陰弱於陽,就會生內熱,而陽弱於陰的話,人體就會偏寒;陽氣虛,不足以製陰,就會引起虛寒;陰液虧,不足以製陽,就會引起虛熱。

  可以說,一個人健康與否,有沒有活力,都跟身體中的陰陽有著韆絲萬縷的關係。身體中物質性的血液、津液屬陰,具有溫煦功能的氣屬陽。陽氣足,身體就會感到溫暖,津液、氣血在陽氣的推動下,會比較順暢地流嚮身體各處,使五髒六腑及身體各處都得到滋養灌溉,身體就會健康。當然,這裏的陽氣足也是有一定的度的,如果陽氣過盛的話,反而會損傷陰液,引起陰虛內熱,使陰液不能很好地濡養身體,而齣現各種問題。總之, 隻有陰陽平衡、氣血通達, 纔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活得好、活得長。

  調理陰陽的方法很多,本書介紹瞭食療、運動、穴位按摩等簡單易學的各種調養方法。食療方麵,都是日常可以見到、買到的一些食材、藥材,製作方法簡單,都可以在傢自己做;穴位按摩也是按摩一些常見的穴位,自己就可以做到,簡單有效。值得提齣的是,本書列齣瞭由於陰陽失調引起身體不適的各種常見癥狀,針對不同,給齣具有針對性的調養方法。讀者可以對照自己的癥狀,找齣適閤自己的方法來治療調養。

  由於中醫學所講的陰陽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包括中醫的方方麵麵,編者能力有限,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難免有所疏漏;而且中醫講究辨證施治、一人一方,體質不同,調養的方法也應隨之調整,如果讀者有與書中相似的病癥,應該仔細辨證,並去醫院谘詢相關醫生,切不可自己開方用藥。對於重大疾病,建議及時接受專業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對於書中所提齣的調養方法,過敏性體質者請根據條件酌情使用。最後,希望本書能成為您調養身體的枕邊書,為您帶來健康和好心情!


《養生之道:順應天時,調和陰陽》 引言:生命之河的潺潺低語 浩瀚宇宙,萬物生息,皆在陰陽二氣的交織演變中輪迴。人體亦是如此,是天地之氣的微縮模型。當我們體內的陰陽平衡被打破,如同河道淤塞,水流不暢,便會引發種種不適,乃至疾病的侵襲。本書並非宣揚某種神秘的“秘術”或“靈丹妙藥”,而是深入淺齣地探究生命最本源的運行法則——陰陽,以及如何通過順應自然規律,調和自身陰陽,從而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健康狀態。我們相信,健康並非遙不可及的奇跡,而是源於對生命內在秩序的理解與尊重。 第一章:陰陽——生命的基石與節律 何為陰陽? 陰陽,並非僵化的概念,而是宇宙萬物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基本動力。陽代錶著積極、主動、光明、溫暖、功能性;陰則代錶著消極、被動、黑暗、寒冷、物質性。它們並非對立,而是統一體,沒有陰就沒有陽,沒有陽也就沒有陰。例如,白晝為陽,黑夜為陰;運動為陽,靜止為陰;功能為陽,形態為陰。 人體內的陰陽二氣: 在人體內部,同樣存在著陰陽的劃分。以髒腑而言,心、肺、肝、脾、腎等五髒多為陰,主藏精納氣;膽、小腸、膀胱、胃、大腸等六腑多為陽,主傳化物。就整體而言,機體外為陽,內為陰;背為陽,腹為陰;氣血運行屬陽,形體物質屬陰。陰陽的和諧,意味著生命活動的有序進行,精神的充沛,身體的康健。 陰陽失衡的警示: 當陰陽平衡被打破,人體的生理功能就會齣現紊亂。陰盛則陽衰,錶現為身體虛寒,精神萎靡,畏寒肢冷,活動能力下降。陽盛則陰虛,錶現為體內燥熱,口乾舌燥,心煩失眠,易怒衝動。長期的陰陽失衡,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溫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著生命。 天人閤一的視角: 人體與自然界息息相關,自然界的陰陽變化,也直接影響著人體的陰陽平衡。春生夏長鞦收鼕藏,日齣而作日落而息,這些都是順應自然陰陽變化的體現。人為地違背自然規律,比如過度熬夜、飲食不節、情緒失控,都會擾亂體內的陰陽秩序。 第二章:觀形察色——洞悉身體的陰陽信號 望診:體態之語,容顔之訴: 傳統中醫強調“望聞問切”四診閤參,其中“望”至關重要。通過觀察一個人的整體形態,包括站姿、步態、體型,可以大緻瞭解其陰陽盛衰。例如,體態鬆弛、精神不振者,可能陰氣偏盛;而體格健壯、精力充沛者,則陽氣相對充盈。麵色、舌象更是陰陽變化的直接反映。健康的膚色應是紅潤有光澤,舌苔淡紅,薄白。麵色蒼白、晦暗,舌質淡白,苔白,多提示陰寒內盛。麵色潮紅、口舌乾燥,舌質紅絳,苔黃,則可能為陰虛火旺。 聞診:呼吸之息,聲語之微: 呼吸的頻率、深淺、聲音,以及說話的語調、音量,都能傳遞陰陽的信息。氣促、聲音低微、呼氣多於吸氣,可能為陽氣不足。而呼吸急促、聲音洪亮,則可能為陽氣亢盛。 問診:癥狀之實,病史之源: 通過細緻的詢問,瞭解患者的飲食、睡眠、大小便、情緒、既往病史等,能夠進一步印證望、聞所得信息,深入挖掘陰陽失衡的根本原因。例如,畏寒怕冷、喜溫飲、腹瀉便稀等癥狀,多與陽虛相關;而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乾口燥等,則常提示陰虛。 切診:脈象之變,指下之感: 脈象是氣血運行的外部錶現。寸口脈診,通過感知脈搏的快慢、強弱、大小、形狀等,可以判斷陰陽的盛衰和髒腑的功能狀態。浮脈、數脈、洪脈多為陽盛;沉脈、遲脈、細脈多為陰盛。 第三章:食飲有節——舌尖上的陰陽調和 食物的陰陽屬性: 食物並非隻是提供能量和營養,它們本身也蘊含著陰陽屬性。寒涼食物,如西瓜、梨、綠豆等,偏於陰性,有助於清熱瀉火,但過食易傷陽氣。溫熱食物,如生薑、大棗、羊肉等,偏於陽性,有助於溫中散寒,但過食易助熱傷陰。 辨證施食: 針對不同的陰陽失衡狀態,選擇恰當的食物至關重要。陽虛者,應多食溫熱益氣之品,如紅棗、桂圓、當歸、雞肉、牛肉等,烹飪方式可選擇燉、煮,避免生冷。陰虛者,則應多食甘潤滋陰之品,如銀耳、百閤、枸杞、梨、鴨肉等,烹飪方式可選擇蒸、燉,避免辛辣燥熱。 四季飲食法: 春夏養陽,鞦鼕養陰。春夏之際,天氣漸暖,人體陽氣升發,飲食宜清淡,多食疏肝理氣之品,如韭菜、菠菜、綠豆芽等,以助陽氣生發。鞦鼕之際,天氣漸冷,人體陽氣內斂,飲食宜溫補,多食滋補腎精之品,如山藥、核桃、黑芝麻、狗肉等,以固護陰精,為來年陽氣蓄積打下基礎。 五榖為養,五果為助: 均衡的飲食結構是維持陰陽平衡的基礎。五榖雜糧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和基本物質,是“養”之根本;而五榖之外的果蔬,則能提供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縴維,起到“助”的作用,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和利用營養,調節代謝。 第四章:起居有常——規律作息中的陰陽節律 順應晝夜: “日齣而作,日落而息”是中國古代先民的生活智慧。白天陽氣升發,人體活動精力充沛,宜進行各項工作和學習。夜晚陰氣漸盛,人體需要休息,以養精蓄銳。長期熬夜,是對陽氣的過度消耗,久而久之會損傷腎精,導緻身體虛弱,精神不振。 睡眠的藝術: 充足而高質量的睡眠,是陰陽調和的關鍵。中醫認為“臥則血歸於肝”,良好的睡眠能夠幫助肝髒得以修復和疏泄,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入睡睏難、多夢易醒,往往是陰陽失衡的錶現,可能是心腎不交、肝鬱化火等。 勞逸結閤: 過度的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都會耗傷人體的氣血,打破陰陽平衡。適度的運動有助於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增強體質,但運動量和強度需根據自身體質而定。勞逸結閤,動靜相宜,纔能保持身體的持久活力。 情緒的調節: “喜怒憂思恐”,人的七情是影響陰陽平衡的重要因素。長期過度的情緒波動,如長期的抑鬱、焦慮、憤怒,都會導緻氣機紊亂,引發髒腑功能失調,進而影響陰陽平衡。學會調控情緒,保持心情舒暢,是養生之道的重要一環。 第五章:動靜結閤——運動與靜養的智慧 運動的陽性作用: 適度的體育鍛煉,能夠激發人體的陽氣,使氣血暢通,經絡舒展。如八段錦、太極拳等,這些傳統養生功法,動作舒緩,配閤呼吸,能夠溫養身體,調和氣血,增強髒腑功能。運動的選擇應與個人的體質和年齡相適應。 靜養的陰性價值: 靜養並非完全不動,而是指通過靜態的活動,如冥想、打坐、靜坐、瑜伽等,來達到內心的平靜,讓身心得到深度放鬆。靜養有助於斂藏陽氣,滋養陰精,平復心緒,緩解壓力,對於改善失眠、焦慮等問題有顯著效果。 動靜相宜,剛柔並濟: 最佳的養生之道,是將運動的陽剛與靜養的陰柔相結閤。白天精力充沛時,可進行適度的戶外運動,舒展筋骨;夜晚或精力疲憊時,則可選擇靜坐冥想,放鬆身心。如此張弛有度,方能實現身體和精神的和諧統一。 結語:生命的和諧樂章 本書所闡述的,並非高深莫測的玄學,而是源於對生命本質的樸素認知和數韆年來的實踐經驗。陰陽,並非需要刻意去“調”什麼,而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如飲食、起居、情緒、運動等,去順應它、理解它、尊重它。當我們學會與身體對話,傾聽它發齣的信號,並以順應自然的方式迴應,身體內部的陰陽二氣便會逐漸恢復平衡,如同和諧的樂章,奏響健康的鏇律。願讀者通過對本書內容的理解與實踐,開啓一段屬於自己的,充滿活力與安寜的健康人生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很有氣勢,一開始吸引我的是“養命”二字,總覺得能找到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讓身體保持健康,延緩衰老。讀完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深度遠超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講如何“調陰陽”,更是把“陰陽”視為一把鑰匙,用來解讀身體的各種信號和潛在的問題。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辨證論治”的解讀,雖然沒有直接用臨床術語,但作者通過生活化的例子,教會我們如何觀察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判斷是偏陰還是偏陽,然後根據具體的“證”來調整。比如,書中提到的“陽虛”和“陰虛”在日常錶現上的區彆,以及對應的調理方法,讓我對自己的某些長期睏擾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一直以為體寒就是陽虛,但書中區分得很細緻,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對身體的認知是片麵的。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養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需要我們有耐心,有恒心,不斷地去學習和實踐。它提供的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看待健康的態度,而不僅僅是一堆養生秘訣。

评分

這本《調陰陽就是養命:陰陽一調百病消》的書名,一開始讓我以為是一本純粹的養生秘籍,可能充斥著各種食療、按摩的配方。然而,當我翻開書頁,纔發現它所探討的遠不止於此。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宏觀且深刻的視角,重新審視瞭“陰陽”在生命健康中的核心作用。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一招治百病”的承諾,而是帶領讀者去理解,我們身體的許多不適,無論是身體上的疼痛,還是精神上的煩躁,都可能源於體內陰陽失衡的根本原因。他用非常生動的比喻,將抽象的醫學原理轉化為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讓我瞬間茅塞頓開。例如,在解釋“陰陽轉化”時,他會將之與晝夜交替、四季輪迴相類比,這種聯想非常形象,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改變,是讓我不再僅僅關注癥狀,而是開始思考癥狀背後的深層原因,去探究身體內部的“陰陽”狀態。這是一種更主動、更根本的健康管理方式。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確實吸引人,“調陰陽就是養命:陰陽一調百病消”,光看名字就感覺它蘊含著古老而神秘的智慧,似乎能直擊健康的核心。我一直對中醫的整體觀和辯證法很感興趣,尤其是“陰陽”這個概念,它貫穿瞭中醫的方方麵麵,是理解生命活動和疾病發生發展的基本理論。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並不是簡單地羅列一些養生方法,而是從一個更深層次的角度,去闡釋“陰陽失衡”是如何導緻各種健康問題的。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大量生動的生活案例,將原本抽象的理論變得具象化。比如,他會從季節變化、飲食習慣、情誌起伏等多個維度來分析陰陽的動態平衡,讓我豁然開朗,原來我們每天的很多不適,比如失眠、疲勞、情緒波動,都可能與身體內部的陰陽失調有關。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強調瞭“治未病”的重要性,與其等到疾病纏身再去求醫,不如從日常的點滴做起,主動去調理身體的陰陽平衡。這是一種主動、積極的生活方式,也讓我對自己的健康有瞭更多的掌控感。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非常有吸引力,我一直對中醫的理論基礎感到好奇,尤其“陰陽”這個概念,雖然耳熟能詳,但總覺得理解得不夠透徹。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開啓一扇通往中醫智慧大門的新視角。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沒有枯燥的說教,也沒有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充滿人情味的方式,將“陰陽”的道理娓娓道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將人體比作一個復雜的生態係統,而“陰陽”則是這個係統運行的根本法則。當這個法則被打破時,各種“不適”便會接踵而至。書中列舉瞭許多具體的“失衡”錶現,並且分析瞭它們産生的原因,讓我能夠對照自身,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例如,關於“情誌緻病”的章節,生動地闡述瞭不良情緒如何擾亂陰陽平衡,從而引發身體的病變,這讓我對情緒管理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教會我的不僅僅是養生技巧,更是一種對生命、對健康的深刻理解。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自帶一種古樸而強大的能量感,“調陰陽就是養命:陰陽一調百病消”,光是讀一遍,就感覺身體裏仿佛有什麼東西被喚醒瞭。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很學術化,但讀起來卻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充滿瞭智慧的光芒。作者的語言非常有力量,但又不是那種咄咄逼人的說教,而是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循循善誘地為你打開一扇認識自己身體的新窗口。他將“陰陽”這個看似深奧的概念,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從呼吸吐納到飲食起居,從喜怒哀樂到四季更迭,無不與陰陽的平衡息息相關。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物極必反”的解讀,以及它如何映射到人體的陰陽失調上,這讓我對很多曾經無法理解的健康現象有瞭豁然開朗的頓悟。它不是那種教你如何“吃什麼”或“做什麼運動”的書,而是告訴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從根源上調理身體。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生命的理解更深瞭一層,也對如何更好地“養命”有瞭更清晰的方嚮。

评分

物流快,包装很好,搞活动买的

评分

很好的书,是正版,正在学习中!

评分

非常好的书,健康最重要,增中点养生知识和中医知识,小病不求人,治未病防病强身

评分

调阴阳就是养命:阴阳一调百病消

评分

阴阳相济,百病不生。这套书心仪已久,活动入手了,现在对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活到老,养到老。

评分

不错不错,非常满意,好评。

评分

五脏六腑,感觉人活着啥都得注意,一不留神就得维修,去医院维修费用最高,关键还不一定能维修好

评分

喜欢中医,先读读一些医术扩充下常识,最后再系统学习理论。

评分

非常好的书,健康最重要,增中点养生知识和中医知识,小病不求人,治未病防病强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