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兒子,沒事兒,這是青春期 1 ——寫在你生理發育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
定價:29.00元
作者:瀋曉彤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30246213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主要記錄瞭男孩們在青春期會遇到的一些問題,並提齣相應的建議和解決辦法。希望男孩們能夠通過閱讀此書,對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各種變化能有一個更清晰、全麵、深入、客觀的認識,健康地成長為美麗的花朵,開齣*絢爛的人生。
內容提要
臉上生瞭好多痘痘,我是不是生病瞭?青春期是生理發育和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頑皮的小男孩將變成陽光的小男子漢——個子長高,喉結變大,行為舉止越來越有男子氣概。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男孩們將迎來他們共同的煩惱和睏惑——一覺醒來,發現內褲上有好多髒東西,要不要告訴父母……本書將以傢長的口吻,通過的文字與男生聊聊青春期的那些事兒!
目錄
目 錄
章 你好,成長
什麼是青春期 / 2
我們不一樣(1) / 5
我們不一樣(2) / 8
衣服又小瞭 / 11
那個女生比我高 / 14
那個男生比我壯 / 17
叛逆期的衝突 / 20
理解至上 / 23
醜小鴨彆難過 / 26
彆鑽牛角尖 / 29
彆摺斷美麗的花朵 / 32
填滿我們的內心 / 34
第二章 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喉結變大瞭 / 38
腿疼怎麼辦 / 41
男生的乳房也發育 / 43
這樣一點都不酷 / 46
鏡子,鏡子,告訴我 / 49
緊身褲的流行 / 52
青春的符號——青春痘 / 55
亂長的“頭發” / 58
我的味道怪怪的 / 61
腋毛的存在 / 64
嘿,鬍子 / 67
年少的愁滋味 / 70
第三章 我就是這樣
不想和大傢一樣 / 74
女生很麻煩 / 76
拳頭的力量 / 79
籃球,籃球 / 82
好奇心旺盛 / 85
誠實是美德 / 88
我愛追星 / 91
不想失敗 / 94
自信地笑齣來 / 97
喜歡聽好話 / 100
追求變帥 / 103
我也有立場 / 106
第四章 滾蛋吧,煩惱
成績是一切嗎 / 110
怎麼隻有我坐不住 / 113
她在偷看我 / 116
肥胖要不得 / 119
“混”是什麼 / 122
我的零花錢總是不夠 / 125
她有點不一樣 / 129
小兄弟會立正 / 132
遺精是正常現象 / 135
我想永遠記住她 / 138
早戀,是病嗎 / 141
距離産生美 / 144
第五章 嚮著男子漢,齣發
古惑仔的誘惑 / 148
真正的朋友 / 151
勇氣是鍛煉齣來的 / 153
毅力是堅持齣來的 / 156
做個坦蕩的人 / 159
髒話沒有給你增添魅力 / 162
酗酒危害身體健康 / 165
吸煙與酷無關 / 168
偷竊的苦果自己嘗 / 171
嚮說不 / 174
抵禦黃惑 / 177
有些嘗試要不得 / 180
寫在後的話 / 183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不像一本厚重的心理學專著,而是更像一個分階段的“使用說明書”。我特彆喜歡它在每個部分後麵會穿插一些真實案例的片段,雖然我無法確定那些是否完全對應我的生活,但它們提供瞭絕佳的參照點。比如,在討論到“友誼的重新定義”時,書中描述瞭孩子如何從依賴傢庭轉嚮依賴同伴群體,以及這種群體認同感對他們自我價值構建的重要性。我觀察到我女兒近來對某個特定小團體的忠誠度極高,甚至願意為瞭維護友誼而做齣一些違背自身利益的小妥協。過去,我可能會把這視為“交友不慎”,擔心她被帶偏。但讀完這段,我開始理解,對她而言,那不僅僅是玩伴,那是她在構建自己社會身份的“試驗田”。這本書引導我思考的不是如何拆散這個群體,而是如何幫助她在這個群體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並從我這裏獲得同樣穩固的情感支持,讓她不需要把所有的安全感都寄托在外部的、易變的同伴關係上。這種由內而外的賦能思路,讓我感到非常受用,它鼓勵傢長退後一步,去支持孩子的探索,而不是充當“全知全能”的裁判。
评分坦白說,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青春期”的理解非常片麵,總覺得那是和“叛逆”、“早戀”、“沉迷遊戲”這些負麵標簽掛鈎的。我總以為,隻要我把規矩立得夠嚴,把界限劃得夠清晰,孩子自然就會按照既定的軌道發展。然而,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更像是一次對我固有認知的“溫柔顛覆”。它沒有迴避青春期可能齣現的種種挑戰,但它處理這些挑戰的方式,卻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科學依據。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情緒管理”那一章節的論述,它清晰地闡釋瞭青春期大腦前額葉皮層尚未完全成熟帶來的衝動性,這使得那些在成人看來“小題大做”的情緒爆發,在生理上是有其基礎的。當我看到這一段時,我立刻聯想到瞭上周我兒子因為一個遊戲沒打好就摔瞭鼠標的場景。以前我會認為那是“不懂事”,現在我能更理性地將其歸因為生理發展階段的限製,從而將我的應對策略從“懲罰”轉嚮瞭“引導”。這種基於認知的轉變,讓我在處理衝突時,心平氣和瞭許多,也更有耐心去等待他“成熟”的那個節點到來。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更具同理心的框架,去接納孩子正在經曆的這場劇烈的內在重塑。
评分翻開這本《兒子,沒事兒,這是青春期 1》,首先被吸引的是它那個直白又帶著點無奈的標題,仿佛能聽到一個傢長在麵對孩子青春期風暴時,努力保持鎮定的聲音。我記得我剛接觸到這本書的時候,正值我侄子進入初中,傢裏氣氛瞬間變得微妙起來。那孩子本來是個愛說愛笑的“小暖男”,突然間,傢裏的空氣似乎都凝固瞭,他開始對父母的關心錶現齣極度的不耐煩,房間門成瞭天然的屏障。我當時也有些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介入,纔能不把本就緊張的關係弄得更糟。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盞及時點亮的燈,它沒有販賣焦慮,反而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描摹瞭青春期這個“變色龍”階段的種種錶現。它讓我意識到,那些看似叛逆、沉默、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行為,其實都有其深層的心理動因。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情緒波動的細緻捕捉,那種從雲端到榖底的瞬間轉換,以及孩子內心深處對獨立和被理解的渴望,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讀完初涉的一些章節,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一本“青春期黑話”的翻譯手冊,能更好地去解讀那些“我不想說”背後的“我需要”。這對我接下來的溝通嘗試,無疑是提供瞭寶貴的理論支撐和情感預設,至少我知道,麵對他的“臭臉”,我應該深呼吸,而不是立刻反擊。它沒有給我標準答案,但它讓我學會瞭提問。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有一種讓人不自覺沉浸其中的魔力。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更像是鄰傢一位經驗豐富、又帶著點幽默感的長輩,坐在你對麵,娓娓道來店裏那些你從沒注意過的細節。我一直覺得,關於成長,最難的不是如何指導“做什麼”,而是如何理解“為什麼會這樣”。作者在描述青春期孩子思維模式轉變時,那種抽絲剝繭的分析,讓我猛地有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比如,書中對於“自我同一性”探索的闡述,就特彆到位。我的女兒,前段時間突然迷上瞭一種小眾的樂隊,聽的音樂晦澀難懂,讓我這個老派的聽眾摸不著頭腦。我曾試圖用“這歌詞太負麵瞭”來乾預,結果引發瞭一場小小的冷戰。這本書讓我明白,這種對“圈子文化”和“小眾品味”的追逐,其實是孩子在外界龐大世界中,試圖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安全的小小領域,用以對抗外界的評判。她不是在挑戰我的品味,她是在為自己畫地盤。這種角度的轉換,極大地緩解瞭我內心的躁動和評判欲,讓我開始學著去欣賞她探索世界的方式,即便那個世界暫時不在我的認知範圍內。這種“看見”的力量,遠勝於任何說教。
评分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在探討那些棘手的青春期問題時,所采用的語言和論述方式,充滿瞭對未來的樂觀態度。它不像一些育兒書籍那樣,一味地強調“危機四伏”,反而將青春期塑造成一個充滿潛能和自我發現的“黃金時期”。作者在文字中透露齣的那種對下一代的信任,是具有感染力的。每當我翻到那些關於“如何激發內在驅動力”的段落時,我都會感到一種積極的力量。它強調,外部的壓力和控製隻會催生短暫的服從,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孩子對自己目標和價值的內在確立。這促使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在教育中的“控製欲”是否過強。我嘗試改變溝通模式,從“你應該……”轉變為“你覺得……怎麼樣?”,從“這是最好的選擇”轉變為“你希望達成什麼結果,我們來看看有什麼辦法”。這種微妙的語境轉變,雖然在短期內沒有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明顯感覺到孩子臉上的防備心減輕瞭,他開始願意分享一些更深層次的想法,而不是僅僅報告“任務完成情況”。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教父母如何管教孩子的書,不如說是一本教我們如何與一個正在“蛻變”的個體建立新型、平等關係的指南。它讓我期待,並準備好迎接,這個即將展翅高飛的“小大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